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德村是廣州改造的第一條城中村。圖為獵德村新貌。黃劍/攝
6月25日是第22個全國「土地日」。昨日,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如桂就廣州耕地保護和「三舊」改造工作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陳如桂透露,目前廣州「三舊」改造已審批「三舊」改造項目158個約16.86平方公裡,63%的已批舊廠土地納入儲備,可進入土地公開市場。他表示,獵德村改造是成功的,但不可以照搬,未來將進一步積極探索多種改造方式使城中村獲得新生。
六成以上舊廠土地可入市
陳如桂向記者表示,從2009年啟動「三舊」改造至今,廣州已審批「三舊」改造項目158個約16.86平方公裡,相當於近三個珠江新城的面積。已批覆的舊村改造中,花地村、文衝村等已初顯成效,琶洲村、茶滘村、橫沙村、林和村等正抓緊建設;舊城改造中,南華西一期已竣工、寶盛沙二期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舊廠改造中,聯合交易園等一批舊廠已成功轉型升級,63%的已批舊廠土地納入儲備,可進入土地公開市場。
陳如桂透露,上述「三舊」改造項目的實施,吸納社會投資近1000億元,拉動固定資產投資近1500億元,繳交土地出讓金30億元;調整產業項目82個、引進現代服務業項目51個;平均節地率達48%,改造區域綠地率從5%提高到35%,改造受惠市民逾4.2萬戶約12萬人。
未批覆改造項目適用新政策
前不久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工作的補充意見》(穗府[2012]20號)(下稱《補充意見》),其中不少內容引人關注。陳如桂向記者表示,廣州「三舊」改造政策實施已三年,《補充意見》就是針對新情況及時對我市的「三舊」改造政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完善。其中特別強調了「三舊」改造過程中的公共利益保障和歷史文化地區的保護問題,並提高了城中村改造徵求意見的門檻,需要90%以上村集體成員同意才能啟動改造。
陳如桂說,《補充意見》出臺後,將按照「老案老辦法、新案新政策」做好兩個政策銜接,對已批覆的改造項目繼續按原政策執行;其他尚未批覆項目按照《補充意見》執行。
對話
「獵德村改造,零上訪零投訴零強拆」
新快報:廣州下一步推進「三舊」改造有哪些具體的工作安排?
陳如桂:下一步廣州的「三舊」改造,一是結合重點功能區建設和新區開發,集中力量推進事關城市發展戰略布局區域的「三舊」改造。加快推進中軸線區域「三舊」改造,確保新中軸線整體形態和面貌早日完整呈現;加快推進白鵝潭、海珠湖周邊、白雲新城、白雲湖周邊、蘿崗區(東部山水新城)、黃埔中心區、火車南站等地區的「三舊」改造,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具有文化創意產業功能的舊廠房改造;結合國際金融中心、總部經濟區、空港經濟區等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區域內改造,為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載體支持。
二是結合歷史文化的保護,以改善環境和抽疏人口為目的,按照成熟一個穩步推進一個的原則推進老城區改造。穩步推進大小馬站書院群、長堤金融街、東濠湧二期、大坦沙島、花都郎頭等項目,打造保護和弘揚歷史文化、改善人居環境、完善配套設施的亮點工程。
三是繼續抓好完善歷史手續這個重點,確保在政策時限內完成完善歷史用地手續工作任務。新快報:您如何看獵德村改造,今後是否繼續採用「獵德」的改造方式?
陳如桂:獵德村是廣州市第一條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是成功的。獵德村改造的主要經驗是堅持政府主導,以村為實施主體,按市場化運作。
在獵德村改造中,通過政府規劃,精心設計,使村民居住環境和城市景觀得到改善,嶺南古村落文化得到保護和延續;通過市政配套設施優先落實,使區域內的新光快速幹線、兩條市政路、獵德湧整治同步完成,學校、衛生服務中心、肉菜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標準配置,獵德村完全融入珠江新城商務區。通過市場運作,主要解決了改造資金來源。獵德村通過融資地塊公開出讓引入開發商,所得土地收益全部用於改造,政府財政零投入。
以村為實施主體,可以化解改造中的矛盾,實現和諧改造。村民對改不改,怎麼改等重要事項有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這使得獵德村改造實現了零上訪、零投訴和零強拆,和諧改造。
獵德村的實踐證明「政府主導、村為實施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改造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但獵德村的模式也不是每條村改造都可以照搬的,因為各條村的地處環境和面對的主要問題都不完全一樣。下一步我們將在總結獵德村改造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積極探索多種改造方式,分類有序推進我市「城中村」改造。
新快報:近一段時間,有人認為「三舊」改造推進緩慢,您怎麼看?
陳如桂:我市「三舊」改造工作一直在有序推進。今年上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是總結和評估,我們主要是制定《補充意見》,目的是鞏固成果,進一步用好、用活、用足「三舊」改造政策。《補充意見》實施後,改造工作會更加注重政府主導、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優先和市政配套設施的完善,更加注重歷史文化保護,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補充意見》,充分調動各方主體的積極性,在政府主導下穩步、有序推進。
(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