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是不是三文魚?會感染寄生蟲嗎? 能不能生食?答疑指南在這

2020-12-15 騰訊網

本月12日,一位媒體的朋友,邀請我寫一篇關於三文魚與虹鱒的文章。起因是一日前一篇名為《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虹鱒等被歸入三文魚》的微博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熱議。朋友希望我能解答網友們的疑惑。

微博截圖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生的熱門話題,早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前就有文章對「真假三文魚」之類的話題爭論不休了。只是這次官方認可了虹鱒屬於三文魚的一種,才又雙叕引起網友們的關注,而討論的熱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什麼是三文魚?

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

虹鱒是不是容易感染寄生蟲?

虹鱒到底能不能生食?

關於這些問題,解答起來並不困難。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三文魚」,然後再理清,虹鱒與三文魚有什麼關係?然後就是關於寄生蟲的問題。

科普文《三文魚和它的小夥伴們》

如果沒有耐心讀長篇的話,就繼續往下看吧,這裡會簡單針對地,逐一解答網友們的上述疑問。

一、什麼是三文魚?

據《本朝食鑑》記載,「鮭」字在古代本來應是「鮏」字,原意為腥臭,後來逐漸演變成了「鮭」字。

「三文魚」的語源來自於英文「salmon」的譯音。但英文中的「salmon」可並不是一種魚,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魚類家族(整個鮭科的魚類)。而最常被用於「中國特色的日本料理」中的「三文魚」,狹義上就是指的一種魚,此魚的中文學名為「大西洋鮭」。

在中國,狹義上的三文魚就是鮭形目→鮭亞目→鮭科→鮭亞科→大西洋鮭屬→大西洋鮭,僅此一種,其它近親遠親物種都是假「三文魚」。

大西洋鮭是我們常說的三文魚

而從英文名上看,縱觀整個鮭科(Salmonidae),甚至上至整個鮭形目(Salmoniformes)的所有物種,都可以算是三文魚。而鮭科裡還包括3個亞科(白鮭亞科、茴魚亞科、鮭亞科),11個屬,上百個物種。而我們把目光鎖定得再集中一點,即鮭科其中的鮭亞科,我們可以定義為廣義的三文魚類。

鮭亞科裡包含6個屬,分別是:

細鱗鮭屬(Brachymystax),包括3個種

伊富屬(Hucho),中文好象叫哲羅鮭屬,包括5個種

鮭屬(Oncorhynchus),包括12個種及亞種

大西洋鮭屬(Salmo),包括43個種,我們狹義上的三文魚就是其中的1種

巖魚屬(Salvelinus),中文好象叫紅點鮭屬,包括51個種

鈍吻鮭屬(Salmothymus),1種

上面的學術性分類可能比較繁瑣,看著亂,也不好記。其實,鮭亞科的魚類,按生理特徵與生活習性,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鮭類(salmon)與鱒類(trout)。

而常被作為食材使用的,也就是下圖這幾種。

作為日料食材的幾種鮭亞科魚類,這些其實都算三文魚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什麼是三文魚?狹義上講就是「大西洋鮭」,廣義上可以把生物學分類中,整個鮭亞科之下所屬的全部物種都稱為「三文魚」。

劃重點:三文魚本身就是指鮭魚類,範圍大到整個鮭形目,最小也是鮭科中的鮭亞科。「狹義的三文魚」就是鮭亞科下面的大西洋鮭屬的大西洋鮭,而這個概念是我們中國人強加上去的。或者說全世界也只有我們認為三文魚就僅僅是這一種魚。

二、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

理清了問題一的答案,這個問題就好回答多了。如果按狹義上講,除了「大西洋鮭」,都不算三文魚。但按廣義上講,只要是鮭亞科下的物種,就可以算是三文魚。那麼虹鱒是不是鮭亞科下的魚呢?答案是肯定的,虹鱒屬於鮭亞科,是鮭亞科下,鮭屬魚類的一種。所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把虹鱒歸為三文魚類並沒有什麼不妥。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兩種魚的主要區別。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心目中的三文魚(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タイセイヨウサケ)

拉丁學名:Salmo salar Linnaeus

分類:顎口上綱—硬骨魚綱—條鰭亜綱—新鰭區—真骨亜區—正真骨下區—原棘鰭上目—サケ目—サケ科—サケ亜科—タイセイヨウサケ屬

大西洋鮭正是我們平時所指的狹義上的三文魚

中文學名「大西洋鮭」,對於中國人來說,這種才是真正的「三文魚」。生活大西洋沿岸的溫帶海域至北極海。在淡水生活1~6年,進入海洋生活1~4年,1970年最早由挪威開始嘗試養殖,10年後,1980年開始確定養殖。近年澳大利亞及美洲大陸也盛興養殖。現在市場上基本全部都是養殖物,所以成為相對安全的可生食鮭魚,寄生蟲感染的機率較低。養殖物的優勢是基本沒有時令的概念,全年的品質都比較穩定。料理方法有很多,除了用做刺身或壽司的種之外,各國的調理方法均適用。但不適合做清湯類料理,因為脂肪含量很高,湯會變得渾濁。製作西餐的濃湯到是無所謂。

大西洋鮭之所以能生吃,完全得益於養殖的環境監控,野生的大西洋鮭與其它鮭科魚類一樣容易感染寄生蟲。鮭亞科的魚類,按生活習性大體可分為降海型(又稱洄遊型)和滯留型(又稱陸封型)。幼魚在淡水域中孵化,並成長一段時間後移居大海,而成年後又回溯到出生的淡水域繁衍下一代。大多數品種,產卵後,會力盡而亡,只有少數品種、個體能再次降海。而淡水與海水交界的鹽分較低的水域,在日語中被稱作「汽水」(與中文的汽水不是一個意思)。正是因為這種習性,讓鮭科魚類註定的極易感染寄生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就是「異尖線蟲」,是「海獸胃線蟲」的一種。所以說,三文魚本身也並不安全,有沒有寄生蟲全看養殖的環境把控。現在全世界的大西洋鮭(三文魚)的養殖基地分布在智利、加拿大、挪威、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等地。其中以挪威三文魚最為知名。但中國由於政治因素,以疫情風險為藉口終止了從挪威進口大西洋鮭。特別是在2014年以後中國的大西洋鮭(三文魚)的主要進口源改為丹麥的法羅群島。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和牛身上,中國以瘋牛風險為由禁止進口日本產牛肉,所以我們現在國內的日料店使用的大多都是澳大利亞引進的和牛品種,俗稱「澳洲和牛」。而那些標榜自己使用的是什麼神戶牛、松阪牛、近江牛的店,絕大部分都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只有走私這一條渠道。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虹鱒。

虹鱒(ニジマス)

拉丁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1792)

分類:分類:顎口上綱—硬骨魚綱—條鰭亜綱—新鰭區—真骨亜區—正真骨下區—原棘鰭上目—サケ目—サケ科—サケ亜科—サケ屬

有些地方稱為淡水三文魚的虹鱒

虹鱒在有些地方被稱為淡水三文魚,這時道德衛士們開始按捺不住做好開噴的準備了。但作者認為這個稱呼,充其量也就算蹭個熱度,還談不到假冒。因為,它的的確確就是淡水域(滯留型)的三文魚(鮭魚類)的一種。而且不要以為虹鱒就只有一種。

的確,最初的本種就這一種,但後來又人工培育、優化出若干個它的變種來。有些變種甚至比狹義上的三文魚(大西洋鮭)更加珍貴,把它當三文魚還算自降身價了呢。而且虹鱒的原種也並不是淡水品種,也和其它鮭類一樣降海洄遊的,只是到了日本被馴化成了淡水品種

虹鱒的原生種(野生)分布也很廣,從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至北美大陸西岸(太平洋側),包括了阿拉斯加、加拿大、亞美利堅(美國)以及墨西哥西北部一部分海域。於明治時期被日本移殖到各地的江河湖泊。出生2年後進入繁殖期,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產卵。產卵後不會死亡,一生可多次產卵。時令在春季至秋季。由於生存水域比較乾淨(在日本的情況),所以不會有寄生蟲,可以生食,但口味比較濃重。在日本虹鱒被馴化成了淡水品種,一生在河川度過,但仍然有降海的個體存在

日本在培養虹鱒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變種和雜交種,而變種裡還包括基因突變與人工選拔兩種情況。

虹鱒變種是指未經雜交,由於基因突變或人工優選得到,與原種在某些方面產生差異的品種。

基因突變品種包括:「アルビノニジマス」、「ホウライマス」、「コバルトマス」3種。這些品種大多體色異常,作為觀賞魚種被保留了下來,作為食材好象與原種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這種情況就好象金魚原本是鯽魚的變種,錦鯉原本是鯉魚變種一樣,最初都是源於自然的基因突變,與原種體貌很像,通常只是體色異色而已。而後來經過人工幹預,選育、雜交,才出現了千變萬化形態各異的品種,但那就不能算是基因突變了,只能算是人工選拔種。

虹鱒的變異品種之一,金色的アルビノニジマス

虹鱒的變異品種之一,無斑異色的ホウライマス

虹鱒的變異品種之一,藍色無斑的コバルトマス

以上這三種是純種的虹鱒的自然變異,完全沒有人工幹預,你相信嗎?

知名的人工選拔品種包括:「ドナルドソン」和「ギンヒカリ」2個品種。人工選拔通常是為了改良品種,要考慮諸如抗病、成熟期、食性成本、肉質……等多方面因素。但無論是基因突變,還是人工選拔,都還只是原物種的變種,而雜交的話,就需要其它品種的介入了。

人工選育的大型虹鱒品種,ドナルドソン

群馬縣選育的3年成虹鱒(普通虹鱒為2年成),ギンヒカリ

知名的雜交品種包括:「絹姫サーモン」(絹姬三文)、「信州サーモン」(信州三文)、「魚沼美雪鱒」、「富士の介」,4個品種。都是以虹鱒與巖魚、雨鱒、銀鮭等其它品種雜交出的品種,嚴格地說,由於有其它品種的基因,已經不能算是純種虹鱒了,所以在這裡就不放圖了。

那麼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浮出水面了,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從廣義的角度上來說,虹鱒的的確確是三文魚的一種。

劃重點:虹鱒是鮭亞科下面的鮭屬下的一種魚(包括變種的話就是幾種)。而整個鮭亞科都是三文魚類,那麼虹鱒自然也是三文魚的一種。只是與中國人固化的「三文魚=大西洋鮭」的概念(錯誤概念)有衝突。而且虹鱒無論對於日本,還是中國來說,都算是外來物種。而原種的野生虹鱒並不是淡水品種,與其它鮭魚類一樣,洄遊降海。

三、虹鱒是不是容易感染寄生蟲?

四、虹鱒到底能不能生食?

了解完上面的內容,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以一起給出了。我們說的三文魚(狹義),野生品種感染寄生蟲的風險還是相當大的,我們現在能肆無忌憚地生吃三文魚,完全是對養殖環境的控制的結果。反觀虹鱒,引進到日本後變成了淡水品種,生存的天然環境就很乾淨,感染寄生蟲的風險比三文魚更小,生吃當然不是問題。但虹鱒在中國的情況,作者並不是很清楚,國內的虹鱒生長環境如何?有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作者一概不知,生吃的安全性就不敢保證了。

可以生食是一方面,而是否好吃就是另一個問題了。與大西洋鮭相比,虹鱒的脂肪含量要低一些,生食的口感和風味可能會略遜一些。其實虹鱒最適合的料理方法還是鹽烤。

劃重點:其實虹鱒並不比其它鮭魚類感染寄生蟲的風險更高,或者換個說法是其它鮭魚類與虹鱒有的差不多的感染風險,這裡當然包括我們心目的三文魚(大西洋鮭)。是否安全完全取決於養殖的環境把控。

作者觀點

中國人對三文魚的執迷已經陷入了一個怪圈。幾乎所有的日料店、自助餐都會有三文刺身。而日本卻對這種魚的興趣並不是很大。一般只有在廉價的迴轉壽司店、學校食堂等比較低端的店裡才會出場。而高級的料亭、壽司屋卻很少出現,說三文魚在日本算是一種難登大雅的魚也不過分。

著名廣東美食家「蔡瀾」先生在日本留過學,久居日本,深諳日料之道。看到國內的狀況,怒斥中國人根本不懂日本料理,曾發聲在日本正宗日料店絕對不賣三文魚的過激言論。雖然這一言論包括一部分「情緒化」,但作者完全可以理解他說這句話時的心情。中國人對三文魚的追捧是不可思議的。明明有的是比三文魚更好吃,更安全,更適合製作刺身、壽司的魚類。三文魚不如金槍魚豐腴肥美,也不如鯛魚淡雅清甜,甚至不如鰹魚、青花魚風味獨色,為什麼中國人就認準了三文魚了呢?實在令人費解。

另外,中國人對「三文魚」這個概念的誤解已經根深蒂固。只有大西洋鮭才是三文魚的狹義概念,完全是我們強加的。其它國家都沒有「Salmo salar Linnaeus=Salmo」這樣的概念。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三文魚=英文:Salmo」,範圍可擴至「鮭形目」,最少也是「鮭亞科」。

大西洋鮭為什麼能在中國成為「日本料理」(偽)的定番,這個就不得而知了。日本雖然也吃這種大西洋鮭,但最常使用的卻不是這種。諷刺的是日本人最常食用的「秋鮭」是「鮭屬」的本種,與虹鱒同屬,卻與我們追捧的「三文魚」(大西洋鮭)不同屬。而且中國人熱愛的「三文魚」(大西洋鮭),在整個鮭亞科裡也不是最優秀的,真正的高級貨是「鱒の介」(俗稱:キングサーモン),就是所謂的「帝王鮭」,或者用更貼近中國人的譯法為「三文王」。關於帝王鮭,在我上面提到的原文中有介紹,這裡就不再贅述。

關注一期一會和食研究所,獲取最專業最全面的日料相關知識

喜歡本文請分享至朋友圈

複製並用瀏覽器打開以下連結可查看本平臺幾乎全部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AwOTc5MDYxOA==&hid=1&sn=d85fb87f39ae2b5dd0b3cd53ad846b5e&scene=18&uin=&key=&devicetype=Windows+7&version=6206021b&lang=zh_CN&ascene=7&winzoom=1

相關焦點

  • 《生食三文魚》標準出臺,淡水三文魚你敢吃嗎?
    今年5月,一則「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佔國內三分之一市場」的新聞引起了爭議。有人說,青藏高原養殖的是「虹鱒」,並非「三文魚」。虹鱒到底是不是三文魚?生吃的話是否安全?曾引發了廣泛討論。中國之聲也曾關注過此事。而就在這兩天,虹鱒魚、三文魚的話題再一次引發了廣泛討論,原因是一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把虹鱒算作了三文魚。
  • 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生吃三文魚會感染寄生蟲嗎?
    就連香港美食家蔡瀾曾在他的專欄裡寫道:「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三文魚是問題頗大的食材,野生的會有寄生蟲,養殖的則有抗生素,也會汙染海洋環境,連敢吃的日本人都敬而遠之。」關於三文魚的各種謠言?真相!是否安全?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寄生蟲學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在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8月21日召開的「三文魚」定義之爭公開討論會上,一位《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定者聲稱,「鹹水和淡水「的寄生蟲風險是同樣的,沒有大小之分。這一旨在平息國產虹鱒消費者憂慮的發言,卻進一步引發了輿論的普遍質疑。
  • 虹鱒,淡水三文魚?三文魚說這鍋我不背
    等等,虹鱒可不能直接生吃!淡水魚、蝦通常都是不能生吃的,它們的體內可能攜帶著多種寄生蟲,例如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等。生吃淡水水產或多或少都有被感染的風險,佐食的醬油、山葵醬、白酒根本不足以殺死這些寄生蟲。鄰國日本也有生食鮭魚的習慣,比如櫻鮭和虹鱒,甚至成為了當地特產。
  • 虹鱒被列為三文魚 團體標準是什麼標準?
    ,原因是一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把虹鱒算作了三文魚。淡水三文魚能生吃嗎?虹鱒魚究竟是不是三文魚表面上是名分之爭,但爭論的背後消費者關注的還是生食淡水魚的安全問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王炳謙告訴中國之聲記者,三文魚有沒有寄生蟲不取決於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
  • 七問「真假三文魚」:有無淡水三文魚?能生吃嗎?
    近日,有關「淡水三文魚」的話題引發爭議。中國市場上有三分之一是「假冒」三文魚?虹鱒是三文魚嗎?海水養殖的三文魚比虹鱒金貴嗎?「淡水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對網友關注的系列熱點問題,中新網記者採訪業內專家進行了分析。三文魚到底是什麼魚?在解釋三文魚與虹鱒的關係之前,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三文魚」。
  • 虹鱒被正式列為三文魚?我更不敢在國內生吃了
    起因是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一條消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把虹鱒歸為三文魚。有些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會以為:國產虹鱒被正式列為三文魚。虹鱒早就被揭過底了。3個月前,央視財經發布的一條微博就震驚了不少人。
  • 日本人也把三文魚與虹鱒混用?這不是中國人該這麼做的理由丨今日話題
    生吃虹鱒魚或者其他的淡水魚蝦,就有相當大的風險感染這些寄生蟲。科普作家雲無心指出:當人們聽到「三文魚」這個名字,會想當然地認為可以生吃,而在商品營銷中,不管是「淡水三文魚」還是「海水三文魚」,往往都會以「新鮮」「現殺」作為賣點,給消費者造成「更好吃」「更安全」的誤導。在這樣的情況下,強行把虹鱒充作三文魚,不就是把李鬼說成李逵,指鹿為馬嗎?
  • 虹鱒魚是冒牌三文魚?還有大量寄生蟲?!到底能不能生吃?
    關於三文魚之爭出現不同的意見。那麼,虹鱒魚到底是不是三文魚呢?三文魚是否存在寄生蟲風險嗎?虹鱒魚能生吃嗎?小編來給大家捋一捋。我國養殖的「國產三文魚」其實是虹鱒魚。反對方則稱:我們通常所說的三文魚,其實是「Salmon」,屬於大西洋鮭,這是一種海洋魚類。雖然虹鱒屬於太平洋鮭屬,但虹鱒的通用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所以「Salmon」通用名概念中虹鱒被排除在外了。
  • 【飲食】三文魚寄生蟲很多 最好別吃 是真的嗎?
    可是熟的三文魚簡直沒法吃,超級難吃,生的三文魚真的容易感染寄生蟲嗎?還能不能愉快的吃了~有人發現,市場上的三文魚外觀、質地和口感都會有些不同,有的三文魚特別紅,有的偏橙一點。原因還得從大西洋鮭說起。三文魚肉質緊密鮮美,肉色為橙紅色並具有彈性,生食口感爽滑。但這種美味的魚卻容易被一種叫「異尖線蟲」寄生蟲感染。殺滅寄生蟲可以採用高溫和低溫二種方法:高溫就是把魚煮熟後再吃,一般寄生蟲被熟殺以後對人體是無任何害處的。而生吃的話,可以採用的是低溫冷凍的辦法。
  • 即使在日本,你吃的三文魚壽司也可能是虹鱒
    去年《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編制的事兒把虹鱒一度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一標準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三文魚」,所有鮭科魚類,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統統能叫三文魚。 大西洋鮭。生食肉類,最怕的就是寄生蟲感染,而野生的魚,無論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寄生蟲感染的比例都不低。
  • 虹鱒是三文魚?那姑媽姨媽都是你媽咯?
    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發布了《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稱:虹鱒屬於三文魚。根據該標準,「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對此,網友似乎還是不買帳。
  • 假冒三文魚的虹鱒,生吃可能要人命
    2.真正的能生吃的三文魚是海魚,而不是什麼「淡水三文魚」。3.虹鱒等淡水魚類沒有經過專門的冷凍處理,用於生食有極大寄生蟲感染的風險。一些商家便利用虹鱒也屬於太平洋鮭這一點把虹鱒也歸入了三文魚家族。/ 視覺中國以三文魚為例,正規途徑進口的三文魚通常都按規定進行低溫急凍處理,生食相對安全;人工養殖的三文魚網箱上會架有隔離鳥類的設施,以阻斷寄生蟲通過鳥糞傳播的途徑,所用人工顆粒飼料也會經過高溫處理,安全係數也更高。
  • 虹鱒被列為三文魚?!看到標準制定者名單就懂了……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虹鱒不是三文魚;生食虹鱒可能感染肝吸蟲、肺吸蟲等寄生蟲,危害健康;《團體標準》提出的消滅寄生蟲的方法適用於海水魚。對於該團體標準,科普作家方舟子評論稱,「當年中國奶廠怎麼就沒想到搞一個標準規定三聚氰胺是牛奶成分呢?還是賣三文魚的聰明,不僅搞標準把虹鱒歸入三文魚,還可以生食呢。讓這些專家吃起如何?
  • 虹鱒歸入三文魚 市場遇冷
    9月10日,國內首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滿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日前透露,該標準將在進一步完善後於9月15日前正式實施。而圍繞該標準將虹鱒劃歸為三文魚的爭議卻未停止。上海市消保委調查數據顯示,73.43%的消費者擔心企業會藉機誤導消費者。
  • 健康知多點 | 吃三文魚會感染寄生蟲嗎?如何防止「病從口入」?
    三文魚會吃出寄生蟲嗎?眾所周知,挪威三文魚世界聞名,衛生檢疫標準也極其嚴格,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吃出寄生蟲的。因此,大家對這些三文魚的來源產生了疑問,並揪出了三文魚產業鏈的重重內幕。無論真相如何,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我們平時吃的三文魚安全嗎?會不小心吃出寄生蟲嗎?
  • 我是虹鱒,別叫我「淡水三文魚」!
    其實「淡水三文魚」這個名詞的組合本身就很怪異和滑稽,這絕不僅僅是翻譯的問題,而是一個充滿了商業利益的故事。虹鱒引進國內養殖後,產量很高,供大於求,價格比三文魚低很多,商家們便通過炒作「淡水三文魚」的概念從中牟利,在很多旅遊景區甚至賣出了遠高於三文魚的價格,並且虹鱒的白化個體經人工選育繁殖後並不少見,所謂的金鱒也不比普通虹鱒金貴。
  • 淡水虹鱒終於成功打入海水三文魚團體?會對我們有啥影響?| 果殼...
    8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條消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單位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魚》標準正式發布。
  • 虹鱒是不是三文魚?美媒關注中國推出新標準引爭論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美媒稱,中國監管機構本周表示,按照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13家商業漁場制定的新標準,虹鱒可以作為三文魚出售。官方援用了生物學來證明新標準的合理性:鮭魚和虹鱒在市場上統稱三文魚。他們也要求魚販在標籤的其他地方註明魚的確切品種。
  • 三文魚只生長在深海?淡水三文魚有寄生蟲?來看專家怎麼說
    近日,央視財經發布的一條關於三文魚的微博,讓網友炸開了鍋。一時間關於虹鱒不是三文魚、淡水三文魚是否有寄生蟲、淡水中不能養殖「三文魚」等問題成為眾網友討論關注的焦點。在眾多的議論中,也不乏理性分析的聲音。5月24日,中國漁業協會在其官網就「國產三文魚」話題發表了《針對近期網上關於「國產三文魚」的不實報導的澄清》,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澄清與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