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歐洲三百多年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

2020-12-08 夜讀史書

從1347年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突然席捲了歐洲。在之後短短六年時間裡,可怕的瘟疫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由於感染瘟疫後死去的患者屍體呈現黑色,因此當時歐洲人稱這個瘟疫為黑死病,其實也就是我們現代醫學上所稱的鼠疫。

導致黑死病的主要原因是鼠類和其他嚙齒類動物身上所攜帶的鼠疫桿菌通過中間宿主跳蚤傳播到人類身上。此外,黑死病患者也可以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等方式,將鼠疫桿菌傳染給其他人。

第一波赫死病肆虐歐洲的時間在1347年至1353年,這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然而此次疫情過後,黑死病並沒有在歐洲消失。在此後的三百多年時間裡,黑死病的「魔爪」還時不時在歐洲各地出沒,比如1596年至1602年的西班牙鼠疫導致約50萬人死亡;1665年肆虐英國的鼠疫僅在倫敦地區就造成每周數千人死亡的悲劇。然而,長期籠罩在歐洲人心中的黑死病陰影卻在17世紀後期悄然消失了,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黑死病第一波在歐洲瘋狂肆虐後,進入了一個相對低谷期。黑死病超強的致死性導致大批易感染人群死亡,倖存的人群要麼本身就不容易被鼠疫桿菌感染,要麼是被感染後康復獲得了免疫力,再加上大批人員死亡解決了人群密集交叉感染的問題。因此當黑死病快速殺死大批宿主後,其傳染鏈條逐漸中斷,肆虐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疫情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然而,黑死病的噩夢並沒有就此徹底結束。雖然黑死病傳染鏈條在人類身上逐漸中斷,但在鼠類和跳蚤的世界中卻依然繁榮昌盛。因此在此後三百多年時間裡,黑死病依然時不時就捲土重來。後來發生的疫情有時候嚴重,有時候相對輕微,逃過上一波赫死病疫情的地區往往成了後來發病的重災區。不過由於人們有了上一次對抗疫情的經驗,因此在後來與黑死病的「戰鬥」中就不再顯得那麼手足無措了。

當時歐洲人已經意識到通過隔離的方式能有效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因此對來自疫區的車隊和船隻都採取隔離40天的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黑死病的瘋狂傳播。只要隔離成功,40天時間足以徹底中斷傳染鏈。

不過,隔離方法也並不是總能奏效。因為這項規定雖然能將病患與健康人群分隔開來,但卻無法阻止老鼠和跳蚤越境。況且隔離制度有時候在人為的影響下也沒有被嚴格執行。因此,局部地區的黑死病疫情還是時不時就會發生。

14世紀末開始的文藝復興不僅給歐洲帶來了科學與藝術的革命,同時也大幅提高了歐洲人的生活水平和衛生條件。黑死病的中間宿主跳蚤被大量消滅,這就大幅降低了人類感染黑死病的概率。此外,歐洲許多地方的房子從木質結構逐漸改為磚瓦結構,老鼠沒有了像稻草屋頂那樣的居所,跳蚤也失去了從屋頂鼠身上跳到人類身上的機會,這在不經意中拉開了人類與傳染病的距離。

還有一種存在爭議的說法認為,一種被稱為「偽結核桿菌」的鼠疫桿菌變種很容易傳染人類,但很少造成致命傷害。被偽結核桿菌傳染過的人就會產生對黑死病的免疫力,因此黑死病在歐洲的傳播變得愈發困難,直至最終消失。

最後來總結一下,黑死病在歐洲消失的過程:首先,第一波赫死病大幅減少了歐洲的人口密度,並留下了不易感染人群;其次,隔離制度的建立有效控制住了黑死病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最後,生活條件和衛生條件的改善極大降低了人類感染黑死病的概率。

通過了解黑死病在歐洲消失的過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經驗:在對抗傳染病的「戰鬥」中,儘量遠離人群密集處,做好個人防護和自我隔離工作,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只要做到這幾點,傳染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參考文獻:《瘟疫與人》

相關焦點

  •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1562年,歐洲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描繪黑死病的作品《死亡的勝利》。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文/黃嚴忠進入14世紀,歐洲社會邁入中世紀後期的門檻。如果算上這些地區,黑死病至少導致了7500萬人死亡。此後數百年裡,這種瘟疫幾乎每隔一代人左右就光顧歐洲一次。直到19世紀初,才從歐洲完全消失。一波接一波的瘟疫疊加起來抑制了人口的增長。歐洲人口在1450年~1470年達到最低點,直到一個世紀以後才真正得以恢復。
  • 曾經橫行歐洲的黑死病曾導致兩千多萬人死亡,為何又突然消失了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曾爆發了一次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在這場幾乎席捲整個歐洲的瘟疫當中,2500萬人被奪走了生命,死亡人數佔到了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那麼這場大瘟疫又是如何結束的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瘟疫本身致死性太強。
  • 在黑死病橫行的中古歐洲,醫生該如何自保?答案就是「鳥人裝」
    一身黑色長袍,頭戴寬簷帽,再罩上一個烏鴉嘴面具,這看上去如同死神一般古怪的模樣,卻是中世紀歐洲醫生的標準準備。1619年,法國人查爾斯·梅洛發明了這套服裝,取名「鳥人裝」。一經問世,迅速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成為歐洲中世紀黑死病橫行期間,醫生們最為普遍的打扮。從五世紀開始,歐洲大陸就不斷受到各類傳染病的侵襲,鼠疫、天花等等等等,如雪花一般降臨歐洲大陸。十四世紀,歐洲爆發了黑死病,許多人認為是蒙古人將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帶到了歐洲大陸,但時至今日,這個說法仍得不到確切肯定。
  • 黑死病橫行歐洲,病毒為何在中國蔓延不起來?多虧一人救命
    十四世紀中期的歐洲,在病毒的恐懼中掙扎,席捲了整個歐洲的鼠疫,也就是俗稱的"黑死病",在恐怖的氣氛中傳播。當時佔歐洲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的人都死於黑死病,據統計大概有2500萬人,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就算與號稱人類史上傷亡最慘烈的二戰相比,歐洲的死亡人數也比戰死的人數多得多。
  • 瘟疫橫行的日子,中世紀歐洲人如何逃離黑死病噩夢
    義大利一處墓地,有關黑死病的雕塑(圖/圖蟲創意)  於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生化戰爭」打響了,但戰場並不是卡法,而是整個歐洲乃至地中海世界。熱那亞的商船運回了卡法的老鼠,而那些老鼠啃食過屍體,那些屍體帶有鼠疫細菌。一種嚴重的疾病開始傳播,形成了一場世紀瘟疫——史稱黑死病。
  • 黑死病是如何席捲中世紀歐洲的?最終又是怎麼結束的?
    我們現代人都知道,造成這場大災難的源頭是由黑死病導致的,也就是醫學上所稱的鼠疫。那麼問題來了,黑死病究竟是如何席捲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的傳染源是鼠類和其他嚙齒類動物身上所攜帶的鼠疫桿菌。根據現有資料表明,造成黑死病的鼠疫桿菌源自蒙古沙鼠,而最早的黑死病病原攜帶者是大蒙古國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戰士們。
  • 肆虐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差點毀滅整個歐洲
    OleJrgenBenedictow在他的著作《 1346-1353年的黑死病:完整的歷史》(Boydell出版社,2018年)中估計,歐洲人口中有50-60%死於黑死病,這一比例甚至比黑死病還要高。人們經常提到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死於這種疾病。
  • 神奇的「鳥人裝」,卻能在中世紀黑死病橫行的歐洲保護醫生,厲害
    即使在我們今天,科技如此發達,醫生在接觸患者的時候,依舊可能被傳染,那麼,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曾經爆發過一場觸目驚心的黑死病災難,當時的醫生又是怎麼去自保呢?他們那個時候有現在的那些技術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走進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災難中,去了解一下當時的醫生為了救人和自救,他們究竟用什麼辦法自保呢?
  • 人間煉獄:歐洲黑死病往事
    這場橫行於14世紀四五十年代,彼時被稱作「大瘟疫」「大死亡」的流行性淋巴腺鼠疫,在1347—1353年的6年間,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被後世記述者稱為「黑死病」。煉獄!事實上,如果你打開黑死病橫行時期的文學作品、編年史、歷史著作,甚至是醫生的行醫記錄來對照觀看,便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記敘幾乎有著「互相抄襲」般的一致。當面對同樣的疾疫恐慌、同樣的瘟疫橫行、同樣的生命威脅時,無論抱持何種身份與立場、何種職業打量,都無法避免相同的「寒戰」和恐懼。
  • 黑死病:歐洲疫情,猶太人為啥成為替罪羊?
    歐洲一場瘟疫,黑死病大爆發,2年時間,就讓歐洲消失了2000多萬人,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黑死病禍害人類,時間跨度長達2千年,直到19世紀晚期,人們才知道:是跳蚤把疾病從老鼠身上傳染給了人類。但當時沒有科學的解釋,就有人主觀臆想,是猶太人把病毒傳給了歐洲人。
  • 讓2500萬歐洲人死於非命的黑死病,如何催生了文藝復興
    答案是三個字:黑死病。從1347年開始,一場黑死病瘟疫在歐洲蔓延,造成大量人員死亡。由於死人太多,英國和法國徵募不到足夠的士兵,不得不宣布暫時停戰。直到黑死病瘟疫在歐洲消失,雙方才拿起武器,重新開戰。連戰爭都要為黑死病繞行,可見黑死病的威力。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中的聖戰士——鳥嘴醫生
    這種情況持續到14世紀的時候終於發生質變,在對抗蒙古大軍一線的歐洲士兵開始有部分人員出現發熱、頭疼、淋巴腫大,繼而全身發黑的症狀。更要命的是該病症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人群當中蔓延,等到人們意識到瘟疫已經到來之時,已然錯過了最佳防治期,於是困擾歐洲四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就此爆發。
  • 改變歷史的「黑死病」,結束的原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中世紀時期是歐洲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而黑死病的爆發又使其晚期被稱為「中世紀最黑暗的時代」。 14世紀20年代,黑死病開始在歐洲各地擴散。這種流行病的一種症狀,就是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恐怖的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
  • 中世紀歐洲醫生,為嘛要戴鳥嘴造型面具?沒辦法,黑死病知道不
    話說七百年前,歐洲大陸之上,正流行一種大規模傳染性疾病,便是所謂黑死病。這種疾病,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而當時整個歐洲的人口也不過7500萬左右,所以可以這麼講:三個歐洲人,必死其一。這個死亡率有多高呢?
  •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黑死病的功與過
    黑死病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在過去2000多年裡,黑死病曾多次暴發,造成數以千萬計的人死亡,並一度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 黑死病:歐洲文明時代到來的先聲
    但人類一直是個有韌性的物種,從250萬年前,古猿人投擲出的第一根木棍,再到15世紀,達文西用顏料畫下《蒙娜麗莎》的最後一筆,人類從未向災難妥協,從1353年黑死病結束,歐洲人是如何用僅僅20多年間就完成了「文藝復興」,讓資本主義萌芽散播於廢墟之上的,我們下面就來一探究竟。
  • 人類如何戰勝了黑死病?
    所幸,現代醫學終於讓鼠疫幾乎從我們的視野中淡出,然而,我國近年來多起散發的鼠疫病例也提示我們,「黑死病」的幽靈仍然潛伏在人間。l 人類史上最致命傳染病之首——鼠疫1894年,法國科學家耶爾森發現了造成鼠疫大流行的「元兇」——鼠疫桿菌,人類從此開始踏上降服這一惡魔的徵途。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宗教戰爭以「歐洲十字軍」九次東徵最具有代表性。為了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信仰上帝的歐洲人跟信仰真主的西亞人,從11世紀末期到13世紀末期,進行了長達兩百多年的宗教戰爭,雙方死傷人數不計其數,許多城池和村莊在戰火中被毀於一旦,變成不毛之地。
  • 摧毀歐洲中世紀的一記重拳——黑死病,天災與人禍的雙重打擊
    相比於其他地區轟轟烈烈的新帝國崛起、舊帝國覆滅,當時的歐洲打響的不是朝代更迭的戰爭,而是關乎著人類生死存亡的抗疫大戰,在這場戰爭中,歐洲犧牲了2500萬人口,相當於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就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歐洲黑死病大瘟疫。
  • 中世紀歐洲奇特的醫學理念,在黑死病的肆虐下,他們是如何面對的
    一提起歐洲中世紀時期,一個有著超強存在感的字眼就不得不被提起,那就是「瘟疫」,從古至今,人類可以說是遭遇了無數的瘟疫,而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就是14世紀中期爆發的黑死病。從爆發開始,到之後將近300年的時間,黑死病肆虐歐洲,成了每個歐洲人的夢魘。據不完全統計,在最嚴重的時候,僅三天時間,歐洲就有近3千萬人喪生,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口都抵不上這次災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