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水稻用海水灌溉 稻穀會有營養嗎?

2020-12-11 觀察者網

你聽說過海水稻嗎?海水稻有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之稱,不過,海水稻——鹽鹼地裡,用海水種水稻——如今變成了現實。近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廣東湛江種植專業合作社主任陳日勝成功種出海水稻。農業部海水稻專家現場考察會指出,海水稻種子是國家寶貴的資源,要大力支持開展系統研究。然而,網友們卻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海水稻好吃嗎?水稻會不會是鹹的?如果味道很難吃,是否可以就別種了?觀察者網了解到,廣東海水稻是用海邊灘涂內的野生水稻繁育而成,生產時用海水灌溉,海水稻也比一般水稻長勢要高。那麼,用海水灌溉出來得海水稻味道和營養成分十分關鍵,對此,媒體均沒有報導。

廣東海水稻用海水灌溉 稻穀會有營養嗎?

廣東省湛江市有關部門透露,海水稻發現者之一的陳日勝,為了海水稻繁育已奮鬥了28年之久。1986年陳日勝在湛江農業專科學校羅文烈教授帶領下,普查湛江紅樹林資源時,在家鄉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發現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野生水稻。這到底是哪類植物呢?羅教授仔細察看後,斷定它就是水稻,一種生長在海灘涂鹽鹼地裡的野生水稻。當時羅教授叮囑他收下522粒種子進行繁育,將海水稻種子延續至今。陳日勝說,多年種植和反覆的科學實驗,海水稻子抗鹽鹼、抗病蟲害、不需施肥鋤草,還抗旱、抗澇。目前,這種海水稻正在廣東遂溪、廉江和海南等鹽鹼地開展多點試種。

廣東種出神奇海水稻確實值得稱讚,但觀察者網發現,江蘇、山東等地也曾嘗試在海邊灘涂地帶種植海水稻。因此,網友們對廣東湛江的海水稻提出5大問題:

一、種出海水稻沒問題,關鍵是好吃嗎?水稻會不會是鹹的?營養成分怎麼樣?如果味道很難吃,是否可以就別種了?

二、江蘇沿海有過海水稻,是水稻與大米草的遠緣雜交,大米草耐鹽,廣東海水稻是否也是雜交水稻?

三、廣東海水稻的推廣價值如何,因為如果海水稻只適合灘涂種植的話,要知道現在灘涂太金貴了,搞養殖更有利!

四、為什麼幾十年了還在育種,而不是開展雜交、優化、推廣?有點不真實啊?

五、現在的海邊都養殖什麼的搞得汙染嚴重,是用稻穀來吸汙染物嗎?

觀察者網了解到,海水稻夢想成真,據陳日勝最初在海灘邊發現野生水稻已有28年,也就是說,陳日勝為了海水稻繁育已奮鬥了28年之久。中國的鹽鹼地有6.3億畝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長出水稻,以目前產量(畝產300斤)計,每年能多打1890億斤糧食,相當於現有全國糧產的五分之一。但海水稻大力推廣的前提是味道要好,產量要提高,而且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應。

(觀察者網綜合整理,未經書面授予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海水稻」是用海水澆灌的水稻嗎?袁隆平:目前還不能
    「海水稻」簡稱海稻,是一種耐鹽鹼的水稻品種。海水稻株高可達1.7米,抗海水倒灌,稻米呈紅色。海水稻並不是用海水澆灌,而主要是用淡水澆灌。1、海水稻推廣種植的意義。海水稻因其耐鹽鹼,能在鹽鹼地的灘涂生長。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2.8億畝可以用於海水稻生長。按畝產300~400公斤計算,可產糧近1000億公斤,可以滿足幾億人的糧食需求。
  • 「海水稻」長在海裡嗎?鹹嗎?——「海水稻」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
    新華社青島9月28日電題:「海水稻」長在海裡嗎?鹹嗎?——「海水稻」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新華社記者袁軍寶、潘林青、王子辰最高畝產620.95公斤!28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鹼水稻收割測評,試種的「海水稻」在產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海水稻」是長在海裡的嗎?「海水稻」鹹嗎,口感如何?
  • 象山灘涂種地、海水灌溉衝破農業「禁區」
    高潮區主要有紅樹林、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等鹽生植物,低潮區則有紫菜、裙帶菜、羊棲菜、鼠尾藻、石蓴、龍鬚菜、江蘺等海生植物。    象山就找到了灘涂種莊稼的路子,發展海水鹽土農業,以灘涂代替耕地,以海水代替淡水,變廢為寶,化害為寶,一改灘涂地等於荒地的局面。▲象山道人山圍墾工程效果圖。
  • 海水稻是怎樣的水稻,吃起來會很鹹嗎?它又有哪些優點
    近年來人們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改良更加適合在貧瘠土地上適合栽種的新品種,其中之一就是 「海水稻」,研製培育除新的水稻品種能夠在鹽鹼地上生長發育,不僅能夠將荒地變為良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在解決糧食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於我們這個地少人多的中國來說。那麼海水稻到底是怎樣繁育出來的呢?
  • "海水稻"不在海水裡長:瞄準沿海灘涂和內陸鹽鹼地
    這是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首批試種的「海水稻」產量。「海水稻」是長在海水裡的嗎?它的口感如何?誰在照料這些「海水稻寶寶」?「海水稻」其實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據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技術處處長王克響介紹,耐鹽鹼水稻可以在海邊灘涂生長,是在「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裡」,但「海水稻」生長的地方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
  • 我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 畝產620公斤[組圖]
    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舉行的「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上,「海水稻」實地測產結果一經宣布,現場人群沸騰了——這個畝產意味著我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測算,我國鹽鹼地總數約15億畝,其中有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如果在1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按畝產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產量也將達到300億公斤,能養活8000萬人口。
  • 科技日報: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
    李立秋對這一解釋並不買帳:「我沒有聽說過這種俗稱,耐鹽鹼水稻就是耐鹽鹼水稻,怎麼成了海水稻?」從事水稻育種工作多年的天津農作物研究所專家童繼平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業內,並沒有將耐鹽鹼水稻稱為海水稻的慣例。誤解已經產生。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之前入駐了某新聞平臺的「問吧」與網友互動。大量網友都在問同一個問題——這種水稻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嗎?
  • 內蒙古興安盟海水稻畝產稻穀再破千斤
    當日,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傳來好消息,經測產評估,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平均畝產稻穀再破千斤。 據了解,該基地耐鹽鹼水稻連續兩年畝產破千斤,不僅為興安盟鹽鹼中低產田提升為中高產田注入希望,更為我國同等條件下的鹽鹼地水稻種植提供了科學依據。
  • 「海水稻」被指名不符實 研發團隊:質疑觀點還停在早期研發階段
    近日,發表在科技日報的《「海水稻」名不符實 專家指出大規模發展灘涂種植缺乏現實性》一文引發廣泛關注。文章指出,我國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發表在《中國稻米》的《鹽鹼地種稻有關問題的討論》中提到,「海水灌溉種稻事實上不存在,『海水稻』是名不符實的偽命題。『海水稻』的名稱,過分誇大了耐鹽育種的作用,忽視了引淡水灌溉的基礎作用,會引起誤導。」
  • 科技日報: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 宣傳上要克制
    從事水稻育種工作多年的天津農作物研究所專家童繼平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業內,並沒有將耐鹽鹼水稻稱為海水稻的慣例。誤解已經產生。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之前入駐了某新聞平臺的「問吧」與網友互動。大量網友都在問同一個問題——這種水稻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嗎?既然容易讓人「腦補」,又為何如此取名?「因為有新聞性。」
  • 平湖首次試種的海水稻迎來大豐收
    9月4日,平湖首次試種的海水稻迎來了首批收割測產。經測算,此次收割的「玉香油佔」品種海水稻畝產380公斤,達到預期試驗目標。「海水稻」是不是生長在海水裡? 其實,「海水稻」並非是長在海水中的水稻,而是一種不懼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邊灘涂地和鹽鹼地生長的水稻品種。為區別於普通水稻,人們稱之為「海水稻」,又稱「海稻」。有人會問,鹽鹼地裡長出來的稻米,會不會吃起來口感不好?
  • 海水稻的厲害,你知道嗎?
    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等方法,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專門培育出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初,工作人員將溫室大棚裡培育出的海水稻移栽到鹽鹼地中。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處處長吳佔勇說:「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寒地區試種植。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再創新紀錄!
    今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五大類鹽鹼地區建立「海水稻」試驗示範種植基地,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作為東部濱海鹽鹼地類型,土壤含鹽量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之間,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試驗示範種植基地。
  • 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袁隆平|海水稻|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我們一定光碟行動」「鹽鹼地成糧倉,太了不起了」袁隆平:「海水稻」若研究成功可多養活1億人口袁隆平在此前的採訪中說「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少18億畝耕地紅線但是我們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其中能夠種水稻的將近2億畝
  • 人民日報:海水稻還需闖幾道關?距離推廣有多遠?
    今年5月底,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團隊在杜拜沙漠地區試種的海水稻經國際聯合測產專家組測產,其中一個海水稻材料畝產超過500公斤。推廣種植前,需闖關試驗多重篩選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試驗基地的組織培養實驗室裡,一排排培養皿內種著水稻的幼苗,科研人員張繼雨一邊觀察水稻幼苗,一邊在記錄表上寫下這些幼苗的耐鹽鹼性狀。記者在這份記錄表上看到,在6‰鹽度下,有38份水稻材料試驗入組,測試其發芽率、生根率以及芽期耐鹽鹼能力。
  • 99%的人誤解海水稻,3分鐘告訴你海水稻與轉基因的區別!
    點擊播放 GIF 0.2M一旦有新農作物研發出品,就躲不過「轉基因」的傳言,海水稻亦是如此,什麼是海水稻?海水稻是轉基因嗎?海水稻的營養成分有哪些呢?海水稻,它的稻米色呈赤紅色,稻米中含有天然可溶性紅色素,富含胺基酸、蛋白質、澱粉膳食纖維與鈣;在微量亓素方面,富含鐵、鋅、錳、硒、銅等微量亓素,營養價值豐富。海水稻是轉基因嗎?轉基因問題可能是海水稻發展到現在最受爭議的問題之一。
  • 海水稻首次紮根青藏高原,讓高原鹽鹼地變糧倉!
    對於我國,有100萬平方公裡的鹽鹼地,要是按面積算,這幾乎相當於是一個衣索比亞的大小。不過,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現在在鹽鹼地上也能種水稻了。以前,袁隆平曾說,哪怕是能利用十分之一的鹽鹼地,全國的水稻產量都會增加20%以上,也就是增加5000萬噸的大米,這足夠養活兩億人吃飯。
  • 袁隆平研發的北海千畝海水稻豐收了!好吃不?
    海水稻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鹽度不低於1%的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每畝200至300公斤的水稻品種。羅偉 陳孝昭 攝據了解,該項目不僅可在沿海鹽鹼地生產稻米,還可以在稻田中配套放養魚、蝦、蟹,飼養海鴨等,實施種養一體化,達到一田多用、一田多效,增加田地的綜合產出。
  • 海水稻是怎麼培育出來的?米飯味道是鹹的嗎?一探究竟→
    總臺央視記者 楊濤:這裡是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海南的科研育種基地,總面積有近百畝。在我身邊的水田裡,這些秧苗是十多天前剛剛插下去的,已經插秧的面積有10來畝。現在,科研人員正在施藥,並每天記錄它們的長勢。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這些秧苗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寶貴。
  • 「海水稻」的說法跑偏了 表述太不專業
    鏈科技小編今天關注的「海水稻」一詞就存在這一問題。近日,我國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發表一篇探討鹽鹼地種稻的論文。他認為,「利用灘涂鹽鹼地種植水稻」,此事可以有。但不能因此忽略「即便水稻耐鹽育種取得突破性創新發展,但尚不能改變鹽鹼地種稻還須靠淡水灌溉洗鹽」這一基本事實。也就是說,「海水稻」有些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