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瀕危物種中賊鷗現身劍湖溼地

2020-12-17 瀟湘晨報

經專家鑑定,這種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

中賊鷗掠過湖面

中賊鷗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

□通訊員 張望星 段海成

12月7日,劍川縣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這種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

中賊鷗:世界瀕危物種

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專家分析:可能是迷鳥

中賊鷗在中國的數量稀少,主要棲息於沿海陸地,極少見於淡水湖泊中。專家分析,此次在我國內陸地區雲南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中賊鷗,可能是中賊鷗在遷徙過程中,因為一些惡劣的天氣等原因偏離自身遷徙路線,才來到這裡,也就是所謂的迷鳥。下一步,保護區工作人員將加大監測力度,確保中賊鷗在劍湖溼地安全越冬。

劍湖溼地:候鳥的樂園

劍湖溼地是雲南高原溼地中的典型溼地,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溼地類型之一,位於我國西部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上,既是候鳥遷徙過境的重要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雲貴高原極其重要的水鳥越冬棲息地,每年到劍湖溼地越冬的各類候鳥近3萬隻,其中珍稀保護鳥類有黑鸛、銅翅水雉、灰鶴、彩䴉、白琵鷺、鉗嘴鸛等。

2020年初,劍湖紫水雞數量達1678隻,佔雲南省同步調查總數2563隻的65%,為全國最大的種群,是劍湖明星鳥種。

2020年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彩䴉在劍湖溼地自然繁殖成功,罕見鳥類印度池鷺現身劍湖溼地,省內外觀鳥人員紛至沓來。

【來源:大理州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12月7日,雲南大理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確實是中賊鷗,是雲南省鳥類的新紀錄。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近日,雲南大理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為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12月7日,雲南大理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
  • 巴西世界最大溼地遭遇創紀錄大火 瀕危物種生存堪憂
    本文轉自【中新網】; 世界最大的溼地,位於南美洲的潘塔納爾溼地今年發生創紀錄的火災,過火面積達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大火威脅著這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連日來,志願者們努力搜尋瀕危物種,將它們從大火中拯救出來。
  •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成群光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
    連日來,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一群大鳥現身溼地水域,記者實地拍攝後,經專家確認照片,這群特殊的 " 客人 " 是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據公園內工作人員介紹,大約 5 天前,這群灰黑色的大鳥來到了該公園內,它們經常聚集在溼地水域內站立、覓食或集體在溼地上空飛翔,非常壯觀,成了該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4 月 3 日,記者前往採訪時,發現這群大鳥停留在六盤水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下遊的六盤水師範學院入校路口大橋下。它們有的站立、有的覓食、有的親切地相互梳理羽毛。
  • 世界最大溼地遭遇創紀錄大火,瀕危物種受威脅現場滿目瘡痍
    位於南美洲的世界最大溼地潘塔納爾溼地(Pantanal)近幾個月來火災持續加劇,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截至目前,該地區2020年已經發生了12,567 起大火,過火區域已經達到總面積的10%,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當地時間9月11日,大火吞噬了潘塔納爾溼地的一塊區域。
  • 全球最大溼地遭遇嚴重火災 志願者援救瀕危物種
    9月13日,巴西潘塔納爾溼地,志願者們將一隻巴西豪豬救出火場。作為全球最大的溼地,潘塔納爾溼地近幾個月來火災持續加劇,過火面積達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巴西南馬託格羅索州14日宣布全州進入環境緊急狀態。
  • 守護溼地 | 和陳立農一起守護溼地,讓生活在溼地中的瀕危動物有一...
    10月28日,陳立農被授予中國綠化基金會2019-2020年度「溼地守護計劃」公益推廣大使。陳立農,新生代歌手,影視演員。溼地的警鐘已敲響溼地是地球之腎,是地球重要的自然資源,溼地在調節氣候、蓄洪抗旱、涵養水源和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之一。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獨家|瀕危物種細蟌現身 珍稀鳥類白琵鷺安家
    工作人員一邊指著溼地灘涂,一邊向深晚記者介紹,5 月 14 日,工作人員在華僑城溼地灘涂發現,一隻白琵鷺的腿上帶著彩色的腳環。專業人士查詢腳環相關信息得知,這隻白琵鷺於去年年底因中毒被捕獲。經過醫治,白琵鷺於今年 1 月 16 日被放回野外。"白琵鷺一般棲息於沼澤地、河灘,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二類保護動物。"
  • 獨家 | 瀕危物種細蟌現身 珍稀鳥類白琵鷺安家
    "白琵鷺一般棲息於沼澤地、河灘,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二類保護動物。"工作人員介紹,白琵鷺在深圳比較少見,目前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級。▲瀕危物種細蟌現身溼地今年 4 月 25 日,華僑城溼地工作人員還在溼地發現了瀕危物種細蟌。經過專家對比發現,這隻細蟌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的四斑細蟌。
  • 惠州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全球目前記錄只有4000多只是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它們叫黑臉琵鷺此次現身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也是惠州首次發現黑臉琵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 世界瀕危物種驚現新鄉南太行八裡溝景區
    那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黑鸛此次世界瀕危物種黑鸛的發現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裡生物資源豐富 森林覆蓋率達90%每立方釐米空氣中負氧離子超過
  • 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現身雲南保山
    這是在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拍攝的青頭潛鴨(2月22日攝)。 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日前在青華海東湖巡護時,監測到一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新華社發 張世紅 攝 林碧鋒 文 圖片來源:新華網一隻青頭潛鴨(右)在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裡(2月23日攝)。 據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棲息地喪失、過度捕獵、人為幹擾等因素影響,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因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物種。
  • 江蘇物種數量達4588種 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中新網南京5月19日電 (徐珊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19日消息,根據2017-2019年江蘇省開展的39個試點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內物種數4588種,物種種類構成較為複雜,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共計1425種,陸生脊椎動物共計382種,陸生昆蟲共1401種,淡水水生生物共計1380種。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表示,在此次調查中,有不少珍稀瀕危物種在江蘇的種群數量、分布區域,都有了可喜的變化。
  • 內蒙古額爾古納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內蒙古額爾古納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央視網消息:近日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 公約」)秘書處確定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主題為「水下的生命:為了人類和地球」,重點聚焦海洋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 世界一級瀕危物種東方白鸛落腳魚塘被養殖戶放鞭炮轟趕,志願者呼籲...
    來源標題:東方白鸛落腳魚塘被養殖戶放鞭炮轟趕,志願者呼籲建補償機制 在天津落腳的東方白鸛  視頻來源:受訪者提供(01:54) 近日,一級瀕危物種東方白鸛南遷途中陸續落腳在天津。
  • 世界溼地日的前一天,我們來聊聊花市上的那些 【瀕危植物】
    2月2日,我們就要迎來第25屆世界溼地日。從1997年開始,世界各國在這一天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溼地與水-同生命,互相依」,在溼地日之前,我們和大家來看看另一個關於自然和生命的話題: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到:在植物盆栽和切花市場相對成熟的歐洲,園藝或花藝裡所用到的物種,通常會有標籤註明物種名稱、規格、種植地以及貨物批次和出產日期的,並且由植物檢驗部門監督檢查,以保證植物類商品有源可溯,有證可查。
  • 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
    記者6月22日獲悉,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植物多樣性和進化研究組,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員,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totaxa上發表中國水蕨屬橫走莖新物種——邢氏水蕨。邢氏水蕨的發現地點就在海口羊山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