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全世界來說,我國一直以來都是橋梁大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如今的21世紀,我國的橋梁建造技術以及橋梁建造數量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對於像重慶這種跨江城市或者珠江三角這種沿海的城市,橋梁是不可缺的一部分。
前一段時間虎門大橋的震動事件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虎門大橋在1992年的時候開始建設,歷時5年建成通車。虎門大橋的建成使得廣州市南沙區和東莞市虎門鎮相連接,對整個珠江三角洲乃至廣東省的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而說起虎門大橋真正的建造者,可能有很多人都是一臉懵狀態。建造虎門大橋的背後正是香港富豪胡應湘。18年的時間與其中所經歷的種種艱難,讓他成就了這座世界橋梁建造史上的豐碑。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一座由他發起建造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合和實業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凝聚了我國無數橋梁專業人士的智慧與汗水,對於香港、澳門以及珠江三角洲三地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知道港珠澳大橋才通車的第一年累計接待的遊客就已經達到了2443萬人次,其平均每一天接待的遊客數量就已經達到了66900人之多。
而這個聲勢浩大的工程,便是由香港知名的富豪胡應湘發起建造的。說起胡應湘,他雖然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但是他的身上不僅沒有紈絝子弟的氣息,反而一生都在為祖國內地的建設工程和發展做出貢獻。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胡應湘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1985年,年僅24歲的胡應湘回到了香港成為一名建築工程師後,在他父親的支持下成立了當時的中央建業公司。
獨特的經商能力和頭腦,讓當時的建業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如火如荼。短短幾年過後便發展成為了如今的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香港爆發了銀行業的「金融危機」,胡應湘抓住機遇一舉打進房地產市場,成為了當時最大的香港房地產開發商。即便如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在當時的長江實業市值也才2億港元,而當時的合和實業市值已經36億港元。
「伶仃洋大橋」興建之路
胡應湘和李嘉誠最大的差別就是,他不是單純的房地產商,他還是一名建築師。在香港皇后大道那座66層216米高的合和中心大廈,便是胡應湘的代表作之一。除了香港,他的目光更加傾向於大陸市場。當時的深圳蒞臨香港,但除了國道以外,沒有其他連接深港經貿的交通道路。
於是胡應湘耗費了近200億巨資,投資建設了廣深高速公路。除了這一條公路之外,像廣珠高速公路、虎門大橋以及沙角電子廠等一系列橫跨廣東省、珠江三角和港澳的基建設施項目都有它的參與建設以及投資。40年的時間,胡應湘在大陸項目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了500億元。
1983年的時候,胡應湘提出了建設「伶仃洋大橋」也就是現在的港珠澳大橋的想法。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經濟時代背景十分複雜,雖然修建伶仃洋大橋對香港、澳門乃至大陸經濟發展和人民之間聯繫加強來說都是有著很大的好處,但是由於資金不足夠、建設水平不足等原因遲遲未開工。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當然,除了經濟時代的原因,當時的胡應湘的這一想法也遭到了以李嘉誠為代表的其他富豪的反對。因為當時李嘉誠幾乎壟斷了香港的港口業務,一旦港珠澳大橋建成,勢必會對其造成影響。但是胡應湘並沒有放棄。
2002年,胡應湘聯合何鴻燊、鄭裕彤、李兆基等多位富豪勸說李嘉誠,在胡應湘的努力勸說之下李嘉誠最終妥協。2009年港珠澳大橋正式由國家審批通過提案開工建設,並於2018年10月正式通車。自此,港澳珠地區實現了三地連通之夢。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從最開始胡應湘提出,到國家計劃實施直到正式運行這近35年時間,共耗費1269億元的巨資,工程浩大成就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即便最後是由各地政府共同出資投入建設,胡應湘沒能參與到港珠澳大橋的具體建設之中,但是如果沒有他幾十年的堅持,相信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時間還要延後。
過去的近40年時間,胡應湘在我國大陸教育慈善事業以及賑災相關捐款的金額,已經近2.1億元人民幣了。而由他在大陸投資建設的371公裡長的公路和388萬千瓦的電廠,共計超過510億人民幣。
2020年4月,胡應湘以19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135位。他不是最富有的富豪,但他卻是最無私的富豪。如今的社會不缺富人,但是缺少像他這樣擁有愛國情懷的富人。即使富可敵國,仍不忘赤子之心,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