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由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1902年,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
1947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市的某地正在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壽宴。這場壽宴中,不僅有商界的各種名流,也有政界的軍界的重要領導,其中就包括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那麼,誰會有這麼大的面子呢?想來,在當時也只有上海青幫的杜月笙了。
抗日戰爭期間,杜月笙勾結戴笠成立蘇浙別動隊,協助淞滬抗戰的士兵撤退,在蘇南蘇北和日軍打遊擊立下了一些功勞。日本佔領上海之後,杜月笙拒絕賣國,跑到香港向中國士兵捐獻了大量的飛機大炮等物資,立下了一些功勞。
這後不久,杜月笙要做60大壽了,對於這做壽的原因嘛,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吧,為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唄。在那一天,真是政要雲集啊,既有國府文官長吳鼎昌,又有當時上海市市長吳國楨,警備司令宣鐵吾等人。同時于右任、孫科、居正、宋子文、孔祥熙等百於人還聯名寫了一篇祝壽文送與杜月笙。這種種場面讓人看來震驚啊,震驚的不僅是當政的要人同青幫的關係,還有杜月笙那巨大的影響力啊。
恐怕杜月笙此時心裡早就笑得開出了花。除此之外,蔣介石也派自己的兒子蔣經國來為他祝壽,還給他行子侄禮,這讓他有點受寵若驚啊。
但是揭開蔣送的牌匾,杜月笙一下子驚呆啦。上面寫著:嘉樂宜年。表面上是為他祝壽的,背後就不一定了。他想,這或許是勸他安安生生地渡過晚年,不要再有啥非分之想吧。其他賓客們也看懂了蔣介石的弦外之音,一時間滿堂賓客鴉雀無聲,好尷尬。杜月笙強行打起精神,強顏歡笑接待客人了,裝作沒事發生。
不過,這次做壽的場面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前,蔣再三徵求杜月笙的意見,讓他隨國民黨去往臺灣,他拒絕了,因為他知道:在蔣介石心目中自己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夜壺,用的時候爽快,不用就嫌騷,自己在臺灣免不了寄人籬下。
以此同時,共產黨也私下與他交流,如果願意,他可以留在上海。可是,他都拒絕了,他選擇去往香港,在那裡安度晚年。1951年8月16日一代黑幫頭目在香港病逝,就這樣他的輝煌也從此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