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是用海水澆灌的水稻嗎?袁隆平:目前還不能

2020-12-11 昕瑞生態

「海水稻」簡稱海稻,是一種耐鹽鹼的水稻品種。海水稻株高可達1.7米,抗海水倒灌,稻米呈紅色。海水稻並不是用海水澆灌,而主要是用淡水澆灌。

1、海水稻推廣種植的意義。

海水稻因其耐鹽鹼,能在鹽鹼地的灘涂生長。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2.8億畝可以用於海水稻生長。按畝產300~400公斤計算,可產糧近1000億公斤,可以滿足幾億人的糧食需求。海水稻並不是用海水灌溉,而且鹽鹼地的含鹽量必須低於1%,濃度過高容易減產或者顆粒無收。現在很多水稻專家都在研究海水稻,提高海水稻的耐鹽鹼度。以目前的技術,海水的含鹽量3%左右,而海水稻的耐鹽鹼度只有1%,還不能直接用海水灌溉。提高海水稻的耐鹽鹼度,能開發更多的鹽鹼地種植海水稻。目前海水稻的產量並不高,畝產三四百公斤,提高海水稻的產量也是任重道遠。

2、海水稻並不是袁隆平首先發現的。

說到水稻,我們常常會想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年袁老的海水稻,在各大媒體輪番報導,很多人更相信是袁老的功勞。提到海水稻,我們應該牢記一個人,他就是陳日勝。陳日勝長期在湛江研究推廣海水稻,時間長達三十多年。起初陳日勝研究的海水稻畝產只有100公斤,通過改良畝產達到300~400公斤。2016年10月,袁隆平的海水稻研究中心在青島落戶。隨著袁老加入海水稻的研究,海水稻的名氣迅速傳開。袁老在海水稻的研究和推廣也是功不可沒。

結語:目前的技術水平,海水稻只能在千分之六的鹽度灌溉水條件下正常生長,而海水的鹽度達到3%,離用海水直接灌溉海水稻的技術還是任重道遠。但按目前的海水稻技術,能開發2.8億畝鹽鹼地種植海水稻,意義重大。

相關焦點

  • 袁隆平與神奇的「海水稻」
    袁隆平,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創造了水稻畝產上千公斤的世界紀錄,其畢生追求的目標在於如何能夠讓水稻更高產。已經88歲的袁隆平不久前透露,他目前正在攻克雜交水稻的兩個難題,一個是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而另外一個則是研發「海水稻」。
  • 袁隆平:「海水稻」若成功可多養活1億人口,「海水稻」再獲高產
    據央視財經報導,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傳出好消息,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了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耐鹽水稻平均畝產量達到了802.9公斤創下了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浮誇風吹歪海水稻 與海水無關為啥取名「海水稻」
    原標題: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網紅」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煩。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鹼水稻,研發主陣地在青島。今年,它已經開始了全國大範圍試種。在去年的測產中,海水稻表現不錯——一種編號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畝產量達到620.95公斤,超出預期的300公斤。在習近平主席2018新年賀詞中,海水稻與大飛機C919、量子計算機、港珠澳大橋等一道被「點名」。但近日,我國著名水稻專家凌啟鴻發表學術文章指出,切不可因有了海水稻而過於樂觀。之後,又有公開報導質疑,「海水稻」名不副實,它與海水並不沾邊。
  • 袁隆平研發的北海千畝海水稻豐收了!好吃不?
    海水稻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鹽度不低於1%的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每畝200至300公斤的水稻品種。北海的這片海水稻大有來頭2018年該項目選址高坡村海水倒灌鹽鹼地和臨海灘涂建立基地並開展品種選育該項目是中國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院士
  • 「海水稻」長在海裡嗎?鹹嗎?——「海水稻」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
    新華社青島9月28日電題:「海水稻」長在海裡嗎?鹹嗎?——「海水稻」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新華社記者袁軍寶、潘林青、王子辰最高畝產620.95公斤!28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鹼水稻收割測評,試種的「海水稻」在產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海水稻」是長在海裡的嗎?「海水稻」鹹嗎,口感如何?
  • 袁隆平團隊海水稻再獲豐收,為什麼要花大精力在鹽鹼地種水稻?
    近日,袁隆平團隊在新疆嶽普湖縣重度鹽鹼地試種的海水稻再獲豐收,畝產達548.53公斤。消息一出,立馬吸引了網友們的關注。花費大量研發成本在鹽鹼地種植海水稻,有何意義?一起來看看吧!嶽普湖縣試種海水稻再獲豐收還記得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試種的300畝海水稻嗎?如今已經長成啦!
  • 我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 畝產620公斤[組圖]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 廣東海水稻用海水灌溉 稻穀會有營養嗎?
    你聽說過海水稻嗎?海水稻有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之稱,不過,海水稻——鹽鹼地裡,用海水種水稻——如今變成了現實。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廣東湛江種植專業合作社主任陳日勝成功種出海水稻。農業部海水稻專家現場考察會指出,海水稻種子是國家寶貴的資源,要大力支持開展系統研究。然而,網友們卻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海水稻好吃嗎?水稻會不會是鹹的?如果味道很難吃,是否可以就別種了?
  • 鹽鹼地上種水稻?海水稻首次紮根青藏高原,讓高原鹽鹼地變糧倉!
    今年的6月8日,袁隆平團隊首次嘗試在青藏高原的柴達木盆地試種海水稻,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之後,海水稻試種植面積達到了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有媒體稱:在繼青島「海水稻」畝產620公斤成功之後,「海水稻」第一次紮根青藏高原,有望讓鹽鹼地也變米糧倉!
  • 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袁隆平|海水稻|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10月1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量802.9公斤專家表示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我們一定光碟行動」「鹽鹼地成糧倉,太了不起了」袁隆平:「海水稻」若研究成功可多養活1億人口袁隆平在此前的採訪中說「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少18億畝耕地紅線但是我們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其中能夠種水稻的將近2億畝
  • 袁隆平宣布成果:剔除鎘基因 海水稻成功每年可增加8400萬噸糧食
    袁隆平宣布成果:剔除鎘基因 海水稻成功每年可增加8400萬噸糧食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最近在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上宣布了一項重大成果,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成功敲掉了水稻種子中會影響汙染元素代際傳播的鎘元素
  • 袁隆平團隊在杜拜成功試種「沙漠海水稻」
    袁隆平團隊在杜拜成功試種「沙漠海水稻」  八十多個品種 均超出世界水稻平均產量  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於2018年1月8日在杜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
  • 袁隆平團隊在柴達木盆地鹽鹼地試種「海水稻」
    近日,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鹼地裡長出了水稻。這是袁隆平團隊試種的高寒耐鹽鹼水稻,又稱海水稻。海水稻是一種介於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間的,普遍生長在海邊灘涂地區,具有耐鹽鹼、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等特點的水稻。
  • 袁隆平海水稻試種成功 脫粒後的海水稻長這樣
    不少小朋友前來參觀海水稻收割。  測產專家和技術人員在稻田內收割海水稻。  脫粒後的海水稻長這樣。  自從袁隆平院士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並設立海水稻研發中心,青島就與海水稻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年5月份海水稻插秧後,經過153天的生長期,終於等來了一場大考——收割測產。
  • 中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
    「海水稻」不一般,稀釋海水來澆灌走進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側10餘畝試驗田,被整齊分成了12塊,總共種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水稻材料——技術人員解釋說,通過品種審定前,這些不同的水稻不能稱之為品種,只能稱之為材料。其中,7號和8號試驗田中種植了312份具有較強耐鹽鹼性的「海水稻」材料,平時用3‰至6‰不同鹽度的鹹水澆灌。
  • 袁隆平海水稻示範項目青島開工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5日啟動萬畝耐鹽鹼超級雜交水稻示範種植項目,工人們當日率先對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5000畝鹽鹼地進行開墾整理,數百臺現代農業機械正在同時作業,千畝鹽鹼地從一片荒蕪變身春耕熱土。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再創新紀錄!
    在第40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袁隆平又為我們帶來了好消息! 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對3塊各1畝左右稻田機收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表示,這個產量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袁隆平團隊在柴達木盆地鹽鹼地試種「海水稻」
    近日,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鹼地中,高寒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正在試種。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們將青海格爾木市大棚內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開墾的鹽鹼地中,這也是海水稻在柴達木盆地首次進行試種植。經過五天時間的人工插秧,目前已完成兩畝多地的海水稻試種。袁隆平海水稻青島團隊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技術員 張國東:試插秧一個是考驗秧苗對這個氣候的適應條件,再一個是看它返苗返青的情況,目前看它還在適應的階段,因為也是剛插完秧,它需要五到七天的適應階段。
  • 袁隆平團隊在杜拜成功試種「沙漠海水稻」成功
    ,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於2018年1月8日在杜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經來自國際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聯和中國等五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聯合測產專家組對首批成熟的品種進行了測產,這些品種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噸/公頃的平均畝產量(來自2014年FAO統計數據)。這標誌著袁隆平「海水稻」團隊此次在杜拜沙漠地區的試驗種植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 食品輿情:袁隆平團隊海水稻獲贊 18元烤鴨品質堪憂
    沙漠海水稻階段性成功 中國農業科技獲得盛譽 近日,袁隆平所帶領的海水稻團隊在杜拜沙漠中成功種植水稻,最高畝產超500公斤,得到輿論高度關注和一致好評。據媒體介紹,袁隆平院士所帶領的團隊研發的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涂等鹽鹼地生長的特殊水稻,海邊灘涂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