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科左後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2020-11-29 科左後旗融媒

精準扶貧以來,我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引導有意願的貧困戶發展特色養殖、高效種植、經濟林果、庭院經濟、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及加工、電商、旅遊、倉儲、物流等二、三產業,不斷拓寬增收渠道。

一是推進高效節水農業。採取工程治理、「民幹公助」等方式,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5462戶貧困戶實施淺埋滴灌11.7萬畝,每畝增收300元左右,在提高農牧民收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時,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搞活庭院經濟。通過政策扶持、合作社帶動、技術培訓等措施,積極引導貧困戶利用庭院種植蔬菜瓜果、發展特色養殖。全旗貧困戶發展庭院種植8560畝。

三是實施旅遊扶貧。加快大青溝、阿古拉、僧格林沁王府、草甘沙漠等重點景區提檔升級,舉辦中國•通遼「敖包相會」主題活動、烏旦塔拉楓葉節等系列活動,帶動周邊群眾參與旅遊產業增收。散都蘇木車家村以村集體經濟的形式開發建設草甘沙漠旅遊區,帶動33戶貧困戶117人整體脫貧,被評為自治區旅遊扶貧示範項目。

四是實施光伏扶貧。實施海魯吐鎮新艾裡嘎查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連續20年每年收益417.6萬元。2019年,為1572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每戶分紅3000元;2020年起,不再直接分配到戶,設立貧困戶公益崗522個。投資2.5億元,建設78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每年產生收益2500萬元左右,用於嘎查村設立公益崗位、小型公益事業、獎勵補助等。(李宏明 馬俐)

來源:科左後旗融媒

相關焦點

  • 中國改革報點讚科左後旗精準扶貧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改革報08版整版刊發文章《揚帆逐夢小康路》,從精準落實產業幫扶措施、政策保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化基礎改善環境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了科左後旗脫貧攻堅歷程、取得的成就,點讚科左後旗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勤勞付出。
  • 額爾古納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李雪打包分割羊 近年來,額爾古納市大力發展鄉土特色產業,以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作為載體,根據各鄉鎮的不同情況,推出不同的特色產品,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 山陽主打「兩大品牌」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就業是貧困群眾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是破解貧困戶脫貧的根本性舉措,是解決深度貧困縣群眾收入問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近年來,山陽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發揮優勢、拓寬渠道,以打造山陽建築和返鄉創業「兩大品牌」為抓手,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帶動貧困戶精準穩定就業,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臺:特色養殖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 縣區 >> 高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來源: 2020-12-25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鳳縣平木鎮西山村:花卉帶富山裡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鳳縣宣傳】-【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繼續刊發各鎮、各部門的特色亮點工作全方位展現鳳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講好鳳縣脫貧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為拓寬群眾脫貧致富渠道,西山村想出了什麼辦法冬日萬物蕭索,但鳳縣平木鎮西山村的大棚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19年底,金米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23%。如今,柞水縣已擁有木耳村52個,建成木耳大棚1500個。在木耳產業發展中,柞水縣實行「園區+公司+基地+農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通過培訓、就業、種植、分紅等多種方式帶動全縣60%的貧困戶參與到木耳產業化項目中。今年2月,柞水縣順利脫貧摘帽。
  • 產業升級拓寬致富路(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0))
    找準地區資源優勢並不斷深挖,拓寬產業思維並形成優勢疊加,凝聚基層黨組織的行動力和群眾精氣神,脫貧致富小康路就會越走越順暢行走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的仙人山茶場,眼底綠意湧動,心中清香陣陣。觀光步道穿茶海,村民挎籃採茶來。
  • 漾濞縣委書記楊瑜:發展特色產業確保同步小康
    漾濞推進產業扶貧具有良好的條件,但受經濟發展水平低、技術運用滯後等因素制約,產業發展總體水平不高,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成為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瓶頸。當前,漾濞已進入扶貧開發的攻堅撥寨衝刺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把優勢資源作為最大依託,把科學技術作為最大支撐,把市場需求作為最大導向,把長短結合作為最好策略,著力做好產業扶貧這篇大文章。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內蒙古:草原開出希望花
    開展了黨建質量提升活動,安排兩委班子成員與黨員骨幹以「一對三」和「一對一」的形式幫扶貧困群眾,積極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察右後旗白音察幹鎮大井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益鋒介紹,該村黨支部建設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雲南保山:38萬餘人擺脫貧困走向幸福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近年來,保山市按照「規模農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示範,規模養殖(企業)場助推」的思路,以建設「十個萬畝」規模農業示範區和發展「四小工程」為抓手,變「輸血」為「造血」,全力推進產業扶貧全覆蓋,促進農民穩增收。
  • 西藏林芝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尼洋河畔,巴宜區米瑞鄉的蔬菜大棚裡,菜農們正忙著新一輪採收;318國道旁的扎西崗村,經營家庭旅館的村民正趁著淡季檢修設施……近幾年,林芝的冬天變得不一樣了,大家都朝著全面小康的目標,甩開膀子加油幹。 2015年底,林芝市貧困發生率達16.42%,貧困人口覆蓋了全市54個鄉鎮、490個村居。
  • 北京交通大學探索教學科研一體化扶貧模式 幫助科左後旗制定草甘...
    ,充分發揮學校旅遊管理學科優勢,立足科左後旗產業與資源特色,確定旅遊產業為科左後旗新興產業發展突破口。在幫助科左後旗制定草甘沙漠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工作中,探索將扶貧工作與學校教學科研有機結合,形成了教學科研一體化幫扶當地旅遊產業發展的扶貧模式。
  • 高石村:特色產業拓寬增收路
    基礎設施落後、缺乏產業帶動、群眾思想觀念保守,這便是高石村以前的現狀。一個個問題束縛著高石村的發展。2018年,該村被納入縣級扶貧重點村之一,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83人。近年來,高石村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抓手,探索出了一條促農增收致富路,讓這個貧困村蝶變成為美麗鄉村,實現了「綠富美」的逆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雪山下奔向小康的鏗鏘足音 ——「決戰脫貧...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2019年8月,該州通過採取集中和分散搬遷的方式完成了全州8550戶31864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的易地搬遷安置任務,實現了貧困人口梯度轉移、草場流轉經營、產業集約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 科左後旗「美家美戶奔小康」主題宣傳活動
    全面改善農村牧區環境衛生,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人民群眾根本福祉。為創建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形成人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人人享有環境衛生治理成果的良好氛圍,科左後旗在全旗範圍內開展「美家美戶奔小康」主題宣傳活動,持續改善農村牧區人居環境,增強農牧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多措並舉,提高群眾思想認識。
  • ...榜樣】察右後旗白音察幹鎮大井村:駐村幫扶顯成效 脫貧攻堅效果好
    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中國銀保監會下派幫扶幹部張益鋒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通過深入了解村情、村集體經濟、村民生產、生活狀況和群眾想法意願,與村幹部多次謀劃研究,因地制宜推動村級產業發展,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的觸網發展模式,以消費扶貧帶動產業扶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鐵拓寬大同群眾小康路
    「曾經需要熬夜搶的火車票,如今可以即買即走,高鐵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方便和快速,也為我們開闢了一條快速致富的小康路。」從事20年服裝生意的榮曉蘭女士長期往返於北京和大同,高鐵的開通令她深有感觸。去年12月30日,隨著張大高鐵開通運營,大西動車全線貫通,山西省第二大高鐵站大同南站正式開門迎客,山西北部地區步入高鐵時代。
  • 洛陽新聞發布會|西工:振興產業、促進就業 貧困群眾生活從「溫飽...
    發布會上,西工區委副書記李彩民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民生工程和發展機遇,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取得決定性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西工區實現整體脫貧,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25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4338元,增長了5.7 倍,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