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7日,上海春意盎然,人民解放軍的腳步距離這座城市越來越近。
曾經是上海最大的青幫頭目杜月笙來到了人生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天夜裡,杜月笙租了一首荷蘭輪船舉家逃離上海,來到香港避風。
來到香港後,杜月笙住進了堅尼地臺18號底層,比起上海的杜公館,這裡真是寒酸不已。也許是落差太大,來到香港後不久,杜月笙就哮喘病復發,身體一日不一日。
自此之後,杜月笙幾乎足不出戶,直到病逝。國民黨敗退臺灣時,蔣介石曾召見杜月笙,再三「邀請」他去臺灣,杜月笙以委婉地口氣搪塞道:「總裁的美意,月笙心領了。不過臺灣的氣候潮溼,天氣又太熱,近來我的氣喘病又復發了,我想先到香港治療一下,再到臺灣執鞭馬前,不知總裁肯否應允?」
杜月笙不願意去臺灣,這點眾人皆知。在香港期間,杜月笙一方面要求留在上海的門生服從政府法令,安分守己,更要做些力所能及維護時局穩定之事。杜月笙在香港期間,老友章士釗受委託在杜月笙家中住了多日,勸說杜月笙返回上海。
對於章士釗的邀請,杜月笙表示,「嚮往有心,追隨乏力」。與此同時,臺灣方面也不斷派人來香港,力邀杜月笙去臺灣,均被婉言拒絕。最終讓杜月笙下定決心不去臺灣,是源自「中行事件」。
這一事件發生後,臺灣方面多次派特務去香港威脅恐嚇,這些都未能讓杜月笙就範。1951年8月16日下午,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月笙為何至死都不願去臺灣呢?
杜月笙的孫子杜順安表示,「祖父心裡很清楚,自己胸無點墨,大字不識幾個,蔣介石怎麼可能讓他當議長、市長。蔣介石要他做國大代表,祖父也覺得自己不識字,不宜當國大代表,要我母親當國大代表,母親不願意做官,最後祖父只好要萬墨林擔任國大代表。」
還有一個原因,杜月笙認為自己沒有利用價值了,用他的原話是:「我是夜壺,蔣介石把我用完了,眼看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往旁邊一甩,再也用不著我了。」
參考資料:《揭秘:杜月笙不願臺灣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