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昌開始人傳人了」

2020-12-11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硬核看板,ID:wangyih5】

壹讀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藝背後的歷史,熱點深處的冷知識。用輕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漲姿勢、正三觀。

負面新聞霸屏的生活好久沒有樂子了,新被「感染的張宗昌」們,拯救了這段時間的不開心。

曹植寫的著名《七步詩》,有人把它改成了白話版:

煮豆燒豆杆,豆在鍋裡喊!都是一個爹,為啥要殺俺。

截圖來自微博@繁華大官人

網友們一邊大叫耗油菜(好有才)笑到公雞打鳴,一邊做起了當代「文豪」,給曹植、李白、王維的作品,重新注入當代段子手的靈魂。

李白《贈汪倫》新編,基情展現得赤裸裸。

微博@正版曉曦

假如曹植是個北兒京兒人兒。

微博@芮老

從《相思》到《中毒》,王維看了都想哭。

微博@風野光

王之渙《登鸛雀樓》氣勢之大,在當代非八言裝不下。

微博@inlu-ing

李白:這詩我不要了你趕緊拿走我謝您。

微博@皮皮蝦辦

《楓橋夜泊》在當代的四押。

微博@如果我是一道光5555

圍觀群眾表示,張宗昌已經開始人傳人了。再這麼搞下去,唐朝文壇得半閉江山。

微博@鍋包yoyo

張宗昌,山東掖縣人,奉系軍閥頭頭之一,因為愛打牌九(北方話叫吃狗肉),被民間稱為狗肉將軍。

他一生有過二十幾個姨太太,從妓女、日本人、雜耍藝人到下屬獻姬,頗來者不拒。

在個人能力上,除了是奉系要人,他還有中國裝甲列車之父之稱,建立了奉系作戰武器鐵甲列車。[1]

但這些,都比不上他的詩出名。一提到張宗昌,網上流傳最廣的梗都是打油詩。

一本叫做《張宗昌詩選》的書記載了他的詩。其中《無題》《俺也寫個大風歌》《大明湖》《混蛋詩》等盛名在外,但凡上網衝浪經驗稍微豐富點的人差不多都見過為它們開的貼。

因為實在是詩歌史上的奇葩。

比如《俺也寫個大風歌》這首,原版《大風歌》豪情萬丈氣勢恢宏: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仿版光名字就充滿了濃濃的鄉土風,詩裡更是豪情沒有隻剩猖狂:

大炮開兮轟他娘!

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

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因為來者不拒女人太多,吐槽搞不清孩子他娘是哪個:

要問女人有幾何,

俺也不知多少個。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個?

《張宗昌詩選》中也記載有單純的山水詩。比如結合乾隆的軼事寫《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裡雨荷花

雨荷上趴著皇阿瑪

一戳一蹦達

以及寫蓬萊閣的《遊蓬萊閣》:

好個蓬萊閣,

媽的真不錯。

神仙能到的,

俺也坐一坐。

這些詩,完全不遵守舊體詩的規則,要平仄沒有平仄,要格調也沒有格調,超脫於主流認知的「正常詩歌」之外,是毫無疑問的奇葩——打油詩

但也正因為脫離規則束縛,太直白太沒文化,打油詩受到了平民百姓追捧,成為民間極富生命力的文學形式。

以至於即使早已被闢謠非張宗昌所作,仍以他的名義在網上流傳。

2007年《武漢文史資料》刊發了一篇張宗昌女兒寫的《我的父親張宗昌》。

文章中稱張宗昌只上過3年學,沒什麼文化,也沒羨慕文化人的情懷,「見兒子讀詩,竟加以阻止」。民間流傳的《張宗昌詩選》,完全是子虛烏有。

在必須的場合,張宗昌也寫過一些祝壽詩、悼詞和輓聯,但都是部屬秀才劉懷周當的槍手。[2]

所以說張宗昌已經開始人傳人的,張宗昌本人想說:勿cue。

雖然張宗昌本人沒寫過那些詩,但那些詩卻大多存在,只是借了張宗昌之名。

有的詩,比如《遊泰山詩》的尾聯句式「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甚至能追溯到清代的《彩樓記》[3]:

有朝一日掉個過兒,上頭圓來底下尖。

而事實上,打油詩出現得遠在清代之前。

明代李開先的《一笑散·張打油語》記載,唐代有個窮秀才叫張打油,寫詩不走平常路,專門寫些歪詩,比如經典代表作《雪》[4]: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因為強烈的個人寫作風格,張打油出了名,他的詩體也被稱為打油詩。明代楊慎的《覆窠、俳體、打油、釘鉸》說[5]:

《 太平廣記 》有仙人伊用昌 ,號伊風子,有《題茶陵縣詩》云:「茶陵一道 好長街,兩邊栽柳不栽槐。 夜後不聞更漏鼓,只聽錘芒織草鞋。 」時謂之「覆窠體」。 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雲「打油」也,杜公謂之「俳諧體」。

覆窠體、俳諧體都是打油詩的別名,唐代以後,因張打油得名的打油詩這一術語廣為流傳。

至於打油詩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很難說清楚,至今為止文學上也沒個統一的內涵和外延。泛泛而言,打油詩大概可以用一個字概括——俗。

大白話文字,俗;沒什麼深刻思想,俗;不講平仄韻律修辭,也沒有固定形式,只是會押韻,比較朗朗上口,還是俗。

雖然打油詩因為俗到太過下裡巴人,常游離於主流文學之外,為雅正詩歌不容,只在民間受到歡迎。

但自唐以來,它還是日漸滲透到了主流文學場域,一些叛逆詩人甚至偏偏要寫打油詩,比如陸詩伯,他寫了著名的《詠雪》[4]: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兒怕。

人生在世,誰還不是個俗人來著。

而到五四時期,因為新舊交替,文言文的格式束縛導致書面語嚴重脫離生活,很難適應人們需要,於是打油詩因為俗成了推動白話文運動的武器之一,胡適、魯迅、周作人、劉半農、張恨水等一眾文人,都寫過打油詩。[5]

比如胡適做的《打油詩答叔永》:

人人都做打油詩, 這個功須讓 「榨機 」 。欲把定庵詩奉報 :「 但開風氣不為師」。

魯迅比較出名的打油詩是《我的失戀》,吐槽徐志摩熱追求林徽因失敗整天哭唧唧(沒有):

我的所愛在山腰; 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她什麼: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回她什麼:冰糖壺盧。

現代文人中打油詩寫得最出名最多的是聶紺弩,他的《散宜生詩》中近三分之一都是打油詩,《削土豆傷手》這首最為人津津樂道[4]:

豆上無坑無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

兩三點血紅誰見,六十歲人白自誇。

欲把相思栽北國,難憑赤手建中華。

狂言在口終羞說:以此微紅獻國家。

而經過白話文運動成為文化革命武器的打油詩,雖然還是很俗,但並不止於俗,直白詼諧的文字背後,也有完全稱得上宏大的精神內核。

如張恨水的《再版「沒有題目三十首」》[6]:

這個年頭說什麼,小民該死闊人多。

清官德政從何起?摩託洋房小老婆。

幽默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困境無力的自嘲與對抗,打油詩恰亦如是。2020年的生活太水深火熱了,希望大家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片段開心。

讓「張宗昌」們傳起來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硬核看板,ID:wangyih5】

相關焦點

  • 張宗昌其人與他的白俄僱傭兵
    (張宗昌《求雨》)提起張宗昌,可能他的這首打油詩比他本人還出名,其人大字不識幾個,就愛寫詩。張宗昌原本土匪出身,經常在東北打家劫舍,後來投靠了東北王張作霖,成為奉系軍閥頭目之一,人稱「三不知將軍」,即兵不知有多少,錢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張作霖也知道張宗昌其人粗鄙善變,但又不得不用之,這主要因為張宗昌手下有一支很能打的白俄軍隊。
  • 張宗昌被槍殺後,兇手為啥免予死刑?原來,張宗昌破壞了潛規則!
    (張宗昌)張宗昌是山東人, 人稱三不知將軍,一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士兵數量有多少,二不知道自己的錢財有多少,三不知道自己的姨太太有多少。現在對於他的評價,只要翻翻提及張宗昌的書籍,無論正史、野史,清一色的都是極力痛詆和醜化之詞。幼年時,張宗昌曾接受短暫的私塾教育,經常衣食無著,飽嘗挨餓受凍之苦。為了度日餬口,張宗昌放過牛,當過放銃手、酒計等。痛苦不堪的童年生活既讓他過早地飽嘗了人間的冰涼,又磨練了他的意志,增強、提高了他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 1899年,張宗昌應招到中東鐵路當築路工。
  • 軍閥張宗昌明明並不是很愛吃狗肉,為何被人稱作「狗肉將軍」
    第一種說法:張宗昌小時候家境不好,常常食不果腹,因此他為了能吃飽,就經常拿著棍子到野地裡去打狗。等把狗打死之後,便就地剝皮,架起木柴開始燒烤。久而久之,張宗昌就養成了喜歡吃狗肉的習慣。第二種說法:張宗昌叫做「狗肉將軍」,與他喜歡吃狗肉一點關係都沒有。
  • 北洋軍閥張宗昌的白俄軍是怎麼來的
    北洋軍閥張宗昌的白俄軍是怎麼來的?1917年十月革命後,沙俄殘兵敗將逃亡遠東,1920年在蘇維埃紅軍的追擊下,遠東的一支擁有萬餘人的沙俄部隊,因被打散,流竄到東北,成為白俄匪幫。聽說奉系的綏寧剿匪司令張宗昌正在招兵,就主動來投靠。白俄匪幫人高馬大,居然肯上門投靠,張宗昌非常得意,立刻收留,除了派不上用場的老弱病殘,身強力壯的白俄軍有5000多人,步槍6000多支,還有部分機槍、山炮等其他武器。張宗昌為了容易管制白俄軍,把他們單獨編列。
  • 張宗昌珍珠泉畔辦堂會
    其實這段相聲所講的人與事都是編造的。一來韓復榘是河北省人,不是秦瓊的老鄉濟南人。再者,韓父是清末秀才,早在1927年即病逝於北京毛家灣胡同,而韓復榘是1930年中原大戰時才率部入魯就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的,根本不可能在濟南為其父親祝壽。不過,要說堂堂山東一省之長,經常為父母祝壽唱堂會的也確有其人,此人就是張宗昌。
  • 詩詞界的泥石流:張宗昌其人其詩(不準笑)
    張宗昌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張宗昌是民國時期的奉系軍閥,出身於底層,後來做到山東省省長。民國時,很多軍閥都能吟詩作畫,文化修養極高。張宗昌當上省長後,也開始學文人墨客題字、吟詩。【賞析】這首詩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泰山的特點,通俗易懂,讓人對泰山產生了……(淚奔,編不下去了)《吟閃電》忽見天上一火鐮,疑是玉皇要抽菸。如果玉皇不抽菸,為何又是一火鐮?
  • 和張宗昌相比,古人的打油詩真是弱爆了
    直到民國時期的張宗昌才改變了這個局面。張宗昌,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統治山東的一個軍閥。他是一個粗人,卻喜歡舞文弄墨。也許他覺得自己既然身為孔聖人的父母官,不帶點斯文,枉來山東一趟。於是,拜師學藝。一番苦練之後,張宗昌開始初懂文墨,不久竟然出版一本詩集,並分送諸友同好。
  • 民國軍閥「混世魔王」張宗昌的雷人爆笑詩集!
    張宗昌一生軼事很多,但是被廣大人民津津樂道的確是張宗昌的打油詩,張宗昌自覺既然身為山東的父母官,如若不帶點斯文,對不起孔老夫子。於是,張宗昌特拜清朝狀元王壽增為師,學習詩文,一番苦練之後,便出了自己的一本詩集《效坤詩鈔》。
  • 張宗昌:白手起家,從草根做到民國大帥後,卻因姨太太的病送了命
    這位作者,放在「詩詞界」,確實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如果你在了解一些歷史的朋友面前說出他的名字,你的朋友肯定會驚嘆:「原來是他啊!」這個人,便是北洋時期鼎鼎有名的「混世魔王」——張宗昌。關於張宗昌,後世的人們給他取了許多外號,如「狗肉將軍」、「長腿將軍」、「三不知將軍」等等。
  • 大炮開兮轟他娘:張宗昌和他的白俄軍
    俄國人略加思考,緊緊盯住了翻譯官張宗昌。就這樣,儘管不是正式的戰鬥人員,日後成為張大帥的張宗昌卻在帝俄軍隊裡第一次有了軍事指揮權。 說來好笑,日俄戰爭時還有另一位「張統領」——張宗昌的本家張作霖。張作霖當時受清廷招安尚不久,自己的「保險隊」(清末關東亦兵亦匪的民團組織)成了吃皇糧的「新民府巡防馬步遊擊隊」。處在遼西的新民府是重鎮,日俄戰爭爆發後,張作霖除維護境內治安外,還在盤算如何增強自己的實力。一開始,由於俄軍肯為他提供軍火和資金,他便為俄軍籌集糧草、搜集情報,因此被日軍俘虜。
  • 張宗昌說山東的事情都由他說了算,為何說完不久就遭到槍殺
    而「狗肉將軍」的名頭,除了說張宗昌喜歡吃狗肉之外,還喻指他在山東期間橫徵暴斂,幹的事情如同狗肉一般「上不得臺面」。 除了諢號搞笑之外,張宗昌的愛好也常常被人吐槽。他明明沒什麼水平,卻尤其喜愛附庸風雅。 張宗昌曾留下了無數詩作,比如抒發英雄氣概的:「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 「三不知將軍」張宗昌,曾是張作霖手下,為何張作霖對他處處提防?
    這個地區的人為了自保,都招兵買馬,組成各個"大團",張作霖在嶽父的幫助下也組建了自己的大團。張作霖的大團保護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個村莊的安全,土匪聽見張作霖的名字也是聞風喪膽。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就是在張作霖當"團長"時出生的,好景不長,隨著社會日漸穩定下來,不管是張作霖的大團還是別人的大團都沒有存在的必要的,因為社會穩定當地人都不需要人來維護秩序了。後來張作霖的隊伍被收編為正式的軍隊,為了達到收編標準,除了當初大團裡的人外,張作霖還收了一批小土匪進入隊伍,就這樣張作霖終於變成了正規軍的首領。
  • 洪秀全創作「順口溜」,張宗昌寫下「大白話」,哪一個貽笑千秋
    洪秀全是近代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張宗昌是民國軍閥。兩個人都喜歡寫白話搞笑詩。網上時常有人拿他們作比較,說洪秀全不如張宗昌。真相究竟如何呢?洪秀全「口水詩」的水平,的確遠不如張宗昌。不過他並非不能寫「稍正常一點兒」的詩。他只是不想寫。因為寫了,太平天國底下的將士們也看不懂。
  • 民國奇人張宗昌姨太太舊照:白俄五姐妹顏值出眾,寫的詩空前絕後
    在提到張宗昌的時候,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人如酒肉臭」,在他的一生中,生活可以說是極度的奢華,搶了20多個民女當老婆,還娶了白俄羅斯的5姐妹當陪侍,由此可見其豪橫。
  • 張宗昌在香山碧雲寺鬧靈堂
    張宗昌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因肝癌病逝後,靈柩在香山碧雲寺停放了4年,以等待南京中山陵的竣工。1927年,9月「狗肉將軍」張宗昌到北京開會時提議,孫中山停放靈柩的地方風水太好了,所以國民黨軍隊才屢戰屢勝,他建議應該把孫中山的遺體毀滅,以絕後患,而長張作霖也隨聲附和。張宗昌說做就做,隨即就帶了一幫士兵到碧雲寺金剛寶塔裡的孫中山靈堂大吵大鬧,揚言要砸碎棺槨。
  • 民國奇人張宗昌:娶白俄五姐妹陪侍,詩詞堪稱空前絕後
    民國奇人張宗昌,字效坤,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奉系軍閥頭目之一。張宗昌曾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1932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於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 民國奇人張宗昌,娶5位白俄美女姐妹侍奉,詩詞還堪稱空前絕後
    一、「狗肉將軍」張宗昌這個人就是當時人稱「狗肉將軍」的張宗昌,生於1881年的山東祝家村。而之所以稱他為「狗肉將軍」也是有原因的。相信大家對於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都有一定的了解,而張宗昌就是民國軍閥中聲名最差的一位。他所帶領的軍隊可以說的充滿匪徒氣息,毫無紀律可言。
  • 下野的張宗昌想上臺,喝高吹牛,被拜把子的韓復榘誘殺
    韓復榘是西北王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張宗昌是東北王張作霖五虎上將之一。可在1932年,山東現任軍閥「韓太保」韓復榘將山東前任軍閥「張上將」張宗昌殺害。韓復榘為什麼要殺害張宗昌呢?答案很簡單,張宗昌想東山再起、捲土重來,韓復榘要防範於未然,扼殺於萌芽之中。
  • 張宗昌為什麼被叫做狗肉將軍,他在山東都做過些什麼?
    後來蔣介石北伐,張宗昌兵敗,故為張作霖所嫌棄,但沒過多久張作霖就被日本人殺了,新上任的張學良也對這個土匪出身的張宗昌很反感。於是與北伐的白崇禧等人一起消滅張宗昌的軍隊,張宗昌後來流亡日本。張宗昌最愛向人吹噓的一件事,就是他年輕時打狗吃。
  • 靈魂詩人張宗昌,打油詩寫的很有靈性,真相是什麼?
    張宗昌算是民國軍閥中比較另類的一個,出生於晚清,撐著日俄戰爭發家,先後投靠日本人、俄國人、張作霖,從一個流氓無賴蛻變為一方督辦。但是在其位不謀其政,作惡多端,罵聲如潮。可能他本人沒有想到,這個當時很多山東人恨不得食肉寢皮的傢伙,死後幾十年變為網絡紅人,爆紅的原因就是據說是他做的那一些富有靈性的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