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喜事與白事日子衝撞在一起,兩家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2020-12-19 小沙彌看世界

導語

喜事――結婚是人一生當中的大事,而舉行婚禮則是實現這個喜事。

白事――俗話說:人,又生就有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無論是喜事還是白事,作為歡喜的一家與悲痛的另一家,都想找個吉辰良日,一個是對新人的祝願,另一邊是對死者的安慰。

可是,當同村的喜事與白事的日子衝撞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①~網友的故事:

去年父親去世,出殯的日子就正好與房後面第三排一戶娶親的日子撞在一起了!起初我們並不知道,出殯的前一天看到他們家貼的大紅囍字才得知的。

他們家門前正好是一條大路,我們的門前雖然也有一條小路可走,但農村人講究,人死後出殯是最後看看村裡面了,講究都要走大路的。可是人家喜事的日子也是早定了的,不能更改。

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跟人家商量,想著如果人家不讓路的話,我們只能走小路了!沒想到,人家喜事一方通情達理。說人活一輩子不容易,父親平時在村裡為人處事又厚道,說就讓老人出殯走大路吧!他們把娶媳婦回來的時間由下午三點半改到了下午五點多,然後安排專人把來賓的汽車自行車等這些交通工具早早安放在大隊院裡。

事後我們十分感激!都是一個村裡面的人,結婚和出殯這樣的大事,人一輩子都只有一次!互諒互讓一下,大家都如願過去了!

所以一般來說,農村人們其實都是通情達理的。更何況平時低頭不見抬頭見,那路呢修了就是為大傢伙服務的,不是誰家的專屬。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而且事後這裡的人還說,結婚喜事遇上老人的喪事,其實是一個好的預兆,預示著新婚的兩口子也會白頭偕老。像老人一樣平安一生,死得其所。

看來,喜事遇上喪事到底是好還是壞?關鍵在於人的心態。只要你內心覺得好了,一切都那麼順乎而自在。道理都是人說出來的,但感受卻是自己的。別人家都過得順溜了,自己家也差不了!這樣的心態,就是一家人最好的風水!

②~網友的故事

唉!這種事,我就親身經歷過,零四年養父正月十一去世,在我們農村,老人去世,都讓風水先生看墓地,選定下葬的日期。當時就選在正月十六,但正好和冋村一家娶媳婦的選在了一天,怎麼辦,大家知道,在農村,做為養子,尤其是在一個大家族中,無論作怎麼孝順,老人死後,好多事情會讓你左右為難,在一些關鍵事情上你是無法做主的,但是,這一次,我自做主張,堅決讓風水先從新選日期,最後選在了正月二十六下葬,雖然我多花了千把元錢,但我心裡要受些。人家兒子一輩結一次婚,遇上這事,心裡肯定不好受,咱又從他家前過,大家面子上都不好,何比呢。退一步,海闊天空。將心比心,啥都不是事。正好,父親有在家裡多留十天,我就多陪養父十天,我心裡還感謝上蒼,把這機會留給了我。我總想,人行善,天照應,何比爭一時之長短。

都說中華傳統文化大同小異,其實則是十裡一鄉,八裡一俗。就大漢族而言,習俗鄉風各有千秋,不終一則。

這種事情你們那裡發生過嗎?

(素材來源於網友,侵聯繫刪)

相關焦點

  • 村裡的喜事白事撞一塊了,喜事不讓白事從他門前過,該怎麼辦呢?
    網友提問:村裡的喜事白事撞一塊了,喜事那家不讓白事那家出殯從他門前過,說不吉利,這該怎麼辦呢?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村子裡紅白喜能夠撞到一起的並不是太多,但也並不是沒有。一般結婚都是提前半年定下來的事情,日子也都是家主找人看過的,而在結婚之前都會提前將日子告訴親戚,可以說紅事是經過縝密計劃好的。一般來說,村子裡有白事的話,是很難和紅事碰到一起的。白事具有不確定性,畢竟誰都不知道村裡誰什麼時候離去,而在離去之後才會選擇出殯的日子。不過在日子上,白事也會講究著黃道吉日,這樣就會和紅事發生衝突。
  • 在農村,發喪隊伍和迎親隊伍相遇,白事讓紅事先行嗎?看完就懂了
    特別是在農村,有些禮儀還是十分重視的,比如農村的婚鬧,坐轎子等等,雖然婚鬧現在有些地方比較過分,都在抵制,但是一些傳統風俗還是存在的,還有選擇結婚的「良辰吉日」都是有說法的。再比如我們的白事兒,披麻戴孝,如果有人去世,去告知街坊出殯時間時,不能進令居的門,這些老規矩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事情了,如果不遵守,會落他人口舌,說不懂事兒之類的。農村朋友又比較喜歡聚在一起說閒話,這樣很容易損害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興的喜事了,就要和親朋好友目前們一起分享,並慶祝一下,所以在古代就有了辦喜事的習俗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而說到辦喜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紅喜事和白喜事。其中紅喜事指的就是一些比較喜慶的事情,像婚嫁、過壽、周歲、喬遷等。而白喜事則主要是指家中有親人去世了。
  • 村裡喜事白事撞一塊,辦白事不能走辦喜事那家門前?錯開時間就好
    鄉居小菜也在農村生活,也參加過喜事白事酒席,有一些了解,一般辦喜事酒席都是早早的選好日子了,都是一個村的人一般都知道人家哪天結婚的;而白事也就是喪事,是比較突然的,人去世了之後就要忙著辦喪事,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出殯抬人去埋葬了,而這個出殯的時間並不是要求很嚴格,所以喜事遇到白事,都是同一天
  • 在農村,紅白事當面撞上,該誰讓道?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紅白事當面撞上,該誰讓道?有什麼講究嗎?農村裡,紅事和白事都是人生的頭等大事,紅事象徵著年輕一輩人的人生真正開始了,也表示著下一代新生命正在悄悄孕育之中。而白事則表示一個人一生的終點,雖然充滿了悲傷了氣氛,但從某個層面上來講,平平按按活到老,最後壽終正寢不也是一種很好的結局嗎?而且按照農村傳統的說法,老人去世之後在天上也能繼續護佑自己的子孫,從這些來看,這也是喜事一件。農村裡紅事遇到白事其實還是比較忌諱的,對於白事的一方來說沒什麼所謂,但對紅事的一方來講影響就比較大了。
  • 在農村:紅事不到沒人怪,而白事不到卻有人講,為什麼?
    在農村,一直有一種現象傳承至今:別人辦嫁娶生孩等紅事,人可以不到,錢到人情到,沒有人會說什麼;但若村寨中有長輩老人過世,再忙也要趕回來幫忙。這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為了賺錢,很多人都選擇到外面去打工或者自己創業做生意,留在家裡的,基本是老人小孩,很少看到年輕人的影子,大家辦喜事,基本上都集中選擇在一些節假日的時候辦,特別是春節前後,辦酒席的人最多,因為那時候,大多數親戚朋友才能有空來參加,因此,有不少人感嘆:酒席也扎堆,平時要麼幾個月碰不到一次,過年時節,一天碰到幾次,是常事。二、紅事為什麼可以禮到人不到?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是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是什麼道理農村有喜事是很喜慶的事情,要結婚的人家會在整個村子裡面貼上一個小正方形的紅色紙片,討個喜慶。但是這種大喜的日子有些老農其實是不願意去的。但是當村子裡有了白事的時候又出現一種更奇怪的現象,村子裡的人不用請都會自己過來,這又是為什麼呢?紅事不請不來其實農村裡面的紅事首先都是請自己的親戚家,其次是請自己一個宗族的人,我們都是知道農村釐米有很多家都是同姓的,這些人有很多都是一個宗族的,是本家,所以這些人是必須要請的,其次才是村裡面的人。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的冬季總是異常的寒冷,很多人家裡除了土炕之外,幾乎沒有多餘的取暖設施,因此很多農村老人都會在冬季離開,主要是因為天氣寒冷被凍走的。而許多年輕人也選擇在冬季結婚,除了冬季清閒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婚宴剩下的飯菜不容易壞掉。
  • 農村辦「白事」,從一碗大鍋菜變成了酒席,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農村辦「白事」,從一碗大鍋菜變成了酒席,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若論人情世故,農村人絕對是比較講究的。在農村人與人之間利益關係很少,而人情關係卻錯綜複雜。因為生活群體固定,生活環境也比較穩定,鄰裡之間要麼沾親帶故,要麼日久生情。
  • 在農村,如果紅白喜事迎頭撞在一起,誰該讓路?誰該先走?
    比如說在農村喪事時,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並且要把出殯的時間告知街坊四鄰,但在去告知時,不能進鄰居的家門,有人來開門時,無論長幼,輩大輩小都要叩首。「正所謂」孝子頭,低一頭」。這些老風俗,老規矩,已經在農村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定力,如果誰不遵守的話,則會被其他人覺得太出頭,對其品頭論足的。
  • 在農村吃席,這兩道「送客菜」一上來大家就該走了,究竟是啥?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新鮮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農村趣事,三農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吃席時,這兩道「送客菜」一上來就該走了,究竟是啥呢?
  • 在農村如果紅事遇到白事,誰會推遲,看完就明白了
    生活在農村,有兩件事是大家都非常重視的,紅事是自家孩子一生的大事,一定要擺上宴席,親朋好友也會前來恭賀,家中富裕的還會請來戲班子吹吹打打,來增加喜慶之氣。而白事則是老人一生的句號,為了使老人能風風光光地走,也彰顯兒女的孝心,也會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弔喪,和戲班子。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如果你家有喜事就要挨家挨戶去叫人家,讓人家去喝你家喜酒,抽喜煙,當然你不叫別人也不會去。當然,白事情比較複雜,除了一家子男女必須去穿孝以表孝心外,其他幫忙的都是男性,至於去了幹什麼活,需要找一個總管或者經理的人安排,剩下的人員就是機動人員,打撲克下象棋,有什麼事情幹一幹忙一忙,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幫忙。
  • 農村出臺新規定,辦白事禁止請人吹嗩吶,農民:憑啥
    在我國的農村,對於喪事是非常看重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喪葬文化,辦白事的流程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辦白事,要連著七天開辦流水席,而有一些地方,則只有短短的三天。一些農村會大操大辦,甚至請來樂隊和表演團,有的地方則是怎麼簡單怎麼來。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紅事不幫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辦喜事都去飯店定桌了,沒有必要那麼多人幫忙了,況且,對於喜事,人不到禮到了就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農民朋友們好,帥氣的小編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依然是農村的俗語,提到俗語,想必每一位農民朋友都可以說上一兩句。這些俗語有的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有的是關乎我們為人處事,還有的是關乎一些民俗風情。
  • 喜事和白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主動讓道?老一輩:別莽撞,要講究
    喜事和白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主動讓道?如果在街上看見了喜事和白事車隊相遇時,那麼應該誰主動讓道?老一輩提醒道:別莽撞,這其中也是有講究的。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自然會有很多的習俗被流傳下來,當然在我國做事都是有講究的,結婚生子無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了,結婚之後就證明你已經長大成人,身上肩負起照顧家庭的重任;而作為子女來說,就是在父母在世時,好好孝順,在父母離開後,給其辦理一個順利的葬禮。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面對日趨增多的農村隨禮次數,農民在隨禮的時候表現出了比較明顯的選擇性,也就是農民調侃的「兩極分化」,那就是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同樣是隨禮,農民為啥要區別對待呢?紅事為啥被動隨呢?說到底,我覺得還是因為紅事太多了。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農曆七月十五不能隨便出遠門,因為這天是鬼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俗就是: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
  • 農村辦白事有多講究?出喪下葬擇日深度解讀
    我們常說「擇日不如撞日」,說的是與其提早看日子,不如馬上就去做,告訴我們的是要敢於實踐。 但比起「撞日」,農村很多人尤其是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時候,還是會選擇「擇日」而行。 挑個好日子再做事,大家做起事情來才安心,才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