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新加坡、朝鮮,這些"有故事的國家"為何扎堆來華

2020-12-11 中國臺灣網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文/十四心 亞君) 短短十天內,中國外交就迎來了三波鄰居的到訪。

  最新的客人來自朝鮮。

  昨天(2月28日)上午,國際輿論和社交網絡上便開始流傳這樣一條消息:「朝鮮副外相抵達北京。」在東北亞局勢如此敏感的時期,這條消息引發的震撼效應不言而喻。

朝鮮外務省副相李吉成(圖片源自網絡)

  幾個小時後,中國外交部新聞司最近頻頻亮相的「眼鏡哥」耿爽向媒體證實了此消息。耿爽在當天下午的例行記者會上宣布,應中國外交部邀請,朝鮮外務省副相李吉成將於2月28日至3月4日訪華。王毅外長將會見李吉成副外相,劉振民副部長和孔鉉佑部長助理將同他舉行會談。雙方將就中朝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特殊時刻,朝鮮高官為「煤」而來?

  耿爽說,李吉成副外相此訪是「中朝之間一次正常的外交接觸」。

  但在境外媒體的視野裡,「正常的外交接觸」顯然也並不尋常。日本共同社就提到,李吉成的到訪,是自去年5月底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李洙墉訪華後約9個月來,首次有朝鮮高官專程訪華,而非因前往第三國在北京轉機。

  而每一次朝鮮高官來訪,都會引發外界無限猜想。尤其是十幾天前,中國剛剛宣布停止進口朝鮮煤炭,以及一朝鮮籍男子在馬來西亞被毒殺案件的撲朔迷離,還有前幾天朝鮮媒體發表文章不點名指責「鄰國」一事,都成為外媒猜測此訪的因由。

左圖為朝鮮工人2013年運送煤炭的情形,圖片源自法新社;右圖為日本媒體披露的一朝鮮籍男子在馬來西亞機場遇襲前後的視頻截圖。

  共同社稱,朝鮮約90%的貿易依賴中國,其中煤炭貿易佔貿易總量的約40%。

  面對「李吉成副外相此訪與金正男被殺和中方禁止進口朝鮮煤炭等事件是否有關」的三次提問,耿爽昨天的回答是:在李吉成副外相訪華期間,雙方將就中朝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這個答案顯然難以滿足國際媒體尤其是日韓媒體的好奇心,也無法令他們停止猜想。

  「儘管雙方近來展開了一番激烈的唇槍舌戰,但中國依然是朝鮮唯一可以依賴的堅實友邦。」韓國《中央日報》1日言之鑿鑿地稱,「雙方肯定還會就金正男遇害案展開某種形式的對話。」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今天(1日)在報導耿爽表態的同時則揣測,中國「繼通過停止進口煤炭協助加強對朝施壓外,還可能通過與朝鮮的直接對話促使其克制挑釁行為」。

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報導截圖。

  訪華「蘿蔔蹲賽」

  事實上,剛剛過去的這十天,來華進行「正常外交接觸」的不僅有朝鮮副外相,還包括參考消息網-銳參考此前報導的蒙古國外長和新加坡副總理。

  套用一段流行的網絡語說法,中國外交宛如迎來了一場鄰國到訪的「蘿蔔蹲賽」,「蒙古蹲,蒙古蹲,蒙古蹲完新加坡蹲;新加坡蹲,新加坡蹲,新加坡蹲完朝鮮蹲;朝鮮蹲,朝鮮蹲,朝鮮蹲完……」

  與輕鬆的網絡調侃相比,看看下面的時間表,就能知道中國外交官們這十幾天的繁忙程度了——

  2月19日至21日,蒙古國外長蒙赫奧爾吉勒到訪;

2月20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蒙古國外長蒙赫奧爾吉勒舉行會談。圖片源自外交部網站

  2月26日至3月1日,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到訪;

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左三)率代表團訪華。圖片源自《聯合早報》

  2月28日至3月4日,朝鮮副外相李吉成到訪。

  從人口和國土面積上看,上述三國都不算大國;但從與中國的攸關程度上看,這三個國家都是鄰居或準鄰居;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都很有「故事」,尤其是最近半年,故事格外多,而且極不尋(正)常。

  如參考消息網-銳參考曾報導過的,蒙古國的「達賴竄訪」事件,新加坡的對所謂南海仲裁案的曖昧態度乃至錯誤立場和「裝甲車被扣」風波,以及朝鮮的飛彈試驗等等。

  每一個「故事」,都足以成為影響對華關係,以及影響其自身發展的標誌性事件。

  變化:中方從克制到敲打懲罰

  其實,關於中國與蒙古國和新加坡這兩個國家的關係,此前並非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的「話題」,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卻幾乎成為外交部發言人每周都要面對的「必答題」,而中方的表態也一次比一次嚴厲。

  以新加坡為例,去年8月,當有媒體曝出新加坡總理在美國稱所謂海牙仲裁庭對南海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時的用詞是坦誠而克制的。她表示,中方希望新方切實尊重中方立場和與東協方達成的有關共識,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發揮好中國-東協關係協調國作用,促進中新關係和中國-東協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而一個月後,當傳出新加坡想在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上為南海仲裁案背書的消息後,外交部發言人明確示意新加坡:在涉及到雙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中新兩國應該相互理解、尊重。

  待「裝甲車事件」發酵後,外交部發言人則開始警告稱,中方重視同新加坡的關係,同時,中方一個中國的立場也是堅定不移的。希望新加坡政府切實恪守一個中國政策。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

  從克制到警告,乃至實質性的回擊,蒙古國和新加坡顯然最近幾個月裡都冷暖自知。或許也正因此,才有了這一波的集中到訪。

  表態:「我們是中國的朋友」

  所以,當訪華「蘿蔔蹲賽」開始後,該輪到他們表態了。他們具體又是怎麼說的呢?

  蒙古國外長蒙赫奧爾吉勒訪華期間表示,發展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對華關係是蒙外交政策首要目標。兩國始終相互尊重彼此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尊重對方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蒙方將繼續堅持上述原則,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重申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問題屬於中國內政。

  他還提到了「一帶一路」倡議與該國「草原之路」發展戰略對接問題,並表示額爾登巴特總理期待5月赴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而新加坡副總理除了在回應新華網記者專訪時直面「近鄰好友之間難免有不同觀點」的話題外,更在與中方官員會面時反覆強調「新中兩國關係密切」,雙方友好合作有「廣度、深度和強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新加坡媒體的說法,張志賢是帶著該國「第四代領導人」來華訪問的。而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張志賢表示:「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朋友,也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支持者。」新加坡媒體《8頻道新聞》則報導,副總理張志賢強調新加坡一直以來都秉持「一個中國」原則。

《聯合早報》報導截圖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一位名為「Yee Foo Leong」的新加坡網友如是評價。還有新加坡網友悲觀地擔憂「2025年,看看我們碼頭的命運」,有人則警告「以後不要再提美國重返亞太、TPP了」,也有人認為新加坡與臺灣地區的所謂「星光計劃該完結了」。

  對中國外交這幾天的「蘿蔔蹲大賽」,參考消息網-銳參考的留言板上,圍觀的小夥伴們也是滿滿的熱議、警惕與期待。有人建議「聽其言觀其行」,有人提醒「關鍵時刻分敵友,擦亮雙眼才能心中有數」,有人則警示「得到的太輕鬆,就絕不會在乎你。不讓他感到刻骨銘心的痛苦,他才不會在乎你」。

  「歡迎搭便車,但必須守規則。」「希望這個鄰居的家長和成員,能真正體會中國的額苦心啊。」這位銳參考網友說的是蒙古國,「良苦用心」溢於言表。

  專家:踐踏中國核心利益必被罰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看待中國這一輪鄰國到訪外交熱潮?這些「有故事的國家」集中來華又意味著什麼呢?

  參考消息網-銳參考1日下午專門連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他表示,2017年新年伊始的這一輪周邊國家外交官訪華熱潮,說明中國近段時間以來加強了對周邊外交的工作力度。

  「無論是蒙古國、新加坡,還是朝鮮,這些國家和中國之間存在不同的問題,他們的高層官員從外交層面對華加強接觸,顯示了雙方在努力探討解決問題的具體路徑。」楊希雨說。

  就中國與這三個周邊國家在前段時間出現的摩擦而言,楊希雨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問題性質也不同。比如蒙古國去年的舉動(達賴竄訪),已經嚴重踐踏了中國的主權與核心利益,必然會受到中國的懲罰。」他告訴參考消息網-銳參考,中國與這三個鄰居的「煩惱」,有的是可以通過近期交流減少或化解的,而有的則可能很難通過短暫的對話來解決,「比如朝鮮核問題,就需要長時間進行溝通、交流」。

  當下,中蒙、中新關係看上去已經撥雲見日,而經過波折後這些周邊國家能夠汲取教訓,不再觸碰中國的利益「紅線」嗎?

  「這就要看他們是否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有足夠的認識和尊重了。」楊希雨說,「蒙古國的例子已經說明,只要尊重中國國家利益,其自身利益也能得到更好維護;但如果做出損害中國國家主權與核心利益的事情,那就好像朝自己腳上開槍。我想,這也是這些國家今後不願看到的。」

相關焦點

  • 蒙古國作為世界弱國,為何有人卻說蒙古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地理位置優越蒙古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家,完全處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而他們只與這兩個國家相互接壤,剩下的國家一個也不挨著,離得最近的哈薩克斯坦,雖然間隔只有幾十公裡,但是卻沒有連上。
  • 朝鮮特使來華不僅為援助更是為修補中朝關係
    5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金正恩特使、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崔龍海。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環球網綜合報導】朝鮮總政治局局長崔龍海做為金正日的特使突然來華訪問,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
  • 蒙古國與朝鮮半島的關係分析
    本文簡述中國北鄰蒙古國和地處朝鮮半島南北方的韓國、朝鮮三個東北亞國家的戰略地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從政治、經濟、人文視角論述蒙古國與韓國、朝鮮的密切關係,並展望蒙古國依靠本國與朝韓兩國擁有的良好關係斡旋朝鮮半島問題,對半島局勢的緩和將起到積極影響,同時對中國堅持的和平穩定、無核化和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的朝鮮半島政策,無疑是積極的支持。
  • 蒙古國千裡送羊有何深意?如今脫離中國的蒙古國,發展得怎樣了?
    蒙古國,中國人最為熟悉的國家之一。許多中國人對蒙古國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一種說不清、理不斷的情感。前些天,中國的北部鄰居蒙古國,一個不太富裕的國家,向我國慷慨地捐贈了3萬隻羊。想必,這應該是我國收到的最樸素的,也是最溫情的捐助方式。
  • 「去中國化」最徹底的4個東方國家,有一個已經完全西化了
    然而近代時期由於西方人的入侵,中華文化走向衰退,四周的那些國家也逐漸開始去中國化進程。那麼,「去中國化」進程比較嚴重的有哪幾個國家呢?事實上,這些國家包括韓國,蒙古,越南,新加坡,在這些國家幾乎很難再看見與中華文化有關的元素了。
  •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用中國漢字?新加坡和日本至今還在用?
    由於在不同的時期,國土的變化和人員的遷移,要把我國的漢字帶到了海外的很多國家。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國外有哪些國家曾經使用,或者是現在還在使用漢字的。第一個國家,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日本。其實在很久之前,漢字就已經傳入了日本。目前日文中還在使用的漢字就有1926個。其實到日本去過的人應該會有很深的體會。
  • 30位國家元首將出席中國抗戰閱兵 17國派方隊參加
    人民網8月25日訊 國新辦今日上午召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張明介紹,有49個國家已確認將應邀出席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其中有30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等外國領導人。他還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1個國家派方隊、6個國家派代表隊參加閱兵,共31個國家表示將派軍隊觀摩團來華參加閱兵觀禮。
  • 中國少數民族有蒙古、朝鮮、俄羅斯、哈薩克等,為何沒日本和族?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國內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是主體族,其餘55個民族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有很多是跨邊境的民族,比如朝鮮族、蒙古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哈薩克族這些跨境民族在我國是少數民族,在鄰國可能就是佔人口總量多數的主體民族。這麼多個跨境民族中,為何獨獨缺少了日本的和族呢?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布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 俄羅斯鄰國蒙古國,三面與我國接壤,為何是全球很安全的國家?
    三面與我國接壤的蒙古國,為何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呢?我們說道說道很多人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全球最安全的國家是美國,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當然美國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很大部分原因是地理位置並結合自身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其實我國的鄰國蒙古國被譽為最安全的國家也不為過,蒙古國由於地利人和,像世外桃源一樣避開戰爭的襲擾,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安全性非常高。
  • 蒙古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什麼蒙古國很少被我們提起和關注?
    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朝鮮、韓國、日本、印度、俄羅斯等這些與我國相鄰的國家。但無論受教育水平是高是低,在國家外交方面涉足是深是淺,都普遍不關心陸上緊挨中國的蒙古國,這個中國邊境線相鄰最長的國家。是因為蒙古國國力太弱嗎?那這個國家生存下來的資本是什麼?領導人是誰?為什麼幾乎沒有國家和它產生交際?
  • 2018年伊朗、朝鮮、委內瑞拉、古巴、蒙古國、辛巴威的GDP分享
    因為南生在前幾天採用了聯合國的數據,和大家分享了朝鮮的2018年GDP數據。在那篇文章中,一些網友提到想看看「伊朗、委內瑞拉、古巴、辛巴威、蒙古國的」,今天就滿足大家。古巴:聯合國官網中公開的信息,2018年古巴的經濟總量約為1000.23億美元。
  • 除了「金特會」,看看朝鮮外交有多廣
    【環球時報報導】編者按:6月12日將在新加坡舉行的美國總統川普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峰會已進入倒計時。呂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冷戰時期,朝鮮對外出售武器和相關技術,並派出人員為所售武器做維護和指導,朝鮮空軍飛行員更是多次參與中東戰爭。在馬裡、索馬利亞等非洲戰亂國家都曾出現朝鮮軍事顧問身影。這樣的經歷使朝鮮在遭受外交孤立時仍不時有聲援國出現。與朝鮮和美國都有良好關係的瑞典、蒙古國則經常起到雙方傳話筒的作用。
  • 朝鮮IT軟體工人來華務工:月薪或200至300美元
    丹東市外經貿局外企處一位人士介紹說,朝鮮勞工並不是對所有的行業都開放,目前朝鮮工人只對三個行業開放,食品加工、服裝加工和軟體。「而且程序走得十分慢。」上述人士表示,即使符合申請條件,朝鮮勞工的數量也只能佔全部工人的20%,若想全部使用朝鮮勞工,除非有特殊渠道才方可。「3月份丹東有6家企業向省勞動部門申請使用勞工,只有1家申請下來。」
  • 感謝蒙古國愛心羊群!想去這個內陸國家旅遊,出行前先要知道這些
    旅遊新發現 一直在路上日前,蒙古國總統來華訪問,送了30000隻羊;蒙古國相關部門也聯合啟動「永久的鄰居暖心支援」人道之旅行動,呼籲蒙古國政府機關、非政府組織和民眾為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本人很「勢利」偷偷地算了一下:目前的行情,一隻羊差不多要賣1000塊錢,對於蒙古國這個草原國度養的羊,價錢或許更高一些,這些羊的總價值肯定要超3000萬元人民幣啦!而後者的愛心捐贈就沒法用價格去衡定了,更說明是疫情讓國與國走到了一起。疫情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和個體可以獨善其身。當然,蒙古國的示好也是基於中國的實力和科技——如果有一天他們那裡出問題了,中國能袖手旁觀麼?!
  • 蒙古國10歲小姑娘的故事,上了國新辦發布會!
    針對少數國家採取的過度反應舉措,中方依據世衛組織有關條例和提出的政策建議及時表明立場,並同各國進行協商溝通,最大限度減少這些措施對於中外正常人員和經貿往來所造成的影響。駐外使領館積極主動聯繫回國無門的湖北籍、武漢籍的同胞,從世界各地協助接回1300餘名滯留海外的中國公民。
  • 蒙古國3萬隻羊運抵中國引熱烈反響,後續兩國合作的空間多大?
    ,對此有網友發問,當下中蒙兩國禮尚往來,關係格外密切,後續兩國合作的空間有多大?圖為蒙古國牧場前不久中蒙兩國外長在烏蘭巴託舉行會談,會議圍繞進一步深化兩國合作展開,要知道在今年年初,中國正值疫情最艱難時刻,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專門來華訪問,對中國抗疫工作給予支持並向中國捐贈了
  • 蒙古國在中國發展中為何很少被提起?和過往歷史有不小的關係
    蒙古國在中國發展中為何很少被提起?和過往歷史有不小的關係中國有塊地叫內蒙古,而它的北方就是一個很少被中國人所提起的國家——蒙古國。蒙古國其實在歷史上和中國還是有不小的淵源的,但是因為一些近代的歷史原因,蒙古國和中國的關係並不好,即便只是鄰國。蒙古實質上是前蘇聯的附庸國,這限制著蒙古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沙皇俄國也好,後來的蘇聯也罷,現在的俄羅斯聯邦也好,俄羅斯人對於領土的貪婪始終沒有變。在大清,沙皇俄國對於我國的新疆和外蒙地區就一直垂涎三尺。
  • 蒙古國國家級區塊鏈項目引關注——MNTC
    據悉,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Khaltmaa Battulga)將於近期訪華。而蒙古國總理呼日勒蘇赫剛剛於4月結束對中國的正式訪問,蒙古國總統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再次來華,可以說,中蒙關係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中國網際網路3巨頭「扎堆」投資,新加坡為何吸引?
    據了解,包括騰訊、字節跳動等在內企業旗下的多款手機應用,在美國、印度等海外市場發展受挫,這影響了這些企業的投資計劃,它們正在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市場。由於國內網際網路市場趨向飽和,東南亞成為了中企為數不多的可開拓、具有投資潛力的出海市場。
  • 同是一家人,為何內蒙和外蒙發展截然不同,蒙古國獨立後怎麼了?
    蒙古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現如今中國發展速度飛速前進,不管是科技還是經濟方面都是蒙古國可望不可及的,面對蒙古國發展速度來說想要再次回歸祖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同是蒙古人,為何內蒙和外蒙的發展截然不同呢?獨立之後的蒙古發生了什麼?蒙古國在1911年宣布「獨立」,在實質意義上,國內並沒有承認蒙古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