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

2020-12-17 白山專欄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

——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

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因為內容、屬地、年代的不同,出現了不同版本,在此我們將它們一併收入其中,逐一進行介紹。

◎《道藏》

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從唐朝初年開始編纂,至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歷史。

南朝劉宋時,陸修靜廣集道書,編寫《三洞經書目錄》,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為道教史上的第一部經書目錄。至唐代開元年間,唐玄宗下令搜訪天下道經,彙編成《一切道經》,即《開元道藏》,共收入道書五千三百卷。北宋真宗時,張君房奉命主編修了《大宋天宮寶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並首次在福州閩縣刻板印刷,稱作《萬壽道藏》或《政和萬壽道藏》。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大元玄都寶藏》共計七千八百餘卷。上述道藏現均亡佚。

現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英宗正統九年又詔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補,於正統十年刊板事竣,共計五千三百零五卷。

後世以刊板年號稱其書為《正統道藏》。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主編成《續道藏》。正續《道藏》共收入各類道書一千四百七十六種,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裝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順序編號,經板十二萬一千五百八十九塊。《道藏》中的各種典籍,都按「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方法編排。

1996年起,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主持編修《中華道藏》,是以明代正、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又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共分七大部類,各部類所收經書,按道派源流和時代先後編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歷經數載,終於在2004年正式出版發行。

◎《敦煌道藏》

二十世紀初道士王圓籙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大批古代經典文書抄本。其中道教遺書抄本約有五百餘件,其抄寫時期在南北朝後期至唐朝中期約二百年的時間,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時代的抄本最多。其內容包括道家諸子、道教經典、科儀等約有一百多種道書,其中約有半數抄本是《正統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

敦煌道經的發現,不僅彌補現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為研究河西地區的道教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敦煌遺書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日本學者大淵忍爾1978年出版《敦煌道經目錄》,該書著錄敦煌道經抄本約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淵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經圖錄篇》,刊載全部敦煌道經的影印圖版。1999年中國李德範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將敦煌出土遺書中的五百餘件敦煌道教文獻整理彙編,集成五巨冊。

相關焦點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經書《道德真經》講了什麼?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經書——《道德真經》◎《無上秘要》《無上秘要》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類書。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據載,宇文邕曾七次召集道士、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釋、道三教優劣。力主道教居儒、釋之上,因群臣、沙門反對而未果。後定議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 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在《中華續道藏》論壇研討會上致辭
    當今道教文化的發展,也需要深入發掘老子的思想,使得當代道教從根本上完成質的轉變,希望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能夠在此問題上與道教界不斷交流與合作。 道教文化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作用不言而喻,時至今日,道教文化也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闡釋(三)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闡釋(三)◎功過格功過格是道士自記善惡功過的一種簿冊。
  • 考古探秘之《道藏》-中國稀世典籍
    南陽市圖書館所藏的《道藏》,是我國的珍稀典藏,絕版珍本。據考,在我國歷史上,宋、金、元三朝都雕刻過《道藏》,但均未流傳下來。現在我國僅存的《道藏》三部,均系明代的正續《道藏》。世人將第一次刻印的稱為《正統道藏》,將第二次刻印的稱為《萬曆續道藏》。原版保存在北京大光明殿內,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焚於兵火。所以,現存的《道藏》已為絕版珍本,成了稀世之寶。《道藏》共計125500餘面,分七大部分,即「三洞四輔」: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有哪些教義和規誡?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有哪些教義和規誡?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要規誡人們什麼行為呢?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到底要規誡人們的什麼行為或者思想呢?或許很多人都會問一個問題,道教的規誡為什麼會產生,它到底要規誡人們的什麼行為或者思想呢?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中「七十二福地」都包括哪些地方?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中「七十二福地」都包括哪些地方?◎七十二福地《天地宮府圖》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 「小道藏」——《雲笈七籤》
    資料非常豐富,是《天宮道藏》中道教經籍的精選縮編,因此又有「小道藏」之稱。《雲笈七籤》打破了道教自古以來用三洞四輔為綱目的七部分類法,而是按收錄經籍的內容分類彙編,因此與三洞、四輔的七部分類法比較起來,更精確、更細緻、閱讀起來更加方便。
  • 儒家有《四庫》佛家有《大藏經》,道家有《道藏》,11個不可不讀
    眾所周知,佛教有《大藏經》,意即「佛教經典總匯」。與之相對應,道教則有《道藏》,是中國道教經典的總集,模仿佛教的大藏經編輯整理而成。 道經從六朝時開始匯集,唐代開元(713-741)中彙輯成「藏」,並編有《三洞瓊綱》目錄。宋初有《大宋天宮寶藏》和《崇寧重校道藏》,其刊印始於宋徽宗政和(1111-1117)中的《政和萬壽道藏》。
  • 逾萬塊清代《道藏輯要》梨木經版深藏成都青羊宮
    在清代,有人專門編纂了這套清代大型道教叢書,比較完整地收集了周、秦以下道教重要的經典。《道藏輯要》經版原藏於緊鄰青羊宮的二仙庵,後移至青羊宮。&nbsp&nbsp&nbsp&nbsp這1萬多塊梨木經版可不是人人都可以看到的。為了保護經版,青羊宮的藏經版房並不對外開放。近日,在青羊宮的一個老四合院裡,印經的負責人蔣文帶著記者來到藏經樓。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四象二十八宿是什麼神仙嗎?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四象二十八宿都是什麼神仙嗎?◎四象二十八宿四象即是四神。在道教護衛神中,有一種專門用於鎮守道觀山門的天神,他們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稱為「四象」,亦稱「四靈」。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3)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道教文化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弘揚道教文化,是當務之急的必要行動與手段。但道教分為南北兩派,全真道與正一道。正一注重符籙齋醮科儀,此是演教之手段。比如祈福消災,超度拔苦,濟人利物,斬妖除魔,亦是道教活動之必要程序。但只能限於在道觀裡面發展。難以普及與弘揚。
  • 論道教燈儀的形成與文化功用
    侍燈之官,勤為用意,每令燈光,竟夕明真。」2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二亦說:「大抵燒香燃燈為齋功之首,其餘事可增減,卻所不論,唯法天象地,於燈燭宜從厚也。」3由此可知,道教認為行道禮誦,燈燭為急,燈燭可以續明破暗,上映無極福堂,下通九幽地獄,是最上乘的一種勸德。這裡,就道教燈儀的沿革與文化功用做一探討,以求教於道教界大德及學界同仁。
  • 【學術觀點】楊驪:大傳統視域下的道家(道教)崇玉文化考察
    本文從文學人類學大傳統的視域出發,考察原始玉文化的大傳統如何影響了道家(道教)文化崇玉觀念與行為,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論述:第一,玉文化大傳統對道家(道教)價值觀念的影響;第二,玉文化大傳統對道教法術儀軌的影響;第三,玉文化大傳統對道家(道教)養生修煉的影響。
  • 道教的九大經典書籍
    道家經典——《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
  • 志心誠意讀道經,道教徒的基本素養
    為道教三寶(道、經、師)之一,被奉為「無上經寶」。對於道經的價值,任繼愈先生是這樣評價的「道教典籍在中國文化寶庫的地位決不下於佛教,甚至更為重要」。 道經的歷史比正統道教的歷史還要早。由於道家為母體,大量的道家經典被納入道教經典的範疇。若以道家老子學說的出現算起,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道經的數量浩如煙海,汗牛充棟。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
  • 道教高功秘法排行
    宋徽宗政和年間,道君皇帝趙佶詔令天下搜訪道教經籍,由黃裳監督刻印,這便是《政和萬壽道藏》。《射鵰英雄傳》中借周伯通之口說道:「黃裳生怕這部大道藏刻錯了字,皇帝發覺之後不免要殺他的頭,因此上一卷一卷的細心校讀。不料想這麼讀得幾年,他居然便精通道學,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無師自通,修習內功外功,竟成為一位武功大高手。」黃裳果然是身具大根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