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倫敦金融城市長埃斯特林

2020-12-15 人民日報

  倫敦金融城佔地1.12平方英裡,故又被稱作「平方英裡」(Square Mile),在這塊並不算大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世界上著名金融商業區。

  在距離原定英國「脫歐」大限(3月29日)不到兩周的時間,倫敦金融城市長阿爾德曼·彼得·埃斯特林(Alderman Peter Estlin)率領多家英國創新金融科技企業代表團來到中國。

  這是他成為倫敦金融城市長後,第一次來到中國。去年10月,身為銀行家的埃斯特林當選倫敦金融城第691任市長。

  據悉,埃斯特林此次訪華將與京、深、滬政府高層商討加強合作,與三地業界合辦金融科技論壇,為代表團成員提供向潛在投資者推介的機會。

  一切,為了應對「脫歐」,也為了傳達脫歐以外的更多信息。在埃斯特林看來,英國需要新的規則,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是一件「1+1=3」的事情。

  魅力依舊

  3月19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上海見到埃斯特林。

  當被記者問到「是不是每天都要回答很多有關『脫歐』的問題時」,埃斯特林微微一笑,點頭默認。

  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如何迎接「後脫歐」時代,成為英國上下、歐盟內外集中關切的問題。

  事態發展至今,脫歐「警報」告急。

  歐盟和英國議會對於脫歐協議的互不妥協,造成英國無法按照原定計劃的3月29日離開歐盟。

  據外媒3月22日報導,歐盟領導人同意英國推遲推歐。歐盟峰會結束後發表的文件顯示,歐洲理事會同意將英國「脫歐」延期至2019年5月22日,前提條件是英國議會通過脫歐協議。」如果脫歐協議沒有得到英國議會的批准,歐洲理事會僅同意把日期延長至2019年4月12日。

  「中國一直非常支持英國。我們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我更願意看到大家尋求更大更好的合作,這樣才能創造雙贏。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體,而英國有很多深度專業的東西。在很多方面,中英兩國能夠互補。」

  「脫歐」的波動和不確定已經造成了恐慌情緒:摩根大通(JP Morgan)、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銀行、滙豐銀行等數十家金融機構已經布局或計劃「轉移陣地」;以生產吸塵器著稱的戴森,亦決定把總部從英國搬到新加坡。

  作為巴克萊銀行的高級顧問,埃斯特林所服務的巴克萊銀行也將1660億英鎊的顧客資產轉移到愛爾蘭分行,並遷走200名員工。

  對於人才流失、資金出逃,埃斯特林表示理解:「在公投後,英國、歐盟的監管機構,已經做了很多努力確保英國金融穩定。不過,我們並不確定,是否會『脫歐』,或者是否能夠在脫歐協議框架下『脫歐』。有些商業機構確實不喜歡這種不確定性。所以一些企業,特別還有一些英國本土企業,預先將一些資源轉移到歐洲大陸或在兩地均布局資源。」

  但埃斯特林表示,倫敦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

  「巴克萊銀行在英國有4.5萬名員工,僅200人被遷移出去。放大到整個英國金融服務業,總共僱用了220萬人,只有7000至1萬個就業崗位從倫敦轉移出去,這是一個很小的比例。」埃斯特林希望,投資者和金融業務合作夥伴仍然對英國充滿信心。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如金融科技等發展,都在創造就業機會。在過去兩年,倫敦的就業人數增加了約6%。所以,我相信,無論是『有協議脫歐』,還是『無協議脫歐』,在『後脫歐』時代,倫敦金融城只會繼續增長,因為這裡有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一夜之間難以被取代。」埃斯特林說。

  準備放行「滬倫通」

  除了為「脫歐」風險降溫,埃斯特林還希望給外界傳遞一些「脫歐」以外的信號,即英國需要通過合作,開拓新的規則。

  「英國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之一,是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這與迅速變化的貿易屬性有關。因為除了貨物貿易外,我們也有越來越高水平的服務。並且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智慧財產權的提高以及通過這些國際服務創造的跨境稅收,英國需要新的規則。」

  埃斯特林認為,中英兩國在開拓新的全球自由貿易標準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我認為,中國、英國以及其他國家,都需要合作重寫這些規則。所以我很高興有機會與中國合作,而英國在制定新的基本規則時也希望與中國合作,我們希望能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

  事實上,中英兩國已在多個方面實現合作共贏。目前,已有30多家中國金融公司將總部設在倫敦金融城,而大多數英國主要金融機構都在中國設有代表處。倫敦仍是亞洲以外地區人民幣交易的主要中心,倫敦金融城也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合作,對人民幣在倫敦的使用情況進行季度評估。兩國將繼續致力於在綠色金融領域確立國際合作基準。去年年底,中英綠色金融行動小組還發布了一系列「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

  頗令外界關注的是,2018年10月1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的監管規定(試行)》,這一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使得符合條件的兩地上市公司,能夠依照對方市場的法律法規,發行存託憑證並在對方市場上市交易。

  此次來華,埃斯特林向外界透露了「滬倫通」將迎來新進展。他表示,現在「滬倫通」所有的測試工作已經完成,倫敦方面也已通過了監管方面的規定,「我無法代表上海方面說話,但我們肯定是準備放行了」。

  此外,埃斯特林上任後,開始推行「今日塑造明日之城(Shaping Tomorrow’s City Today)」項目。此次來華,埃斯特林所推廣的創新和技術發展、提倡培養數字技能、應對普惠數字和普惠社會問題,這正是其項目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來中國,因為我們想繼續與中國『做生意』。中國一直非常支持英國。我們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我更願意看到大家尋求更大更好的合作,這樣才能創造雙贏。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體,而英國有很多深度專業的東西。在很多方面,中英兩國能夠互補。」

  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歐盟目前已有13個成員國與中國籤署「一帶一路」備忘錄。

  埃斯特林說,倫敦金融城堅定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願意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隨著英國不斷創新,有機會發展影響全球增長的商業合作項目。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在北京召開,英國方面已做好人事參與安排。

  「我們已經表明了我們的承諾,不僅是在任命關鍵人員方面,還有關於我們如何為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專業指導。因為這些項目是多邊項目,不僅涉及中國,還涉及第三國。英國具有制定合同方面的專業知識,並且能夠提供適當的標準,以確保這些合同的透明度。這是中國發起的一項倡議,但我相信中國正在尋找越來越多的國際支持,英國希望與中國一起推進這一倡議。」

相關焦點

  • 專訪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如何比肩倫敦、紐約?
    專訪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如何比肩倫敦、紐約?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執行主席、CF40常務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10月19日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在這個承上啟下之年,上海所承擔的全新使命就是要加快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需要形成合力,外灘金融峰會將成為這股合力中的一支積極的力量。
  • 獨家專訪倫敦金融城市長:我們鼓勵英企通過滬倫通到中國上市
    倫敦金融城市長艾思林(PeterEstlin)7月12到訪中國,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稱,「除了滬倫通,我們也將不遺餘力地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既鼓勵更多英國企業來中國,也呼籲更多中國企業通過英國拓展其業務。這是此次行程的核心目標。」
  • 在倫敦上市遠比紐約划算-專訪倫敦金融城市長
    倫敦金融城在當地有個別稱叫Square Mile,即指這個羅馬時代誕生的古城的面積僅一平方英裡。就是這個泰晤士河邊、位於倫敦心臟地帶的蕞爾小城,17世紀開始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際貿易中心,如今與紐約、東京實現無縫連結,成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3:英國「霧都」倫敦,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3:英國「霧都」倫敦,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位於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的平原上,泰晤士河貫穿其中,面積約為1577平方千米,人口數量超過800萬人,是歐洲最大的城市。首先,由於倫敦所在的英國西鄰大西洋,終年受到來自海洋溫暖溼潤的西風帶的影響,形成了終年溫和溼潤的氣候特徵,從而一年中多霧天氣較多。其次,由於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的國家,煤炭的大量使用,使得大氣汙染物大量增加,倫敦被煙霧籠罩,成為當時汙染最嚴重的城市,還引發了「倫敦煙霧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 世界金融中心--倫敦
    倫敦在20年前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轉型,成為全球的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的市長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正式的宴會」,招待那些頂尖的金融家們,地點是在他的辦公場所Mansion House。這只是倫敦金融城的市長,這個Gilbert和Sullivan戲劇中的時代人物,舉辦的許多正式宴會中的一個。
  • 世界十大金融中心,第一竟然不是倫敦,中國3個城市上榜
    在最近四十年的時間,中國的發展變化很大,經濟的發展更是進步的神速,城市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國外用了兩百年發展起來的經濟,中國只用了三十年。有一些城市的發展堪稱是飛速,讓人大吃一驚。在國際上,國內的北上廣深都有排上名次。那麼世界的十大金融中心北上廣深還能否上榜呢?
  • 專訪:探尋英國老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的轉型路——訪英國經濟學家吉姆...
    新華社倫敦5月19日電專訪:探尋英國老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的轉型路——訪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新華社記者王慧慧「如今英國年輕人認識到,並不是只有在倫敦才能擁有未來。」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以老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為中心的英國「北方經濟增長區」近年來成功轉型,吸引年輕人,推動城市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奧尼爾是「金磚」概念的首倡者。近些年,他主要關注英國城市增長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 [倫敦行動]專訪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
    11月30日,《倫敦行動》攝製組在倫敦奧組委總部採訪了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公務繁忙的塞巴斯蒂安•科只給了十五分鐘的專訪時間。在採訪中他就倫敦奧運會的籌備工作,奧運期間倫敦的交通和安保以及奧運後的場館再利用等問題,回答了央視記者的提問。
  • 《倫敦下午茶》專訪郎朗 暢談倫敦奧運二三事
    《倫敦下午茶》專訪郎朗 暢談倫敦奧運二三事 (/6) 2012-08-06 16:34 0人參與 0條評論 《倫敦下午茶
  • 全球最牛的4座金融中心城市,香港第三,倫敦第二,第一是哪裡?
    目前全球金融中心的評選會從一座城市的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以及國際聲譽等多個維度來參考,本期觀行君就與大家聊聊全球最牛的4座金融中心城市。   2.倫敦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同時也是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最大的城市。
  • 倫敦靠什麼成為全球第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倫敦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也是最早的世界級城市。倫敦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它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時間為1694年,這一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了。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後,才真正算得上是世界級城市,才真正具有國際品牌價值。
  • 巴黎歐洲金融市場協會CEO:巴黎將是倫敦強有力競爭者
    )舉辦的國際金融論壇上,該協會CEO阿諾-德-布瑞松(Arnaud de BRESSON)接受新浪財經獨家專訪,稱在英國脫歐(Brexit)的背景之下,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勢力範圍一定會有所縮水,巴黎將是倫敦最強有力的競爭者。
  • 倫敦和巴黎——20世紀國際金融中心的嬗變
    倫敦和巴黎——20世紀國際金融中心的嬗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發布時間:2014年06月16日 05:53
  • 紐約倫敦東京領跑 十大國際金融中心各有千秋
    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記者 李佳佳)8日在上海發布的2011年度「新華-道瓊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簡稱IFCD INDEX)」顯示,紐約、倫敦、東京繼續領跑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發展實力前三甲,其餘的4到10位分別是香港、新加坡、上海、巴黎、法蘭克福、雪梨、阿姆斯特丹。
  • 紐約蟬聯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 對倫敦優勢擴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知名諮詢公司道衡(Duff &Phelps)的最新調查顯示,紐約蟬聯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由於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倫敦仍然位居第二,與紐約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道衡對來自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245位高管的調查顯示,紐約擴大了對倫敦的領先優勢。在今年的調查中,56%的受訪者將紐約視作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過去兩年上升了33個百分點。只有33%的受訪者將倫敦視作最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過去兩年下降了20多個百分點。
  • 中國金融科技崛起,取代倫敦、紐約兩大金融中心指日可待
    從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倫敦就開始逐漸成為了全球金融中心,到了19世紀中期以後,紐約、倫敦又成為全球兩大金融中心。隨著東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相繼崛起,內地城市上海、深圳也在向全球金融中心發起衝擊。
  • 被稱為「霧都」的一線城市——風情萬種的倫敦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2018年,倫敦在世界城市規模的排名中與紐約並列位居首位。2018年11月,倫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倫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空氣溼潤,多雨霧,秋冬尤甚。
  • 專訪倫敦副市長:中國高鐵比歐洲之星更快更舒適
    倫敦副市長默特豪斯(Kit Malthouse)在上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稱,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張開雙臂歡迎。「倫敦的城市發展腳步並未停止,投資空間還很大,我們也確有需求,尤其是住宅和基建領域的投資。」他說,「倫敦每十年就會增加百萬人期待住有所居,我們可以就此尋找中國企業的幫助,為什麼不呢?」
  • 崛起的中國金融中心:金融比肩倫敦超香港,經濟全球僅21國能超過
    之前在人們的印象裡,亞洲的第一金融中心一直都是香港,畢竟其金融指數也的確一直排在全球第三,是比肩紐約倫敦的存在。但是這樣的格局在2020年發生了變化,因為一些大家眾所周知的原因,香港在2020年的最新GFCI指數中,連降34分,從之前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一下子就跌至第6,而新的第三成為東京,新的中國第一金融中心就成為了今天的主角「上海」。
  • 倫敦期待擴大對華金融合作
    此次對話中英雙方共達成72項互利共贏成果,覆蓋多個領域,其中「人民幣國際化」「綠色金融」等話題頗為引人關注。 孟珂琳表示,自從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英國方面一直密切關注。英中可以在資本市場及法律層面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英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者,對於『一帶一路』的框架和視野越來越清晰,相信倫敦作為金融中心在這一框架下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