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朋友圈的「眷村裡」,並非來自臺灣

2020-12-21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一家叫「眷村裡」的南京餐飲店刷爆了?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這家迅速走紅的店就在張府園地鐵站附近,賣的是臺灣風味美食,但價格不便宜。別看名字裡有「眷村」二字,但它不是臺灣品牌餐飲店,只是借鑑了臺灣元素。據稱,店裡每天都在排隊,就餐者以年輕人居多。

  

  見習記者 馬萬裡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穎菲 孫玉春

  探訪

  在「眷村裡」喝碗豆漿吃根油條要14元

  今年7月,一篇《他在LV邊上開了家燒餅油條店》的微信文章,讓上海一家名為「桃園眷村」的餐廳走紅。最近,不少南京的小夥伴激動地發現,「眷村」來南京了,9月1日正式營業。昨天中午,現代快報記者去探店,發現這家店的店名叫「眷村裡」。

  每個店員都穿著印有品牌標誌的T恤;店面不算很大,木桌子木凳子加上鐵藝的吊燈,低調不俗氣;廚房敞開正對著顧客就餐區……年輕、乾淨、時尚,這是「眷村裡」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一碗豆漿8元,一根「無明礬」油條6元,一份豬排蛋燒餅32元,一份紅燒牛肉麵48元……如此價格,難怪有網友說它是南京燒餅油條界的愛馬仕。記者注意到,翻開「桃園眷村」和「眷村裡」的菜單,品種幾乎一樣。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南京「眷村裡」的店長魏良毅認為,價格之所以貴,那是因為做工講究。比如一根油條,現切面現炸至少要等上10分鐘,價格正是各方面成本的體現。

  不是上海「桃園眷村」分店,但有些淵源

  先是上海的「桃園眷村」火了,接著「眷村裡」也火了,兩家店究竟啥關係?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同根同源,食物種類、裝修風格以及菜單字體都十分相近,但南京的「眷村裡」並不是「桃園眷村」的南京分店。據了解,兩家店的老闆是認識的,曾經一起去臺灣考察過餐飲,可以說有些淵源。不過此前有說法稱,上海的「桃園眷村」可能會來南京開店。

  既然店名裡都有「眷村」,那是不是臺灣品牌?其實,眷村在臺灣是一個地理和文化的概念,並非單純指代餐飲。魏良毅表示,他們做的肯定是臺灣風味美食,不過也做了一些針對南京人口味的調整。至於品牌,目前上海和南京各有與眷村相關的品牌,但都屬於大陸自己的品牌,因此無需臺灣方面授權,公司也是在本地註冊的。據他介紹,「眷村裡」的創始人是臺灣人。

  對於眷村一詞的使用,上海「桃園眷村」給出這樣的解釋:他們做的不是臺灣餐飲,只不過是將「眷村」的含義進行引申,做的只是「眷」文化,也就是對舊時光的依戀,傳承發展傳統飲食。在餐飲形式上,「桃園眷村」是有一些臺灣風味,但也在融入更多當地美食。

  揭秘

  臺灣人早飯也愛吃燒餅油條

  這兩家做臺灣風味的餐飲店火了之後,不少人好奇,臺灣本土居民早飯到底吃什麼?在臺灣生活了十幾年、如今在南京從事餐飲行業的張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燒餅、油條、豆漿等確實是很多臺灣人早飯餐桌上的常客。

  張女士表示,臺灣有很多中式早餐店,主要提供燒餅、油條、水煎包、豆漿、豆花等。燒餅會結合美式做法,夾蛋,部分還會夾生菜。另外,很多臺灣學生和白領也喜歡去西式早餐店,吃豬排漢堡、豬排蛋三明治,喝紅茶奶茶、咖啡等,但這些店裡也會提供蛋餅、豆漿、鐵板面等,中西結合,這樣食客想吃什麼都可以吃得上。

  她還指出,在南京能夠請來臺灣大廚、遵循臺灣傳統風味的正宗臺灣餐飲店,其實屈指可數。

  相關連結

  律師:風格像臺灣,不涉及侵權

  江蘇鐘山明鏡律師事務所許輝律師表示,現在餐飲店門頭字號十分多樣,單從名稱很難斷定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據了解,南京某家餐飲企業旗下就有十多個品牌,有西餐有中餐,風格完全不一樣。在這方面,企業關鍵是沒有涉及侵權,即擅自使用他人的品牌等。如果是自創品牌,僅僅是風格像臺灣或者韓國的,那是沒有問題的。

相關焦點

  • 火遍朋友圈的「眷村裡」並非來自臺灣
    &nbsp&nbsp&nbsp&nbsp最近,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一家叫「眷村裡」的南京餐飲店刷爆了?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這家迅速走紅的店就在張府園地鐵站附近,賣的是臺灣風味美食,但價格不便宜。別看名字裡有「眷村」二字,但它不是臺灣品牌餐飲店,只是借鑑了臺灣元素。據稱,店裡每天都在排隊,就餐者以年輕人居多。
  • 桃園眷村,用高逼格情懷賣豆漿,如今火遍餐飲圈!
    ;如果你沒有吃過桃園眷村的早餐,錯過的卻是臺灣本土的味道。特殊的形成原因,也造就了眷村文化對故往情感的集結、守護與傳承。眷村對臺灣文化和飲食習慣的影響都不可小覷,鄧麗君、林青霞、楊德昌等等很多名人都在眷村生活過。臺灣一共有900左右個眷村,其中桃園縣最多,顧名思義,「桃園眷村」就是臺灣生活文化的一種映射。縱觀其整體,桃園眷村以對立衝突的手法,在顧客心目中形成強烈的衝擊和記憶點,這種獨特的體驗自發在朋友圈中傳播。
  • 探店眷村阿嬤臺灣飯糰,城市商圈裡的「眷村風味」
    國內能吃到的臺灣飯糰要麼不是正宗的,要麼是正宗但不合年輕人的口味。 今天,小編去了專門做臺灣飯糰的店眷村阿嬤飯糰,聽說這家店是打卡種草率很高,創新又好吃。讓我們看看是不是真的這麼好吃嗎?眷村阿嬤的店基本上位於交通便利的商圈,店面明亮質樸,低調的眷村風裝飾風格,即使在人流多、店鋪多的商圈也鮮明的風格引人注目。 一進店,小編就看到開放式廚房的師傅用高超的手藝製作臺灣飯糰,店裡還坐著幾個上班族一邊喝著眷村阿嬤特色茶飲一邊聊天。 眷村阿嬤店裡充滿了只有在臺灣眷村的復古感,還有臺劇裡的人情味和,今天朋友圈的素材有了!
  • 臺灣眷村文化彩虹眷村進駐中國大陸背後的原因
    彩虹眷村:近日,一家名叫「彩虹眷村」的臺灣餐廳忽然火了起來。朋友圈中隔三差五就會有人曬出到「彩虹眷村」的用餐照。店內是高雅質樸的裝飾風格、乾淨整潔的木質桌椅,就連餐具都是文藝氣息滿滿。這家店主要售賣的是早餐類的食物,以油條、豆漿、豆花、飯糰這一類為主。
  • 桃園眷村,一個刷爆朋友圈的早餐品牌是這樣煉成的
    一家油條6元一根,豆漿最低8元一碗,燒餅也從10元到32元不等,飯糰有16、22、28三個價位,而肉包26元兩個起售,面積大約200平方米,一天翻桌15次的店,早在3年前就已火爆朋友圈,成為餐飲界的網紅,而且分店越開越多,開一家火一家…… 這就是桃園眷村,一家開在LV旁邊的豆漿燒餅油條店。
  • 南京眷村裡,我們一次次給你機會,而你一次次讓我們心傷
    7月15號      刁嘴別動隊特意去上海吃了桃園眷村8月初          南京的眷村裡開業8月15號      刁嘴別動隊第一次前往眷村裡品嘗8月30號      眷村裡火爆南京朋友圈,排隊9月1號        刁嘴別動隊第二次前往眷村裡。
  • 臺灣眷村文化
    臺灣的眷村,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於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的國民黨軍隊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廣義而言,眷村也包含退伍軍人與眷屬自行興建的大範圍違建。
  • 高華國:臺灣「眷村文化」的守望者
    再往裡走,只能容下一個人通過的巷弄前方,一位白髮老人呆坐在暗巷裡的家門口。幾位長者在屋簷蔭涼下用山東方言拉著家常……老門、老建築、老家具、老狗……腦補這些畫面,你會覺得這是哪裡?    這是眷村曾經的景象,在海峽的對岸--臺灣。眷村並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是時代的產物。
  • 臺灣眷村:1949年後國民黨老兵的卸甲之地
    這些散落在臺灣各處的住所聚集地就是眷村。 早期的眷村大多集中在臺灣的大中型城市,如臺北市、臺南市、高雄市、桃園縣等地。據統計,歷年來臺灣的眷村多達530座,其中桃園縣的數量最多,有80個多個。初來臺灣的普通士兵因為毫無家底可言,都要白手起家,所以眷村人的生活大多十分困苦。
  • 桃園眷村,竟然偷偷的開到了南寧!
    你們知道這家火爆滬上乃至朋友圈的「桃園眷村」嗎?這家開在上海的LV邊上,火遍北上廣的傳奇早餐店終於在南寧開出第一家店了! "中式早點界"的網紅——桃園眷村 桃園眷村,是一家主打臺灣古早味早餐的餐廳。8元一碗的甜豆漿,保留了臺灣古法石磨,熬一鍋平均得3小時。光前期準備工序有6道,所有的豆子都要浸泡兩天。這些全部都得靠人工完成,因為豆類食物運輸容易變質,只能直接在店裡製作,再售賣,也因此特別新鮮。
  • 臺灣包子也走紅 凝結「眷村」記憶
    美食是臺灣旅遊業的一張王牌,但這張王牌並非超凡脫俗,面、粥、豆漿、包子都列在其上,都是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家常吃食。「最怕讓我推薦臺灣美食,」一位臺北朋友說,「如果我說牛肉麵、小籠包、藥燉排骨,肯定引不起你們這些北方人的興趣。」但這些在臺灣的確做成了美食,成為夜市、名店的招牌。
  • 「臺灣眷村文化」:眷村的明天該何去何從?
    東南網-海峽導報10月25日訊(記者 張燕娟 林靜嫻)眷村,最多時候在臺灣有1000多個。作為歷史的見證,眷村難逃在都市下消失殆盡的命運。然而,懷舊者希望可以為承載無數風雨的眷村找到新的出路;文化研究者則提出,流掉的是歷史,不會是眷村承載的兩岸情。  就像賴聲川說的:「眷村就像北京胡同一樣,那些老的房子一旦拆掉,多少年的歷史就都沒有了。」他和王偉忠決意要做這樣一個記錄者,記錄眷村的記憶。所以,他們合作了《寶島一村》,還堅持一定要到大陸來公演,因為他們要讓更多人一起留住記憶。
  • 桃園眷村:網紅餐廳是怎樣煉成的
    今年,網絡上的直播火了,也帶火了一批博人眼球的網紅。有傳言說,有家餐廳,網紅們為了吃上一口,寧願穿著高跟鞋排兩個小時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桃園眷村。這當然也是一種營銷的噱頭了,不過桃園眷村這家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廳,確實可以說是一炮走紅,從2014年上海泰州路開始,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在北京、上海,還有成都,開了11家店,而且幾乎是開一家火一家,成了一種飲食的新時尚。
  • 眷村,見證臺灣50年
    據統計,當時全臺灣共有眷村763個,眷戶96082家。  來自臺灣的姜先生告訴記者,眷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裡面住的基本都是外省人,只有極少數本省姑娘,她們是在和父母決裂後嫁給國民黨軍人的。由於眷村裡的外省人來自不同的省份,每人拿手的小吃都不同,久而久之,眷村外的人們也開始喜歡品嘗這些南北風味了。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問了3位臺灣朋友同一個問題:「什麼食品在眷村最受歡迎」。沒想到,他們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山東大饅頭和四川牛肉麵。臺灣小吃天下聞名,眷村的功勞真是不小。
  • 桃園眷村上海再開一店進駐久光百貨 7月16日開業
    (贏商網上海站)本月初,一則《他在LV邊上開了家燒餅油條店,火遍上海灘,網紅們為吃上一口甘願排隊兩小時》的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這家文藝範十足的燒餅油條店正是2014年在上海泰州路上開出首家門店的桃園眷村(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
  • 彩蛋│一碗來自臺灣的牛肉麵.煮麵,我們是認真的.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呢就是一家來自臺灣眷村的私房牛肉麵館眷村這個地方就是wuli名揚天下的臺灣牛肉麵的發。源。地。店裡的飲料也都是臺灣的飲料哦,各種口味都有啦,任君挑選~~~店名:眷村 臺灣私房牛肉麵(置地廣場店)地址:洪興路1280號外送電話:18698519859
  • 走進臺灣眷村
    1949年,100多萬國民黨軍隊及家屬帶著不同的鄉音、記憶和創傷,倉皇渡海跑到臺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這給臺灣社會50多年的發展帶來了多麼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不了解眷村,就難以了解臺灣的今天。「眷村」並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有點類似現在的社區。不了解眷村,就難以了解臺灣的今天。
  • 眷村裡的鄉愁——兩岸心靈的掛鈎
    70多年前,國民黨部隊退敗臺灣,數以百萬計的軍人及其家屬隨國民黨去到了臺灣,許多人這一分別,就是一輩子。從此,臺灣眷村的故事開始了,兩岸分隔這些年來,鄉愁也就成了臺灣眷村裡最普遍而動人的情感。老兵鄧雪桂老年的鄧雪桂在臺灣,僅有的安慰便是一起生活在眷村裡同鄉的幾個老兵!然而一年年過去了,同鄉人也漸漸離去,如今,鄧雪桂成了一座在臺灣的孤島,無人聽懂他的話語,亦無人與他共說鄉音。
  • 關注「臺灣眷村文化」
    他和王偉忠決意要做這樣一個記錄者,記錄眷村的記憶。所以,他們合作了《寶島一村》,還堅持一定要到大陸來公演,因為他們要讓更多人一起留住記憶。  沒有未來的眷村?  臺灣傳記作家王豐嚮導報記者介紹,眷村是臺灣外省人集中的小區,一些藝人或文化人如果是外省人,就有很多是來自眷村。眷村是早年外省人到臺灣的一個小區,主要是軍人家庭或是警察家庭。
  • 臺灣眷村漸行漸遠(組圖)
    再往裡走,只能容下一個人通過的巷弄前方,一位白髮老人呆坐在暗巷裡的家門口。幾位老媽媽在屋簷蔭涼下拉著家常……老門、老椅子、老滅火器、老狗……臺灣正漸行漸遠的眷村又迎來了2007年的春節。  眷村是時代的產物  眷村並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是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