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20日,花都垃圾焚燒廠選址,清遠境內的居民代表向省環保廳遞交請願書和萬人籤名冊之後,6月27日居民代表們又向花都區城管局遞交了請願書和萬人籤名冊。昨日,花都城管局和花都垃圾焚燒廠環評單位的工程師代表10多人來到清遠龍塘鎮銀中工區,並帶來了若干份關於花都垃圾焚燒廠選址的民意調查表,希望進村收集居民對該選址的意見,但選址周邊清遠13個村的村民代表在雙方溝通後,認為260份民意調查表,清遠僅佔35份的份額沒有改變,所謂的民意調查不過是「走過場」,因此拒絕接受花都方面人員進村給村民派表。
緊接著,選址周邊村的村民代表和碧桂園的業主代表在昨日下午2時又出發前往廣州市環保局,向該局遞交請願書和萬人籤名冊。
質問
民調表佔比數據未變?
昨日上午11時25分,花都城管局和選址環評單位工程師代表到達龍塘鎮銀中工區,而周邊13個村的村民代表已在此等候了半個多小時。人沒到前,不到20平方米的「臨時會議室」就已人聲鼎沸,有討論選址環評的公正性,有回顧之前的維權歷程,有聲討花都方面缺乏誠意,還有人把從網上看到的焚燒廠害處一一列舉說明,不滿情緒持續著。
花都方面來了約19人。開始氣氛還算平和,村民代表們聽完花都方面的來意,表示希望能看看授權派發民調表的相關文件,但花都城管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卻表示沒帶過來。
「是真沒帶還是故意沒帶?你見過買東西不帶錢的嗎?」有村民說道。氣氛急轉直下,變得劍拔弩張了起來。花都城管局只好表示如果村民們執意要看,下次會帶過來。
有村民就發問了,屢次向省環保廳、花都區城管局請願後,260份民意表清遠只佔35份的份額,如今數據有無改變?
但是花都城管局沒有正面回答,只說無論村民是反對還是支持,他們都會如實向上級反映。
而花都城管局遲遲沒有拿出民調表給村民代表們看,又惹來村民質疑:「連民調表什麼內容我們都不知道,萬一找些目不識丁的村民忽悠過去怎麼辦?」
在村民代表的堅持下,花都城管局的工作人員才拿出了民意調查表,等代表們看完了又收了回去。
看完民調表,村民代表們依然覺得不能接受。「我們不知道民調表清遠佔多少份,如果是35份沒變,那我們填不填都沒有意義。那份萬人籤名冊就是我們的民意!」三星村村民老張有些激動地說。
有村民在場指出,垃圾焚燒廠選址周邊,受影響的人口清遠的比花都多,但是民調表花都佔了大半清遠僅有35份,究竟是哪個單位設計的民調方案?此外,民調表中所有的問題設計沒有考慮到清遠具體的情況,「大部分村民不識字,對項目了解不多,要是有人在旁教唆,全部打鉤也說不定」。
還有村民認為問題設計沒有考慮到清遠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都是問對花都有沒有影響,對花都的生活環境會不會有幫助,對花都肯定是有利影響,但是對清遠的影響呢?是好是壞為什麼不在問題中體現?」
花都城管方面表示民調表所有問題均按照國家環保總局的標準設計。
但是由於沒有得到民調表具體多少份的正面回復,村民代表們拒絕了花都城管方面進村派發民調表的要求。
質問
環評敏感點刻意不提銀盞水庫?
6月27日,清遠碧桂園假日半島的業主代表和焚燒廠選址附近清遠地界的村民代表們,將厚厚一疊萬人反對籤名表遞交到花都城管局。現場居民代表們也從項目程序合法性、技術可行性、管理可靠性等方面向該局局長提出25個問題及多項訴求。
居民代表們還堅持要花都城管局將選址的專家評估意見和提供給專家評估的備選場址概況材料遞交出來,對著這兩份材料,居民代表們一項一項地提出了反駁意見。
在遞交給專家評估的花都垃圾焚燒廠選址備選址材料中這樣寫道:花都區位於珠江三角洲邊緣,區內地形以丘陵、崗地、平原為主,適合建設固體廢物處理中心的場地不多。經過花都區以及花都區各鎮多方面多年尋找,可供選擇的用地場址為獅嶺填汾水林場、赤坭鎮牛欄窟、花東鎮元崗嶺、梯面鎮花赤引水渠山窩。目前,這四個備選場址均已建成垃圾填埋場。
選址獅嶺節省運輸費
從大型垃圾處理處置設計布局原則考慮,獅嶺場址較合理。理由是根據花都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垃圾處理大型設施有利於垃圾就近處理,節省運輸費用,減輕交通壓力。梯面和花東距離中心服務區較遠,垃圾的運輸費用較高,並可能對城市交通造成壓力。獅嶺場址或者牛欄窟較合理。
此外相對於其它三個備選場址,獅嶺填埋場日填埋量目前已超過1000噸,基礎設施較完善,如進場道路、供水、供電和垃圾滲濾液處理等,只需完成規劃徵地即可開展工程建設。另外,獅嶺場址較其它三個備選場址地形簡單,山體開挖量少,建設投資較低,建設工期較短。
違反以人為本原則
針對該條理由,居民代表反駁認為選址違反以人為本原則,把企業利益放在了首位。
「評審意見之所以得出選址在緊貼清遠邊界建該廠,完全是基於花都區有關部門提供給專家的不真實資料。」居民代表張先生表示。
從2009年花都方面表示要在汾水林場建垃圾焚燒廠起,兩年多來家住碧桂園的張先生就多次在選址周邊村鎮走訪調查。他說,材料中認為獅嶺場址有利於垃圾就近處理,節省運輸費用,由此可以看出垃圾焚燒廠選址獅嶺鎮汾水林場完全是為承包企業日後節省垃圾運輸成本低,經營利潤最大化考慮。
獅嶺場址沒有環境敏感點
梯面場址位於花赤引水渠山窩,臨近花赤引水渠;花東場址位於元崗嶺,附近建有元崗水庫;赤坭場址位於牛欄窟,附近建有集益水庫。而獅嶺場址則基本沒有環境敏感點,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較小,大氣環境和聲環境影響方面可行。
影響十幾萬人直接飲用水源
居民代表們認為,根據國家垃圾焚燒電廠建設選址規定,選址必須遠離飲用水源保護區;避開人口居住密集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
花都垃圾焚燒廠選址緊貼清遠邊界,該廠建成後煙筒高80-100米,只要是刮東南風,幾乎所有焚燒廢毒氣體都往清遠方向吹。
該選址的北面與清遠接壤,完全是清遠區域,2公裡左右有清遠三星村、七星村、朱屋村、橫坑村、銀中村等密集村落及著名的銀盞溫泉旅遊區。3-4公裡完全覆蓋了清遠龍塘鎮、荷塘鎮及銀盞地區十幾萬人的直接飲用水源銀盞水庫及清遠恆大銀湖城、清遠碧桂園和清遠美林湖等多個大型樓盤數萬居民。
現在花都區在緊貼清遠邊界上選址,離清遠龍塘鎮、荷塘鎮、銀盞地區十幾萬人的直接飲用水源銀盞水庫只有4公裡左右,嚴重威脅清遠飲用水安全,明顯違反國家相關法規。
在花都區有關部門提供給評審專家的四個備選點資料中,梯面鎮、花東鎮、赤泥鎮等三個備選點都特別提出周邊有水庫,而唯獨隻字不提緊貼清遠的選點周邊有直接飲用水源清遠銀盞水庫。
居民代表們認為,除隱瞞清遠的飲用水源外,花都區有關部門在提供給專家評審備選址資料中,也刻意隱瞞了清遠境內的其他相關情況。如基本要素中「有無農保用地」「周圍居民點」「周圍工業企業」「自然環境現狀」「土地發展潛力」「民眾可能反對意見」「對環境的影響」「對人群健康的影響」等,完全沒有清遠方面任何資料及意見。
居民代表張先生在查詢了相關資料後表示,國家對垃圾焚燒電廠選址中規定是「必須遠離飲用水源保護區」。而國家環保總局在【2007】38號環評函「關於退回廣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通知」中的第一條是「廠址距離江村水廠飲用水源取水口9.98公裡,不適宜建廠」。「由此可見,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安全距離至少應在10公裡以上。可是選址離直接飲用水庫銀盞水庫只有4公裡!」
社會效益 獅嶺場址較好
獅嶺分水場址規劃為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已建有服務花都新華、獅嶺等鎮區的大型垃圾填埋場,場址附近的西頭村等村落人數少,影響有限,而且在建設垃圾填埋場時已作了相應的補償,社會效益較好。赤坭鎮牛欄窟場址周圍規劃為林地,花東鎮元崗嶺場址周圍規劃為園地,梯面鎮花赤引水渠山窩場址周圍規劃為居住用地,可能會遭到周邊居民相對強烈的反對。
違背清遠民意
居民代表們表示,該選址披露後,立即引起清遠民眾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和恐慌,引發清遠民眾強烈反對,近幾個月來大規模的上訪、請願活動不斷出現,憤怒的清遠民眾已向包括省環保廳、廣州市政府、廣州城管委、花都城管局等多個相關部門遞交了反對該選址的萬人籤名冊。民眾的不安情緒給清遠市的社會和諧安定帶來嚴重影響。
如果花都區在選址緊貼清遠邊界建廠,清遠境內的飲用水源、農田、莊稼、林木、魚塘等受到汙染、民眾健康受到危害而帶來社會不穩定由誰來承擔?
此外,該選址危害清遠現在和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清遠社會經濟要發展,必須南進融入珠三角,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清遠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地理位置可知,清遠南進通道中的銀盞地區,東面是高大的王子山脈阻擋,西面不到10公裡就是佛山的三水和南海,留給清遠南進融入珠三角的通道僅剩銀盞地區周邊及廣清高速、107國道、廣清輕軌沿線,該區域已是是清遠南進融入珠三角、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咽喉要地。
清遠市目前正在該區域規劃建設溫泉旅遊大鎮、大型高端住宅群區及高新經濟區開發區,花都區選址在此緊貼清遠邊界建大型垃圾焚燒廠,完全堵死了清遠南進通道,給清遠南進規劃建設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我們敦促廣州花都區從大局高度充分考慮清遠十幾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充分考慮清遠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周邊村民生存需求及其子孫後代健康,另選址建廠。」張先生用了三個「充分」,其他居民代表都認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採寫/攝影 蔡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