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2021-01-15 騰訊網

馬知禮將烤餅裝袋

李雪打包分割羊

近年來,額爾古納市大力發展鄉土特色產業,以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作為載體,根據各鄉鎮的不同情況,推出不同的特色產品,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帘子餅是將揉好的麵餅放在鐵絲編織的網格帘子上,在土爐上文火烘焙而成,是三河地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美食。因為製作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帘子餅在常溫下的保質期較短,只能通過冷凍來延長保質期。所以很多家庭會在冬季製作帘子餅,銷售到額爾古納的各個鄉鎮和周邊地區。

馬知禮是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三河分公司的職工,作為三河地區知名的「微商達人」,她一直想把帘子餅推廣到更多的地區,為製作帘子餅的家庭帶去更為豐厚的收入。

從事微商多年的馬知禮深知,單打獨鬥的經營方式是很難適應市場需求的,她組織鄉裡幾個每年冬季都製作帘子餅的家庭,共同發起成立了三河特色食品產業協會,整合分散的帘子餅加工資源,統一外包裝,打造帘子餅品牌,逐漸從粗放式經營轉變為精細化管理,實現了加工戶們冬季在家烙餅掙錢致富的夢想。目前協會已經成功地把三河帘子餅推廣到呼倫貝爾的各個旗市區。不僅如此,在哈爾濱和長春等地也擁有了眾多客戶。

近年來,隨著額爾古納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不斷提高,三河羊肉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每到冬季來臨,各家肉店都忙得不亦樂乎,將一隻只羊分割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李雪在三河經營一家牛羊肉專賣店,由於起步較晚,最初一個月只能接到一二個訂單甚至零訂單。李雪看準時機,藉助網絡營銷的快速崛起,開辦了自己的直播間,通過展示真實的養殖過程,李雪的客戶逐漸增多,月營業額更是達到了50萬元。李雪還在三河本地「線上線下」招募了100多個代理商,並與三河當地20多戶養殖戶籤訂長期訂單,整合三河地區分散銷售的牛羊肉,著力打造三河地區優質綠色生態肉類品牌。

從冬季熱銷,到全年發貨,依託發達的網絡和越來越便捷的物流渠道,每年都有3000隻左右的羊,通過李雪的手發往全國各地。現在每年冬季依舊是李雪最忙碌的時候,在她的帶領下,更多的三河人在原本「貓冬」的季節裡實現了增收致富。

為了拓寬增收致富渠道,額爾古納市積極鼓勵、引導、扶持群眾利用冬閒、農閒時間,發展庭院經濟,在額爾古納的各鄉鎮均湧現出了致富項目帶頭人,發展極具特色的致富項目。各地區緊緊抓住鄉土人才資源和地區特色產品,立足地區實際,善用本地資源,精準幫扶施策,通過振興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應,吹響了群眾幸福生活的「號子」,邁出了群眾共同奔小康的「步子」,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鼓足了群眾的「錢袋子」。王卓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科左後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精準扶貧以來,我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引導有意願的貧困戶發展特色養殖、高效種植、經濟林果、庭院經濟、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及加工、電商、旅遊、倉儲、物流等二、三產業,不斷拓寬增收渠道。
  • 【和政縣買家集】發展民宿旅遊 拓寬增收渠道
    【和政縣買家集】發展民宿旅遊 拓寬增收渠道 2020-12-11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原標題:岷縣草畜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岷縣以特色優質牧草推廣種植和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以做大做強特色草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精準發力,拓寬精準扶貧新途徑,助推精準扶貧向縱深發展。
  • 高石村:特色產業拓寬增收路
    基礎設施落後、缺乏產業帶動、群眾思想觀念保守,這便是高石村以前的現狀。一個個問題束縛著高石村的發展。2018年,該村被納入縣級扶貧重點村之一,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83人。近年來,高石村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抓手,探索出了一條促農增收致富路,讓這個貧困村蝶變成為美麗鄉村,實現了「綠富美」的逆襲。
  • 伊犁州伊寧市:發展特色養殖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近年來,新疆伊犁州伊寧市南岸新區積極鼓勵扶持轄區居民發展特色養殖,並通過成立合作社,走規模集約發展之路,進一步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家住南岸新區一橋社區的劉浩,是一名土驢養殖戶,他也是伊寧市鴻倉土驢養殖合作社社長。
  • 山陽主打「兩大品牌」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就業是貧困群眾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是破解貧困戶脫貧的根本性舉措,是解決深度貧困縣群眾收入問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近年來,山陽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發揮優勢、拓寬渠道,以打造山陽建築和返鄉創業「兩大品牌」為抓手,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帶動貧困戶精準穩定就業,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
  • 內蒙古額爾古納市:發展特色種植 助力精準脫貧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在建檔立卡貧困戶比較集中的黑山頭鎮舉辦為期一周的中草藥種植技能培訓班,鼓勵當地居民利用自家房前屋後的土地,發展庭院經濟,培育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助力精準脫貧。↑中草藥種植技能培訓班開班。
  • 馬龍區竹園村:大莢豆拓寬群眾增收路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尹路倉)馬龍區納章鎮竹園村以助農增收為主線,在發展好烤菸、玉米等傳統產業的同時,結合土地、水利、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探索致富新路子,積極發展甜脆大莢豆等為主的蔬菜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
  • 廖興號:發展海棠產業 助力群眾增收
    過去,村集體無經營性收入,還因為信訪矛盾問題突出、海棠種植管理不善,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產業發展後勁不足。駐村工作組從建強支部戰鬥堡壘著手,幫助對門山村配強支部班子,使班子的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氛圍,大大增強了班子的組織力、戰鬥力和發展力,全面提升了全體黨員的凝聚力、行動力和服務力。
  • 南漳縣板橋鎮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貧困戶增收
    南漳縣板橋鎮河口村貧困戶楊全軍全家每天忙碌著餵食、除糞、撿蛋......藉助村養雞場項目落地帶動,他家和村裡50多戶貧困戶也發展起了養雞產業。楊全軍掰著手指向筆者算了一筆帳:自家養的1200隻雞,除去成本,可以為他家增加純收入6萬多元。該鎮充分依託山林、土地、勞力、文旅等資源優勢,建立扶貧產業項目包保機制,逐項目定包保責任人,定落地時間,定運營機制,定效益目標。
  • 麗江寧蒗新營盤鄉: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2700蘋果」產業示範園(3月17日攝)。新華網 和紅豔 攝  近年來,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新營盤鄉通過抓牢特色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快產業脫貧步伐,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新營盤鄉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戶種植蘋果,由公司負責品牌宣傳、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和線上銷售。該鄉成功打造的「2700蘋果」品牌得到市場認可,優質蘋果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 七星關水箐鎮:發展生態養殖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在七星關區水箐鎮燎原村,當地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以「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生態養殖」的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積極促進群眾增收。 在遠離村寨的地方,記者來到了當地的養殖場,該村主任助理王登雄正從山裡走來,朝四周望去都是跑山雞的活動場所。
  • 聞喜縣後宮鄉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聞喜縣後宮鄉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 酉陽縣宜居鄉樓房村:大力發展茶產業 促進群眾增收
    自2013年以來,酉陽縣宜居鄉樓房村堅持走產業發展之路,大力發展茶產業。如今,茶葉產業取得了較好成果,已經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為了擺脫貧困,在村支兩委的幫助下,他毅然發展起了茶產業,漸漸地,他的茶葉產業越做越大,現在栽種面積已達到20幾畝,2019年投產的有10餘畝,得到幹茶葉100多斤,收入10餘萬塊。今年到目前為止,賣了80餘斤幹茶葉,已經收入了8萬餘元,預計今年可收入15萬元。
  • 萬州龍駒鎮以特色產業助推群眾脫貧增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日14時40分訊(特約通訊員 周曉瑜 通訊員 李進發 張梅花)「今年我的500畝李子進入了盛產期,連接李子基地的公路也完成拓寬改造,以前我擔心的運輸問題都不存在了。」龍駒鎮向東村李子基地老闆冉建軍開心的對筆者說。
  • 門頭溝區梁家莊村:發展產業助力脫低增收
    近年來,梁家莊村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聚焦打造「門頭溝小院+百果山」,推進高端民宿和精品蔬菜種植產業發展,助力村集體經濟壯大、村民可持續增收。截至目前,全村實際監測低收入農戶78戶132人,2019年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595.21 元,全部超過11160元的標準線。
  • 和田縣:庭院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4月,吾宗肖鄉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幫助和引導全鄉農戶利用庭院改造清理出的閒置土地種植板慄南瓜,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還引進了企業。  依明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聽說要在庭院種板慄南瓜,他早早就在庭院裡翻土、起壟,等著下種。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依明掌握了種板慄南瓜的要領。他說:「發展庭院經濟會幫助我家早日脫貧。
  • 奉節青蓮鎮:1500畝朝天椒拓寬群眾致富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31日6時訊(通訊員 何燕 沈一瓊)「今年沒能及時出門去掙錢,多虧了村裡發展的辣椒產業,讓我找到了新的增收門路。」近日,重慶市奉節縣青蓮鎮茂林村貧困戶王澤家笑著說到。筆者在茂林村朝天椒種植基地看到,王澤家正和工友們一起忙著給朝天椒苗床澆水、施肥,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 ...脫貧攻堅」搬得安心 過得舒心 後續產業扶持為搬遷群眾增收添動力
    據了解,該項目佔地60畝,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養殖模式運行,項目正常運營後可直接帶動50餘戶貧困戶就近就業,同時可輻射周邊鄉鎮3000多戶農戶種植牧草5000畝,年推廣優質有機肥1000噸,預計年產值可達1億元,有效帶動群眾發展養兔產業,增加群眾經濟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廣東省清遠市大力發展集約高效特色漁業
    瀏覽量: 5323 次 我要評論   廣東省清遠市緊緊圍繞「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不斷優化漁業結構,大力發展集約高效特色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