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規劃設計如何適應民生所需,杭州這個菜市場這樣做!

2020-12-16 一鴻市場研究中心

生鮮行業的競爭局面日益加劇,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網際網路生鮮企業的崛起,更是給農貿市場當頭一擊。相較於農貿市場,盒馬、叮咚等網際網路生鮮似乎更了解年輕人的喜好,能夠穩穩抓住年輕人的「胃」。年輕消費群體的數量龐大,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下甚至未來的消費趨勢,農貿市場必須意識到年輕消費群體對整個消費市場的重要性。如何抓住年輕人的「胃」,是農貿市場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不可逃避的命題。

一、規劃定位

農貿市場在當地發揮了什麼樣的角色?如何利用自身的角色定位來填補當地的商業空缺位置?如何利用極具優勢的角色定位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消費者在購買生鮮產品時為什麼會選擇農貿市場?......這都是農貿市場規劃設計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農貿市場的規劃定位必須要通過深入調研,科學合理地做出適應農貿市場、適應當地需求的規劃定位。

採荷農貿市場位於杭州市江幹區採荷街道,是一個已經經營了30多年的老市場,市場處於人口集中住宅區,且周邊的競爭商業較少,在新一輪的提升改造中,一鴻設計師將其重新定位為採荷文化主題農貿市場,與其他大眾市場進行區別定位,提升了市場的文化底蘊,市場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二、設計構思

「顏值當道」的時代,消費者在進行產品選購的時候,產品的美觀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最終購買,農貿市場也不例外。為了適應年輕一代的消費潮流,越來越多的農貿市場加入到「網紅」市場的行列,但是一部分「網紅」市場由於前期規劃定位不準確,或者後期運營管理不善,導致市場只剩下「顏值」而沒有顧客。農貿市場規劃設計一定要做好充分地調研取證,這樣才能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做出符合當地人文特色的市場設計。

一鴻設計師深入挖掘採荷街道的在地文化,將採荷美景、採荷美食、採荷手工等特色文化融入到採荷農貿市場的設計之中,打造出採荷文化主題農貿市場。

三、業態布局

消費者為什麼選擇在農貿市場購買日常所需?可能是因為農貿市場大而全,也可能是因為農貿市場的特色產品,亦或是農貿市場所具有的人情味和煙火味。在農貿市場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業態布局則是影響後期市場經營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定要做好調研取證,了解到周邊百姓的真正需求,合理布局業態比例。

採荷農貿市場在提升改造後,將傳統生鮮業態與特色生活配套業態相融合,保留了市場原有的「網紅」美食攤位,在業態布局上更加合理,更加適應百姓所需,許多特色業態也更具吸引性,為市場增添更多人氣。

相關焦點

  • 標準化菜市場設計,新時期新標準
    菜市場從古至今一直關乎著民生大計,二十一世紀的新形勢下,現代農貿市場建設有新的要求,標準化菜市場設計要符合新標準。在一些新要求的引導下,菜市場設計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適應時代的進步、大眾的需求,在各種生鮮店鋪的浪潮中站穩腳跟。菜場在選址上要做好考察。在商品的把控上要做好檢測把控。
  • 菜市場規劃與設計資料下載
    菜市場規劃與設計專題為您提供菜市場規劃與設計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菜市場規劃與設計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多邊形窗欞以及雕著獅身的石陣等。
  • 農貿市場設計不能不知道的設計理念
    小菜場,大民生,一方聯著民意,一方牽涉社稷。從一顆嫩苗被灌溉到成熟後採摘,運輸到農貿市場內銷售後來到我們的餐桌上。這其中農貿市場擔當著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從西周到唐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與坊分設。
  • 農貿市場改造|文旅菜市場,菜市場改造的下一個風口?
    杭州古蕩農貿市場因環境優美和位於西湖附近而得名,蘇州雙塔市集因附近有雙塔景區而吸引八方遊客遠道參觀,菜市場進行景區化建設第二步便是深挖當地特色景點,與這些景點進行有機結合,如在市場內合理設置景區元素,擺放一些展現當地民風民俗的物品,最大化還原景區場景。
  • 杭州這個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後,直接搬進了城市商業綜合體裡
    為了保障菜市場的便利、健康和安全,為了迎合老百姓的現代化生活需求,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奮力推進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的進程。 一鴻在農貿市場設計行業發展多年,擁有豐富的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經驗,公司業務分布在全國各地。
  • 農貿市場改造|文旅菜市場,菜市場改造的下一個風口?
    ▲用古代計數系統蘇州碼子設計的「雙塔」二字在打造文旅融合型農貿市場時,文化的融入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沒有文化屬性的菜市場,和其他菜市場將會是一樣的,去過就會被人遺忘。而菜市場文化元素的挖掘,需要銳利的眼光,到項目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提煉設計元素,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農貿市場。3、與當地美食相結合去到一個城市,總是最先尋找這個城市的特色美食,特別對於一個喜愛吃的人來說,「吃」可是一件大事,畢竟民以食為天。在哪裡能找到最正宗、最具當地特色、最能體現當地風味的食物呢?當屬菜市場。
  • 鹹陽規劃新建120處農貿市場!對18處將進行升級改造!
    以市級批發市場為龍頭,以區域級農貿市場為骨幹,以10分鐘生活圈菜市場為基礎,5分鐘便民菜店為補充的菜市場結構體系。同時,為了滿足周邊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經營時間為7點至9點和17點至19點這兩個時間段,其餘時間段禁止擺攤經營。
  • 鹹陽規劃新建120處農貿市場!地點公布!
    >農貿市場總量達到225處 對中心城區形成全覆蓋 形成以「市級批發市場為龍頭 15分鐘服務圈農貿市場為骨幹 10分鐘生活圈菜市場為基礎
  • 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方案出爐:397個菜場
    改造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以保證「菜籃子」商品質量,提高城市品質、生活品質為根本,通過硬體建設標準化、功能設施完善化、長效管理精細化、改造投入常態化等措施,補齊短板、完善功能、強化管理、提升品質,實現農貿市場(菜市場)硬體設施和精細化長效管理同步提升,打造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消費需求的現代民生市場。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生死農貿市場
    轟轟烈烈的「農改超」經歷兩年多運作進入調整期,同時國內學術圈在2003年對全國各地運動式開展「農改超」,表達了種種擔憂,如:超市如何像農貿市場滿足多樣化的農產品需求;經營生鮮產品風險大,超市一旦遇到風險會不會放棄不經營鮮活產品而改做其他等等。
  • 武漢農貿市場大規模改造:菜市場為何而改?
    導讀農貿市場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底,武漢市開始啟動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作。按照規劃,將對全市425家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依據1.0、2.0、3.0三個標準進行,其中3.0標準對標上海市2019年智慧化菜市場,重點建立超市化運營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務。
  • 巨頭紛紛入局線上買菜,農貿市場設計助力農貿市場再度前行
    農貿市場在數千年來在這條路上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但隨著社會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菜市場的生意似乎也變得越來越難做。而如何在生鮮電商以及超市的圍剿中立於不敗之地?農貿市場設計顯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來的農貿市場設計極為火爆,究其原因,是因為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市場進行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提升,達到吸聚客流的效果。
  • 新鴻港:重新定義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一直是牽動市民生活和情感的場所。它的身上,聚焦了民生、經濟、商業、城市規劃等多個命題。時至今日,新鴻港農貿市場經過4年多的發展,引領著三亞的農貿市場形態發生了新一輪變化。近幾年,借著農貿市場升級潮,位于吉陽區的新鴻港農貿市場率先探索新型菜場模式。
  • 菜市場設計方案的原則
    面對農貿市場改造熱潮,想要改造建設出好的農貿市場,不能慌亂盲目改造,一定要做好各方面考慮,前期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跟隨最新改造建設趨勢,做出最適合的設計方案。在做菜市場設計方案時要遵循這幾個原則:接地氣,符合所在地區的特點;實用性,功能性能是菜場建設要考慮的非常重要的點;人性化,便民的菜場更吸引人。
  • 「深度解讀」面對不斷消失的菜市場,未來中國農貿市場的出路在哪
    每隔一段時間,老菜場被改建或拆遷的新聞總會進入大眾的視野:在北京,曾並稱為京城四大菜市場的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和朝內菜市場相繼關閉或遷移;在天津,佔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服務周圍數千人的長春道菜市場2014年被關停;
  • 市民問政團聚焦「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 走訪+座談 讓「菜籃子」拎...
    市場的流動攤販如何管理……對於農貿市場的諸多痛點,都是市民問政團關切的熱點。  為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切實做好民生工程,晉江市委宣傳部、晉江市委文明辦聯合晉江經濟報社,共同就群眾關心的「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進行問政。市民問政團實地走訪三個不同類型的菜市場。
  • 新型農貿市場規劃方案,建設五化菜場
    農貿市場作為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籃子」,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在保障居民健康生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且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老舊農貿市場的硬體設施和經營管理理念越發落後,並且隨著人們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農貿市場也必須做出更好地改變上以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
  • 把BMW開到菜市場裡
    時尚的商品、熱情的商戶,乾淨的市場,是三源裡菜市場成名的關鍵,在如今這個多元的社會裡,與時俱進的發展,自然也能有更好的前景。寶馬這次的菜市場營銷,乍看是異想天開,但想想不無道理。老舊的髒亂差菜市場終會被取代,在不少城市,菜市場正加快消失:曾並稱為京城四大菜市的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和朝內菜市場相繼關閉或遷移;佔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服務周圍數千人的天津長春道菜市場去年關停;經營了16年的上海建國西路嘉善路菜市場年初因租賃到期關閉;陪伴杭州蕭山人近10年的小南門菜市場關門停業……
  • 北京某區某品牌菜市場的設計後思考
    1項目背景:北京某區唯一一家具備農貿市場資質證照的區級蔬菜、農副產品大型市場,每年蔬菜銷售量在30000噸以上,多年來對穩定該區蔬菜價格、服務百姓餐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投資公司擬利用該市場目前正在使用的蔬菜銷售用地,建造一處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的現代化菜市場地塊控規中由「多功能用地」調整為「便民菜市場商業用地」2用地分析及布局構思:項目用地北臨城市道路
  • 11月,長沙首家「五星級」智慧農貿市場——麓谷農貿市場將正式營業!
    麓谷農貿市場的出現,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還在裝修階段就已經深受周邊住戶期盼,天時地利人和,多方優勢助推麓谷農貿市場市場建設。目前,麓谷農貿市場共規劃150個攤位,想租攤位做生意或者購買攤位投資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