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世界須彌山,寧夏固原須彌山

2020-10-19 樂途樂遊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須彌世界須彌山,寧夏固原須彌山

「須彌」是佛教典籍中的專用名詞,為音譯,意為「妙高」「安明」「善積」等。須彌山為佛教發源地古印度傳說中的帝天居所,高200多萬裡,有日月環繞,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構成,是名副其實的「寶山」。須彌是佛教宇宙觀中的世界中心。

現實中把須彌山「冠名」在了六盤山餘脈,黃土高原上的寧夏固原,這又是為什麼?有專家認為:在宋代以前,絲綢之路沿線上的敦煌、雲岡、龍門、麥積山等石窟都已是盛名遠揚,只有以佛教聖山「須彌山」命名,才能使這裡的佛教石窟更具影響力、吸引力,增添此山的神秘感和濃鬱的宗教氛圍。

寧夏固原須彌山

佛教宇宙觀中描繪了須彌山四大部洲、七金山、七香海等景象,而固原須彌山也在「印證」著佛教宇宙觀中有關「須彌山」這一「世界中心」完整的景觀形象。

須彌世界的四大部洲

寧夏固原古為原州。坐落在此的須彌山由五座山峰組成,呈現蓮花瓣型,中間一座為主峰,周圍是四座較低的山峰,與佛教宇宙觀所描述的「須彌山」意境極為相似。不過漢代稱逢義山,北魏、隋、唐稱石門山,「須彌山」的稱謂最晚應在宋、西夏時。山上多開鑿石窟,也就是須彌山石窟。

2012年到固原須彌山的時候,交通還不是很方便。從固原坐車到三營鎮,再找車到須彌山石窟。因為須彌山周邊沒有村落,只有一個遊客服務中心,那天的遊客都可以數的過來。

2012年須彌山 門票50元

須彌山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歷經西魏、北周、隋唐繼續營造,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須彌山現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連綿2公裡的8座山峰上。

偶像的崇拜,使這種宗教所經之處,產生一種勃勃生機的佛教藝術。林立的石窟,比比皆是的造像,給苦難的人們帶來一線希望。但當我走近這些石窟時,基本都是鐵柵欄門關著,佛像風化。

須彌山屬丹霞地貌,山體為中粗粒砂狀結構,巖質疏鬆,便於開鑿和雕刻,可以說正是這種巖質造就了須彌山石窟。但它容易風化毀壞。歷朝對須彌山的維護只是側重於寺院,到了清初,須彌山石窟毀的差不多了。

第一窟

第一窟隋末唐初開鑿,佛像高4.85米,雕像不失為唐初優秀傑作。窟壁殘留彩繪壁畫,窟門上部壁面有木構洞眼,推斷曾經有窟簷將佛像護在其中。

第5窟

第5窟大佛樓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龕。龕內倚坐的彌勒佛像高20.6米,佛首5米,耳3米,古代工匠卓越技巧和雄偉氣魄瞭然。佛像儀態威嚴、神情端莊,帛帶袈裟、面龐豐腴,造像氣勢宏偉,雕鑿技藝嫻熟,是現存可數的唐代大佛像之一,也是須彌山石窟最大的造像。

第五窟亦稱大佛樓,為唐初開鑿的馬蹄形摩崖窟。窟室前原有木構窟簷樓閣,現僅存樑架洞眼。

第51窟內七尊6米高的北周坐佛,姿態優美,面容安詳,雕刻之精美,規模之宏大,被國內文物專家稱為「須彌之光」。

固原,絲綢之路上的明珠,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關隘,同時也拱衛著都城長安。須彌山石窟腳下的兩山之間峽谷即石門峽,歷代在此設重兵,牧馬屯守。唐代在此設關,關和水均因石門峽而得名。

與須彌山大佛相對的對面的平臺上,建有須彌山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以「走進須彌山看須彌世界」為主題。博物館主體建築藏於地下,地表只留有象徵佛教須彌世界富有禪意的五座唐式樓閣。

搞研究的人注重這裡的文化和藝術價值,而當地老百姓可能就「世俗」的多。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也就是佛祖釋迦摩尼的生日,也是須彌山傳統廟會。可當地百姓演繹成「子孫娘娘的生日」,周邊前來祈福的善男信女多不勝數。還有祈福法會,搶頭香、商品交易、吃美食、看石窟好不熱鬧。

相關焦點

  • 邱承彬遊記:須彌山圓光寺和相國寺4
    作者:邱承彬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邱承彬攝影寧夏固原須彌山圓光寺
  • 踏雪尋絲路,相約須彌山
    雪景「醉」美在須彌 秋觀層林盡染,冬品水墨畫卷,相伴相依,如影隨形。越是寒冷,越要有美麗的姿態,霜雪「醉」美,我們相約須彌山......
  • 須彌山一入秋,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夏天的清涼舒爽沒能吸引你,冬天的銀裝素裹……還沒來,而秋天,已經在須彌山中青黃不接的秋天,須彌山也別有一番風情剩下些不諳世事的,留待之後的時光慢慢浸染,然後整座山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童話叫上三五好友作伴,來用心感受金秋時節,須彌山中的濃濃秋意吧
  • 須彌山一入秋,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秋天Autumn春天的萬紫千紅沒有留住你,夏天的清涼舒爽沒能吸引你,冬天的銀裝素裹……還沒來,而秋天,已經在須彌山中,優雅地翩然而至。青黃不接的秋天,須彌山也別有一番風情秋意試探著,把成熟的枝葉染紅染黃,剩下些不諳世事的,留待之後的時光慢慢浸染,然後整座山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童話。
  • 須彌山
    須彌山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
  • 現存開鑿最早石窟 須彌山的六個未解之謎
    須彌山大佛胸前的衣褶,簡直就是盧舍那大佛的翻版。(圖片來源:寧夏日報)在佛教構築的宇宙觀中,須彌山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央的諸山之王,高八萬四千由旬(約合數百萬公裡)。在人類生存的地球上,確有一座須彌山,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西北,但它顯然沒有資格被稱為「諸山之王」。地球的諸山之王,是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
  • 佛教中的世界中心:須彌山
    原為印度神話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觀沿用之,謂其為聳立於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為中心,周圍有八山、八海環繞,而形成一世界(須彌世界)。  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系由無數個世界所構成,一千個一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
  • 須彌山經歷了什麼,還存在什麼?
    寧夏的假期特別多,近日借假日遊了須彌山。一說須彌山,人們一定會想到唐僧取經的佛教聖地印度須彌山,為什麼寧夏的這座山也叫須彌山,他能擔起如此「隆名」嗎?「須彌」是梵文音譯,意為寶山,真的是這樣嗎?大佛樓寧夏固原市須彌山,不在高速交通要道上,要去還得到了固原下高速走省道。
  • 關於須彌山石窟,這裡有幾個你不知道的故事
    須彌山石窟,寧夏境內的一座寶山 在這裡有你不知道的寶藏故事 讓我們循著須彌山石窟珍貴的歷史遺蹟 繼續開啟今天的故事 你不知道的故事一:石窟中有粟特人留下的驚喜
  • 寧夏規模最大石窟 與雲岡石窟齊名 藏四大謎團被譽「須彌之光」!
    位於中國黃土高原西北邊緣的寧夏固原市,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的重鎮。悠久的歷史使固原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境內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景名勝享譽天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坐落於固原城西北須彌山東麓的須彌山石窟。
  • 須彌山:一花一佛的傳說,你不來看看嗎
    目前,須彌山正是山花浪漫的時節。雖然須彌山的春天來的微微有些遲,但也是春色撩人。
  • 須彌山王
    須彌山是四種珍寶的自性,即東、南、西、北分別由銀子、琉璃、紅寶石、金子組成。
  • 「須彌山」名稱的由來及「彌勒信仰」的興盛
    須彌山名稱由來「須彌」是梵文Sumeru 的音譯。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已指出宇宙(法界) 有無量星體(世界)。《世起經》記載,世界是先有物質,才有生命,而世界則由風、火、水、地四種要素(四大)組成。世界最高是須彌山,最下層是風輪,跟著是水輪、金輪和地輪。
  • 禪定中看到須彌山了
    怎麼要看須彌山給我來個「蘑菇雲」呢?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我雖然頭一次作意看「須彌山「,你也不能這樣哄我玩吧?難道這是定中看到核爆炸不成?於是,我退出這個畫面,重新作意「看真正的須彌山」,於是畫面漸漸出現了——居然還是這個蘑菇雲畫面……這時,我心想,難不成這就是「真的須彌山「?還是我看花眼了?不是蘑菇雲?
  • 須彌山在何處
    南贍部洲若指此地球,其他三大部洲又是在那裡?    須彌山,梵語原文為sumeru,譯音為須彌,譯意為「妙高」「光明」「善積」,有譯為光明山、七金山。注維摩經說:「須彌山,天帝釋所住金剛山。秦言妙高,處大海之中,水上方高三百三十六萬裡。」西域記說:「……四寶合成,在大海中。」    俱舍論說:「妙高山王四寶為體。
  • 描繪中的那座須彌山
    alephaleph),聽名字你可能就知道了大概,不過可能和博爾赫斯沒什麼關係,可能和小說有些關係,誰知道呢。它由一系列同心圓環繞,最靠裡面的是傑姆布德韋帕(Jambudvipa)——生長閻浮樹(有的翻譯叫紅蘋果樹,我覺得這譯名來自英文俗名Rose-apple tree,其實它叫Jambu——佛教聖樹閻浮樹,釋迦摩尼還是王子時就是在這樹下靜思的,這種樹和蓮霧差不多,都是桃金孃科蒲桃屬植物)的土地,在它之外是鹹水海洋,這樣一圈圈朝外,最外面是黑暗。在須彌山的下面也有七層,七層之下就是地獄。
  • 須彌山中虎
    他在一次禪修之旅後,創作了一組名為《須彌山》的數碼藝術作品。他希望藉此能夠展現自我在禪修中的旅程。為什麼要上路,又要去到哪裡?「須彌山」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古印度神話中,須彌山是眾神居住的神山。位於小世界的中央(一小世界是小千世界的一部分),後為佛教所認同。
  • 麥撲丨當須彌山遇上新"新科技",會…?
    近日,麥撲分公司寧夏麥撲旅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須彌山旅遊區打造的景區智慧導覽系統正式上線投入使用,遊客通過掃描景區內線下展示的二維碼即可使用高清精美的電子手繪地圖進行導覽,並在線收聽語音講解,獲取路線規劃和位置導航等功能,體驗須彌山智慧導覽系統帶來的便捷服務
  • 把須彌山放入芥菜子中,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為什麼呢?
    「須彌山王本相如故。」這個「王」是形容須彌山是最高大的山,是一切山中之王。全句是說:登菩薩之道真得解脫之人,住在這個境界裡,把須彌山放入芥菜子中,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為什麼呢?因為須彌山王本來就是如此。他原文就是這樣,你不要看前人今人的批註,否則就被別人拉走了,你要看原典。但是這句話怎麼辦?
  • 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這些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中關於文明之初的記載實際上都是源自上古文明,只是由於選擇的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故而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一如白色光經過濾鏡析出七彩一樣,上古文明在世界各地綻放出了百花齊放的絢麗。《起世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鬱多囉究留。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而彼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