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佔地1.12平方英裡,故又被稱作「平方英裡」(Square Mile),在這塊並不算大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世界上著名金融商業區。
在距離原定英國「脫歐」大限(3月29日)不到兩周的時間,倫敦金融城市長阿爾德曼·彼得·埃斯特林(Alderman Peter Estlin)率領多家英國創新金融科技企業代表團來到中國。
這是他成為倫敦金融城市長後,第一次來到中國。去年10月,身為銀行家的埃斯特林當選倫敦金融城第691任市長。
據悉,埃斯特林此次訪華將與京、深、滬政府高層商討加強合作,與三地業界合辦金融科技論壇,為代表團成員提供向潛在投資者推介的機會。
一切,為了應對「脫歐」,也為了傳達脫歐以外的更多信息。在埃斯特林看來,英國需要新的規則,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是一件「1+1=3」的事情。
魅力依舊
3月19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上海見到埃斯特林。
當被記者問到「是不是每天都要回答很多有關『脫歐』的問題時」,埃斯特林微微一笑,點頭默認。
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如何迎接「後脫歐」時代,成為英國上下、歐盟內外集中關切的問題。
事態發展至今,脫歐「警報」告急。
歐盟和英國議會對於脫歐協議的互不妥協,造成英國無法按照原定計劃的3月29日離開歐盟。
據外媒3月22日報導,歐盟領導人同意英國推遲推歐。歐盟峰會結束後發表的文件顯示,歐洲理事會同意將英國「脫歐」延期至2019年5月22日,前提條件是英國議會通過脫歐協議。」如果脫歐協議沒有得到英國議會的批准,歐洲理事會僅同意把日期延長至2019年4月12日。
「中國一直非常支持英國。我們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我更願意看到大家尋求更大更好的合作,這樣才能創造雙贏。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體,而英國有很多深度專業的東西。在很多方面,中英兩國能夠互補。」
「脫歐」的波動和不確定已經造成了恐慌情緒:摩根大通(JP Morgan)、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銀行、滙豐銀行等數十家金融機構已經布局或計劃「轉移陣地」;以生產吸塵器著稱的戴森,亦決定把總部從英國搬到新加坡。
作為巴克萊銀行的高級顧問,埃斯特林所服務的巴克萊銀行也將1660億英鎊的顧客資產轉移到愛爾蘭分行,並遷走200名員工。
對於人才流失、資金出逃,埃斯特林表示理解:「在公投後,英國、歐盟的監管機構,已經做了很多努力確保英國金融穩定。不過,我們並不確定,是否會『脫歐』,或者是否能夠在脫歐協議框架下『脫歐』。有些商業機構確實不喜歡這種不確定性。所以一些企業,特別還有一些英國本土企業,預先將一些資源轉移到歐洲大陸或在兩地均布局資源。」
但埃斯特林表示,倫敦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
「巴克萊銀行在英國有4.5萬名員工,僅200人被遷移出去。放大到整個英國金融服務業,總共僱用了220萬人,只有7000至1萬個就業崗位從倫敦轉移出去,這是一個很小的比例。」埃斯特林希望,投資者和金融業務合作夥伴仍然對英國充滿信心。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如金融科技等發展,都在創造就業機會。在過去兩年,倫敦的就業人數增加了約6%。所以,我相信,無論是『有協議脫歐』,還是『無協議脫歐』,在『後脫歐』時代,倫敦金融城只會繼續增長,因為這裡有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一夜之間難以被取代。」埃斯特林說。
準備放行「滬倫通」
除了為「脫歐」風險降溫,埃斯特林還希望給外界傳遞一些「脫歐」以外的信號,即英國需要通過合作,開拓新的規則。
「英國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之一,是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這與迅速變化的貿易屬性有關。因為除了貨物貿易外,我們也有越來越高水平的服務。並且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智慧財產權的提高以及通過這些國際服務創造的跨境稅收,英國需要新的規則。」
埃斯特林認為,中英兩國在開拓新的全球自由貿易標準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我認為,中國、英國以及其他國家,都需要合作重寫這些規則。所以我很高興有機會與中國合作,而英國在制定新的基本規則時也希望與中國合作,我們希望能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
事實上,中英兩國已在多個方面實現合作共贏。目前,已有30多家中國金融公司將總部設在倫敦金融城,而大多數英國主要金融機構都在中國設有代表處。倫敦仍是亞洲以外地區人民幣交易的主要中心,倫敦金融城也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合作,對人民幣在倫敦的使用情況進行季度評估。兩國將繼續致力於在綠色金融領域確立國際合作基準。去年年底,中英綠色金融行動小組還發布了一系列「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
頗令外界關注的是,2018年10月1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的監管規定(試行)》,這一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使得符合條件的兩地上市公司,能夠依照對方市場的法律法規,發行存託憑證並在對方市場上市交易。
此次來華,埃斯特林向外界透露了「滬倫通」將迎來新進展。他表示,現在「滬倫通」所有的測試工作已經完成,倫敦方面也已通過了監管方面的規定,「我無法代表上海方面說話,但我們肯定是準備放行了」。
此外,埃斯特林上任後,開始推行「今日塑造明日之城(Shaping Tomorrow’s City Today)」項目。此次來華,埃斯特林所推廣的創新和技術發展、提倡培養數字技能、應對普惠數字和普惠社會問題,這正是其項目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來中國,因為我們想繼續與中國『做生意』。中國一直非常支持英國。我們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我更願意看到大家尋求更大更好的合作,這樣才能創造雙贏。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體,而英國有很多深度專業的東西。在很多方面,中英兩國能夠互補。」
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歐盟目前已有13個成員國與中國籤署「一帶一路」備忘錄。
埃斯特林說,倫敦金融城堅定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願意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隨著英國不斷創新,有機會發展影響全球增長的商業合作項目。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在北京召開,英國方面已做好人事參與安排。
「我們已經表明了我們的承諾,不僅是在任命關鍵人員方面,還有關於我們如何為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專業指導。因為這些項目是多邊項目,不僅涉及中國,還涉及第三國。英國具有制定合同方面的專業知識,並且能夠提供適當的標準,以確保這些合同的透明度。這是中國發起的一項倡議,但我相信中國正在尋找越來越多的國際支持,英國希望與中國一起推進這一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