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繼平
侯寶林有段相聲叫《關公戰秦瓊》,說的是韓復榘在濟南為其父親祝壽辦堂會,壽公亂點戲文,鬧出諸多笑話的故事。其實這段相聲所講的人與事都是編造的。一來韓復榘是河北省人,不是秦瓊的老鄉濟南人。再者,韓父是清末秀才,早在1927年即病逝於北京毛家灣胡同,而韓復榘是1930年中原大戰時才率部入魯就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的,根本不可能在濟南為其父親祝壽。
不過,要說堂堂山東一省之長,經常為父母祝壽唱堂會的也確有其人,此人就是張宗昌。張宗昌與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關係十分密切、融洽,可謂鐵桿戲迷。1925年4月24日,依靠張作霖的扶持,張宗昌被段祺瑞政府任命為山東省督辦(省級軍政最高長官)。4月29日,此時恰逢張宗昌母親的60大壽,餘叔巖、楊小樓、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等名伶,便應邀趕到徐州演唱堂會,生、旦、淨、醜各行名角薈萃一堂,盛極一時。一番熱鬧過後,5月7日,張宗昌抵達濟南接印視事。
張宗昌入住珍珠泉後,不但在督署東大樓內修建了戲臺一處,還在濟南先後建立了遊藝園、聆音戲院、商樂舞臺等。遊藝園建成後,稱之為濟南第一劇場。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10日,張宗昌的繼父過生日,張宗昌特意從北京請來梅蘭芳、餘叔巖、王又宸、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等京劇名伶到珍珠泉督署內演唱堂會,當時在濟南唱得正紅的五音戲演員「鮮櫻桃」也在被請之列。此時正值元宵節,那天,珍珠泉大廳內懸燈結彩,掛滿了壽屏、壽幛,還陳列著許多金壽星、金麻姑上壽、金鑲玉翠、珍珠瑪瑙,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上午10點開始拜壽,張宗昌將他父親請到壽堂正中坐下,他自己穿上將大禮服,在軍樂聲中進入壽堂,向他父親行三跪九叩大禮。拜壽畢,中午舉行宴會,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宴後,張宗昌率賓客到東大樓看戲。由於白天的劇目均由濟南各劇團上演,故來賓看戲者並不甚多;到了晚上則是北京名角演出,臺前池座均設方桌鋪臺布,放有煙、茶、糖果、糕點等,就座的有前清遺老康有為、北京政府前總統曹錕、大帥吳佩孚、聯帥孫傳芳等。
這天晚上,演的是全本《穆桂英》,由四大名旦(梅、尚、程、荀)輪換飾演穆桂英,梅蘭芳演的是「穆桂英掛帥」一段。到深夜全劇即將演完時,只見由張宗昌陪著出去的曹錕又回來了,便又加演一出《遊龍戲鳳》,由余叔巖飾正德皇帝,梅蘭芳飾李鳳姐,兩人珠聯璧合,堪稱佳絕。(見姜維翰《軍閥與相聲〈關公戰秦瓊〉》,《文史精華》1995年第5期,) 戲一直演到深夜2點多鐘,演完戲後,張宗昌突然向程硯秋提出了「不要卸妝去陪酒」的非分要求,氣得程硯秋卸妝後拂袖而去。後來,程硯秋一直對此耿耿於懷,他曾對他的學生劉迎秋說:「使我受刺激最深的是,在軍閥混戰時期,我到山東演戲,一天,軍閥張宗昌聽完戲後,不叫我卸妝,去陪他喝酒。我聽了非常氣憤,這不是汙辱人嗎?我當時說,這不合適吧,便卸妝而去。從此,我下定決心,不讓子女唱戲。」 (劉迎秋:《我的老師程硯秋》,《文史資料選輯》第19輯,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名伶們在濟南演完,全班人馬又到張宗昌的原籍掖縣(今萊州市)祝家村設戲臺三處,演出三天,以為之光宗耀祖。隨後又到青島連演三天,劇目有《天女散花》、《玉堂春》、《定軍山》等,是場場爆滿,讓戲迷們大過了戲癮。
1993年4月15日《人民政協報》曾刊登李克非的文章,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作者曾建議侯先生將相聲《關公戰秦瓊》中的「北伐名將韓向方先生改為張宗昌似較適宜」,「侯寶林先生聽後頗以為然」。當然,張宗昌雖不是什麼文化人,但作為戲迷,又與當時著名京劇藝人私交都不錯,也是斷不會鬧出亂點戲文的笑話來的。(來源:別說學堂)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