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倫理學轉向」的哲學史著作

2020-12-16 南開大學新聞網

  亞里斯多德在西方最負盛名的哲學經典之一《形上學》開篇就告訴我們:人自呱呱墜地那天起,便自然而然地想求知。因此在希臘哲人那裡,純真地追求知識與真理,並享受這種追求所帶來快樂真是無上的幸福。

  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哲學家好像不太相同。這幾百年來的人類歷史似乎在不斷告訴我們,改變這個世界的總是那些哲學家所寫出的著作。如果沒有笛卡爾的哲學,我們的科學技術不可能迅速尋找到堅實的理論基礎;如果沒有康德的政治哲學,今天也許還沒有聯合國;如果不是馬克思寫出那些激動人心的著作,20世紀恐怕不會有新中國成立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哲學家的力量說小也小,說大卻大得驚人。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第一流的哲人都在重新探討西方哲學的何去何從。為什麼一個培養出康德、黑格爾以及歌德、貝多芬的偉大德國,竟然出現了納粹極權專制?為什麼納粹分子那麼深愛著自己祖國的哲學與文藝?在面對歷史與現實時,哲學到底還有什麼用?哲學究竟是在造福人類,還是在吞噬著人類的善良與希望?

  不太誇張地說,20世紀的哲學不但出現了「語言學的轉向」,也即哲學家開始專注於研究語言問題,更出現了「倫理學的轉向」。這在二戰之後表現的極為明顯。幾乎所有的偉大哲學家都在重新探討作為西方世界的一分子,一個人究竟該作什麼樣的人,一個人究竟該過怎樣的生活。

  作為一位法國人寫的哲學史,《20世紀的哲學與哲學家》極其敏感和準確地把握住了20世紀哲學發展的倫理學動向。從篇目安排(從羅森茨威格、本雅明再到列維納斯、保羅·利科)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這些哲人都對倫理問題有過深刻的反省與檢討。更為有趣的是,這本著作竟然完全沒有寫我們耳熟能詳的胡塞爾、海德格爾和福柯。雖然這些哲人完全可以與上述哲人相提並論,但在我看來,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哲人的思想並沒有實實在在地思考一個普通人的倫理問題和生活問題。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究竟什麼樣的生活是值得過的,在這些哲人的著作中卻都語焉不詳。

  全書以羅森茨威格為開篇。他並不是中國讀者熟悉的哲學家,而且他在世時間並不算長,但他卻留下了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與同時代的猶太思想家柯亨等相比,羅森茨威格並沒有簡單地試圖將猶太思想與西方主流思想相結合,相反,卻極其尖銳地提出:猶太人問題永遠無法在西方正統的思想中得到解決。猶太人是一個特殊的民族,他們擁有堅定的民族信仰卻永遠也沒有祖國,並且因此一直處於被流放和屠殺的境地。與羅森茨威格不同,柯亨認為猶太人要想尋找到安全與實在,必須將自己古老的傳統思想融匯入西方正統思想才可以。然而羅森茨威格對這種做法給予了堅決的否定。他始終堅持認為,猶太人最終極的依靠與信仰始終必須來自於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作者會把本雅明放在全書的第二章。我們總認為本雅明是一位閒適而聰穎的文藝理論家,事實上本雅明與同時代的阿倫特、列奧·施特勞斯、肖勒姆等一系列西方頂尖思想一樣,其思考出發點均來自於猶太人的處境問題。也正是出於對傳統歷史這樣的關懷,本雅明才花費了畢生精力去研究所謂的「現代」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一點可清楚地見於本雅明與肖勒姆的通信中。晚年本雅明接近了毒品,並最終放縱了自己的生命,服用過量嗎啡而逝世,那是因為本雅明已經深深觸及了西方現代性深處令人心碎的絕望。

  經過法蘭克福學派對西方現代文明廣泛而激烈的批判與抨擊之後,作者帶領我們走進列維納斯的世界。事實上選擇了列維納斯也就意味著同時拒絕了海德格爾。列維納斯早年是海德格爾的忠實信徒,但是海德格爾投身納粹陣營的舉動使他徹底陷入絕望,並促使他尋找抵抗海德格爾哲學的道路。作為猶太人,列維納斯的家人都死於納粹的屠殺下,他不可能像海德格爾那樣平靜地看待這場災難。正是從對海德格爾哲學的批判開始,列維納斯深刻地反思了納粹問題和猶太人問題。列維納斯的著作中,有一半是在研究猶太思想,而他的倫理學的核心思想也因此是「他者」這一概念。世界並不只屬於一個人,一個人並不能僅僅通過「向死而生」而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每個人都必須超越於自己的個人存在,而抵達他人,抵達他周圍、他之外的「他者」,並從他者出發,尋找自己生存的意義所在,也因此倫理學是列維納斯哲學最重要和最終極的部分。接下來的保羅·利科與德希達同樣以思考倫理學問題而著稱於世。他們在早年都曾寫過不同類型的哲學著作,但進入晚年之後,卻紛紛全身心投入了對法律、自由、幸福和希望的探討。

  也許不太誇張地說,這本《20世紀的哲學與哲學家》並非簡單的思想史著作,而更多地表明了一種態度和責任,表明了作者對什麼是哲學的深刻反思。兩次大戰和猶太人問題一次再一次地告訴我們,在生活與思考的天平中,哲學家應該用自己的良心和勇氣選擇前者。

  (芒尼)

相關焦點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 世界10大最經典的哲學名著,中國哲學史上榜,你看過幾部?
    4、《理想國》:《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作的哲學對話體著作,涉及到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全書主要論述了柏拉圖心中理想國的構建、治理和正義,主題是關於國家的管理。
  • 重點新書|《中國哲學史新編》
    新|書|坊《中國哲學史新編(全三卷)》馮友蘭 著 2020年11月出版【內容簡介】>《中國哲學史新編》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經典著作。本書以時代思潮為綱,以對每個思潮中湧現出的哲學中心問題的闡釋為要,對中國哲學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綜合曆朝歷代的政治條件、社會環境和文化事件,提煉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和學術高度的獨創性見解,對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在著重探討中國哲學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對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進行了梳理,呈現出一個高度濃縮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 邱仁宗:為我國打開「生命倫理學之門」
    是他,在1979年讓中國醫生第一次聽說了「安樂死」、「腦死亡」,將西方生命倫理學概念最早介紹進了中國;是他,在1987年出版了漢語言文化圈內的第一部系統闡述生命倫理學的著作《生命倫理學》;是他,培養出了我國生命倫理學的第一批博士生,現今他們活躍在生命倫理學研究的第一線,成為我國研究生命倫理的一支骨幹力量。
  • 女博士肖巍與她的倫理學情結
    也許倫理學更能喚起人們博大的胸懷和愛心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認識, 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時, 肖巍又將西方倫理學作為自己研究哲學的主攻方向, 從此, 十幾年來醉心於西方倫理學的研究。 肖巍首先把研究羅素倫理思想作為研究西方倫理學的突破口。
  •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哲學史研究的第一人
    或許正因為如此,胡不僅難與同時代的魯迅等相比,即便是為人如馮友蘭者,後來寫的《中國哲學史》,也較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略勝一籌。胡適被人稱之為「善作半卷書」者,其《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都只有上卷。有人說是為盛名所累,多少有些道理,現時就有位「易大師」也是如此。可見為人為學,既有關係,有無關係。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宣紙線裝版在京首發
    與會學者圍繞馮友蘭先生的學術貢獻和宣紙線裝版《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兩書的出版,進行了發言和討論。「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馮先生的著作影響巨大,有常青不朽的生命力。值此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之際,我們面臨的中西文化碰撞更為劇烈,文化交融趨勢日甚。重讀馮先生的著作,有助於提升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增強學者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 維根斯坦論哲學史
    在如何做哲學的當代討論中,按照一般的意見,大致有這樣兩種進路:一種是以哲學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另一種則更強調哲學與哲學史的聯繫,甚至認為哲學即哲學史。在為《20世紀分析哲學史》所寫的代譯序中,葉峰說:「一些表述得較清晰的經典原作可以作為教科書的補充讀物來閱讀。至於那些晦澀難懂而且對其解釋爭議較大的經典原作,除專業哲學史研究者外,一般研究者則不一定需要去鑽研。」葉峰的這一觀點,在一些主張哲學即哲學史的學者看來,可能是極具誤導性乃至是「危險」的。
  • 馮契是中國近代的哲學家,通過對哲學的研究,發展了哲學史的領域
    馮契的《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依照哲學史就是認識史的基本觀點寫成的一部中國哲學史,無論是在哲學史觀還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獨特性方面,馮契都有極為獨到的理解。在該書的緒論部分,馮契就哲學史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根源於人類社會實踐主要圍繞著思維和存在關係問題而展開的認識的辯證運動。」
  • 西方哲學史七講:從古羅馬時期到中世紀(試讀)
    在哲學領域,三分法成為常態:• 倫理學,即對個人生活方式和幸福問題的反思;• 邏輯學,關於思維工具和認識的研究;• 物理學,對於實在的總體說明。全書以時間為序,以哲學家為主線,從希臘化時代的哲學和羅馬哲學談起,再談到奧古斯丁、皮埃爾·阿伯拉爾、託馬斯·阿奎那等哲學家的思想脈絡,條理清晰,觀點明確,闡述哲學的相關問題,梳理哲學史的發展歷程。同時結合圖表、插圖、文獻選讀等形式,對內容加以豐富,便於讀者使用。
  • 哲學史速讀(上)
    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稱「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在Philosophy for Everyone一書中的定義是:哲學是想出正確思考事物的一種活動。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胡適、馮友蘭著作一、胡適與《中國哲學史大綱》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八零後一代是較少有機會閱讀胡適作品,對其了解多限於中學歷史教材上「新文化運動此後,採薇對胡適的興趣逐漸上升,陸續買了他的《四十自述》和《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毫無疑問最突出的貢獻在於「疑古精神」,講中國哲學史居然直接扔掉三皇五帝,直接從周宣王開講。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一面旗幟,提出人生四大境界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一面旗幟,提出人生四大境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我上個月剛拜讀過,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推薦大家可以讀下。今天主要分享下我所了解的馮友蘭先生的生平軼事!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室名三松堂,河南唐河人。
  • 極簡西方哲學史脈絡圖解
    而這位人類史上首次預言日食的智者,就是後來被世人追為西方哲學史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並開啟了哲學史的「本體論轉向」的哲學家,被後人稱為「希臘七賢之一」和「哲學和科學的始祖」,是學界公認的「哲學史第一人」。
  • 專家評出2020年人民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
    本次評審是人民出版社組織的第八屆優秀學術著作評選。為鼓勵優秀學術著作出版,打造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人民出版社自2013年起每年邀請社外權威專家從當年出版的圖書中匿名評選出優秀學術著作。,它們是(排名不分先後):《21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共產黨執政規律研究》《民法典開講》《大國追夢》《應急管理十二講》《國民收入分配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西方哲學史(1—5卷)
  • 馮俊:為什麼要讀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實際上主要就是歐洲哲學史。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和法國現代哲學家德希達認為中國等其他文明只有思想沒有哲學,是因為他們對於哲學作了過於狹隘的定義,其實只不過是沒有歐洲哲學那種形態的哲學。哲學史的書寫常常會碰到的問題就是,書寫的重點是落在「哲學」上還是落在「史」上,也就是說寫出來的是哲學家寫出來的「哲學」的歷史,還是歷史學家寫出來的哲學的「歷史」。哲學這個學科的獨特性決定了哲學和哲學史是分不開的,沒有離開了哲學史的哲學,也沒有離開了哲學的哲學史。
  • 楊靖︱裡斯本大地震與康德哲學轉向
    康德像正如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所言,「康德的早期著作較多涉及科學,而較少關係到哲學。」1755年,康德(1724-1804)發表日後被視為他最重要的科學著作《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儘管其中提出的「星雲假說」要早於拉普拉斯(1749-1827),但由於作者籍籍無名,很長時間這一著作在科學界幾乎無人問津。
  • ...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研究...
    近些年來,神經 倫理學在國際生命倫理學領域得到迅猛的發展,成 立了專業學會,例如「神經倫理學學會"(The Neuroethics Society),並建立起研究中心,例如「賓夕法 尼亞大學神經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以及「牛津維爾 庫姆神經倫理學中心」,還出版了專業期刊《神經倫 理學》《美國生命倫理學雜誌——神經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