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這塊石雕上的須彌山用意何在?

2021-01-20 滄海飛塵1

在故宮太和殿前有一塊巨大石雕叫做丹陛石,丹陛石平時皇帝也不走的,只有祭祀,典禮皇帝才由轎夫抬著經過丹陛石,轎夫走兩邊的石階。

石上雕刻著九龍戲珠紋樣,山水紋樣。海水紋雲紋。還有一種像山峰的圖案叫須彌山,共五座,在海水紋和雲紋之間,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

須彌山(梵語: Sumeru),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帝釋天,其全名釋提桓因陀羅(akro devānām indrah)合意即為"能夠為天界諸神的主者",因此,須彌山是佛教中宇宙的中心,須彌山上是天宮所在,這個宇宙觀也為當時統治者所認同。

須彌山紋樣
太和殿前丹陛石

當時的封建王朝將龍圖騰鐫刻於須彌山之上,天宮之所在,表達了對於太平安寧的祈願和對於自己至高無上地位的凸顯。丹陛石是中國帝王身份的象徵。須彌山更是把這種尊崇上升到一個神的境界。

相關焦點

  • 被稱為「金鸞寶殿」的太和殿究竟有多尊貴?
    太和殿,是人們俗稱的「金鸞寶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這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但其實剛開始太和殿並不是這個名,而是「奉天殿」 ,順治時改名為太和殿,我們都知道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宮殿,那太和殿到底有多尊貴呢,這幾點說明一切。
  • 故宮太和殿蟠龍金柱上的神秘「釘眼」
    走進北京故宮外朝,宏偉的「三大殿」令人震撼(圖01),站在太和殿前丹陛「御道」上,通過「明間」大槅扇,都想看看昔日的金鑾寶殿(圖02),人們更多地關注須彌金臺上的九龍椅(圖03),雕龍髹金七扇屏和方圓藻井中央懸掛的「軒轅鏡」,也還會注意乾隆御筆的楹聯金匾,也許也會注意金臺四周的六根「蟠龍金柱」……圖01&
  • 故宮太和殿,曾經紫禁城最神聖的地方,清朝末年失去了應有的光芒
    太和門前嘉量,嘉量是中國古代對體積的標準量器,乾隆年間仿照王莽時期嘉量鑄造,宮殿前設置嘉量,表明度量衡定,天下一統。門前這座廡殿頂的石亭就是用來放置嘉量的。太和門石望柱,鳳凰祥雲造型,雕工精美絕倫。太和殿前陛石,太和殿坐落在三層漢白玉臺階上,中間的丹陛石曾經是皇帝的御道,如今也已早草叢生。太和門前陛石,整個太和殿基座都是由漢白玉組成的,極為壯觀。太和殿基座,漢白玉雕刻須彌山造型,俗稱須彌座。太和殿門扉,龍是皇家裝飾最多的形象,太和殿門上雕刻有二龍戲珠,圖中可看出門上有壞損,油漆有所脫落。
  • 須彌世界須彌山,寧夏固原須彌山
    須彌山為佛教發源地古印度傳說中的帝天居所,高200多萬裡,有日月環繞,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構成,是名副其實的「寶山」。須彌是佛教宇宙觀中的世界中心。現實中把須彌山「冠名」在了六盤山餘脈,黃土高原上的寧夏固原,這又是為什麼?
  • 說說故宮裡的牌匾:太和殿裡的這塊最高大上
    這幅照片攝於故宮最重要的大殿——太和殿,相信每個去故宮的人不管是第幾次去都會在這裡駐足,沒辦法,影視劇把它渲染的太高大上了,天天熒幕裡就只見皇帝坐裡面,但其實這座大殿皇帝平時用的很少,只有上大朝禮,比如新皇登基、冊立皇后等才在裡面坐一坐,其餘時間都是關著大門的。
  • 京華鈔譚 | 故宮(一)太和殿
    太和殿歷經歲月的打磨,漸漸殘破不堪,有些構件已經腐爛,起不到支撐大殿的作用,並且梁上的彩畫也褪色嚴重,因此從2006年開始「封閉式」的大修。經過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現在遊客的眼中。大修後的太和殿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上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起初,這裡叫奉天堂。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堂。清順治二年改為今名。太和殿是北京故宮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此高規格的太和殿,卻被另一座建築「超越」。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
  • 為何故宮太和殿級別最高?有個秘密一直隱藏至今
    太和殿高敞開闊,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達2377平方米,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而且也是形制規格最高的建築。 其他如派遣將領出徵、 宣布科舉殿試結果、恭上皇太后徽號、冊封皇后、冊封太子等儀式,也在太和殿舉行。
  • 太和殿是故宮的東方三大殿之一,它屋簷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宮殿簷宇四角安有仙人走獸,走獸又稱小獸,一般古建築多用奇數,至多不過九個,但是太和殿卻安放了10個,是古建築琉璃裝飾中的孤例。紫禁城中的其他宮殿按照重要程度,脊獸從一個到九個不等。如傳說中的龍為麟蟲之長,形體能長短變化,古書《易經》中有「龍飛在天」的神話,象徵最高統治者。
  • 踏雪尋絲路,相約須彌山
    雪景「醉」美在須彌 秋觀層林盡染,冬品水墨畫卷,相伴相依,如影隨形。越是寒冷,越要有美麗的姿態,霜雪「醉」美,我們相約須彌山......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首次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為什麼中和殿要比太和殿、保和殿小很多
    中核電,故宮外朝三大殿是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始建於明永樂是吧?中核電是我們沿著北京故宮中軸線,穿過太和門,轉過太和殿後看到的第二座大殿。這座大殿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皇帝舉行大典前的休息室,它始建於明朝,最開始叫華蓋殿,後更名中極殿,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將它改名為中核電。
  • 須彌山
    《起世因本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須彌山的具體景象: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諸宮殿,帝釋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諸天宮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諸天宮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樂諸天宮殿住。其化樂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諸天宮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諸 天宮殿住。
  • 故宮修繕時在太和殿天花板發現一物,竟意外揭開了雍正篡位之謎!
    故宮的修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當修繕到故宮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時,一個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大家都知道太和殿又稱作「金鑾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登基時的龍椅就坐落在太和殿中央的須彌式坐檯上。龍椅的正上方對著的是一個貼金的盤龍藻井,藻井上臥著一條金龍口中銜著一個巨大的寶珠。就在工作人員修繕盤龍藻井時卻意外的發現了一個牌子,上面有滿漢蒙三種文字,後來經專家鑑定才知道了此物的作用。
  • 「須彌山」名稱的由來及「彌勒信仰」的興盛
    須彌山名稱由來「須彌」是梵文Sumeru 的音譯。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已指出宇宙(法界) 有無量星體(世界)。《世起經》記載,世界是先有物質,才有生命,而世界則由風、火、水、地四種要素(四大)組成。世界最高是須彌山,最下層是風輪,跟著是水輪、金輪和地輪。
  •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重開放 閉關兩年殿外長荒草
    墩接修補腐朽木柱 更換破碎琉璃瓦 故宮太和殿完成修繕今天重新開放  閉關兩年太和殿外長荒草  本報訊(記者李潔陳斯)今天上午,故宮太和殿在經過歷時兩年半的修繕後,恢復清朝鼎盛時期的面貌,重新向遊客開放。
  • 北京深度(1)之故宮:再次走進紫禁城,細品這塊神秘宮殿(上)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內正中高臺上,就是當年皇帝所坐的金鑾寶座。寶座是明代的遺物,清朝的皇帝繼續使用。太和殿後的方亭,是殿基高 8 米,分三層,向下由臺階貫通,中間是石雕「御路」。保和殿後的雲龍大石雕,著實不一般。
  • 紫禁城太和殿歷史上曾多次被焚毀,大部分都是天災造成的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東方三大殿 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這座地位最尊貴的寶殿,在明清歷史上,卻被焚毀過四次。 第一次是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日。奉天殿(太和殿)舉行盛大朝會,慶祝北京宮殿正式啟用。永樂皇帝召見欽天監管時間的漏刻博士胡奫,讓他佔卜三大殿吉祥。
  • 寺院殿堂石雕四大天王大型四大金剛佛像雕刻
    石雕四大天王在中國又稱四大金剛,是東、南、西、北四方的守護者。在釋迦成道時,已有四天王獻缽之說。據佛經記載,在須彌山的半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峰,為四天王及其眷屬居住,稱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受帝釋指揮護佛護世。
  • 實地探訪皇家園林小西天極樂世界須彌山,多角度實拍恢弘巨製
    《北海極樂世界須彌山》北海極樂世界殿位於北京北海西北角,建成於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帝為其母八十祝壽祈福所建。極樂世界的豪華不僅體現在建築格局上,還包括大殿裡的塑像。這是一座巨大的泥塑須彌山,象徵著南海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