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只存在於世界地圖上的一條線,如何成為朝鮮南北的分界線

2020-12-11 王先生講歷史

一般來說,行政區劃的界線常規都是按照行政管轄範圍、傳統習慣沿襲、河流或者山川的走向來劃分,而朝鮮半島卻是在由北緯38度線演變而來的軍事分界線,進而演變成南北兩個國家的行政分界線。北緯38度線,本是一條自然和地理用途的劃線,存在於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上,但是這樣一條在軍事上和政治上沒有實際意義的劃線,為何卻成為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基礎界線?

朝鮮半島在近代歷史上,命運一直不太好,要麼面臨被瓜分的危機,要麼被殖民統治。而對於想要瓜分朝鮮的那些人來說,不約而同的看準了這條把朝鮮半島大致等分為南北兩部分的北緯38度線,或許真的只是巧合。歷史上最早提出「38度線」的是日本,1896年日本和俄國密謀要瓜分朝鮮半島,日本就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的建議。也許正是因為日本的這次提議,在不久後的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前,俄國「很自覺的」控制了朝鮮半島三八線以北的地方,不幹涉日本在三八線以南的軍事行動。這兩次劃分,均表達在口頭上,並未實現對朝鮮半島的真實劃分。

而真正使用三八線並對以後造成深遠影響的是二戰後期。準確的說源自一個美國人在匆忙中的一次決定。1945年2月,當世界反法西斯戰鬥勝負明朗之際,美英蘇等同盟大國便開始商量怎麼瓜分勝利果實。在雅爾達會議上,對於朝鮮戰後的處理意見僅是「世界託管」,美蘇劃分紅線區域也尚未把朝鮮列入之內。但是,在美蘇聯合對日作戰的前夕,他們卻又不約而同的開始垂涎於朝鮮半島,各自扒拉著自己的算盤,背棄了當初雅爾達會議的協定。8月,蘇聯通知美國,在對日宣戰後,將出兵朝鮮。而美國也早已把漢城的重要性提升到跟東京同等位置看待。

當日本本土第二次升起蘑菇雲的時候,蘇聯也發動了對日關東軍的全面攻擊。戰爭進展的非常順利,以至於出乎了美國的意料,日軍的大潰敗讓華盛頓的陸軍參謀們不得不在深夜匆忙之中起草接受日本投降程序的命令,而具體起草人是一名叫博尼斯蒂爾的上校參謀。此時美國白宮各高層正在急切的等待批覆這一命令,博尼斯蒂爾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博尼斯蒂爾很清楚當時的情況,蘇軍將會很快進攻朝鮮,而美軍卻遠在日本的衝繩,蘇軍完全有可能在美軍到達之前佔領朝鮮全境。他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如何擬定一個能讓蘇聯接受的軍事分界協定,從而阻止蘇聯獨吞朝鮮半島。

或許這一點看起來並不太難,博尼斯蒂爾本打算以朝鮮半島的行政劃分為受降界線,可是手頭的地圖是一張世界地圖,他並沒有找到這個界線。在經過了一番觀察後,他最終選定了北緯38度線,因為這條線差不多正好把朝鮮半島平均的分成南北兩個部分。於是這條只存在於地圖上的一條緯度線便被寫進了他起草的第一號命令裡。也許博尼斯蒂爾自己都不知道,在匆忙之中他所選定的這條線,對朝鮮半島影響至今。草案提交以後,美國海軍部還曾建議以39度線界,這樣可以把大連港劃到美軍的受降範圍內,可是他們在討論這個草案俄時候,蘇軍已經開始在朝鮮半島登陸,為了避免讓蘇聯反對,最終決定了還是以38度線為界。

這一方案交給蘇聯後,蘇聯對這個三八線的分界線沒有任何異議。20天後,美軍登陸朝鮮半島,他們感到意外且高興的是已經南下到達漢城的蘇軍並未佔領漢城,嚴格遵守協定主動返回三八線以北。從此以後,這條並沒有實際存在的北緯38度線便成為朝鮮半島橫貫東西看不見的鴻溝,也成為今後朝鮮半島無數爭端的起始線。

相關焦點

  • 三八線,看似尋常的緯度線,只因一個年輕人而成為兩國的分界線
    在辦公室中,迪安的目光一刻不停的盯著面前的朝鮮地圖,他曾想過將朝鮮按照曾經的行政區域劃分出一條線作為美蘇兩國的勢力分界線,供兩國高層們去討論,可意外常常會發生,提供給迪安的那張朝鮮地圖並沒有行政區域的劃分,非常簡單的一張地圖讓迪安有些犯難了。因為時間太過緊迫,在思考了一會兒後,迪安還是拿起了一支紅色的筆,在地圖上畫出了一條紅線,這條線便是「三八線」。
  • 三八線:代價高昂的分界線
    分開南北朝鮮的三八線是一條費時最短確定、卻付出上百萬生命恢復的分界線。重要記念日很少與真正重要事件同時發生。然而,本周就有一次,朝鮮南北雙方領導人舉行首次高峰會。50年前的6月份,北朝鮮部隊開始萬炮猛轟,越過三八線長驅直入,幾乎消滅了南朝鮮。
  • 三八線的意義
    這條約300公裡長的分界線斜穿朝鮮半島,它截斷了75條小溪和12條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過崇山峻岭,穿過181條小路、1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公路和8條高級公路,以及6條南北鐵路線。顯然,對於行政管理和經濟發展來說,以及從地理的角度來看,三八線都是一條極不合理的分界線。但是,這並不表明匆忙劃出的這條分界線沒有政治上的考慮。
  • 朝鮮戰場著名的「三八線」,竟是他在地圖上隨手一划決定的!
    ▲美軍開過三八線北進急紅了眼的美國人為防蘇聯人獨佔朝鮮,於蘇軍開始對日作戰當晚,由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不讓蘇聯在遠東戰果上佔到便宜,以及如何確保美國利益。此時,美國的首腦們才認識到了朝鮮的重要性。之前,美國對朝鮮的認識一直是模糊和搖擺不定的。
  • 看《跨過鴨綠江》,讀懂三八線的來歷
    看《跨過鴨綠江》,要想了解抗美援朝背景,就不能不提三八線。所謂三八線,顧名思義,就是北緯三十八度線,這條線在地球上是一個圈,自西向東,從中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山東依次穿過。到了朝鮮,它卻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特殊含義——軍事分界線。
  • 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50年10月份開始趕赴朝鮮戰場,開始了為期3年零一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但是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畢竟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受到嚴重的重創,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充分的,在武器等實力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攻打正是大好時機,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不會錯過這次絕好機會。當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了韓戰,越過三八線,進攻韓國,在美國還沒有出兵援助的情況下,對朝鮮來說就是碾壓性的攻擊,但是美國最終登陸韓國幹預戰爭,最終扭轉戰局,逼近鴨綠江。
  • 朝鮮戰場著名的「三八線」,竟是他在30分鐘內用紅鉛筆在地圖上隨手...
    ▲美軍開過三八線北進  急紅了眼的美國人為防蘇聯人獨佔朝鮮,於蘇軍開始對日作戰當晚,由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不讓蘇聯在遠東戰果上佔到便宜,以及如何確保美國利益。  此時,美國的首腦們才認識到了朝鮮的重要性。之前,美國對朝鮮的認識一直是模糊和搖擺不定的。
  • 年輕人拿鉛筆在朝鮮地圖上一畫:「三八線」誕生了,影響至今
    即便嘴上不說,我們心裡也會產生後悔和懊惱。 朝鮮半島的38度線,沒錯,就是你小學二年級時和同桌劃清界限的那條「三八線」的前身。它是美國人兜售的一個政治商品,卻著實令美國人小小地後悔了一陣子。
  • 「三八線」究竟是一條什麼線?
    一、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以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臨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並將此線通稱為「三八線」。
  • 今天朝韓領導人在三八線南的板門店會晤,那麼三八線是怎麼來的
    那麼金正恩所跨過的這條軍事分界線是什麼呢?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線。那麼三八線的由來是怎麼回事?北緯38度線原本是一條自然的和地理的劃線,雖然在朝鮮境內的這條長約300公裡的無形的劃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部分,但是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
  • 揭秘朝韓「三八線」由來,那些你不知道到的內幕
    然而,雖說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確實存在,曾是兩個陣營、兩種體制交鋒的前沿,一道不幸強加於朝鮮半島的人為的壁障。主宰世界命運的巨頭們隨手一划,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便被一分為二,代替另一個侵略他人的民族和國家受過,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為須屈不公的事嗎?太白山脈委蛇朝鮮半島南北,地脈精氣貫注全半島,而這一下就被攔腰斬斷了。
  • 朝鮮半島的38線和越南曾經的17度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北緯38度線,其實是一條在普通不過的緯線,但對於朝鮮半島來說,卻一點都不普通。這是一條軍事分界線,將朝鮮半島和一分為二,直到現在仍然如此。但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三八線只不過是鄰近北緯38度而得名,並不等於北緯38度線。
  • 在三八線鑽進第三地道
    首爾往北有一條特殊半島公路,它被歷史上著名的「三八線」截斷。1950年開始的戰爭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如今以三八線為界,南北兩頭是截然不同的風景。這條承載著太多歷史悲情的「切割線」,早已成為吸引世界最多目光的緯度之一。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絡繹不絕地從首爾出發,沿著這條公路,到達三八線上著名景點———非軍事區(DMZ)。
  • 從軍事地理解讀三八線:戰爭為何由此開始,又在此停止?
    8月10日凌晨6時,美國獲悉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和蘇軍進入朝鮮半島後,馬歇爾立即召見作戰局長赫爾以及林肯準將,命令他們儘快提出一條蘇聯進入朝鮮半島的界線,並指示美軍也要立即制訂向朝鮮半島進軍的計劃。據說林肯準將回到辦公室,正巧看到《紐約時報》在報導蘇軍進攻朝鮮半島的文章裡有一幅地圖,畫出了三八線以北的地區。於是,林肯就提出了以三八線為界的建議。
  • 美炫耀轟炸機飛近三八線 距朝鮮最近的一次飛行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韓國《中央日報》22日報導,美國兩架B-1B超音速轟炸機於21日接近韓朝軍事分界線附近飛行,飛行至距三八線只有30公裡的地方。韓國政府高層人士稱,B-1B在軍事分界線附近飛行是美國對持續進行核與飛彈「挑釁」的朝鮮領導人施壓的信號。
  • 朝鮮半島「新經濟地圖」成型 朝韓會暖多久?
    近來,積極尋求鐵路、公路乃至空中航線的對接,成為朝韓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11月22日,韓聯社報導稱,為支持朝韓陣亡軍人遺骸共同挖掘工作等,朝韓非軍事區(又稱三八線)江原道鐵原郡281.2高地的戰術道路當日實現連通。參與道路連接工作的韓朝官兵,在非軍事區的軍事分界線附近碰頭,並交流施工情況。
  • 美國是如何把朝鮮和韓國分裂的?
    美國各部門正在緊急召開會議,此次會議的主題是研究怎麼儘快在朝鮮半島北部接受日本軍隊的投降。當時的助理國務卿鄧恩提出,美軍應儘早趕到朝鮮北部,以阻止蘇聯控制朝鮮全境。當時有個陸軍參謀卻提出,美國軍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時間和空間的因素,美軍在蘇軍進入朝鮮北部地區之前想抵達朝鮮北部是比較困難的。
  • 資料:三八線上的戰與和
    炮彈降落在部隊以北約14公裡遠的板門店附近軍事分界線(MDL)和南方警戒線之間的非軍事區內一山區上,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情勢非常緊急。如果朝鮮方面產生了錯誤判斷,則後果無法想像。」韓國長安大學的國際問題專家詹德斌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非軍事區』是一個軍事緩衝地帶,而這一區域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則後果將極難預料」。
  • 「和平的界限」,軍事上的「三八線」究竟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認為,是在韓戰結束以後,才劃分的三八線。其實則不然,三八線的劃分遠比韓戰的歷史更加久遠,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因為有三八線的劃分,才有了後來的韓戰,本期尋春秋就帶你走進,歷史上「三八線」劃分的真相。
  • 一文看懂「三八線」的來歷:美蘇兩國「分贓不均」的後遺症
    與此同時,蘇聯的幾個紅軍師又越過中國東北邊境,向朝鮮半島急速推進。蘇軍挾著滅亡德國法西斯的餘威,正將日本在東北亞的殖民迅速勢力清除乾淨。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世界上沒有人知道,這些紅軍戰士會在朝鮮的什麼地方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