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博大精深,佛經句句經典,無一字為充數,無半句是多餘。《無量壽經》這部經典,若詳細說之,經年累月也未必能夠講說清楚。末學本身福薄慧淺,對佛經深意,也只是一知半解,未必能表達準確,不過是分享自己的一點心得感悟,與大家共享,以求拋磚引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望各位大德多多包涵,不吝賜教。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十句經典:
一,如是我聞。
讀過佛經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佛經開頭都是這一句話,說明這四個字非常重要,按字面意思就是說:我聽到見到的事實是這樣的。因為佛教經典是阿難尊者集結的,所以這個「我」就是阿難。「我聞」就是我親自聽佛說的。「如是」意思就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事實。
二,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
佛法修學,講究戒定慧三學,無論是戒還是定,最後都是為了開發自身的智慧。禪宗六祖惠能,就是學佛的榜樣,本身沒上過學,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在開悟後,可以說是無所不知,別人隨便給他讀一段經典,他都能馬上明白經中所講的含義,這就是智慧廣大深如海了。
我們普通人為什麼活得這麼辛苦?其實不是身累,最主要的是心累,心裡憂慮的太多,牽掛的太多。每日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又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為什麼我們睡覺能休息好,在床上躺著卻休息不好呢?就是因為只有睡覺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才能清淨,沒有妄想雜念,所以說內心清淨絕塵勞。
三,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我們人的一生當中,無非就是生老病死、愛欲情仇,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都是自作自受,沒有人可以替代,怨天尤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即使再恩愛的夫妻,再孝順的兒女,也無法陪著你生,陪著你死,命終之後,再也無法見面了。
四,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兇禍福,競各作之。
世間人非常可悲,迷惑顛倒,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時候自以為是善的,結果卻是惡的,有時候看起來是惡的,結果卻是善的。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很難辨別善惡,所以只能各做各的,吉兇禍福,也只能隨他去了。
五,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
俗話說「慾壑難填」,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妄想,不斷的對大自然進行索取採伐,不惜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生態。為了享受生活,極盡奢華,物慾冷流,像現在的富貴病,大多就是吃出來的,沒辦法,自作自受。
六,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
「若曹」是古代的一個口頭語,是大家、諸位的意思。大家好好想想,好好考慮一下,趕緊遠離那些壞人壞事吧,什麼是惡什麼是善,佛經上已經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定要眾惡莫做,眾善奉行呀!
七,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急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
生老病死這幾樣,都是令人痛苦難以接受的,但是沒有人能夠避免。我們經常說「臭皮囊」,我們這個身體,真的是一身的臭氣,腳臭、狐臭、口臭等等,尤其人要是去世了,幾天就臭的不能聞了。再想想生活中那些所謂的享受,也是苦多樂少,即便有一時之歡,過去之後仍然是無盡的空虛和煩惱。所以說,人生一世,即便再富有高貴,也沒什麼可高興的。
八,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淫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
世間的人們,喜歡鑽法律空子,來滿足自己的奢求和欲望,貪、嗔、痴、慢,任意造作,只圖一時痛快。很多有地位有權力的人,也不能夠明察事理,身居高位,卻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為滿足自己的欲望濫用權力。
九,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
世間人民,不知道勤修口業,挑撥是非,言語粗魯,假話騙人,花言巧語,遇到好人善人,有賢德的人,他們不但不尊敬,還會心生嫉妒、憎恨,想辦法去傷害、去搞破壞。
十,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
父母師長,從小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沒有人肯相信。再苦口婆心的教誨也沒有任何好處,因為他根本就不接受。所以,很多事只有在我們長大後,有過人生經歷之後,才會明白,才會想起兒時父母的教誨,但很多時候,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