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安全的潛在威脅:過度依賴馬六甲海峽

2020-12-16 中國網

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扼制住了中國的能源通道。對這條水道的過度依賴,給中國的能源安全帶來重大的潛在威脅

今年4月,一則關於美軍即將進駐馬六甲海峽的消息頓時扯緊了亞太大國的神經。

這則新聞的大意是,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透露,美軍方將制定名為《區域海事安全計劃》的反恐新方案。根據計劃,美國將向馬六甲海峽派駐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以防止恐怖分子襲擊。

消息傳到東南亞,立即引起軒然大波,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表示不會接受美國的提議。中國作為該地區的大國,同樣在關注著美國的動向。

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的安全問題學者盧國學,已連續5年執筆起草中國社科院出版的年度報告《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中的「周邊安全」部分,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美軍真的實現向馬六甲海峽派兵,這將成為今年安全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中國將不得不修改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

馬六甲海峽的安全問題不僅成為中國學術界討論的熱點,也引起了中國政府最高層的密切關注。在2003年11月29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閉幕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分析中國經濟形勢時,第一次提到了金融和石油兩大國家經濟安全概念,他提到了國內石油進口的一半以上都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地區,進口原油五分之四左右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的,而一些大國一直染指並試圖控制馬六甲海峽的航運通道。因此,他要求必須從新的戰略全局高度,制定新的石油能源發展戰略,採取積極措施確保國家能源安全。這被國際傳媒稱為胡錦濤要破解「馬六甲困局」。

馬六甲:欲望之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度洋北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而,它與其南部的巽他海峽和望加錫海峽共同成為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

馬六甲海峽由於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二戰後,馬六甲海峽歸沿岸國家,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管,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約5萬多艘,馬六甲海峽因此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美國撒出的駐軍口風立即打破了海峽的平靜,並得到了新加坡的支持。一個是號稱擁有「全球利益」的超級大國,一個是海峽的擁有國之一,而且打的旗號是「反恐」,美軍似乎不久後就要順理成章地接管馬六甲的防衛了。

最先擊碎美軍美夢的是海峽的另外兩個擁有者———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本來要於6月4日至5日在新加坡與部分亞洲國家高層就馬六甲海峽局勢商討對策。就在拉氏起程之前,馬來西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作出明確回應,拒絕美國在馬六甲海峽進行反恐巡邏,並稱這樣的建議實際上是否認馬來西亞保護馬六甲海峽安全的能力。

印尼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表示反對美國在馬六甲海峽派駐軍隊的計劃,馬六甲海峽的主權屬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不允許外來勢力派駐軍隊。

在馬來西亞和印尼明確反對的情況下,本來支持美軍進駐的新加坡的態度也在後退。

美軍投石問路的舉動遭到抵制之後,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曾放口風要駐軍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上將公開否認自己的說法。他稱美國沒有意圖派遣更多的軍艦和軍隊到馬六甲海峽。

6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飛往新加坡途中告訴媒體,有關美國計劃不顧馬六甲海峽附近國家的反對,執意介入該海峽的防禦工作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這是媒體一貫的誤報行為」。「只要馬來西亞和印尼反對,美軍的計劃就難以實現。」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錫鎮對本報表示,「新加坡雖然位置重要,但是面積很小,而馬六甲海峽的絕大部分為馬來西亞和印尼擁有。」

他分析說,東南亞國家一直極力保持該地區的戰略平衡,希望與各大國保持平衡外交,避免讓任何一個大國佔有壓倒性優勢。而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戰略意義,東南亞國家不會不知道,讓美國進來,那麼必然引起周邊其他大國的緊張,該地區的戰略平衡必然會被打破。

美國的醉翁之意

安全問題專家盧國學表示,馬六甲海峽近年來一直瀰漫著海盜與恐怖組織聯手製造恐怖事件的陰影,如僅在2001年,在馬六甲海峽就發生了600多起海盜劫船事件,經濟損失100多億美元。這是美國進駐的直接原因。

他說,從國際戰略的角度來看,馬六甲海峽無疑也是美國搶佔地緣優勢、抑制大國崛起以及掌握世界能源流向的關鍵水域。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軍積極推行「兩洋戰略」以圖掌握全球16條海上要道(即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羅裡達海峽、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好望角航線、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冰島—聯合王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荷姆茲海峽和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望加錫海峽、朝鮮海峽和太平洋上通過阿拉斯加灣的北航線)。因此,馬六甲海峽是美國多年來志在必得的一個戰略要地。

盧國學將美國的戰略意圖分析得相當透徹:第一,美國在馬六甲海峽立足,迫使俄羅斯海軍打消重返越南北部灣基地的想法;第二,馬六甲海峽毗鄰中國,是中國的南大門和重要的能源供應航線,馬六甲海峽又與臺灣海峽、南中國海相距較近,而只要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就將永遠成為中國崛起的「絆腳石」;第三,美軍進駐馬六甲海峽,將使印度海軍難以向太平洋一側發展;第四,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屯兵,還將迫使日本不得不繼續服從於美國。

中國的「馬六甲之痛」

一位專家用「馬六甲之痛」形容中國在馬六甲海峽問題上的困境。

對中國而言,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海上石油生命線。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10年來的發展,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地區,進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的。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成是中國船隻。馬六甲海峽已經與中國經濟安全息息相關。這個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的海峽,直接扼住東亞國家的能源咽喉。「中國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的安全怎麼得到保障?現有的中國與有關國家的關係是否足以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南開大學全球化問題研究所所長龐中英教授對此一直心存疑問。

他說,過去,在中國對國際資源依賴不多的時代,這樣的安全問題幾乎是不存在的。而今日,國際資源供應的安全卻成了中國牽一髮動全身的大問題。

美國、日本、印度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海軍都布防馬六甲,打擊海盜是它們最基本的理由。但是,除了這種冠冕堂皇的藉口,明眼人都知道,它們都是在為防範國際衝突而未雨綢繆。

一位中國能源專家曾用「不堪一擊」來形容馬六甲海峽。這樣的評價包含了3層含義:第一,目前馬六甲海峽處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控制範圍之內,印度力量對該海峽也是觸手可及;第二,以中國目前的實力,根本無法控制這條海峽;第三,這條海峽已經成為美國全球戰略中必須控制的16條咽喉水道之一,一旦美國勢力介入,任何國家也無可奈何。

毫不誇張地說,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扼制住了中國的能源通道。對這條水道的過度依賴,給中國的能源安全帶來了重大的潛在威脅。

修建「東方巴拿馬運河」?

「中國要確保石油運輸安全,必須尋找一條比馬六甲海峽更便捷、更便宜、更安全的石油運輸線路,而克拉地峽正是一個重要選擇。」張錫鎮教授表示。

克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段狹長地帶,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地峽以南約400公裡地段均為泰國領土。如果在這裡修條運河,那麼今後船隻就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

按照初步測算,開鑿克拉地峽運河需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

中國能源研究機構曾專門提出了3個解決方案:建立泰國南部沿海「海陸聯運陸橋」、建立泛亞洲石油大陸橋和開鑿克拉地峽運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與綜合運輸研究所對上述方案進行了專門研究。據參加過研究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興珊博士介紹,這幾個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和第二個方案只能解決4000萬噸左右原油的運輸問題,這與遠東國家需從中東進口4億噸左右的原油相比,作用相當有限。

第三個方案是在克拉地峽開鑿一條亞洲的「巴拿馬運河」,一直是「撇開馬六甲」設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

但泰國政府無力獨自承擔這項工程。而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2003年共進口原油9100萬噸),中國的態度一直非常關鍵。

中國此前一直對這個工程猶豫不決,一個重要原因是考慮到對新加坡利益影響太大。一旦中國與泰國、日本等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峽運河工程,必將對新加坡的航運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不過朱興珊也提醒說:「人們擔心馬六甲海峽實際上是擔心美國卡脖子,但改道泰國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美國在泰國的梭桃邑、烏塔保、曼谷也有駐軍。」

中日韓能否攜手尋出路

日本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田邊敏憲對記者表示,在能源問題上,「東協+3(日中韓)」必須友好地開展合作。

田邊認為,歐洲之所以能夠建立歐盟,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建立了煤鋼共同體。日中兩國,視情況可以加上韓國甚至天然氣資源豐富的俄羅斯,攜手建立一個能源共同體。

亞洲合作對話第三次外長會議將於6月21日至22日在中國青島舉行。外交部高級官員向本報透露,會議將發表亞洲能源合作的框架文件《青島倡議》,中國作為能源領域的共同牽頭國將重點與日韓外長協商能源合作。

張錫鎮教授表示:「不排除因為能源問題使東亞的大國走到一起的可能性。相互爭鬥會使大家一起受損,聯手合作卻會共同受益。」

他說,中日兩國已經為激烈的能源競爭付出了慘重代價。 (記者 石洪濤)

《中國青年報》  2004年06月15日

相關焦點

  • 瓜達爾港是中國能源大動脈,降低了對馬六甲海峽過度依賴的困局
    它是為了撬動整個印度洋,南亞次大陸及中東的格局而修建的,它也是為了保障中國能源安全而修建的,中國租借它,因為它是東亞新的石油路線,它就是瓜達爾港。世界上60%的海上石油運輸以及中國進口的原油的80%都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整條海峽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三國共同管理。
  • 中國石油安全生命線:從馬六甲海峽到臺灣海峽
    中國對國際石油的嚴重依賴已成一個基本事實和趨勢。中國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的安全怎麼得到保障?現有中國與有關國家的關係是否足以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  過去,在中國對國際資源依賴不多的時代,這樣的安全問題幾乎是不存在的,而今日,國際資源供應的安全卻成了中國牽一髮動全身的大問題。
  • 中國的「馬六甲困局」
    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扼制住了中國的能源通道。對這條水道的過度依賴,給中國的能源安全帶來重大的潛在威脅   本報北京6月13日電   今年4月,一則關於美軍即將進駐馬六甲海峽的消息頓時扯緊了亞太大國的神經。   這則新聞的大意是,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透露,美軍方將制定名為《區域海事安全計劃》的反恐新方案。
  • 中國減少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美國又失望了一回
    馬六甲海峽是亞洲地區一個非常重要地區,各國都在這裡進行著激烈的博弈。各國之所以對於馬六甲海峽如此看重,是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而且這一地理位置暫時來說是獨一無二的。然而,如今有外國媒體指出,中國正在和柬埔寨就使用當地的海軍基地進行談判,如果這一談判成功的話,那麼馬六甲海峽對於中國的作用將大大降低。中柬圍繞海軍基地展開合作日前,《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聲稱中國正在和柬埔寨就使用該國的雷姆海軍基地進行談判。
  • 馬六甲海峽安全怎麼保
    本月20日,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3國海軍的17艘艦艇開始在馬六甲海峽進行聯合巡邏,開始聯合保衛海峽的通航安全(詳見7月22日本版報導)。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群島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新加坡位於其南部入口。海峽長800多公裡,是亞洲聯繫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海運通道,世界四分之一的海上貿易依賴它的暢通。
  • 中國有三大舉措,可以減少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有哪三個?
    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簇擁的馬六甲海峽,在數百年以來一直都是我國的海上生命線,因為有8成以上的原油輸入需依仗這條上千公裡的狹窄水道,但是我們通過三個戰略布局,馬六甲海峽的價值可能在最近幾年會不斷地稀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咱們或許就不再這麼依賴馬六甲海峽了。
  • 美國妄圖控制馬六甲海峽,卡住中國發展咽喉?沒關係我們有這條路
    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裡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的油輪,是我們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是我們經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不止對於我們中國,對於日本、韓國等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素有"海上生命線"之稱。關注過馬六甲海峽的人一定,聽說過這個詞,那就是馬六甲困境,也稱馬六甲困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繞過擁擠的馬六甲海峽 這條油管減輕中國能源通道安全壓力
    2017年4月10日,緬甸總統吳廷覺首次訪問中國期間,中緬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營,引發國際媒體廣泛關注,因為這條通往中國西南地區的管道能為中國進口中東原油提供更直接的途徑,繞過擁擠的馬六甲海峽。就在4月10日當天,《環球時報》記者在馬德島見證了管道投運的歷史性時刻,還參觀了碼頭上的各種設施和島上的村落。在這過程中,記者親身體會到該項目的意義所在,同時也看到,這座小島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馬六甲海峽:對中國很重要 關係航運安全(組圖)
    時至今日,馬六甲海峽沿岸仍保留著中國境外最大的華人墓地,其中有些墓地可以追溯到鄭和下西洋時代。  馬六甲海峽關係中國航運安全  600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馬六甲海峽之於中國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  從航運上來說,馬六甲海峽距中國領海很近,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 中俄打通運輸線,不再害怕馬六甲海峽被封鎖
    在獲取國外能源方面,中國主要依靠海上運輸,而中國主要的海上運輸管道是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不僅是我國的重要運輸航線,對於世界上很多國家來說,馬六甲海峽也是重要的航線。非和平時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海上運輸線被其他國家控制,對自身來說是災難性的。
  • 中亞將成為我國的能源後院:幫助我國海上生命線繞開馬六甲海峽
    如今我國也有一條生命線,這條生命線從我國沿海各大港口出發通往世界各地,有的走向美洲展開貿易運輸,有的經過馬六甲連接非洲,海灣和歐洲,後者是最重要的一條生命線,它擔負著為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供應能源的重任,能源安全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經濟與國防安全。長期以來我國海上生命線受到美日的圍堵!
  • 馬六甲海峽,造就了新加坡的經濟騰飛
    如果從南非坐船來中國,那不走馬六甲是沒問題的,隨便找個航道就可以駛入我國南海海域。但是,大部分的船是從波斯灣出發,開往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而馬六甲海峽是最近的路。因為波斯灣有石油,佔世界探明儲 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這裡的石油易開採、油質好、分布廣。
  • 三大舉措令中國不再依賴馬六甲海峽,也許真可以和新加坡說再見了
    馬來半島及蘇門答臘島簇擁的馬六甲海峽,數百年來一直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因為80%以上的原油輸入,需依仗這條上千公裡的狹窄水道。但是通過三個戰略布局,這個海峽的價值卻在最近10年內不斷被稀釋,關乎中國國計民生的咽喉要道,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
  • 馬六甲海峽能限制中國發展嗎?一帶一路表示不帶你玩了
    由馬六甲海峽通向印度洋直接聯結海上石油運輸路線、歐洲貿易路線、非洲貿易路線、大西洋貿易路線,通向大西洋方向直接連通中國:廣州、上海、北京,日本東京,墨爾本,航運線路聯通著印度洋與大西洋,總的來說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各國的能源通道
  • 巴生港-打入馬六甲海峽的釘子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表示,由於70%至80%航經馬六甲海峽的船隻的目的地是中國,所以馬國交通部希望中國參與該港口計劃。現在中國在南沙的基地已經頗具實力,在7月12日公布南海仲裁案結果之前,馬來西亞這麼做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側面支持。
  • 馬六甲海峽若被封鎖就無路可走嗎?其實還能走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
    我國南海不僅資源豐富,而且還是國際上的黃金水道之一,從歐洲,西亞,南亞地區經過印度洋到太平洋,南海是必經之路,我國以及東北亞的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都非常依賴南海的航線,這條航線承擔了本地區80%以上的商品與能源的進出口運輸。
  • 避開馬六甲、推出南海意象:中國需要這四大招
    資料圖:馬六甲海峽深化同東協國家的合作,對我們推進南海戰略有著巨大的意義。在當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佔據主導地位的現實下,中國如何深入推進南海戰略?中國南海網約請南海問題學者李少丹,在本文中進行了分析。因此對東協「非南海聲索國」的外交,將使中國在穩定周邊和拓展雙邊合作的同時,贏得他們對中國維護南海和平與穩定政策的理解與支持,從而防止南海問題為部分聲索國乃至域外勢力歪曲異化為變成中國與東協之間的問題。第三,規避馬六甲困局,降低對南海的地緣政治依賴。南海航線是全球海運的「咽喉要道」之一,作為世界上通航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其相當大的航運來自於馬六甲海峽。
  • 中國為什麼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
    如果要在地圖上劃分太平洋與印度洋,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馬來半島,兩大洋之間往來最便捷的通道,便是馬六甲海峽。這條海峽是我國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事關國家的能源安全,堪稱「海上生命線」。然而,海峽長期處在美軍的陰影之下,新加坡的態度也相當惡劣,讓我國頗為頭疼。那麼,我國為啥不出錢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地位呢?
  • 美媒:中國軍艦巡航印度洋成常態,防美封馬六甲海峽
    中國不僅在陸地邊境上與印度齟齬不斷,而且現在中國海軍的軍艦也已經遠航至印度洋。據美國雙周刊網站《福布斯》4月1日雜誌刊登文章稱,中國軍艦出現在印度洋已成為常態。文章稱,中國試圖在印度洋完成兩個使命。一是保護其從海灣國家運輸石油的船隻免受海盜侵襲;二是阻止美國封鎖馬六甲海峽,因為這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重要航道,是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必經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