非常時期分享:一位小區群主非洲抗病毒的真實經歷

2020-12-12 塵寰視野

各位鄰居與朋友,大家辛苦了!我是群主。

人類就是這樣,不怕龐然怪物,但微生物卻最難對付。新冠病毒的恐懼源於無知,面對這場不宣而戰的「戰爭」,再先進的飛彈也用不上,在初期我們人類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甚至是「盲打」。

在對「敵人」無知的情況下,我們該做什麼?沒有人能說出確切的答案。當然,我們擁有「非典」的經驗,我們的技術遠遠領先於17年前的SARS時期,我們正在認知的過程中,我們的專家團隊正在組織研發疫苗,我們堅信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

我不知道能做些什麼,在這裡想分享一下自己的非洲經歷,也許對抗擊病毒沒用,但至少沒有壞處。

很多時候,我們把時間花費在去找理由和尋根上,我們常常習慣去問為什麼?但並不是所有事都必須有充足的理由才去做。

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我更相信生活中的小經驗能帶給自己更多保護。

從前一直從事外貿工作,難免走出國門;我有個習慣,在每次遠行時,就往自己的行李箱裡放一些大蒜(Garlic)和食鹽(Salt)備用,各用乾淨的小袋子裝好。有些人很是不解,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國外不是也有嗎?

有什麼用,自然是有用,國外有沒有,也許有,但有時候真不好找。就這個似乎「獨特」的習慣使我安然度過每一次遠行,從來沒有出現拉肚子和水土問題等等。大蒜不僅可以吃,而且可以塗抹消炎,對一些蚊蟲叮咬處可以消除炎症。淡鹽水在腸胃出現炎症初期,感覺總能把腸胃從「懸崖邊」拉回正常。

在這兒就說說走進非洲了,還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因國外考察項目,我們一行四人曾幾次飛往肯亞、奈及利亞、坦尚尼亞、剛果和衣索比亞等國。

印象最深的就屬在坦尚尼亞的經歷了,在這裡停留時間最長,先後到過三次,一同過去的四個人,先回去了兩位。

我和另位一位同事最長一次在坦桑原首都三蘭港(達市),在那裡因為工作事情居住了兩個多月。

達市的海邊

大家知道,這是赤道邊上的國家,是最「節約」衣服的國家,一年四季一件T恤足夠。剛到這裡,當地的中國嚮導就告訴我們:來這裡的中國人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打擺子」的過程。「打擺子」其實就是我們知道的瘧疾。

就是這個在我們國家已經消失的瘧疾病,在這裡卻是「家常便飯」,據中國朋友講,每年有許多當地的黑人因患瘧疾而去世,一方面是因為當地醫療條件差,無法與中國相比,另一方面更是貧窮送走了性命。

這個孩子7歲了,體重大約只有30斤
達市街巷的孩子們

瘧疾是極易傳染的,傳染媒介就是蚊子,每次上廁所時,我都是拿著滅蟲劑從烏壓壓一片蚊子中殺出一條路來,步步緊逼,邊攻邊蹲,等蹲完,半瓶用完了。

然而,這裡最可怕的並不是瘧疾,還有愛滋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偶爾還有伊波拉,這樣的現實讓我有些膽顫。

我們住在中國人項目的住處,雖然條件比國內差,但在當地已經不錯了。

無論在哪裡,安全是第一位的,我認為,除了防範意識外,衛生與健康安全要從飲食上注意。

在食堂裡吃飯,我是個偏素食主義者,吃得很清淡,每次不是饅頭就是麵條就著蒜。除了大蒜,廚房裡有一大堆洋蔥(蔥頭)引起了我的關注,從此,每天吃飯都少不了吃一個,這裡的洋蔥比較小,我覺得洋蔥是又辣又甜,而不只是辣,所以很好吃。

除此之外,我很喜歡這裡的水果,特別是巨大而廉價的芒果和椰子,天然而又美味。

請當地人爬上椰子樹摘下的椰子
現摘現吃椰子肉,現喝椰子汁

我的另一位同事小謝(化名),長得很壯,高個子,吃得很「過癮」,大家知道,非洲沿海國家最不缺海鮮,螃蟹大得讓人驚訝,小謝自然是不會放過了。每天除了一碗麵條,就是螃蟹數隻。

當地螃蟹,很大

在這裡,最大威脅就是蚊子,有一個當地中國小夥子在房間裡安了空調,天天開得溫度很低,我進去凍得受不了出來了。他說,這是為了將蚊子凍死,唉,也是個辦法。

蚊帳當是必備的,但數量不夠,後來我就讓給同屋的同事小謝了。每次睡前,除了清理屋內蚊子,還要清理蚊帳內殘留的蚊子,但是還是難免有遺漏。

我們都不斷被叮咬了數次,這裡的蚊子的「針」很長,直接扎入血管。每次咬完,我就立即把大蒜切開消毒「傷口」,每次都不會腫起來了,看來,炎症被我扼殺在了萌芽狀態。

就這樣我安全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但是突然有一天晚上,小謝突然高燒,噁心頭痛,向我求救,我立即起床------這裡起床很快,就穿一個短褲,一骨碌就爬起來。迅速聯繫司機把他往當地中國人開的醫院送去......

中國大夫很有「經驗」,量了體溫,40度了,告訴我們這是染上瘧疾了。開了藥開始輸液,一連開了三天,量很大,藥見效很快,輸了一半,小謝已經大汗淋漓,開始退燒了,看來溫度降下來了。

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以為沒事了,然而,第二天半夜又突然燒起來了。

我們反覆往醫院跑了幾次,病情就這樣反覆了幾次,恐懼感越來越多......

後來,轉到一家英國人開的醫院,雖然英語自我感覺不錯,但嘰裡呱啦太多英語專業術語也不太明白,我和小謝商量後,我告訴大夫一句話,意思就是請想辦法將病情控制住,我要送他回中國,這些藥物一定要保證在路上不要犯病。

我們果斷迅速訂了最快的機票準備回國......

我們從杜拜轉機時,小謝沒有發燒,終於回到了國內,回到太原後沒有發病。直到一周後還是又復發了,電話聯繫時他已住院了,幾個太原專家在研究這是什麼病。

後來治癒出院後,小謝感激地說:如果不是你,我的照片已經掛牆上了!

同時,他還有個疑問:為什麼你我都被蚊子咬了,而且你被咬得比我多,你卻沒事?

我笑了笑說,我也不明白為什麼......

其實,我真不明白,我只是有個習慣,我吃得清淡,吃得簡單,我在那裡每天吃飯吃洋蔥,用大蒜塗抹蚊蟲叮咬處,我沒有貪吃當地的海鮮......

事實上,我是破了記錄,我在坦尚尼亞兩個多月,並沒有「打擺子「,我找不到科學依據,我只是一個習慣而已卻讓自己在艱苦的非洲僥倖逃過了」病魔「的糾纏。

有時候,很多事實找不到充足的原由,但是這個經歷讓我認識到:飲食方面注意是需要的,那個吃洋蔥的經歷讓我感覺似乎抵抗力冥冥之中強了點。

洋蔥,也吃蔥頭,紫色那種我比較喜歡吃,反正也是一種菜,是一種食品,吃點兒總歸沒有壞處。

其實,曾有傳言「在家裡多放置洋蔥,能預防感冒」,無所謂,後來我也每年買洋蔥往家裡放,外皮剝掉,放臥室,客廳,地上,桌子上......反正做菜要用到。

真的,感冒比 往年少得多得多了,兩年內幾乎沒有感冒過。

紫色洋蔥

相關焦點

  • 群主師傅也來助陣沙龍分享會啦!
    中國好導遊第二屆沙龍分享會,群主請來了自己的師傅:劉鈞來助陣,他將為大家帶來有關歐洲歷史與飲食文化的分享。
  • 真實體驗,在非洲打工你會經歷怎樣的磨難?
    在20多年前,絕大部分布須曼人還是生活在史前時期,與近現代文明進程完全脫節,像石器時代那樣以狩獵採集為生。 布須曼人會把灌木叢中部分植物用於醫藥食物,辨別可以挖出根莖取水喝的植物,鑽木取火,用削尖的樹枝割斷嬰兒臍帶,真現實版荒野求生。
  • 一個正在崛起的大陸:帶你了解真實的非洲
    8月13日,《未來非洲》新書發布會暨非洲經濟微論壇在上海書展分會場上海書城福州路店舉行,非洲近年的變局與挑戰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解答。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張忠祥判斷,現在及未來,非洲日漸龐大的市場和不斷提升的影響力將持久地為這片大陸注入活力和能量,非洲將成為全世界都關注的崛起的大陸。
  • 2020首屆海南國際啤酒節「最牛群主」帶你組隊跨「牛」年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31日消息(記者 林師堂)「最牛群主在哪裡?在新海南的舞臺,帶你一起組隊跨牛年。」12月31日晚上,「2020自貿港粉絲節」聯合首屆海南國際啤酒節開展的「最牛群主」評選活動,經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層層推選,選出「最牛群主」等各項獎項,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群主們也通過新海南客戶端分享了各自的群事跡。
  • 中風險小區明天華城3孕婦生娃,周浦醫院非常時期精心守護
    「吳主任不斷安慰我,讓我不要緊張,她說她們會陪伴我一起渡過這段非常時期的。我一下子就覺得有了依靠。」大寶已經4歲半,在讀幼兒園中班,在陸女士住院期間託付給雙方老人照顧。她還告訴記者,生完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抱抱自己的大寶,因為懷胎十月,肚子那麼大,每天很吃力,很久沒有抱他了。
  • 深入非洲17國50城
    《穿越非洲兩百年》   過去兩百年,非洲人民走過了被殖民、求獨立的歷史時期,現已進入謀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分享對非洲的經歷和思考  10月18日下午,在位於成都購書中心的天府書展會場上,郭建龍圍繞《穿越非洲兩百年》,為讀者分享他在非洲的種種經歷和思考。
  • 非常時期的「蛤蜊燉蛋」
    非常時期消息頻,夜闌雨聲難入靜。庚子伊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國,上海市民在家自覺隔離,等待疫病高峰過去。
  • 去非洲工作,月薪2萬多值得嗎?網友分享真實經歷,讓你不敢相信
    有網友問:公司安排去非洲肯亞工作,土木工程行業,月薪2.2萬,每年可以回家一個月可以去嗎?我有個老同學,就曾經被派到非洲去工作過三年,那時候還是好多年前,公司就給他月薪三萬,比起我們國內的收入來說可是真正的高薪了!
  • 劍橋才女的留學經歷:美國郊區賣書 非洲做志願者
    中新網2月8日電 董航是一位畢業於劍橋大學的才女,外表靚麗的她也同樣是一名學霸,在留學期間,她去過美國賣書,去過非洲做志願者。如今,她已經在倫敦金屬期權期貨交易戰略所工作,英國《華聞周刊》日前對其進行了專訪,原文摘編如下:  倫敦金融圈 巾幗不讓鬚眉  董航是一位「活動」在倫敦金融圈才貌雙全的女子。
  • 卓越的抗病毒功效——桉油樟羅文莎 Ravintsara
    由於它們非常相似而且英文名很容易讓人混淆,使人們難以區分,傳統芳療界以往也會把萃取自桉油樟的精油稱為「羅文莎精油」。其實它們是同科不同屬的植物,直到1998年,植物學家終於分辨出兩種植物並不相同,兩種植物萃取出的精油成份也完全不同。由於其精油中含有大量的桉油醇,故正名為「桉油樟」。
  • 肝功能正常、脾大、病毒稍高,這樣的人,需要抗病毒嗎
    肝功能正常、脾大、病毒稍高,這樣的人,需要抗病毒嗎今天受到一位患者的私信,小時候就患上了B肝小三陽,在她20歲的時候,家裡帶他檢查時,得知病毒是陰性,而他的父親是因為肝癌去世的,她媽媽那邊的人,基本上都是B肝攜帶者。
  • 在非洲工作的真實體驗,你有經歷過嗎?
    以至於後來臉混熟後,他直接讓我們把車開進停車場而不用搜身;於是終於會很嘚瑟的跟朋友說:今天我刷臉了; 我曾聽過一位剛來埃塞的朋友問:你們都傻了嗎?為什麼互相罵對方傻都還在笑?你喜歡非洲嗎?還準備在那邊待多久呢?準備什麼時候回家?為什麼回國呢?回國後還過去非洲嗎......
  • 十簸箕群主觀看印度電影《佛陀》有感,真實不虛是最有力量的
    十簸箕群主推薦一部豆瓣高分連續劇,印度拍的電視劇《佛陀》,本劇製作精良,音樂畫面都極美,看完感觸很深。本劇是非常忠於事實的,而且極其用心,因為佛教歷經2500多年的變遷,要回歸原點其實是特別難的,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自己佛陀,真正的佛陀沒人見過,很多經典也都神話佛陀失去本心。本劇裡面很少拍佛陀示現神通,也不講前世今生,更沒有鬼神道之類的演繹。
  • 非常時期北京轉機經驗分享
    非常時期,由於航班取消改動給出行者帶來很多不便。
  • 真實分享!記錄我們一家人在紐西蘭的兩年生活經歷
    那段灰暗的時期裡,讓我再次陷入了深度思考中,也把內心深處真正的自己讀懂了。其實現在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我只是被自己內心的欲望蒙蔽了曾經的想法。 在籤證糾正的這個過程中,我要非常感謝我身邊的華人和當地的KIWI朋友們,他們不求回報的幫助我們,給移民局寫支持信幫助我和孩子渡過難關。我們也得到了當地教會牧師們和基督徒們的大力幫助,雖然九爸不是基督徒,但依然非常感謝他們。 說真的,這麼多年被動養成的麻木內心,卻被一封一封的支持信所打動。
  • 中國美女在摩洛哥的真實生活經歷,真實的摩洛哥讓人感覺與眾不同
    乍一聽名字我本以為她是在歐洲或是澳洲的一個國家,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她居然是地處非洲。我很少踏足非洲這片土地,非洲在我的心中頗有著神秘感,不僅僅是因為非洲大草原,更多的是對非洲很多神秘的部族的期望發現與探尋的想法。
  • 「非常」時期,非洲豬瘟的鑑別和診斷
    非洲豬瘟並不總是表現出完整的臨床症狀。在疫病的早期階段或當少數動物受到感染時,可能很難實現臨床診斷。因其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混淆,臨床診斷非洲豬瘟通常是推測性的。此外,一些豬(和野豬)的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率與急性非洲豬瘟暴發的死亡率相似。在實驗室確診前,任何診斷都不具有結論性。
  • 一位生活在瑞典的華人眼中瑞典人對中國人的真實看法
    首先要說明的是此文的觀點都是基於獨立個人的觀察,並不一定代表整體,而且觀點可能過於真實直接,請抱有超國界主義人士繞行,否則可能引起不快。住在瑞典的唐雅萍對這個話題有很深感觸,她表示:真實情況就是大多數瑞典人不喜歡中國人,儘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中國一無所知,他們也不會去中國。
  • 賣口罩的小姐姐:一位義烏女老闆在非常時期的非常商機
    面對國際市場的巨大需求,一群本就熟悉外貿行業和小商品製造業的義烏老闆身段柔軟,在行業之間閃轉騰挪,追逐非常時期的非常商機,郟春芹亦是其中之一。在這場特別應景的對接會上,這批忙得不可開交的商人一致認為,當下口罩的外貿生意很好做,但市場不可能一直瘋下去。
  • 【海上疊夢】非常時期的「蛤蜊燉蛋」
    陪伴大家的第 2524 天非常時期的「蛤蜊燉蛋」來源:食品與生活作者:楊忠明滬語改寫、朗讀:鄔淵敏指導、推薦:丁迪蒙點擊下方收聽音頻非常時期消息頻,夜闌雨聲難入靜。庚子伊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國,上海市民勒屋裡自覺隔離,等待疫病高峰過去。微信朋友圈有人曬出蛤蜊燉蛋圖片,巧用上海閒話諧音「隔離等待」,邪氣應景呀。年前備個菜不多,老快就吃光了,大菜場勿敢去。正月初五,我戴好口罩、眼鏡,「全副武裝」出去探菜,小區裡菜店還有點年前個剩菜,買了白蘿蔔、青菜、茨菰、大白菜、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