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日本一直視中國為帝國擴張的目標。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終於等來了對華擴張的機會。當時,中國經過了20多年的戰亂已被拖垮,國力衰竭。1911年清朝滅亡之後,中國的統一和強大似乎還有一線希望,但各地軍閥為上臺執政連年混戰,國內局勢一片混亂。當時勢力最大的軍閥是蔣介石,他最後當上了國民黨政府的首腦。
到了1930年,蔣介石表面上控制了局勢,於是開始著手鞏固和強化自己的領導地位。對日本的軍事領導層來說,一個強大的中國必是心頭大患,尤其是這時蔣介石決心採取措施完全控制東北地區。日本自從打敗俄國後,便視中國東北地區為它的囊中之物。
日本人認為,從根本上講,中國東北須成為日本非正式的殖民地。中國東北地區礦產豐富,對日本這樣一個礦產資源匱乏的小國來講意義重大。甚至有些日本人把中國東北地區看作是理想的殖民地,他們認為一旦日本島人口過於擁擠,可以讓過剩的日本人遷居此地。
但是日本人的這個如意算盤在1930年落空了,因為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的領袖張學良將軍承認了國民黨政府對該地區的統治,並且事態的發展並未停止,接著在中國各地和中國東北地區又發生了抵制日貨運動,這對日本來講具有極大的潛在威脅。
席捲全球的大蕭條使日本也未能倖免。中國東北地區發生的這一系列事件讓日本軍事領導人忍無可忍,他們說什麼也不能丟掉中國東北這塊重要的殖民地。對於中國東北地區,日本政府決定訴諸武力。
日本想在亞洲大陸駐守一支軍隊,其任務就是保護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的利益。著名的關東軍是日本一支強大的、裝備精良的部隊,其中有許多日本一流的軍官。這些具有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軍人繼承了日本武士的傳統。
當中國視日本為愚昧的蠻夷之邦時,這些武士就靜靜地站在一旁,摩拳擦掌。日本政府和張學良的初次談判無果而終之後,關東軍的各級軍官秉承純粹的"以下犯上"的傳統,決心採 取行動。
1931年9月18日夜,瀋陽附近由日本佔有的"南滿鐵路"一段發生了爆炸,關東軍的首領們指控是背信棄義的中國人蓄意進行的破壞行動。日軍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沿"南滿鐵路"全線派出軍隊。
實際上,關東軍為在中國東北地區挑起戰端,早就在鐵路上安放了炸彈。東京政府被這一事件驚呆了,命令關東軍的肇事者停止行動,但關東軍的將領們拒絕就此罷手。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軍事挑釁行動。在沒有接到上司命令的情況下,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將領們要求駐朝日軍前來增援。駐朝日軍果然開赴中國東北。
至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面對現實,其實它已無法再控制自己的軍隊了。日本政府左右為難,遲遲不同意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關東軍為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確的,很快在中國東北地區實行了軍事統治。
對於這次事件,蔣介石不僅採取了不抵抗政策,而且懇請外國前來調停,這樣就使得關東軍面臨的境遇簡單多了。1932年年初,日軍竟然佔領了東北全境。接著日本扶植了一個傀儡政府,並把中國東北地區重新定名為"滿洲國"。
本文節選自《落日:日本帝國的覆滅》,作者:安德魯·威斯特,格裡高裡·莫特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