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聯航成為東航全資子公司
中聯航成立於1984年9月21日。2002年10月31日,運營了12年的舊聯航停止了全部民航航班飛行。2004年,經民航總局正式批准,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共同出資1億元,上海航空公司控股80%、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控股20%,重新組建成立了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實現了「軍轉民」。2005年7月完成重組,10月再次起飛。2009年東上重組,中聯航於2010年正式加入東航集團,成為東航股份旗下的控股公司。2011年前後,東航開始推動繼續深化東上聯(東航、上航、中聯航)一體化運作,將三家公司官網合一。同時開始推進中聯航和東航河北分公司的重組。2011年7月25日,東航董事會通過《關於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南苑機場改擴建項目的議案》,2011年10月28日,東航董事會通過《關於對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增資的議案》。2012年8月,東航向東航集團收購其持有的中聯航20%的股權,至此中聯航成為東航全資子公司,同時東航對中聯航增資人民幣12.2億元。2012年11月26日,中聯航與東航河北分公司完成聯合重組,新中聯航擁有波音飛機23架,主運營基地設在北京南苑機場,下設中聯航河北分公司、北京南苑機場管理公司、佛山沙堤機場管理公司三家分(子)公司。
轉型低成本後,中聯航整體表現提升
2013年起,中聯航開始加快發展速度,並謀求轉型。根據東航的報導,2014年3月31日至4月3日,東航高層先後考察了易捷航空、瑞安航空、北歐航空,如今看來,此行也有為中聯航取經的意味。2014年7月,東航即宣布中聯航轉型低成本航空公司。2015年3月29日,中聯航全面實施低成本航空服務模式,與東航差異化運營。中聯航效仿其它低成本航空公司取消免費餐食配備,推廣行李託運收費、機上售賣及貴賓室等有償服務,同年中聯航直銷收入同比增加84.2%,代理費用同比降低人民幣約1.2億元,營業收入39.49億元,實現淨利潤2.63億元。中聯航也完成B737機隊全經濟艙布局改裝。
2016年,中聯航直銷收入佔比已接近66%,代理費用同比降低1641萬元。中聯航增加了行李收費、機上售賣、貴賓室有償服務、線上保險銷售等增值業務。在客運運力同比基本持平情況下,客座率同比增加6.3個百分點,中聯航營業收入42.35億元,同比增長7.24%,實現淨利潤4.68億元,同比增長77.95%。承運旅客673.47萬人次,同比增長9.1%。
截止目前,中聯航擁有飛機35架。根據規劃,中聯航今年還將引進4架737-800飛機。
獨家運營兩個機場多年
中聯航在歷史上擁有特殊的背景也使其至今獨家在北京南苑機場與佛山沙堤機場運營。考慮兩個機場在區域內的地理位置優勢,隨著近年北京首都機場與廣州白雲機場趨於飽和,中聯航在兩個機場也享受到大機場客源溢出的紅利,同時在兩個區域也實現了與東航的差異化運營。截至目前,中聯航在兩個機場投放過夜運力超過其機隊規模的四分之三,開通了多條支線機場至北京的航線。
2017年有望開通其首條國際航線
早在2015年1月,民航局即公示了中聯航擴大經營範圍申請,中聯航的經營範圍擬由國內航空客貨運輸業務變更為國內(含港澳臺)航空客貨運輸業務;至周邊國家的國際航空客貨運輸業務。
2016年9月14日,民航局公示顯示中聯航首次申請大連-大阪國際航線,計劃2016年12月起開通。這距離中聯航2015年1月申請經營範圍變更已過去整整20個月。2016年11月24日,中聯航申請2017年1月起開通煙臺-靜岡、煙臺-福岡航線。截止目前,中聯航暫未開通上述航線。原有開通計劃的煙臺-福岡航線一再推遲。
由於中聯航運營的南苑機場性質特殊,一定程度限制了中聯航國際航線的發展。在選擇經停地點時,由於青島、浦東等東部主要赴日韓樞紐均有東航分公司,因此中聯航選擇大連、煙臺等地也不難理解。中日、中韓航線競爭激烈且持續面臨客源波動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也是中聯航遲遲未能開通國際航線的原因之一。
筆者認為作為東航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及早開通國際航線擁有國際資質,一方面是布局北京新機場航線、航權的戰略性行動,同時也是未來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東航與捷星曾在香港謀求成立捷星香港未果)、與國外低成本航空合作的必然之選。
展望未來,南苑機場將於2019年關閉,佛山沙堤在未來也有被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取代的可能。在北京新機場中聯航如何與東航實現協同,如何實現差異化的航線網絡布局,這是需要及早考慮的問題。在京津冀區域內,中聯航已在北京、石家莊市場有所布局,未來是否在天津發展從而迴避在北京新機場與東航過度的競爭,同樣引人關注。
14薦聞榜
( )
更多文章和觀點請訪問羅之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