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為何把信徒丟進鬥獸場餵獅子? 答案太可怕

2020-12-13 動旅遊

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的不是羅馬帝國,而是位於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有米有很意外?

今天我來帶大家看一看亞美尼亞的宗教名勝地!

Khor Virap修道院

遠處那座神秘的雪山就是亞拉臘山,傳說中挪亞方舟的停靠地。而亞美尼亞人也自稱為挪亞的後裔。山腳下的建築便是Khor Virap修道院,是亞美尼亞基督信仰的發源地。Khor Virap為「深坑」之意,名字由來是因為在這座修道院中有兩個深坑。

公元3世紀末,梯裡達底三世(Tiridates III)對宣傳基督信仰的王室成員格列高利深痛惡覺。於此同時,又有消息稱格列高利的父親與皇帝父親的死有關,梯裡達底三世一怒之下便下令將格列高利囚禁在此深坑中。在求愛不成反殺了美麗的修女Rhipsime 和Gaiane、又迫害無數教徒後,梯裡達底三世瘋了:像被魔鬼附著一樣失去人的意識,行為舉止如同牲畜一般。而皇帝的妹妹在夢中得到天使啟示——唯有格列高利可以解救梯裡達底三世。起初,她沒放在心上,因為13年過去了,格列高利被囚在深坑之中,無水無食必定早已死去。

未料第二夜,公主又做相同的夢,於是差人前去坑中探望,神奇地發現格列高利竟然還活著。是的,他靠著一位基督徒寡婦的接濟而存活下來。被醫治痊癒的梯裡達底三世從此皈依基督,並於公元301年定基督教為國教,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格加爾德修道院

格加爾德(Geghard)意為「聖矛」,指的是便是耶穌釘十字架時,羅馬士兵用來刺耶穌肋旁的矛。聖矛的頭部在13世紀從耶路撒冷被帶到亞美尼亞,存放在這座修道院中。但如今,聖矛頭已經移去埃奇米亞津教堂了。

門口賣小食的大媽們

修道院的一部分空間是在洞穴中鑿出的,相鄰的山丘連為一體,渾然天成。在周圍的懸崖峭壁的映襯下,更顯神秘、奇峻。

從高高的窗口直射進來的光線,在黑色巖石壘成的牆壁之間,猶如從天而降迫不及待的光明,要衝走人內心的黑暗一樣,照亮教堂。光更像是一把刺入黑暗的利劍一般,它們的交界不再模糊不清。在這裡,你是很難體會到像在西方教堂裡的那種神聖光明與感召,更多的反而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幽暗與困惑。

走進旁邊廢棄的小房間,穹頂的開口有光線降下來卻沒有照亮這個狹小的空間周圍一圈的擺設,我觸摸這亂堆在角落廢棄的石碑,忽然想到了使徒時期的基督教。在基督教尚未被認可、獲得合法資格以前,羅馬的尼祿皇帝到處抓捕基督教徒,將他們丟入鬥獸場中餵食、綁在柱子上被火燒死…… 那些信徒固然有堅定不移的,卻也有人向他們的神發出這樣的疑問:「上帝,你為何要我們經歷這樣的苦難?」我不知道,這會不會也曾是亞美尼亞人心中的疑問。

加爾尼神廟

這個希臘風格的異教寺廟在當時因為被改用作皇室夏宮而得以存留。雖然如今所見的神廟是在1679年的大地震之後復原的,但作為世界上最靠東的完整希臘風格神廟,同時保有烏拉爾圖時代楔形文字銘文,以及西南角的羅馬浴室裡的海洋女神圖案馬賽克,因此依然具有一定的觀賞意義。並且神廟矗立於三角懸崖邊上,背對著整個開闊的山谷,站在這裡就感到氣宇非凡。

艾奇米亞津教堂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當然也擁有世界上第一座教堂——由聖格列高利建於公元301-303年的埃奇米亞津主教座堂。據記載,聖格列高利曾得啟示:見耶穌從天而降,用金錘擊打此處,遂將教堂建在這裡。Etchmiadzin的亞美尼亞語翻譯出來就是,「神兒子親臨」之意。如今,這座全世界最古老的主座教堂,因其珍寶室中收藏著挪亞方舟的木板、耶穌釘十字架時肋旁被刺的那根矛以及十字架的木屑片而聞名於世。

一直處於修繕之中的艾奇米亞津教堂

珍寶室內不能拍攝,便附上亞美尼亞美女合影一張,哈哈~~

【關注動旅遊獲取更多旅遊資訊】

相關焦點

  • 曾經的羅馬鬥獸場
    曾經的羅馬鬥獸場有多可怕,可容納5萬觀眾,角鬥士對決中,入場對決的角鬥士絕大多數都是羅馬帝國在打仗中俘獲的戰俘和奴隸,這些被俘獲的奴隸從關進鬥獸場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就被框定在「死"字上了,等待他們的是人獸搏鬥中的猛獸口中的食物,或者是在角鬥士對決中被對手殺死。
  • 鬥獸棋上的排序說明了獅子比老虎厲害?網友的答案比較客觀
    我們小時候基本都玩過鬥獸棋吧?想當年讀小學的時候,自己用作業本疊了一副棋,每天下課都找同學一起玩,課間十分鐘基本上能下好幾盤,因為規則很簡單,就是單純的靠運氣加上那麼一點點策略,因為鬥獸棋就是一個比大小的遊戲,棋上的各個牌都環環相剋,一直「吃」到最後還剩下的就贏了。
  • 奇聞:威風凜凜,世界上最大的獅子,瀕臨滅絕,以前的鬥獸場之王
    獅子作為一類大中型的食肉貓科動物,被稱作大草原上主宰,《獅子王》裡的辛巴就是擬人化的非洲草原雄獅。其實巴巴裡獅子才是全球最大的獅子,比人們普遍認為的最大獅子開普獅要重得多,壯實的多。巴巴裡獅是獅類的第二大亞種,遺憾的是原生態巴巴裡獅子早在百年前就滅亡了,現階段僅剩幾隻被人為養殖的非純種巴巴裡獅子。純種巴巴裡獅子的身材巨大,鬃毛茂密,黑黃相間。看上去顯得極為俊秀,雄獅的身長在3米左右,重量達270斤左右。
  • 羅馬鬥獸場,帝國光榮與血腥的見證
    不講遊人如織的教堂宮殿,不講栩栩如生的街頭雕塑,單說巍峨壯觀的鬥獸場,就足以讓人體會其歷史之厚重。公元72年,羅馬皇帝韋帕薌為慶祝徵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命令強迫俘虜修建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又稱弗拉維圓形劇場,由4萬戰俘花費8年時間建造起來。這座已有近2000年歷史卻依然巍然屹立的建築物,曾是人獸角鬥的場所。
  • 羅馬最雄偉的鬥獸場,殘垣斷壁顯得猙獰可怕,想起了南京大屠殺
    義大利古羅馬競技場,也就是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鬥獸場專為野蠻的奴隸主和遊氓們看角鬥而造。從功能、規模、技術和藝術風格各方面來看,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從建築特點來看,羅馬鬥獸場圍牆共分四層,前三層均有柱式裝飾,依次為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種柱式。科洛西姆鬥獸場以宏偉、獨特的造型聞名於世。
  • 古羅馬鬥獸場的野獸是怎麼來的?
    羅馬競技場,也叫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大概建於公元72年到公元80年,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之一。昔日繁華的競技場,表演多種多樣,可以容納超過九萬觀眾,人們的歡呼聲和慘叫聲不絕於耳。羅馬競技場之所以也叫羅馬鬥獸場,就是因為這裡有一種表演和野獸有關。
  • 建築風情: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觀眾約六萬五千人。鬥獸場用來進行角鬥士的比賽、海戰表演、處決、重要戰役的歷史重演,以及以羅馬神話為基礎的戲劇演出等。在中世紀前期已不再將羅馬鬥獸場用在娛樂用途,後來用作住宅、工作坊、聖職人員宿舍、防禦工事、採石場以及基督教聖地等。
  • 盤點羅馬人修建鬥獸場的三個理由
    獅子、老虎、河馬在大自然中,都處於生物鏈的霸主級別,古代能夠打敗這些動物的也往往被當做英雄,比如武松。可在羅馬,卻有一個叫做鬥獸場的地方,每天都在舉行著人與猛獸的搏鬥,羅馬人又是出於什麼目的修建的鬥獸場呢?
  • 羅馬假日|古羅馬鬥獸場
    接下來的行程便是羅馬市區遊覽,首先必須要去那個代表性的建築物——古羅馬鬥獸場。鬥獸場附近還有一個類似 巴黎 凱旋門的建築,其實這才是更早的那個,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統一全國而建,名為君士坦丁凱旋門,只不過巴黎那座更為華麗更具代表性。
  • 羅馬鬥獸場(圖文)
    舉世聞名的羅馬鬥獸場或稱競技場實際上是一片斷垣殘壁。如果不是川流不息的遊客進進出出,一個人站在那高聳入雲的破牆頭子底下,肯定會提心弔膽:誰知道這屹立了上千年的傢伙會不會轟然倒塌,叫人葬身瓦礫之下呢?
  • 中外文化交流史:基督教的成長和與異教徒的衝突
    儘管基督教是在一個小小的山陵地帶,在木匠和漁人中間創始的,然而在以後的2、3世紀裡它竟然傳布到所有的階級,不分貧富、貴賤和智愚。(1)「羅馬治下的和平」基督教傳教士能夠廣泛旅行和到處傳教。(2)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希臘語已成為羅馬帝國大部分地方所熟悉的一種語言。《新約全書》是用希臘文寫的,無疑地大多數基督教傳教士都能說希臘語。
  • 巴巴裡獅子——世界上最強大的獅子種群,為何如今僅剩10隻?
    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很多獅子都瀕臨著滅絕,我之前在看故事的時候,看到了關於柳瓦最後的獅子這樣一個視頻,主要的就是描寫一個叫做一個年老的母獅在草原中的生活。這是一隻失年老獅子的悲哀,也是獅子這個物種的悲哀。而除了柳瓦的獅子呢,其中的巴巴裡獅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獅子種類,它們早在100年前就已經不復存在,如今尚存在的人工飼養的巴巴裡獅子也僅剩數十隻,所以說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整個世界只有數十隻,要知道世界的國家有200多個國家,可想而知獅子的種類多麼少,它們的數量多麼稀有。
  • 古代羅馬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是古代羅馬的象徵,是我們在歐洲的第一個景點。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代表了古代羅馬建築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幾千年來,它在文明的進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它已經從一個簡單的鬥獸場演變成一個城市的象徵,一個國家的象徵,一個羅馬的城市和一個義大利的國家古代羅馬的鬥獸場是古代羅馬文明的象徵。建於公元72年,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徵服耶路撒冷後威斯巴西安皇帝的偉大成就而建造的。80000名猶太囚犯辛辛苦苦工作了八年才完成。鬥獸場佔地20000平方米,周長527米。它能容納9萬名觀眾。
  • 羅馬的象徵——古羅馬鬥獸場
    這裡是羅馬標誌性的建築,羅馬的象徵,到羅馬沒來大鬥獸場就像到中國沒爬長城一樣。  羅馬鬥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
  • 你知道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嗎?
    迷人的亞美尼亞 (圖:攝圖網) 亞美尼亞是外高加索南部的內陸國,它是伊斯蘭汪洋中主要信仰基督教一葉孤舟
  • 古羅馬鬥獸場,圓形角鬥場,威嚴而壯觀
    古羅馬鬥獸場位於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的圓形角鬥場,威嚴而壯觀;旁邊是公元315 年修建的君士坦丁凱旋門,經歷了 2000 年的風風雨雨,仍保存了當初的造型。之後可以自費參加古城羅馬深度遊。羅馬鬥獸場由三位弗拉維安皇帝建造,正式稱為弗拉維安競技場。它的建設是新王朝家族為提高在公眾中的地位而發起的一系列運動的一部分。韋斯帕·西恩,他的家庭背景不好。在尼祿自殺後的一年裡,羅馬經歷了三位短命皇帝的失敗,韋斯帕西恩隨後登基。尼祿在那個時候並沒有被遺忘。他吞吃的廣袤土地和其他奢侈品引起了公眾的憤慨。
  • 古羅馬鬥獸場:古羅馬文明的象徵
    如今,角鬥士的身影已經不可見了,鬥獸場門口是那些假扮著羅馬戰士的義大利人與遊客收費合影的生財之地。鬥獸場內,人聲鼎沸的遊客將破落的競技場擠得滿滿的,完完全全地淹沒了來自兩千年前的嘆息。鬥獸場是鬥獸、賽馬、競技、閱兵、歌舞等的場所,用淡黃色巨石壘砌,佔地2萬平方米,外部高48.5米,周長527米,橢圓長徑188米,短徑155米,四周可容觀眾5萬人。鬥獸場共分四層,一、二、三層有半露圓柱裝飾,每兩根半露圓柱之間即為一座拱門。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場中心的競技和鬥獸處,也呈橢圓形,長、寬分別為86米和57米。
  • 古羅馬的鬥獸傳統是怎麼一回事?
    這一傳統延續上千年,直到基督教鼎盛之後才逐漸減少,乃至消亡。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羅馬人開始從觀看人與人的打鬥轉向了觀看動物打鬥,還有人與動物的「戰鬥」。一開始,獅子和老虎兩種猛獸深得人們的厚愛,這兩種動物都是進口來的。獅子多半來自非洲,由衣索比亞、利比亞等地進口。而老虎則從印度、孟加拉等地輾轉中亞、波斯等地進口而來。
  • 關於邪教科學教 阿湯哥首當其衝,以明星做「招牌」 基督教信徒「易...
    關於科學教,大打明星牌只是這個脫胎於基督教的邪教的慣用手法之一,它如國內的全能神、門徒會等邪教一樣,還有其他很多誘人入教的迷惑手段。其中,基督教信徒最易「中招」。相信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聽說科學教,是因為湯姆·克魯斯和凱蒂·赫爾姆斯,那場轟動一時的離婚大戰。
  • 古羅馬鬥獸場思考
    西歐之行,我們直奔義大利首都羅馬,儘管早就做足了功課,但當我們鑽出地鐵,迎面看到全世界都熟悉的古羅馬鬥獸場的斷臂殘牆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如此規模,如此巍峨,現代與古代如此近距離,這時空實在讓我們一下子難以轉換過來。古羅馬鬥獸場,史書上說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