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共同管轄,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裡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的油輪,是我們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是我們經巴拿馬運河的5倍。
馬六甲海峽不止對於我們中國,對於日本、韓國等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素有"海上生命線"之稱。關注過馬六甲海峽的人一定,聽說過這個詞,那就是馬六甲困境,也稱馬六甲困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個方面的是指馬六甲海峽,其自身存在的多種問題,主要是指一下三種小狀況,不了解情況者推崇運能飽和說,擔心港口受泊位、裝卸設備等限制會出現無法接待更多船隻的飽和狀態。而我們要知道馬六甲海峽是一個免費的國際通道,只會出現過往船隻通行時間延長的情況,而不會出現無法通行更多船隻的"飽和狀態",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馬六甲海峽應該不會達到"運量飽和"的狀態,經過不斷的疏浚後,海峽完全可以通行30萬噸超級油輪。
還有的人會擔心海上的運輸安全,這個擔心其實也是多慮了,首先大型船舶意外沉沒或者爆炸的可能性很小,其次以現有的技術處理此類事故並不難,把出事船舶拖離也不需要很長時間,新加坡海峽與馬六甲海峽都發生過輪船碰撞事故,但是並沒有明顯影響航運。至於擔心的恐怖主義活動,在馬六甲海盜活動中僅僅佔有很小的比例,2004年以後國際海事組織接到報告顯示,馬六甲海盜活動案件持續下降2008年與2009年都只有2起,馬六甲海峽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航道。第二個方面的馬六甲困境,是指擔心美國封鎖馬六甲海峽。毋庸諱言,在這種情況下確實存在馬六甲困境,馬六甲海峽現為新、馬、印尼三國共管,十分狹窄,易於封鎖,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馬六甲海峽是必須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國在新加坡建立軍事基地,則意味著該地區可能被置於美國軍事力量控制之下,同時又處於印度的重兵部署之下。
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誰就把手放在了中國的戰略石油通道上,就能隨時威脅中國的能源安全,馬六甲困境已經成為中國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詞,馬六甲海峽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但中國海軍卻鞭長莫及,一旦出現意外,將給中國的"能源安全"造成極大隱患,但是只可能是短期困境。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加深,我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大國的經濟災難會快速連帶其它地帶出現經濟危機,比如可以參考2008年的美國經濟危機,儘管美國考慮至此,不敢輕易的實施這個措施,但是怎麼看我們都處於被動地位了嗎?
不,我們怎麼可能放任美國這麼做,基於未來可能會發生的馬六甲困境,中國提出了四個應對措施,第一是增加國油國運的比重,尤其是大力發展20-32萬噸的超級油輪,少量發展32萬噸級以上的特級油輪。第二是與兩海峽主要使用國合作,除了現有的派員參與信息分享中心的活動外,中國應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海峽航道安全的管理。
第三是中緬石油管道有必要修建,因為它有助於中國減少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並為中國西南地區開闢一條便捷、便宜的油氣供給渠道,促進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助於增進中緬雙邊關係,促進緬甸經濟發展,推進中國對緬甸及其周邊國家的投資。第四種是發展遠洋海軍,中國通過發展遠洋海軍來抗衡超級大國也不是可行的途徑,這需要較長時間,而且這有可能陷入海上軍備競賽。在這樣的競賽中,中國並沒有多大的勝算,並可能使中國陷于越擴軍越不安全的困境之中,遺憾的是現有的應對措施中,並不能有效緩和或化解"困境",但是不懼困難、勇於挑戰是中國人最擅長的事情,不是嗎?我們不用過於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