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闡釋(三)

2020-12-19 白山專欄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

——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闡釋(三)

◎功過格

功過格是道士自記善惡功過的一種簿冊。善言善行為「功」,記「功格」;惡言惡行為「過」,記「過格」。《太微仙君功過格·序》稱:「修真之士,明書日月,自記功過,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自知功過多寡。」功多者得福,過多者得咎。道教以此作為道士自我約束言行、積功行善的修養方法。

道士自記功過當是仿效宋儒而來。元代淨明道有學道人「自錄」功過的規定,《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卷一說「十戒」的第三戒要求學道者無忘「日錄」。「日錄者,所以修檢善惡之處,」因此,它是「不教之師也,不說之友也,不詔之君父,不約之法度。」淨明道的「自錄」是後世道教功過格的雛型。

託名古仙或祖師撰述的有關「功過格」的小冊子甚多。較著者有成書於金大定十一年(1171)的淨明派《太微仙君功過格》以及《警世功過格》和託名呂洞賓的《十誡功過格》等。

《太微仙君功過格》立功格三十六條、過律三十九條。各分四門。其中,功格有救濟門十二條、教典門七條、焚修門五條、用事門十二條。過律有不仁門十五條、不善門八條、不義門十條、不軌門六條。《十誡功過格》吸收宋明理學家的修養內容,稱「學道乃身心性命之事」「以十戒定功過」。十戒指的是戒「殺、盜、淫、口惡、口舌、綺語、妄語、貪、嗔、痴」。《警世功過格》認為儒正心,道存心,佛明心,會通三教,修心為本。因此稱「變化氣質,歸於純粹」為一千功,而"心懷陰險"為五百過。

功過格的各種功和過的規定,其特徵就是仁民愛物、忠君孝親、崇信三寶(道、經、師)。它是道教倫理思想的體現,也是宋明以後中國封建道德價值標準的反映。

守庚申

道教認為人身中有三屍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報告人的過失。三屍為:上屍名彭倨,中屍名彭質,下屍名彭矯,所以也叫三彭。也有稱為玄靈的。也有稱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屍使人好色、中屍使人多思、下屍使人淫慾,故三屍使人逐漸衰老,趨於死亡,更不利於道人修行,因此必須除之。

道教為了除去三屍神,採取了許多辦法。一種是去欲。所謂「欲生則三屍生,欲滅則三屍滅」。一種是服符誦咒,一種是厭勝,一種是服藥,一種是服氣。流行最廣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月的庚申日,徹夜不眠,阻止三屍上天報告,或者斬卻三屍神。

齋日

齋日也就是指齋月中某一天或祖師聖誕或有齋醮科儀等活動時,道教徒必須嚴格按照道教儀範所規定內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時,還特別設立了齋日,齋日是一月之中應持齋戒的日子。這一天必須嚴格遵守道教戒律,這樣舉行儀式時才能有天神護佑,才能有求必應,心神感應。

道教的齋日有十直齋日、八節齋日、三元齋日、四始齋日、三會齋日。

①十直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節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會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這些齋日是持戒做齋的特定時間,齋日裡必須嚴格持戒、護戒,這樣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淨心感,化世人。現行主要齋日:現在各全真廟宇中的齋日與傳統定製有些變化,十方叢林主要以農曆初一、十五及祖師聖誕日等作為齋日,子孫廟裡還以傳統定製齋日為主。

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違戒處罰

違戒謂受戒道士違背所應受持的規戒條律。破戒謂道士受持規戒後重又違犯規戒。對違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統一規定,後來各宮觀以清規作為處罰的標準,現在基本是以批評教育為主,直至催單(開除)。

三皈五戒

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為皈依三寶也;

五戒(又稱為「積功歸根五戒」)者: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葷酒。

身不染殺盜邪淫,將升入欲界十八天,心無貪、嗔、痴將升入色界六天,口無綺言華語、惡口妄言,將升入無色界四天,在此基礎上供養三寶,廣行方便,積功累德,將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不到,八難不侵,永脫輪迴,常處清靜逍遙之境。

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皈依之後,名籍將從陰曹地府消除,記名於三官大帝青編之籍。從此之後,三寶弟子的一切功過皆歸三官大帝考校,陰曹地府無權幹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師,拜師必須心意虔誠。皈依之後,必須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規律也。

相關焦點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要規誡人們什麼行為呢?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規誡,到底要規誡人們的什麼行為或者思想呢?或許很多人都會問一個問題,道教的規誡為什麼會產生,它到底要規誡人們的什麼行為或者思想呢?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有哪些教義和規誡?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有哪些教義和規誡?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因為內容、屬地、年代的不同,出現了不同版本,在此我們將它們一併收入其中,逐一進行介紹。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經書《道德真經》講了什麼?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經書——《道德真經》◎《無上秘要》《無上秘要》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類書。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據載,宇文邕曾七次召集道士、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釋、道三教優劣。力主道教居儒、釋之上,因群臣、沙門反對而未果。後定議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中「七十二福地」都包括哪些地方?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中「七十二福地」都包括哪些地方?◎七十二福地《天地宮府圖》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四象二十八宿是什麼神仙嗎?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知道嗎,道教中四象二十八宿都是什麼神仙嗎?◎四象二十八宿四象即是四神。在道教護衛神中,有一種專門用於鎮守道觀山門的天神,他們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稱為「四象」,亦稱「四靈」。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3)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 道教的規誡制度及功過格
    道教有自己完整的一套規誡制度,任何違背了道教規誡的弟子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懲處,根據不同的門派和不同的制度而定。 道教規誡中比較重要的戒律有初真五戒、初真十戒、女真九戒、全真清規和老君想爾戒等,正是這些嚴格的戒律,保證了道士能夠安心靜修,以通大道。
  • 赴臺灣臺南、高雄等地進行道教文化交流活動
    2013年7月9日-16日,應大臺南宗教服務職業工會邀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道教協會會長張金濤率團一行十人赴臺灣臺南、高雄等地進行海峽兩岸道教文化交流活動暨癸巳年道教復禮傳度大典。
  • 君子文化的大眾走向:公共闡釋作為一種選擇
    依筆者之見,一種以實踐為指向的君子文化公共闡釋可以概括為:闡釋者以君子文化形成過程中普遍的歷史前提為立足點,以大文化觀的範圍為闡釋對象,以公共理性為邊界約束,且是可公度的、辯證的有效闡釋。從中可看出君子文化公共闡釋的基本原則。一是理性原則。無論任何闡釋都要以理性為根據和約束,這是闡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其科學性的保證,同時也是君子文化公共闡釋過程中的基石和指南。二是澄明性原則。
  • 儒釋道三教論道:弘揚"和"文化 還世界太平
    2011年10月25日,國家道教論壇舉辦「儒釋道三教論道」(圖:文化中國—中國網 任子鵬) 佛教在線湖南訊 2011年10月25日中午,國際道教論壇舉辦了一場精彩的三教論道。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臺灣學者林安梧教授分別代表中國古老的道、釋、儒三教參加了這場論道活動。三教和諧何以實現?在南嶽衡山,儒釋道共居一山、共處一廟的景觀堪稱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奇,因此,在衡山腳下舉辦三教論道也顯出一種特別的意義。已故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曾指出,儒釋道是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做好宗教教義教規闡釋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和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先後舉辦9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工作研討會,西藏自治區佛協也舉辦了4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形成了一批思想性強、觀點鮮明的闡釋文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對道教教義教規作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我們將之視為革新、統一和完善道教自身思想體系的難得契機。
  • 一人之下:劇情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道教文化背景下的國產漫畫
    道教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產動漫的優秀元素相融合有利於藉助流行IP的巨大傳播度普及傳統文化,提升國民的文化認同感。在道教文化與動漫電影的融合與再創造工程中,我國的本土動漫製作正在逐漸向世界輸出優秀傳統文化。
  • 探訪華山道教文化 深挖華山道教文化內涵
    為了深挖華山道教文化內涵,保存最完整的的道教資料,為華山旅遊發展提供全面的文化理論。華山景區,依據景區景點特色,組織員工分組專人實地走訪考察,通過諮詢道長、實地收集內容等方式,將華山道教文化做系統全面的補充和完備。
  • 道教文化在臺灣
    道教文化在臺灣 2018年04月19日 17:16 來源:《中國民族報》 作者:焦玉琴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道教文化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弘揚道教文化,是當務之急的必要行動與手段。但道教分為南北兩派,全真道與正一道。正一注重符籙齋醮科儀,此是演教之手段。比如祈福消災,超度拔苦,濟人利物,斬妖除魔,亦是道教活動之必要程序。但只能限於在道觀裡面發展。難以普及與弘揚。
  •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考古闡釋與文化解讀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考古闡釋與文化解讀 2019年12月26日 09:09 來源:《東南文化》2019年第1期 作者:林留根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看看世界】哈德良長城的觀眾闡釋
    最新的技術是基於「文化細分群體」(Culture Segments)的考量,按照心理因素劃分的模式,基於人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及他們對藝術和文化的認知而區分觀眾(由MHM開發https://mhminsight.com/culture-segments)。
  • 道教•中國文化論壇:探討道教的現代傳承之路
    2013年9月25日,首屆「道教•中國文化論壇」在遼寧本溪舉行。以「守望傳統、復興中華、活躍信仰、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為宗旨的本屆論壇吸引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道教文化研究相關人員共60餘人參加。論壇由本溪市道教協會和本溪鐵剎山道教文化研究所主辦,本溪鐵剎山道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北京十翼書院創意和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