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寒露節氣,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是秋季的第5個節氣。寒露節氣後,白天時間增加,夜晚時間減少,當白天光照時間不斷減少後,熱氣也會慢慢退去,寒氣增多,晝夜溫差越來越大,我們在早晚能明顯感覺到寒意。在農村中關於寒露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寒露無雨,百日無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寒露節氣下雨好不好呢?
寒露無雨,百日無霜的意思是,如果在寒露節氣當天沒有下雨的話,那麼在百日之內都不會下霜。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解釋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在寒露後,氣溫要比白露時還要低,空氣的水分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凝結成霜。所以寒露無雨,百日無霜其實是說,如果在寒露節氣沒有下雨的話,冬天的氣溫過高,並不會形成霜,當年的冬天將會是暖冬。
之所以會有「寒露無雨,百日無霜」的說法,是因為寒露節氣的到來,代表著寒冷天氣的到來。如果在寒露節氣當天依然是豔陽高照並不是陰雨天氣的話,氣溫也會很高,這說明當年副熱帶高壓依然強勢,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較弱還不能驅趕副熱帶高壓,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氣溫會依然很高,冬季是暖冬的概率很大。俗語中的「百日」其實是泛指,並不是確切的一百天,而是指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
對於農民來說,冬天是暖冬並不是一件好事。暖冬時往往降雨也會變得很少,在加上氣溫較高,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嚴重,對越冬作物的生長和春耕將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暖冬也會使病蟲害危害加重,因為暖冬時氣溫、地溫都很高,蟲卵和病菌很輕鬆度過漫長的冬季,到了第二年春天大量繁殖,從而形成大面積蟲災和病蟲害災害。在暖冬後的第二年春天農作物出苗期時,由於暖冬會使農作物旺長,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現倒春寒,對農作物的影響很大,造成農作物減產嚴重。所以寒露節氣下雨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情。
在農村中關於寒露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寒露到霜降,種麥莫得慌」、「寒露到,割晚稻」等等。你們那裡有「寒露無雨,百日無霜」這種說法嗎?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寒露節氣的俗語,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