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習慣於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是什麼樣的消費心理?

2020-12-21 品牌營銷新時空

文/馬梓開

鄭重聲明:本文僅通過百家號獨家發布,全網維權,侵權必究。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喜歡購買高價產品的消費者,就有喜歡購買低價產品的消費者;有喜歡購買品牌產品的消費者,就有喜歡購買非品牌產品的消費者。

那麼,那些喜歡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是怎麼想的呢?

我們試著做一下分析。

喜歡便宜的產品,是什麼心理呢?

01 產品能用就行了

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第一種類型是那些從前過慣了苦日子的消費者。他們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購買產品。反正東西貴一點也好,便宜一點也好,都不是一樣地用嗎?對那些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來說,這當然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可是那些習慣於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對那些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是不太理解的。通常他們會認為購買那麼貴的奢侈品的人,是「錢多得沒地方花了」,或者是「腦子可能被驢踢了」。

我們不能說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就怎麼不好,當然也無需去拼力讚美他們,因為購買合乎自我消費心理的產品,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就愛買便宜貨,咋了?」

當然你愛咋咋地。別人真的管不著。

本著實用主義原則,這些消費者只注重產品的功能滿足基本要求就行了,不喜歡胡裡花哨的功能。所以,這類消費者還是很可愛的。

有些消費者,是實惠主義信徒

02 便宜的產品,讓人產生實惠感

第二類喜歡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奉行的是實惠主義。

這類消費者,天生喜歡佔便宜。

如果無意中買到了比較貴的東西,那他們會灰常傷心的。

而唯有便宜實惠的東西,才能給這類消費者以踏實感和舒適感。

在買到經過自己精挑細選的便宜貨之後,這類消費者總會感到心花怒放。想想還是自己聰明,要不然怎麼會買到這麼便宜的東西呢?這類消費者始終在追逐那些便宜的、但是還不錯的產品。他們不但要購買便宜的產品,而且還要獲得佔便宜的感覺。

所以,這類消費者怎麼說呢?只能說人家對實惠主義的領悟非常透徹。如果這類消費者遇到那些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就會認為對方非傻即呆。

買了房產,生活大受影響

03 經濟條件所限,貴的東西買不起

第三類習慣於購買便宜貨的消費者,則是迫於無奈。為什麼會迫於無奈呢?因為他們收入不夠高,剛剛買了房產需要還貸,或者家裡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他們也想著講究生活品質。可是沒有錢怎麼辦呢?總不能聽信那些做網際網路-金-融的人胡扯吧?

感情上需要好的生活品質,但是理性告訴這些消費者,錢不好賺啊,這點錢必須省著花才行啊。要不然房貸怎麼還?要不然孩子上學怎麼辦?要不然父母生病了怎麼辦、要不然……

所以,經濟條件就嚴重限制了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他們只好選擇便宜的產品來消費了。就我的一些朋友都是如此。在沒有買房前,大家經常可以吃吃喝喝,可以熱鬧熱鬧。可是買了房產之後,就再也不和朋友們聚會了。因為聚會總是要花錢的。就算這次是朋友花費的錢,可是下一次你怎麼好意思讓朋友們花錢呢?

不是我不想買好東西,是因為實在是沒錢啊!

這類消費者所思所想,就是心心念念的賺錢。

可是,錢這個東西,不是我們想賺就能賺到的。

輕鬆生活主義,也喜歡便宜的東西

04 便宜的東西,扔掉也不可惜

第四類喜歡買便宜貨的消費者,是那種很有格調的斷舍離主義者,也可以稱呼他們為輕鬆生活主義者。

對這類消費者來說,自己可能錢不多,也可能錢不少。但是這些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他們對於生活的認知。在這些消費者看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輕鬆自在。輕輕鬆鬆地過日子,不會受各類物品的羈絆。因此,這類消費者時不時都會扔掉一些沒用的、基本沒用的東西。既然定期不定期都要扔掉,那何必買貴的東西呢?這不符合辯證法哦!

所以,日子輕鬆過,東西過得去就行。

如果自個兒買的東西太貴了,到時候要扔掉,那可是令人感到捨不得的事兒。本來就想著斷舍離,那捨不得還斷個P啊!

所以,在買東西的時候,就要養成只買那些便宜的、好用的、隨時可以扔掉不心疼的東西。

第五類消費者:一分為二型的

05 小件產品選擇便宜貨,大件產品選擇價格高的

第五類消費者,是那種奉行一分為二主義的消費者。

這類消費者善於分類。他們會把自己要買的東西分為大件或小件、常用的或者不常用的,能帶來面子的或者不能帶來面子的。

大件產品,常用的產品,能帶來面子的產品,他們還是喜歡用貴一點的產品的。

但是,小件產品、不常用的產品、無法帶來面子的產品,他們會始終如一購買那些便宜的產品。

至於這些分類是怎麼做到的?分類是不是科學合理?那是這類消費者自個兒的事情了。

凡事一分為二,這類消費者很理性;既能接受便宜的產品,也會在自認為關鍵的地兒購買貴的產品,這類消費者很懂哲學。

其實,很多農村的消費者就是這樣。大件產品,他們往往買好一點的東西,而小件產品,他們往往買便宜貨。問題是,大件產品在他們的定義中是那麼稀少,所以我們總是看到他們不斷購買便宜貨。

可是,小件產品,我就是買便宜貨,你管得著嗎?

部分精明的消費者,也愛買便宜貨

06 買便宜貨,是因為自認為更精明

最後,還有第六類消費者,這類消費者,我認為屬於精明到家型消費者。

對於這類精明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購買便宜貨,實在是因為:

第一,我才不會上那些品牌商的洋當呢!

第二,我可是很內行很聰明很精明的人!

第三,我是最善於評判東西好不好的人!

第四,要是買貴了,難道不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嗎?

瞧瞧看,這類消費者的心裏面就是這麼想的。因為我很精明,所以我才不會買那些華而不實的高價產品;因為我很精明,所以我才不會聽信別人瞎忽-悠;因為我很精明,所以東西到底值多少錢,我是最清楚最明白的人。

既然我這麼精明,憑什麼要讓那些廠家和商家賺我的錢呢?

既然我怎麼精明,當然我會選擇那些好而便宜的超值商品。

(MZK)

相關焦點

  • 美國消費者聖誕購物精打細算 便宜貨走俏
    美國廣播公司(ABC)21日報導,今年聖誕購物季,更多消費者選購禮物時將走類似蒙特羅的低價路線。  事實上,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消費者一直對聖誕禮物開銷精打細算,喜歡討價還價,四處獵尋打折商品。不過,消費者今年的省錢攻略更進一步,不僅尋找深度折扣的名牌商品,而且開始購買那些以往不考慮作為禮物的便宜物件。
  • 消費行為: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上篇)
    除集體消費之外,個體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一般都是由消費者個人單獨進行的。隨著消費者支付水平的提高,購買行為中獨立決策特點將越來越明顯。(4)消費者購買決策的複雜性。心理活動和購買決策過程的複雜性。決策是人大腦複雜思維活動的產物。
  • 辛巴帶貨假燕窩後續:部分消費者暫未獲賠,涉事公司股權變動
    產品下架,涉事公司高層變動物美價廉,是眾多消費者選擇直播購物的原因之一。有購買過「茗摯」品牌燕窩的消費者張女士向澎湃新聞透露,以往自己非常相信直播帶貨平臺,因為直播產品所售價格比平時更優惠,並且大部分直播銷售的產品物超所值。
  • ...提示消費者如何躲過直播帶貨、預付卡消費裡的「坑」
    「直播帶貨」,尤其是「網紅帶貨」快速發展之下,直播帶貨中的產品質量、售後問題,主播虛假宣傳、平臺數據造假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公眾的消費體驗。消費者1:直播售賣,宣傳說9.9元可以買250克的茉莉花茶,但實際發貨後只有25克,與拍下的商品重量相差10倍。消費者2:像她推薦的一些化妝品之類的就很有爆點,挺吸引我的注意力的。
  • 500-2000元成中國家電拼購熱門價位段,超半數消費來自熟人推薦
    奈何缺乏專業知識,苦於沒有空餘時間,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家電時習慣於藉助熟人推薦。作為家電行業的從業者,我們被身邊的親朋好友詢問最多的問題就是某某品牌某某產品怎麼樣?而那些沒有諮詢渠道的消費者,更多依賴於網際網路。如今,線上家電市場比重幾佔半壁江山,拼單購買家電也成為重要的銷售通路。
  • 你以為在奧萊買到便宜貨了?其實貓膩可多了…
    突然一種「便宜了300元,卻買了一個山寨貨」的絞痛感。款式之差除了質量與專賣店有所不同,奧特萊斯店鋪中的商品在款式上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比如下面這兩隻「同款MK包包」,在比斯特購物村奧特萊斯店鋪的零售價格約合人民幣1590元,在MK專賣店的價格約為人民幣2400元。
  • 你以為在奧特萊斯買到便宜貨了?其實貓膩可多了
    突然有一種「便宜了300元,卻買了一個山寨貨」的絞痛感...  ②款式之差  除了質量與專賣店有所不同,奧特萊斯店鋪中的商品在款式上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  比如下面這兩隻「同款MK包包」,在比斯特購物村奧特萊斯店鋪的零售價格約合人民幣1590元,在MK專賣店的價格約為人民幣2400元。
  • 文創產品如何洞察消費者心理
    二、消費行為是一種心理價值比較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商品不具品牌價值、沒有背景衍生故事,是無法觸動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而且這些觸動人心的品牌或含意如果深度不夠時,就會被視為消耗性的消費,就是可買也可不買。 總之,文化創意商品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消費行為,如果商品無法在這方面創造價值,就沒有市場的競爭力。
  • 雙十一潮湧已退,淺探電商、消費者兩者如何心理博弈?
    消費者沒有驚喜之下的年年往復,促銷雖然火熱,但真的不夠。電商需要更多的促銷節點,來推動銷售。消費者需要更便宜更落地的價格,來酣暢淋漓的消費一場。於是在節日稀缺的時段,在電商營業額起伏平緩的十一月,電商傾力創造節日「雙十一」,疊加最優惠價格,成功引爆了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創造了一個新的消費節日,雙十一狂歡節。
  • 人均衣著消費支出佔比下降 消費者怎麼不愛買衣服了?
    與品牌忠誠度較高的上一代消費者不同,如今的年輕人習慣於在不同品牌中購買明星爆款。只要任何品牌出了爆款,他們就會轉向新的品牌。不難發現,業績表現出色的奢侈品牌的背後都是持續地製造的爆款。   根據Lyst發布的第二季度潮流榜單,服飾類單品僅佔男女裝最熱單品的三分之一,配飾類佔據半壁江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暢銷的爆款主要為手袋和鞋履等配飾產品。
  • AIDMA營銷法則,了解消費者購買心理,讓成交更容易
    、內容為:消費者從接收到產品信息到購買該產品,大致需要經歷5個心理階段。這五個階段分別是:引起注意(Attention)、產生興趣(intererst)、產生欲望(Desire)、形成記憶(Memory)、購買行動(Action)。接下來,我們一一進行講解。
  • 直播帶貨、線上團購……「直播帶貨」帶火消費
    疫情期間,電商服務出新出彩,新型消費加速湧現,直播帶貨、線上團購、雲旅遊……這些線上消費新業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當前,線上新型消費新在哪兒?擴大居民消費,這些線上新業態有哪些優勢?推動線上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還需要哪些政策助力?
  • 因為動了消費者的「心理帳戶」
    在他心裡,買車的消費和網購的消費,分屬於不同的心理帳戶。 除了錢包裡的鈔票和銀行卡這種實際帳戶外,在人的頭腦裡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帳戶,我們把錢分門別類地存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中,比如日常生活帳戶、享受消費帳戶、炫耀性消費帳戶、情感維繫帳戶、自我投資帳戶等。
  • 直播賣貨騙局:利潤率高達2400%,「我只是摸準了消費者的心理」
    與此同時,主播幾乎全天無休的直播賣貨,引得網友一邊買買買,一邊瘋狂點讚:這家品牌也太跟得上時代、太會做營銷了吧,「不愧是潮牌!」然而熱鬧之下,最近該帳號被警方揭穿了騙局:售價500元的潮牌T恤是假的,成本不到20塊,售價800元的潮牌衛衣也是假的,成本只要50塊。
  • 如今購物,你是喜歡線上購買,還是線下實體店購買?
    現在的生活千變萬化,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千差萬別,有人只買線下,也就有人只專線上。對於習慣於網購和不喜歡網購的人來說,無非對於網購購物體驗、安全性以及購物質量等多方面的區別,那我們試著簡單分析一下線上購物的優缺點。
  • 再獲權威媒體認可,雲貨優選11.11活動受消費者關注
    再獲權威媒體認可,雲貨優選11.11活動受消費者關注 隨著電商多樣化的發展,雙11的消費季來臨。
  • 直播帶貨應該停止忽悠消費者了
    直播帶貨應該停止忽悠消費者了唐健盛今年「雙11」最火的新聞,無疑是各類直播帶貨的「戰報」。從頭部主播到明星主播,創造出了「天文數字」成交額。這些「天文數字」背後的商業邏輯在於兩個「相信」:商家相信頭部主播能創造「爆款」奇蹟,而消費者相信在直播間能獲得「全網最低價」。
  • 女人到了30歲,護膚品就不要買「便宜貨」了,沒效果還容易被鄙視
    遇到這類肌膚問題,這個時候的護膚品就不要買「便宜貨」了,它們不僅對皮膚沒效果,而且還會被朋友們鄙視。那些美妝博主推薦的性價比高的平價替代也不再適用,你們要向著一線大牌出發了。如果各位對小編的這個觀點持疑,不妨往下看看我的理由。首先,那些護膚品「便宜貨」有沒有效果?
  • 突破直播常規打法,洞悉消費者真實心理,三隻松鼠開年的新營銷方法論
    直播的3個亮點始終圍繞1個重點——來賣貨的是「王啟年」本人。開場就發1W紅包,讓網友感嘆守財奴王啟年變了,開始產生興趣繼續觀看;用王大人的語氣形容零食的味道,用王大人的口吻敘述把零食留給老婆和女兒的行為,留住了前來的影視粉絲;田雨隨身攜帶計算器,省錢達人王啟年計算優惠價格,捨不得在場的每一位多花一分錢,考慮到了直播間觀眾的影視共情和消費心理。
  •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針對汪涵疑似 「刷單」行為,汪涵籤約方銀河眾星回應稱「這是假的」,公司沒有任何虛構數據或購買流量的行為,只是幫該電商平臺帳號做一次直播執行,沒有必要去刷單,這次刷單後退單具有惡意攻擊特徵。目前平臺方正在介入調查,具體攻擊源頭還未查清。17日,爆料者白濤發布聲明,稱汪涵帶貨造假傳聞屬於虛假不實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