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凍米糖】吃不膩的味道中藏著故鄉

2020-12-16 瀏陽網

  順著糖香一路走,從小丫頭一直吃到白髮蒼蒼

 

  浸糯米、蒸熟、晾乾,洗芝麻、晾乾、炒熟,這些準備工作做完,也就意味著一年之中打凍米糖的時候到了。熬糖、炒米、上架、成型、打條、切片,有條不紊的每一個細節,連貫起來就是一整套打凍米糖的程序。這樣的場景,在大圍山鎮東門社區鄧建國的家傳承了四代人。

 

  「從小吃到老,還沒有吃膩。」這邊,鄧建國新出鍋的凍米糖剛被打條切片,80歲的曾華初婆婆慢悠悠地拈起一片,細細地品嘗起來。甜而不膩、鬆脆爽口、落口消溶,一片凍米糖下肚,曾華初心滿意足地說:「『大興齋』的凍米糖不愧是『百年祖傳』手藝,與眾不同。」

 

  文/圖瀏陽日報記者歐陽穩江張迪

 

  從小吃到老,吃不膩的凍米糖盈滿記憶

 

  20斤白砂糖、10斤麥芽糖,一鐵瓢水。用這個比例,55歲的鄧建國閉著眼睛都可以調出一鍋好糖來。

 

  農家的煙囪灶臺,爐膛裡的柴火歡快地跳躍著,燃燒著的木柴發出輕微的噼啪之聲,在冬日裡盡顯一份明亮與溫暖。灶臺上,鄧建國用粗壯的雙手不時掄著大瓢舀糖,為的就是在熬糖的過程不焦不糊。數十分鐘後,糖汁開始轉化為琥珀色,用手輕輕黏上一點,糖絲兒立即牽出了一條線。

 

  「好了。」無須看表,鄧建國開始減少灶內乾柴,將火控制在剛剛好的狀態。此時,剛剛起鍋的糖汁亦是恰到火候。從14歲開始跟隨父親鄧桂興學藝,一塊好吃的凍米糖最終出鍋,有賴於鄧建國整整製作了40餘年凍米糖的經驗。

 

  已熟的糯米粒粒蓬鬆,一如珍珠;炒熟的白芝麻在指縫間遊走,散發出撲鼻的清香。溫熱的大鐵鍋,3.2斤糯米,2.6斤芝麻,一鐵瓢熬好的糖汁,快速翻炒之後,食物各自的味道相互滲透其間。

 

  「這是一架凍米糖的量。」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樹木的紋路清晰可見。快速翻炒之後,用以製作凍米糖的三種原材料被盛到一個竹簸箕中,倒入定型框內。沒有任何猶豫,抄起一個木製小碾子來回滾動,凍米糖很快就在框中乖乖定型。

 

  去框,一根木棍輕輕壓實後的凍米糖已經變成了一整方凍米糖。手起刀落之後則是均勻的糖片兒,那一口香脆便開始緩緩縈繞在空氣之中。

 

  「少糖,多芝麻。」每年的臘月中旬,80歲的曾華初便順著糖香,一路從集鎮趕到鄧建國家中,懇請鄧建國為自家打上一二十斤凍米糖。兒女皆在外成家、工作,唯獨一年又一年的春節,圍著爐火吃凍米糖是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光。「這個時候,在每個人心裡,沒有什麼比跟家人在一起更甜的事情了。」

 

  「孩子們愛吃,我更愛吃。」自小生活在大圍山,曾華初的記憶中鄧家製作的凍米糖可是整整吃了一輩子。一塊凍米糖,從梳著羊角辮的小姑娘時開始吃,一直吃到了白髮蒼蒼的八十歲居然不曾膩。歲月的神奇之處,味覺是最有記憶的。

 

  百年時間,家族四代人沿襲打糖手藝

 

  加了花生的三行一袋,全芝麻的四行一袋,分撥、裝袋、封口。看著鄧建國不停地來往於灶臺與操作臺之間,鄧桂興偶爾慈愛地瞥一眼,兒子的手藝早已經讓他不再操心。自六年前,他開始「退居二線」,胳膊和腿因為上了年歲開始酸痛。閒暇時候,鄧桂興便看著兒子打糖,順便幫忙裝袋。

 

  兒子年過半百,而自己已經在凍米糖的甜香中度過了83個春秋。「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從13歲跟隨父親鄧勇濤學習打凍米糖的事恍若昨日。」鄧桂興慨嘆。

 

  鄧桂興祖籍沙市,因為生計,爺爺鄧金培無意中從江西學到了一手做點心的好手藝。1928年,學成之後,精明的鄧金培在瀏陽城裡最繁華之處開了一家專賣各類點心的店鋪,名曰「邵豐齋」。除了凍米糖外,酥片、麻棗糕、茴餅、麻餅、麻花根皆為邵豐齋自製的拿手點心。口口相傳,「邵豐齋」出品的點心亦成了大家送禮、自家食用的可心之選。

 

  「當時說起『邵豐齋』,幾乎無人不知。民國27年(1938年),因為戰亂,一場大火燒掉了『邵豐齋』。」傷心之餘,鄧金培當時回到了沙市老家,其子鄧勇濤則選擇在大圍山鎮上重整旗鼓,「大興齋」擔負起了光復鄧家手藝的重擔。直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進行公私合營,鄧家才取下了「大興齋」這塊招牌。

 

  「從爺爺算起,我們家四代人一共打了整整一百年凍米糖,這門手藝說它『百年祖傳』也是名副其實。」歷經世事,作為鄧氏凍米糖的第三代傳人,鄧桂興平和至極。「直到現在,很多街坊鄰居還是習慣叫我們的凍米糖為『大興齋凍米糖』。」

 

  甜而不膩、鬆脆爽口、落口消溶、無渣無屑、不粘牙、不塞牙、回味無窮,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懷著對食物的理解,鄧氏四代人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而周邊鄉鄰對鄧氏製作凍米糖的手藝給予了頗有分量的八個字評價:「百年祖傳,名不虛傳」。

 

  □製作工序

 

  熬糖

 

  20斤白砂糖、10斤麥芽糖,一鐵瓢水。在熬糖的過程不焦不糊,糖汁轉化為琥珀色,糖絲兒牽出一條線。

 

  糖拌米花

 

  已熟的糯米粒粒蓬鬆,炒熟的白芝麻在指縫間遊走。3.2斤糯米,2.6斤芝麻,一鐵瓢熬好的糖汁,快速翻炒之後,食物各自的味道相互滲透其間。

 

  切糖

 

  製作凍米糖的三種原材料倒入定型木框內,抄起一個木製小碾子來回滾動,凍米糖定型後去框,木棍輕輕壓實後均勻切片。

 

相關焦點

  • 凍米糖——品出年味與情懷
    他說,做凍米糖的起因就是在外面做生意時,別人說現在凍米糖沒有原來的味道了,為了找回這個味道,他開始凍米糖的手工製作。 遊兵幹說,他做凍米糖更多的是為了留住一種味道,一種情懷,讓人們吃上洪州凍米糖就能記起小時候的年味。
  • 風物誌丨凍米糖,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家裡要切凍米糖的時候,那就是離過年很近很近了。在我的印象中,我家就切了一次凍米糖。因為切凍米糖是一門技術活,要有經驗豐富的師傅來掌控這糖油的火候,還要用專門的模具,不是過年,一般人家也不切糖,也不會備著切糖的工具。
  • 贛菜系列:豐城凍米糖小吃
    豐城凍米糖,江西省豐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豐城凍米糖為豐城市優秀傳統產品,俗稱"江南小切",以其"潔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獨特風味聞名天下。據《豐城縣誌》記載,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豐城開始製作凍米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傳承不變的「江南小切」凍米糖:浸潤年味與情懷
    金東宣傳部提供中新網金華12月19日電(奚金燕 曹靜怡 賈佳)俗話說,無糖不成年。在江南,有一種特別的甜食,香松酥脆,揉合著歲月,浸潤著鄉愁,那就是凍米糖。數九寒天,又到了凍米糖飄香時節,已經做了23年凍米糖的王誠忠也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候。香松酥脆的凍米糖。
  • 【生活.記錄】凍米糖裡的徽州
    (圖片來自網絡)「凍米糖」,想起來都是個香氣四溢的詞語。它縈繞在甜美的徽州鄉村情愫裡,在這臨近年關的寒冷冬夜,飄蕩浮現,招惹得我舌下生津。 童年記憶裡,在臘月初的某個陽光璀璨的日子,母親把當年新收回家的糯米在大鍋上蒸熟,待到涼透後,小心的搬到陽光下去曬,太陽稍微偏西失去了熱情,趕緊收回家晾在廚房的閣樓上。
  • 江西老字號,豐城凍米糖名揚天下
    豐城凍米糖為什麼會叫凍米糖?是因為我們老祖宗教我們做凍米的時候一定要在立冬以後,因為這個時候空氣和土壤的水分都很少,非常乾燥,然後溫度也比較低,水容易結凍,這個時候做出來的凍米子它是自然的,陰乾而不是暴曬,一般應該要達到3到4天。
  • 曬魚乾 做凍米糖 年味撲面而來
    除了魚乾,凍米糖也開始做起來了,小村裡年味兒撲面而來。大洋鎮沿蘭江邊住了很多漁民,雖然已經不再以打漁為生,但每年過年曬魚乾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一根根細細的絲線來回穿梭,大大小小的魚收拾乾淨後,被整齊地掛在絲線上。冬日陽光下,各類魚乾散發出陣陣撲鼻的香味。當地村民錢雪來告訴記者,他家曬的魚乾不是很鹹,又弄得乾淨,很受歡迎。
  • 江西豐城凍米糖,香脆酥甜,風味獨特,你吃過嗎?
    豐城凍米糖是江西眾多傳統名小吃中的佼佼者,曾被評為江西五大傳統名點之一。豐城人民矢志不渝的發展創新凍米糖,同時傳承、豐富其內在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小一塊凍米糖也轉變成了豐城人寄託鄉愁的符號。江西豐城凍米糖是豐城市優秀傳統食品,俗稱"江南小切"豐城凍米糖為什麼會叫凍米糖?
  • 開化純手工凍米糖,咬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來一塊嗎?
    在那物質匱乏的年月裡,凍米糖曾經是許多人甜蜜而溫暖的惦記,那滲入了感情的味道,勾起了人們心底的溫情,勾起了對家鄉的懷念。2月4日,記者在音坑鄉泗州村王愛嬌家中看到,她和丈夫正在熬製麥芽糖、翻炒米花,用傳統工藝為客戶手工製作凍米糖,作坊內彌散著凍米糖的溫暖和香甜。
  • 吃一口凍米糖,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
    文章中提到的炒米糖估計就是凍米糖,老家也有炒米,只是用來做米糕。不管是做凍米糖還是做米糕,都意味著快要過年了。何止凍米糖,臘月還沒到來,迎接新年的喜悅已從家家戶戶門口曬著的竹匾上蔓延開來,糯米飯幹、米糕米、糯米花、番薯片、芝麻、花生,張羅的都是新鮮的年貨。
  • 凍米糖裡的年味!小時候的零嘴你還記得啥滋味嗎?
    每年的農曆八月,阿龍就與父母一起,來到孝順鎮上擺攤打凍米糖,等他切好糖後,父親便挑著糖四處叫賣。每到這個時候,攤子上的凍米糖就瀰漫了香甜的味道,切麻糖發出的「咔嚓咔嚓」聲,如同美妙的音樂,把年味渲染得濃濃的。
  • 過年少不了米花糖,步驟和配方教給你,香脆可口,是回憶中的味道
    大家好,這裡是安倫美食屋,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過年少不了米花糖,步驟和配方教給你,香脆可口,是回憶中的味道。小的時候最喜歡吃各種米花糖,每到過年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就會做給我們吃,只要吃到米花糖,就能回憶起小時候過年的樣子,現在條件變好了,有各種各樣的糖,但是過年的時候就喜歡吃傳統的米花糖,今天就分享給大家米花糖的步驟和配方,想吃的時候在家做上一盤,看看是不是自己回憶中的味道。過年少不了米花糖,步驟和配方教給你,香脆可口,是回憶中的味道。
  • 被乾隆「帶火」的豐城凍米糖 在匠人的「傻氣」裡傳承
    其中,產自四周高山的新鮮茶葉製成的擂茶,配著一塊酥脆甜香的凍米糖,是豐城人記憶深處的家鄉味兒。凍米糖在農耕社會就已出現,足以證明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畢竟這種甜點要用到上好的糧食、油料等進行深加工。而直接「帶火」凍米糖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了之後,乾隆的評價是:「脆、酥、香、甜」。
  • 小時候│棉花糖是白色的,夢是彩色的
    閭巷深深,藏著我們童年的各種期待。不知是我們小孩走街串巷,還是那些手藝人走街串巷,有好多次,我們總能欣喜地瞧見那些騎著小三輪車的各種手藝人。在孩子們還沒湧到他身邊時,那些手藝人大都「形單影隻」。有時候他們會在村裡留上幾天,讓我們不光能嘗嘗鮮,還能吃個夠。
  • 這幾種零食別直接吃了,放在冰箱裡凍一凍,味道更好,吃了忘不掉
    這幾種零食別直接吃了,放在冰箱裡凍一凍,味道更好,吃了忘不掉。現在很多女孩子都是非常喜歡吃零食的,而且他們也會在家裡面囤一些零食,這樣的話隨時吃都隨時有,但是對於零食來說大家都知道種類很多,可是你知道嗎?
  • 今日常山丨凍米糖,凝固在舌尖上的芳華歲月
    片片凍米糖,件件躬耕事,悠悠歲月情……三百六十五個日子,緩慢而有力地穿行在二十四節氣裡,也許你不曾留意歲月的味道,但我十分清楚:凍米糖,是凝固在舌尖上的芳華歲月!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像個淘氣的孩子,有時躥在「年」前,有時躲在「年」後,真正的孩子們卻一直無憂無慮地泡在年味裡,享受凍米糖般的舌尖美味!唯有勤勉的老鄉悄悄地開啟新一年的凍米糖醞釀之旅!走向春意萌動的田野,捯飭好甘蔗種苗床,只待驚蟄一聲雷響,就可順利入駐,及至清明時分擇優株移入大田靜待茁壯!
  • 江西傳統特色小吃,年貨,凍米糖的加工方法
    凍凍米糖是中國的傳統年貨,屬於糕點類。凍米糖酥脆香甜,清白如雪,清香爽口,入口即化,風味獨特口感好,食後令人回味無窮一直以來深受大家的喜愛。在中國做凍米糖的方法多種多樣,我今天介紹的是江西凍米糖的加工方法,江西凍米糖也有好多種類,今天選一種最高檔的凍米糖與大家分享。
  • 立冬後老底子美食重現江湖 土香腸、凍米糖生意開張
    「把肉拿到我這裡,我首先放到絞肉機裡面攪拌一下,然後放入鹽、白糖、味精、燒酒等調料醃製,然後把肉灌裝好,顧客拿回家以後再醃製晾曬半個月就能吃了。」  「這兩天有南京、上海、湖州、寧波的顧客專門趕到杭州來要我做香腸。」業績擴展後,於師傅夫妻兩人也很繁忙,今年他們計劃做10萬斤以上的香腸。
  • 大叔做的黑芝麻糖,香脆可口,甜而不膩,這才是記憶中的味道!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文|愛甜食的大叔大叔做的簡易版黑芝麻糖,香脆可口,甜而不膩,這才是記憶中的味道!小時候最愛跟長輩去拜年吃零食,無論哪一家,糖果盤裡必定有幾塊手工做的黑芝麻糖,這可以說是最有年味的東西了。如今的年味越來越淡,堅持手工做黑芝麻糖的人也越來越少,工業化生產的糖吃起來好像總是差點些什麼,雖然普通人說不上來,但手工做黑芝麻糖口感就差了好多。
  • 齊金松 × 齊詹記凍米糖製作 | 甜香鬆脆中的年味鄉愁
    在他的老家,有一種叫炒米糖的吃食。每年臨近歲末,江南一帶的人家就會全家出動,製作這種香甜鬆脆的點心。它也叫凍米糖,是許多人甜蜜而溫暖的惦記。不過,在老底子,這種點心雖然家家會做,但要做得又酥又脆不粘牙,卻是需要一點工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