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佚文三輯

2020-12-21 騰訊網

林則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傳見《國朝先正事略》卷25《名臣》、《清史稿》列傳156、《清史列傳》卷38。其生平著述,經多位學人的努力,已彙編為《林則徐全集》,2002年由海峽文藝出版社發行,共計十冊,分奏摺、文錄、詩詞、信札、日記、譯編六卷。《林則徐全集》網羅林氏著述頗全,然尚有遺漏。該書出版後,學界時有相關輯佚成果。學界關於林則徐佚文的輯佚成果,計有:郭義山《在閩西新發現的林則徐佚文遺墨及其他》,《龍巖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第29~31頁;楊光輝《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林則徐佚文考述》,《古籍研究》2006年卷下,第184~188頁;楊光輝《林則徐佚文考述》,《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2期,第120~123頁(與前文所輯佚文相同);吳義雄《林則徐鴉片戰爭時期佚文評介》,《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第131~139頁;魯小俊《林則徐佚文一則》,《江海學刊》,2014第5期,第57頁;陳開林《林則徐佚文三篇輯釋》,《閩江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第1~4頁;陳開林《林則徐、林昌彝佚文摭拾》,《閩江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第1~5頁。筆者在爬梳載籍時,發見林則徐佚文五篇。茲加以整理,附以考釋,以補《林則徐全集》之闕。

一、《金匱要略淺注序》

餘奉諱裡居,每嬰痁疾,偶檢方書,茫無涯涘。因嘆前賢如坡公、沈存中輩,皆明於醫理,用以濟世利物。其不效者,特格物未至耳。吳航陳修園先生,精岐黃術,以名孝廉,宰畿輔。晚歸裡中,與先大夫結真率會。餘嘗撰杖侍坐,聆其談醫,洞然有見垣一方之眼。竊謂近世業醫者,無能出其右也。今先生捐館數年矣,令嗣靈石傳其業,世鹹推重焉。先生生前所刊醫書若干種,已傳海內,今復讀其《金匱要略淺注》一十卷,明顯通達,如眂諸掌。雖王叔和之闡《內經》,不是過也。靈石又遵庭訓,為《金匱歌括》六卷,取韻語之便於記誦,附以行世,猶先生志也。昔范文正公有言:「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先生在官在鄉,用其術活人,歲以千百計。況著書以闡前人之旨,為業醫者之鈲摫,其功豈淺鮮哉?靈石以序見委,餘固不知醫,然竊願為醫者講明其理,庶有以濟世利物,而勿誤人於生死之交也。是為序。道光十年歲次庚寅仲春望後愚姪林則徐拜撰。

按:文載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卷首[1]1。陳修園即陳念祖,修園乃其表字,福建省長樂縣人,生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卒於道光三年(1823),清代著名醫學家。陳修園一生勤於著述,有《南雅堂醫書全集》(即《陳修園醫書十六種》)。

序中稱「靈石以序見委」,可知此序之作乃因陳念祖之子陳靈石索序,作於道光十年(1830)。序中對《金匱要略淺注》一書頗有讚譽。然而,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卷81著錄此書,稱:

南雅堂本。前有道光十年林則徐序,後有林禮豐跋。其句中間注,意在便於初學。然不脫講章習氣,非大家之書。每節後皆有論說,或引前言,或加案語,眉目甚清,可取者亦多。[2]2687

李茂如《醫籍敘錄集》亦著錄此書,稱:

修園此注,簡淺易明,頗便初學。惟於正文之中襯串己說,不免劫持經義,有失臆斷。[3]227

耿文光、李茂如二人之評述著眼於利弊兩個方面,既肯定該書「可取者亦多」,「頗便初學」,同時對其不足也加以指陳,較之林序,更為全面。其後,唐宗海有《金匱要略淺注補正》之作。

二、《十三經集字摹本序》

我朝功令以經義詩賦策論取士,鄉會場皆糊名易書,主司但憑文為去取,而字不與焉。於殿試則欽派大臣讀卷,擇文字俱優者進呈乙覽始登第。朝考入選亦然。顧有書法端楷,或字體稍乖、音韻失調,皆棄不錄,是字學韻學不可不亟講也。予曩赴禮部試,見同人中有擅書名者,正場竣即購《通俗辨字》《韻字辨同》諸書,朝夕考校,然倉猝難記,往往以一筆之誤、一音之訛,竟遭勸帛,良可惋惜。茲過章門,萬蓬山學博以所著《十三經集字》見示,以《正韻》清字畫、《說文》釋字義、《韻目》還字音,考訂精詳,筆畫端楷,而字學韻學一以貫之矣。童子摹而仿之,習慣自然,則終身無一俗筆,無一錯韻。於古人「讀書先識字」之義,亦庶幾焉。蓬山本潯陽世族,為予通家,歷仕廣文,引退歸田,老而益健,著述自娛,手不釋卷,其篤志勵行,嘉惠後學之心,可不敬歟?予故樂為之序雲。道光庚戌之上元日竢邨林則徐書於西江行館。

按:文載《十三經集字摹本》卷首。《十三經集字摹本》一書,據《中國古籍總目》所著錄,版本頗多,有道光本、光緒本等[4]999。本文據清道光五年(1825)刻本錄文[5]。書名頁右上題「涇陽張小蒲先生鑑定」,左下題「江右彭玉雯雲墀氏纂刊,萬青銓蓬山氏校正」。該書作者,《中國古籍總目》著錄為「彭玉雯所纂」;《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奉寬為此書所作提要,稱「清萬青銓撰」。

林序作於道光庚戌,即道光三十年(1850)。序中稱此書「考訂精詳,筆畫端楷,而字學韻學一以貫之」,而「童子摹而仿之,習慣自然,則終身無一俗筆,無一錯韻」,其價值可見一斑。

另外,奉寬所作提要對了解此書頗有意義,亦移錄於此,以備參考,云:

清萬青銓撰。青銓字蓬山,江西德化人。以學官終老。本書體裁,較世行《十三經集字簡本》增加註解。卷前有道光庚戌三十年林則徐序,略謂萬蓬山學博,所著《十三經集字》,以《正韻》清字畫,《說文》釋字義,《韻目》還字音。考訂精詳,筆畫端楷,字學韻學,一以貫之。鈐有林則徐字少穆號俟村青宮太保之章。次凡例九則,大意在校正字體,詳載音韻。每字下載一《說文》,其字義亦照《說文》載之,無《說文》者不載。字音或有一韻兩收,或有一字數韻者,或有見經不見韻者,或有相通相同者,皆分別載明。字義同而筆畫異者,仍並存之。如《論語》之「鄹」、《孟子》之「鄒」、《禮記》之「郰」是也。字義別而筆畫同者,則前存後去。如存《大學》「葘必逮夫身」之「葘」,而去《易經》「不葘畲」之「葘」是也。又有古文籀文等同為一字,亦並存之。如庿廟,邠豳,汙汙,渒淠,婣姻,鶂鶃等字是也。每字下注釋韻目字樣,用□以別之,使閱者一目瞭然。附志所載字體筆畫,悉依《正韻》,參考《說文》書之。然亦有應隨時尚變通者,如御、壽、崴、教、為、內、丙、直、真等字,皆從時書寫,複次為經字分畫便查法。每字各按筆畫之數標明卷次,並於其傍用號碼註明各卷第幾頁。與字彙字典檢字法同,而便利過之。其分卷以四書為一卷,《易經》《書經》為二卷,《詩經》《春秋》《禮記》《周禮》《儀禮》為三卷,《左傳》《公羊》《穀梁》《孝經》《爾雅》為四卷。經字摹本格式,每半頁三行,行二字。每一字界為三格,第一格為經字。效柳公權體,加大楷書,以為生童楷模,故名摹本。第二格說文篆字,第三格字義及韻目,經字數目。凡《學》《庸》《論》《孟》二千三百二十八字,《易》《書》《詩》《經》《春秋》《禮記》二千四百二十六字,《周禮》三百十字,《儀禮》七十七字,《左傳》三百九十四字,《公羊傳》五十五字,《穀梁傳》二十四字,《孝經》二字,《爾雅》九百二十八字,《十三經》共六千五百四十四字。卷末摘錄韻有經無各字,按佩文詩韻分四聲記錄之。經營慘澹,獨具苦心,啟迪顓蒙,法良意厚,不刊之作也。書名摹本,以為學生仿影。原應歸子部藝術門,惟所集者系屬經書之字,並詳及音釋篆韻,自是訓詁之書。故系之經部小學類,以副其實。[6]1155-1156

三、《黃岡萬氏續修譜敘》

萬耔崖先生主講江漢書院,士人鹹欽師範。予於公餘之暇,往還契密,間論文藝,娓娓不倦。日者出其家譜,將續修,問序於餘。餘覽之,其始祖自有明以軍功遷楚,歷傳滋盛,舉凡科名奕奕,簪紱纍纍,相續不絕,此其照人耳目者,無庸贅述。惟是十數傳來,本支蕃衍,族姓殷繁,非譜載不可。往往見鄉曲之子,多失前代世系,移居者一姓至不相識。譜之續修,能勿亟歟!夫其始為譜也,金壇王罕皆先生序之於祠廟內,各條具備。然時猶略也,今則較益詳瞻,而予亦不能以無文謝也。予嘗惟天下之治,莫先於族法。族法者,非徒紀世次合疎遠也,蓋亦有風教之旨焉。祭祀以聯會之,祖訓以申儆之,節孝以風示之,則族法行。族法行而一家治,一鄉治,推之天下無不治。然則譜之所系,豈淺尠哉!宋代族譜最盛,而莫善於蘇氏。蘇明允作《譜引》《族譜亭記》二篇,絕不侈引源流,惟原本孝弟勸誡方來,其意深遠矣。今茲為譜,一得其遺法,而以舊德相延者,厚積流光,垂於無窮。殆不可以世數限也。又奚必遠稽諸鄒嶧門牆,上溯夫雲臺事業也哉!

賜進士出身、誥授光祿大夫、翰林院編修、現任湖廣總督愚弟林則徐少穆氏拜撰。

按:文載《中國家譜資料選編》第3冊序跋卷[7]674,據民國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黃岡萬氏心齋公宗譜》錄文。此序前另有《閩楚同源序》,已收入《林則徐全集》第五冊。

序文不僅為研究黃岡萬氏提供了一些信息,更是體現了林則徐的宗族觀。文稱「予嘗惟天下之治,莫先於族法」,因為「族法者,非徒紀世次合疎遠也,蓋亦有風教之旨焉。祭祀以聯會之,祖訓以申儆之,節孝以風示之,則族法行。族法行而一家治,一鄉治,推之天下無不治」。在傳統社會,宗族對於地方管理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而宗族如何在運行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林氏之言值得玩味。

四、《李氏譜敘》

《爾雅》云:歸異出同肥。肥水一在中州,見《毛詩·鄘風·泉水》章;一在淮南,晉謝玄(作者案:原書作「元」)破秦軍於此,梁韋叡堰水以灌合肥,唐韓昌黎所謂淝水百裡入淮流,宋楊沂中擊金兀朮於藕塘,高宗手諭嶽飛札謂駐軍合肥,皆其地也。攷淝水源出紫蓬山,一西北流三百裡,走壽春入淮;一東南流經巢湖入江。一說肥東北經雞鳴山入金鬥河,一支西北流復東轉南下,二水相合,故名合肥。一說肥水出良餘山,北流分為二,施水出焉,夏水暴長,施合於肥,故曰合肥。其說未知孰是,要知歸異出同與肥泉同。予持節數經其地,見夫風水淪漪,土物豐美。其間英賢輩出,為低徊留之不能去。嗣交玉泉比部暨君劭泉庶常,深悉李氏肥邑望族,扶輿清淑之氣,蓋於是鍾焉。其初系出自許,五世鍾靈公曾敘梗概,而譜牒未脩。嘉慶己巳年,朝珎諸公倡修之。道光己丑,玉泉尊人慶菴公暨族人重修之。甲辰年,玉泉從兄鶴堂暨族人又重修之。支分派別,源遠流長。披覽之餘,瞭如指掌,洵足見敬宗睦族之義歟!抑餘更有進者,夫頌葉知本,飲水思源,譜所為紀厥先也。星宿之流灑為萬派,譜所為聯乃後也。今李出自許,不忘源之出於同也。詳紀支分,不嫌流之歸於異也。世世子孫寖昌寖熾,不令人俯察地道而會其旨耶?李氏代有厚德,至玉泉以進士起家,與兒子汝舟戊戌同年,在部結實辦事卓著政聲,將來設施豈有量哉!

大清道光二十七年歲次丁未孟秋,誥授榮祿大夫、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雲南貴州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加三級、世愚弟林則徐頓首拜敘。

按:文載《中國家譜資料選編》第3冊序跋卷[7]675,據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李鶴章等修《合肥李氏宗譜》錄文。文章作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

五、《公眉公墓志銘》

道光二十九年,鄒公眉觀察之子祖培以君之卒赴餘於滇,並狀且乞銘。餘痼疾方作,未能應,繼念君有德於淮揚人莫如堰盱工,而是役也,餘實在江南,與其事,知其勞甚備,知君者莫如餘深,固不可卒辭。

按狀:君姓鄒氏,諱錫淳,字公眉,鎮江丹徒人。曾祖光裕。祖文球,早卒,配楊夫人以節孝旌。考衍慶,乾隆五十年罄產賑饑,賞知府銜;助川楚軍興,加鹽運使司銜、資政大夫,贈三代。配嚴夫人,繼配蔣夫人,生六子,君次二。

幼從王夢樓、吳谷人兩先生遊,文詞、書法皆有師授。中嘉慶戊辰科舉人,補國子監學正,援例分刑部郎中,記名軍機章京,而本部奏留,補奉天司郎中,記名御史。

道光三年授河南河北道。沁水自山西經豫省入河,會王屋諸山水泛溢為害,恃武陟一隄,然隄費皆民出官辦,工費不實,屢潰病民。君一委之民,而沁水遂不為害。建安昌書院,增設膏火,政聲著聞。以在刑部失察事左遷。蔣相國攸銛惜之,奏以同知銜查直隸河道,而兩江大吏又以督辦高堰請,且赴上海籌海運事宜。君既與方伯賀公長齡規畫詳定,即赴天津交卸海運糧石,賞加知府銜,召見,授淮揚道。是役也,海運船一千五百,糧以石計者百五十萬,其事在國朝為創行,無可循放。綜理周密,君謀居多。

其任淮揚道也,當道光四年後,高堰決,湖水弱,不濟運,萬君承紀創灌塘法,君贊成之,今以為便。復請塘開替河互灌,備火及窯汪旁、草閘東各建函洞,務以弱黃強清,法益大備。而堰、盱之石工、土堤皆加高培寬,先事弭患,後雖洪湖盛漲,未嘗溢堤,淮揚人至今恃為保障。時卓異將入都,復以失察廳員鐫級歸裡。未久而馬棚灣決,制府陶文毅公澍奏調赴工。事竣即引疾歸,而文毅終奇其材,適淮北改票鹽法,即奏君履勘情勢。君因地制宜,獨任勞怨,張設網目,鹽果大銷。文毅復以入奏,天語褒寵,將復起用,以親老不行。

君為人強力任事,而開敏有深識。官刑部時已群服其能,每欽使出,必請偕往,所至直隸、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凡五省,而甘肅至者再焉。其姓名固久達於上矣、才高忌多,屢起屢躓,後遂絕意仕進,奉親終老,家居以振財濟物為樂。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卒,年六十六。

配張恭人。子增毅早卒。祖培,同知銜,候選通判。增惠,同知銜。增度,縣學生。女二人。孫五人。以年月日葬於鄉原。

銘曰:君在刑曹,英聲嶽起。杜律三千,盡通他比。信臣曰材,副我驅馳。歸告天子,畀以鹽司。東南兩河,治績尤峻。沁水緩波,漕網順進。廷召未入,為人受瘥。解韜去帙,奉親婆娑。大吏曰嘻,能不我助?創始實艱,仗此廉護。轉粟於海,票鹽於淮。陶公創之,俾成於謀。君謀孔多,不利己私。有詔復爵,以親為辭。家林優遊,利賴鄉裡。埋辭奠幽,餘慶靡已。

賜進士出身、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加三級侯官林則徐撰文並書丹篆額。

按:文載《中國家譜資料選編》第4冊傳記卷[8]656-657,據清道光八年(1828)木活字本鄒衍慶等纂修《[江蘇鎮江]鄒氏宗譜》卷三錄文。公眉公即鄒錫淳,《林則徐全集·信札》有道光五年(1825)《致鄒錫淳》二通[9]36。此文為了解鄒錫淳的生平提供了可靠而詳實的資料。比如,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未載其人,而百度百科介紹其生平,稱:「乾隆五十年五月二十三日生,卒年不詳。」參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2%B9%E9%94%A1%E6%B7%B3/7231861?fr=aladdin。林則徐明言「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卒,年六十六」,知其卒於1848年,即可推知其生年為乾隆四十八年(1783),可知百度百科所言不實。

通過輯補林則徐佚文,既能夠使其全集的內容更加完備,同時也為相關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材料。但是,根據典籍記載,可知林則徐尚有一些集外之作,囿於聞見,筆者未能得見。筆者在《林則徐、林昌彝佚文摭拾》一文中曾指出「林則徐有《東南水利略序》」[10],待訪。今檢《清代松江府文學世家述考》,載張夢喈著述,稱「《小重山房初稿》不分卷,道光年間刻(中科)。按:有陸繼輅、林則徐序」[11]277,亦為林則徐佚文,尚待尋訪。

參考文獻:

[1]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

[2]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第4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

[3]李茂如.醫籍敘錄集[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

[4]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中國古籍總目:經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5]彭玉雯.十三經集字摹本[O].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6]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M].北京:中華書局,1993.

[7]中國家譜資料選編第3冊:序跋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8]中國家譜資料選編第4冊:傳記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9]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林則徐全集第7冊:信札卷[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

[10]陳開林.林則徐、林昌彝佚文摭拾[J].閩江學院學報,2018(4):1-5.

[11]徐 俠.清代松江府文學世家述考[M].北京:三聯書店,2013.

作者簡介:陳開林(1985-),男,湖北麻城人,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宋元明清文學、近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和經學研究。

版權聲明

本微信公眾號系《保定學院學報》官方微信,如無特殊說明,本微信內容均來自《保定學院學報》期刊,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各期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

《保定學院學報》編輯部

相關焦點

  • 三個士子,一個近代海軍之父,淺談林則徐的三個女婿!
    林則徐一生一共有三子四女,三個兒子都在清朝為官,造福一方。四個女兒中二女兒早夭,剩下的三個女兒也都分別嫁給了如意郎君。開明的林則徐並沒有攀附權貴的想法,所以對女婿他不看重家世,更看重人品和學識。那麼他的三個女兒分別都嫁給了誰呢?
  • 林則徐與陝西(下)
    林則徐 三、寫詩、作序和書法等,豐富陝西傳統文化內容。林則徐是愛國者,也是詩人和書法家。他在陝西寫有許多詩歌、序言和書法作品。1.撰寫詩歌。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第二首,「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這兩首詩是林則徐於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六日(1842年8月11日)自西安出發赴戍伊犁,告別家人時寫的。
  • 林則徐死前留下一句遺言,只有三個字,至今無解!
    林則徐是福建人,清朝官員,在他一生中,最主要做了兩件影響世界的事情:(1)禁菸運動,(2)翻譯論著《海國圖志》一書。這兩件事,說來輕飄飄的,但實際上卻重愈千斤。因為禁菸,被後世譽為「民族英雄」。但在林則徐死前,卻留下了一個謎團。
  • 話劇《林則徐》劇組人員探訪林則徐紀念館
    話劇《林則徐》主創人員在林則徐紀念館獻花。記者 池遠攝  福州新聞網12月3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31日上午,應市委宣傳部之邀來榕獻演的話劇《林則徐》30多名劇組人員,專程探訪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 話劇《林則徐》劇組人員 探訪林則徐紀念館
    話劇《林則徐》主創人員在林則徐紀念館獻花。 本報記者 池遠攝 本報訊(記者 吳暉)昨日上午,應市委宣傳部之邀來榕獻演的話劇《林則徐》30多名劇組人員,專程探訪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來到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話劇《林則徐》劇組人員首先步入樹德堂,向林則徐銅像敬獻鮮花,表達緬懷與崇敬之情。
  • 林則徐紀念館—中小學生的教育基地,遊三坊七巷,福州西湖公園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又稱「林則徐祠堂」),是中國歷史人物紀念館。為紀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而建造的。 林則徐紀念館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位於鼓樓區澳門路16號,三坊七巷附近。 進入林則徐紀念館,屏牆左右兩邊的石拱門上,橫額分別為「中興宗袞」及「左海偉人」看下圖:
  • 網傳海南落馬廳官林東系林則徐後裔?林則徐基金會:絕非
    林東 資料圖隨後,一篇《有辱家門:林則徐後裔林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文章指出,林東為福州籍海軍名將林遵的兒子。由此引發多方關注。網上流傳的一份關於林東的簡歷顯示,其為著名海軍將領林遵之子,愛國將領林則徐後裔。
  • 林則徐紀念館,在福建的三坊七巷中,千萬別錯過
    福建的三坊七巷除古色古香的牌坊與巷子,除民族文化館與民族風俗展現,除了名人名家故居,還有那林則徐紀念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又稱「林文忠公祠」),是中國歷史人物紀念館。對於這位偉人的名字由來,據說還有二個傳奇的故事。
  • 林則徐翁婿的船政夢
    濛濛細雨中,沿珠江北岸前行,記者找到了位於海印橋北的廣州林則徐紀念園。紀念園正門牌樓兩側黑底金字鐫刻著林則徐的名句:「苟利國家生死與,豈因禍福避趨之。」正對大門的是一尊高大的林則徐立像雕塑,旁邊是靖海門銷煙的浮雕群像。
  • 林則徐誕辰230周年 中紀委官網推介林則徐家風
    8月2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首頁頭條位置推出《福建林則徐:一代忠貞垂史傳》專題,其中短片《志存高遠 慎守儒風——林則徐家風家訓勵後人》,重點圍繞林則徐百年傳世家訓「十無益」格言展開,並由此追溯林則徐所秉承的淡泊、仁愛、勤勉的家風。連日來,記者通過採訪林則徐後代、學者和市民,從林則徐的家教故事中,探尋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胸懷根源。
  • 林則徐紀念館感悟
    福州三坊七巷附近的澳門路上,矗立著一座獨特而醒目的建築——林則徐紀念館。紅的牆,黑的瓦,上翹的簷角,藍紋的門楣,一副古樸方端的模樣。
  • 福建福州耳熟能詳的三坊七巷、林則徐紀念館、鼓山旅遊景點遊記
    三坊七巷位於市中心鼓樓區,南后街從南到北穿過他們,兩側依次配置著10條路,這是福州官吏和高官的老居住區,經過1000多年的修養,形成了明清時代大規模的古建築博物館,南歐街西側有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三條路,東側有七條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文儒坊是根據歷代文人儒學的出現而命名的
  •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舉辦紀念林則徐誕辰235周年活動
    福州新聞網8月30日訊(記者 原浩 文/攝)30日,為繼承、發揚林則徐精神,推動中小學生禁毒教育,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聯合虎門林則徐紀念館、伊犁林則徐紀念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蒲城林則徐紀念館、北京福州新館(北京市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在百年古厝林文忠公祠舉辦了「焚毒揚正氣 築夢新時代——紀念林則徐誕辰
  • 林則徐一生命運多舛,他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誰,最終結局如何
    林則徐有三個女兒,分別是:長女林塵譚;三女林普晴;幼女由於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名字,一般稱她為鄭林氏。不過,林則徐卻是個例外,他一生只有一位夫人,那就是泌陽知縣鄭大謨的女兒鄭淑卿。當時,林則徐迎娶鄭淑卿的時候,還只是舉人。難得的是,出身於官宦人家的鄭淑卿,並不因為林則徐家貧,便嫌棄他。反而在嫁到林則徐家後,一改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作派,很快就學會了操持家務。
  • 來福州三坊七巷,別錯過林則徐祠堂,重溫虎門銷煙的震撼
    來福州旅行,一定要去「三坊七巷」去看看,感受一下「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神奇魅力。福建省福州市中心城區,有一座黛瓦相連的古民居群——三坊七巷。就在這方寸之地,曾先後走出過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等一百多位對中國近代史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也因此有了「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美譽。「林文忠公祠」是清朝忠臣林則徐生活過的地方,清道光四年,林則徐被派往江蘇擔任按察使。為官期間,母親去世。按照傳統禮制,他回到家鄉守孝三年。可就在這個時候,江蘇發生水患,朝廷緊急派遣林則徐前去治水。
  • 來福州三坊七巷,別錯過林則徐祠堂,重溫虎門銷煙的震撼
    來福州旅行,一定要去「三坊七巷」去看看,感受一下「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神奇魅力。就在這方寸之地,曾先後走出過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等一百多位對中國近代史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也因此有了「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美譽。
  •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對外免費開放
    林則徐故居,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澳門路16號,三坊七巷旁,清光緒三十一年建成。博物館免費開放。進了林則徐紀念館,左右兩側屏風上的石拱門,橫額分別為「中興宗袞」和「左海偉人」。廟門外圍屏牆內壁上浮雕虎門銷煙圖,前額上刻有「林文忠公祠」,廟門兩側廊道上陳列著二十多塊執事牌。
  • 歷史學家中的林則徐
    林則徐督戰時發現,洋人膝蓋原來是可以彎曲的,但林則徐認為洋人穿著特別緊身,所以即使可以彎曲也很難做到。於是謀士便建議,打仗時用長竹竿攻擊對方的下盤,一旦洋人無法保持平衡,就會摔倒,不攻自破,林則徐最開始也是認可這個方法的,但是很快就被實踐狠狠打了臉。
  • 林則徐去世前留下三字遺言,直言三次無法瞑目,卻無人能解其含義
    可是林則徐在死之前,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團。則徐虎門銷煙,給英國鴉片商人沉重打擊,卻不料因此被人陷害。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道光皇帝以「辦理不善」為由將林則徐革職,流放新疆伊犁。伊犁是偏僻苦寒之地,林則徐流放期間元氣大傷。等到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鹹豐皇帝再次起用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西鎮壓金田起義時。
  • 林則徐和鴉片戰爭的關係
    提到鴉片戰爭,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林則徐,因為,林則徐與鴉片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鴉片戰爭是我國第一次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戰爭,而林則徐被稱為「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有很多學者試圖解讀林則徐與鴉片戰爭之間一些諱莫如深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