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太和殿前有一塊巨大石雕叫做丹陛石,丹陛石平時皇帝也不走的,只有祭祀,典禮皇帝才由轎夫抬著經過丹陛石,轎夫走兩邊的石階。
石上雕刻著九龍戲珠紋樣,山水紋樣。海水紋雲紋。還有一種像山峰的圖案叫須彌山,共五座,在海水紋和雲紋之間,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
須彌山(梵語: Sumeru),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帝釋天,其全名釋提桓因陀羅(akro devānām indrah)合意即為"能夠為天界諸神的主者",因此,須彌山是佛教中宇宙的中心,須彌山上是天宮所在,這個宇宙觀也為當時統治者所認同。
須彌山紋樣
太和殿前丹陛石
當時的封建王朝將龍圖騰鐫刻於須彌山之上,天宮之所在,表達了對於太平安寧的祈願和對於自己至高無上地位的凸顯。丹陛石是中國帝王身份的象徵。須彌山更是把這種尊崇上升到一個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