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說起上海灘的幫派人物,第一反應基本上都是黃金榮或者杜月笙,但是在他們的背後,還有以為山東大佬,可能都是大家比較陌生的,不過這個人的來頭可不小,他的徒孫眾多。都說他才是上海灘最牛老大,黃金榮叫他叔,杜月笙稱他爺,連蔣介石都尊稱他為「師傅」。
他就是山東的能人張仁奎。張仁奎出生於山東滕縣(今天的棗莊市山亭區)的一戶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張仁奎很早就輟學,給地主家放牛割草餵豬,但是張仁奎有著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平時邊放牛邊習武,年紀輕輕就練就了一身好本領,他耍的單刀十分厲害為,此人稱「張大鍘刀」。張仁奎不是一般的武夫,他志向遠大,曾參加過義和團,期間因被青幫「禮」字輩馬風山收為徒弟,因此他成了青幫的「大」字輩。
稍微長大點,張仁奎就在地主家當長工,在他27歲那年,雖然說年級尚小,不過確實一身的好本領,武功十分了得!那個時候的他正式滿腔熱血,不甘於現狀,於是身揣一把鐮刀,毅然決然的投身於革命事業。之後張仁奎又加入同盟會,因帶頭大哥歸順袁世凱,他又進入北洋隊伍。由於作戰英勇,被馮國璋提拔為江蘇第76混成旅旅長兼通海鎮守使,晉授「陸軍上將」。
當時義和團在山東的組織者叫馬鳳山,此人也是青幫第二十代「禮」字輩的成員,幫中頗具威望。由於張仁奎英勇善戰,馬鳳山對其讚賞有加,於是把張仁奎攬入自己的門下。就這樣,張仁奎成了馬鳳山的弟子,青幫第21代「大」字輩成員。張仁奎的名氣,並不在於他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他的徒子徒孫們遍布軍政商學界,而且多屬社會名流,以致蔣介石都想投帖子拜到他門下,後來蔣當了國民黨總裁,仍然恭恭敬敬叫他「張老太爺」。
後來,歷經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清廷覆滅了,袁世凱也死了,最重要的是,徐寶山也死了,自然而然地,張仁奎就成了江淮一帶最牛的大佬,當時無數人都希望能拜他為師,最後乾脆以青幫「太爺」的身份來處理事務。北伐戰爭前後,張仁奎因年紀大了就退居上海,這個時候拜師的人仍絡繹不絕,韓復榘就是此時拜入門下的。
張仁奎雖說是江湖人物,但盜亦有道,有一顆愛國心。他曾勸說韓復榘放棄與日本人勾結,也曾參與策劃對積極向日本靠攏的張嘯林的刺殺。在張仁奎六十大壽,前來祝賀的軍界、政界、商界、幫會等人數多達800人。如果按照青幫的輩分排行,黃金榮和張嘯林應該稱呼張仁奎「師叔」,而輩分更低的杜月笙則該稱呼一聲「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