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李蔚
【技藝小檔案】
匠人:齊金松,衢州開化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
技藝: 凍米糖製作
創作材料:糯米和飴糖
創作過程:從選米、浸泡、蒸燜、曬制到炸米花、熬製拌料、上架切片共七八道工序
「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這是汪曾祺的童年記憶。
在他的老家,有一種叫炒米糖的吃食。每年臨近歲末,江南一帶的人家就會全家出動,製作這種香甜鬆脆的點心。
它也叫凍米糖,是許多人甜蜜而溫暖的惦記。
不過,在老底子,這種點心雖然家家會做,但要做得又酥又脆不粘牙,卻是需要一點工夫的。
比如,在衢州開化,自清末起,當地百姓過年用的凍米糖,就基本上出自詹氏糕點坊。當時,還有一家齊氏,也製作糕點。清宣統二年,齊詹兩家聯姻,從此開始合作生產凍米糖,開辦「源莊糕餅房」。
集兩家之長,再加上當家人不斷鑽研和創新,齊詹記這個字號,越做越響亮,蜚聲三衢,遠播省外。
如今,齊詹記的字號,傳到齊金松的手上。
「做凍米糖要經過泡、蒸、曬等過程,起碼有七八道工序,有些步驟只能靠人來完成,比如攪拌時,不僅要均勻,動作還要迅速,時間太長水分蒸發過多,凍米糖吃起來就會有點『沙』。」齊金松說。
所以,製作凍米糖看起來簡單,實則是個技術活。
為此,只上過高中的齊金松,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思考,近年來先後前往杭州等地的國學班研讀。
2011年,企業品牌「源莊」被認定為「浙江老字號」;2012年,「齊詹記凍米糖製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7年12月,以齊詹記為代表的開化凍米糖,與開化氣糕一起,被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授予「中國金牌地方小吃」稱號。
每年過年前,都是齊金松最忙的時候,「年前的訂單都排滿了,做都來不及!」
做凍米糖的原料為飴糖、凍米二主料。
做飴糖,要用優質的大麥,用水浸泡去除雜質後,放在特殊環境條件下,靜置數天,等它自然發芽;
另外準備糯米,洗淨後浸水置一天,用飯甑蒸熟後晾乾;接下來把麥芽和蒸熟的糯米壓碎後攪抖均勻,保溫12小時後,沸水加入再攪拌,直至變成透明的液體,冷卻後就得到了飴糖。
凍米的製作更為講究,選料就只挑顆粒飽滿,體圓潔白的糯米,洗淨後浸泡10多個小時,再放入飯甑蒸熟;
等晾得冷掉,用手反覆捏搓蒸米,手感柔軟無硬心米時,就可以出甑放到室外冷凍。這個過程裡,大約每10小時後用木鏟翻拌一遍,等待蒸米凍成冰晶體後,再用手將飯糰塊搓散,移到曬場上曬乾。
這時,得到的就是半透明的乾燥凍米籽了。
再把凍米經過油炸,就成了金黃色的米花。
接下來,是凍米糖製作中,最至關重要的一環——熬糖和對糖,對糖時,按比例將白砂糖、飴糖和清水倒入鍋中用小火慢熬,時間的把控關係著糖油的老嫩,也影響著凍米糖的口感,因為爐溫高,糖稀就會被煎焦,爐溫低,糖稀就會攪拌不開。
所以把握糖漿起絲的火候,是做凍米糖的核心技術,和做豆腐一樣,下米花、加石膏都在關鍵的幾秒鐘。
就在這幾秒中,按量加入米花,再放入花糖或花生米攪拌均勻,攪拌的動作要迅速用力均勻,時間過久或用力不均,都會導致最扣的成品粘合不攏。
最後,將攪拌到位的凍米糖滾平壓實,手起刀落,翻箱倒出。
糖磚被切成餘溫尚存、厚薄勻稱的片狀凍米糖。送一塊剛切好的凍米糖塞入口中,唇齒留香。
味道麼,松、脆、甜、香;色彩麼,有白有紅(花生)還有黑(芝麻)。
有了這一道點心,正月裡的拜年談天,添了一份舌尖上的美妙滋味,也增了一份鄰裡親友間的人情溫度,更讓人在心底泛起記憶中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