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旅居香港的杜月笙,接到蔣介石一個電話,杜月笙:我生不如死

2020-12-18 穿越歷史的迷霧

在中華民國時期,如果要在上海灘提起杜月笙的名字,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實除了杜月笙之外,當時的上海灘還有一些比較厲害的人物,例如其餘的兩大亨黃金榮、張嘯林,以及開創了斧頭幫讓民國戴笠都敬畏三分的傳奇人物王亞樵。不過很明顯,杜月笙之所以能夠在上海如此龍蛇混雜的地方混的風生水起,的確是有一些過人之處的。

1888年,杜月笙出生在江蘇省川沙廳高橋南杜家宅,不過很不幸的是在杜月笙四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先後去世了,後來杜月笙就開始跟著舅父商慶國一起生活。在杜月笙十四歲的時候,就獨自一人來到了上海,並拜在了青幫陳世昌的門下,在陳世昌的舉薦之下又來到了青幫上海龍頭黃金榮的公館裡面服侍。

由於杜月笙此人十分善長溜須拍馬,所以深的黃金榮的喜歡。不久之後黃金榮就讓杜月笙負責經營青幫在上海法租界內的賭場「公興俱樂部」所有事物。杜月笙天生就具有一中敢打敢拼的一股闖勁,所以在維持好公興俱樂部的一切正常運營之外,杜月笙很快就開始勾結一些不法軍閥暗中半賣鴉片、走私軍火。

在1925年的時候,杜月笙憑藉自己雄厚的財力成立了著名的「三鑫公司」。正式將販賣鴉片生意打造成了一個暢通無阻的「全球網絡」,並因此積累了一大筆可觀的財富。杜月笙十分注意結交一些政界人士,同時也很愛惜自己的名聲,經常舉辦一些大型的慈善活動。最讓人津津樂道得就是他善待中華民國總統黎元洪的事情。

當時,已經從中華民國總統職務上退休之後的黎元洪選擇了移居上海,可是黎元洪的家中並沒有多餘的錢財。杜月笙知道之後,就安排手下的小弟按時按月負責黎元洪一家的所有花銷。當時黎元洪對杜月笙的行為十分感動,並踢死稱讚他:「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因此,杜月笙也被當時江湖人士成為「民國春申君」。

也正是因為杜月笙同時擁有商界、政界黑白兩道這種交集,讓杜月笙成為了上海灘僅次於黃金榮和張嘯林的第三號人物。不過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意思就是凡是物極必反,成功人物也不例外。在當時的代表工農的共產黨和代表資產階級的國民黨正打的不可開交,像杜月笙這樣重要的人物想要置身之外是不可能的。

於是,在經過全面的利弊權衡之後,杜月笙選擇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的國民黨,並開始大肆屠殺在上海的工人糾察隊和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由於杜月笙在反共立場上十分鮮明,因此就被當時的南京政府委任為「中華民國陸海空總司令顧問兼軍事文員會少將參議」。不過,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一向以投機倒把著稱的民國梟雄上海灘大亨最終還是站錯了隊。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以摧枯拉朽的方式一舉擊退了國民黨盤踞在上海的軍隊,正式解放上海。在解放上海的前夕,時任中華民國總裁的蔣介石多次致電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夠和自己一起飛往臺灣以圖東山再起。

而此時的杜月笙已經對蔣介石產生了極不信任的感覺,因為他認為在蔣介石的額眼中,自己始終是一個地位下賤的江湖人物。在1948年的時候,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前來上海實行幣制改革的時候,又絲毫不顧及杜月笙的顏面,公然將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給抓了起來,這件事情杜月笙始終認為是蔣介石要對自己下手的徵兆,因此他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和蔣介石去臺灣,而是選擇了全家移居香港。

到了香港之後的杜月笙本以為自己既遠離了共產黨,又遠離了國民黨,從此以後應該可以安安穩穩的過幾天清淨日子。可是他沒有料到身在臺灣的蔣介石對他不肯去臺灣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隔三差五的就會派一些國防部保密局(抗日戰爭時期的軍統特工)人員,去做杜月笙的工作。

可是杜月笙卻以病重為由婉拒了蔣介石的盛情邀請,蔣介石為此憤恨不已,他最擔心的就是杜月笙抵擋不住共產黨的誘惑而回到大陸,而將自己以前做過的一些醜事公布於眾。為此,蔣介石不惜親自致電杜月笙告訴他:「共產黨打算要追究杜月笙在「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中的責任,並打算派出特工暗殺杜月笙。」杜月笙原本就因為神經衰弱經常昏厥,在聽到蔣介石的恫嚇之後,不久就開始大口吐血,氣絕身亡了!

相關焦點

  • 杜月笙悽涼晚年:何以滯留香港不去臺灣
    以前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被醜化了的杜月笙,筆者通過大量文史資料,試對杜月笙的悽涼晚年作一真實的披露,把他的是非功過,留給讀者評說。蔣介石軟硬兼施杜月笙避難香港1949年4月27日,上海春意盎然,正是「風吹新綠草芽青,雨溼輕黃柳條潤」的景致。可是四周隱約傳來的隆隆炮聲,打破了尋春人的悠閒心境。
  • 她是上海灘頭號「女老大」,杜月笙都敬她三分,晚年卻孤獨而死
    她是上海灘頭號「女老大」,杜月笙都敬她三分,晚年卻孤獨而死提起民國時期的上海灘,大家都會想到杜月笙。杜月笙在當時可事一個傳奇人物,黑道販賣鴉片,手下萬千兄弟,白道又認識蔣介石等很多政府大員,和章太炎等民國著名學士也有深厚交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手眼通天的人物,有這樣一個女人卻讓杜月笙敬畏三分,她就是一度叱吒上海灘的女人,林桂生。
  • 杜月笙晚年悽涼,為何寧願住地下室也不願去臺灣?此人解釋很在理
    曾經是上海最大的青幫頭目杜月笙來到了人生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天夜裡,杜月笙租了一首荷蘭輪船舉家逃離上海,來到香港避風。來到香港後,杜月笙住進了堅尼地臺18號底層,比起上海的杜公館,這裡真是寒酸不已。也許是落差太大,來到香港後不久,杜月笙就哮喘病復發,身體一日不一日。
  • 1949年,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敢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
    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杜月笙從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到叱吒風雲的上海灘大佬,除了運氣外,還有著過人的投機沾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狡詐,杜月笙所交際的朋友,從清朝遺老、軍閥政客、黨國高層、社會名流到金融工商巨子等,無不執禮甚恭,傾力結交,像蔣介石、戴笠、宋子文更是杜月笙的豪門密友。
  • 杜月笙60大壽時,蔣介石送了一塊牌匾,上面的字讓人尷尬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由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1902年,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 舊上海灘的大佬杜月笙,最後是怎麼死的?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從北伐開始,杜月笙攀上蔣介石這座靠山,兩人明裡暗裡合作多年,許多蔣介石不方便出面的敏感事以及那些不光彩的事情都是由杜月笙出面擺平的,作為回報,蔣介石力捧杜月笙成為了國民政府的新貴,炙手可熱的人物。
  • 杜月笙在解放後不去臺灣去了香港,但他死前為何又讓家人去臺灣?
    我們都知道,杜月笙當年從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街頭小販一步步變成了在上海灘叱吒風雲的黑幫老大,這一切和他自己的努力分不開,當年分文沒有,他就想著法子賺錢,別人不要的梨他拿過來變個花樣賣,這就是初到上海的杜月笙。
  • 杜月笙為何不去臺灣?其實是因為一張「紅帖子」,它跟蔣介石有關
    不僅是物,他還打算把一些人才也帶過去,畢竟經營臺灣也不能靠一些只會打仗的人,而杜月笙就是這麼一個人才。杜月笙在抗戰時期為了避難從上海去了香港,不過雖然他人是不在了,但是仍然對於抗戰出哦很大的一份力,他不僅捐錢捐物,支援前線將士,而且他手下的青幫弟子也是盡忠報國,一個個的都進入到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線中來,的確是,戰爭面前,沒有黑道白道之分,只有愛國叛國之人。
  • 蔣介石邀他去臺灣,杜月笙接他去香港,不去,他選擇在上海掃馬路!
    杜月笙是舊上海最有勢力的黑幫之一,可是跟他一起並稱為大上海三大黑幫大亨的,還有一個響噹噹的人物-黃金榮。黃金榮生於1868年,江蘇人,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生活,他在一家裱畫店裡當了學徒。後來為生計還賣過水果。一次機會,巡捕房招巡捕,黃金榮藉此當了捕快。
  • 一代黑幫教父——杜月笙
    杜月笙人物軼事杜月笙中行事件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去了香港,租住在堅尼地臺18號底層,國共雙方開始爭取杜月笙。中共安排喬冠華、潘漢年一直與杜月笙保持聯繫,並派金山、章士釗等人赴港,勸說他返回上海。杜月笙的一個兒子,也留在上海做聯絡員,時常往返滬港兩地,傳遞信息。對於共產黨的邀請,杜月笙表示,因身體欠佳暫不能回大陸,但是當遵照潘漢年「儘可能範圍內多為人民服務」的指示精神辦事。
  • 杜月笙到達香港後,為什麼不再回大陸?杜月笙長女多年後說明真相
    作為一個大城市,上海一直是比較受人關注的,而且在舊上海時期也有很多傳奇故事。舉例來說,杜月笙就是一位對許多人比較感興趣的人,因為除了他如何從一個小人物轉變為大人物這件事有許多傳奇故事,他在許多方面,如人品等方面都很獨特,值得大家學習。
  • 1949年,為何杜月笙既不去臺灣,也不留在大陸,而是舉家遷向香港?
    香港位於國共兩黨的中間地帶,不屬於兩方的管轄範圍,是一個進退自如的好地方。 那麼,杜月笙為什麼既不隨蔣,也不從共呢?這要從杜月笙跟國共兩黨的恩怨開始說起。 杜月笙和共產黨的恩怨: 雖然,杜月笙是以黃賭毒起家的,但是,他是將流氓做到極致的流氓大亨,有江湖道義和民族氣節,也是一位愛國人士。
  • 杜月笙一生五個老婆,死後他的老婆都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後因種種功勞被蔣介石所賞識,在成立南京政府後,蔣介石讓杜月笙擔任總司令部顧問,杜月笙也因此得到了很高的地位。 1929年,杜月笙成功坐上華人在法租界可以獲得的最高地位,即「公司局華董」,在同一年又創辦了中匯銀行,成功踏足金融領域,當時通過自己的社交實力,自己的銀行業務也算是生意興旺。
  • 解放後杜月笙沒留在上海也沒去臺灣,而是去了香港,他在怕什麼?
    但是,問題來了,杜月笙作為一個上海地頭蛇,既沒有選擇留在新上海,也沒有跟隨國民黨跑去臺灣,而是選擇舉家前往香港,這到底是為什麼? 兩方挽留,需要杜月笙權衡利弊 先說說新中國 。
  • 杜月笙為何不去臺灣?杜月笙長孫:爺爺丟了一樣重要的東西
    後來抗日戰爭結束,杜月笙從香港回到上海,杜月笙回到上海,就是想要找回自己曾經的榮耀,而且杜月笙覺得自己在抗戰中的貢獻也會非常的大的,直接以私人的名義從美國購進了120家軍用飛機
  • 杜月笙最驕傲的一張照片,懸掛杜公館,包含了他一生不能原諒的罪
    杜月笙處事風格杜月笙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為人不張揚做事很果斷。在上流社會的人面前,那寧願做一個綠葉去陪襯別人,也不願在這群人面前嶄露頭角。只要讓別人覺得舒服,那他自認為就會缺少一個在背後捅自己刀子的人。很多人評價杜月笙是正人君子,也有人評價杜月笙是一個流氓。更有人稱杜月笙為杜先生。
  • 揭秘杜月笙晚年為何不回大陸,也不敢去臺灣
    青幫大佬杜月笙於新中國成立前夜,1949年的4月,攜家眷離開了他叱吒多年和苦心經營的上海灘,租住在了香港堅尼地臺18號的一樓,在此過了兩年的寓公生活,1951年8月病逝。那麼他為什麼不回大陸也不去臺灣呢?
  • 上海灘傳奇人物:一代大亨杜月笙生命中的最後六年
    被逼到牆角的杜月笙在蔣經國召集的上海工商、金融巨頭會議上公開發難。他說:「我本是個壞人,但總統執政以來,把我當好人,我就沒做過壞事。我兒子的事,料想當局會調查核實,秉公辦案,我完全服從政府。不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望特派員一視同仁,查實公辦,這樣才能服人心。如果找不到該公司倉庫,在下可以派人擔任嚮導!」言畢即稱「身體有恙」拂袖而去。
  • 上海是杜月笙根基,為何解放前非去香港?三個原因,讓他不得不走
    非青幫大佬杜月笙莫屬,「刀切豆腐兩面光」,便是杜月笙一向的辦事準則,而杜月笙的另一個辦事原則便是「不要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憑藉這兩條處事原則,杜月笙在黑白兩道混得風生水起。
  • 孟小冬:我離開梅蘭芳嫁給杜月笙,是因為杜月笙做對了一件事
    孟小冬淌著淚,決絕地丟給梅蘭芳兩句話——「至死不再相見」,「再嫁人絕不會比你差」。不是不愛了,是我的骨氣和自尊不允許我再愛了。「你既然無心,我也該放手,何必痴痴傻傻,糾纏不休」。孟小冬的心,死了。與梅蘭芳分開後,孟小冬孤身前往天津,以為能覓得一時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