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推進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河北日報訊 日前,省住建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的通知》提出,我省將繼續加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工程的實施力度,2021年再推出一批保護有效、利用科學、具有影響力的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並重點推動連片保護的實施,2022年連片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石家莊正太飯店歷史文化建築保護設計大賽收官
4月27日,「石家莊·原點」正太飯店歷史文化建築保護與再生國際概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優秀作品展示活動,在河北博物院舉行。圖為頒獎現場。為了保護石家莊的城市記憶,復活正太飯店百年前的樣貌風採、再生其現代化的綜合功能,石家莊市於去年12月28日啟動了「石家莊·原點」正太飯店歷史文化建築保護與再生國際概念設計大賽,面向全世界徵集設計方案。
-
泉州市同步推進古城古街古村古厝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今年以來,泉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廳迎接世遺大會「一城七線、八大行動」部署,圍繞「古城活化、古街復原、古村提升、古厝保護」,策劃生成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項目143個,年度計劃投資15.1億元,已完成投資8.52億元,有效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清單化管理
-
泉州市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
隨著首期古民居修復工作的完成,位於石獅市靈秀鎮的中國傳統村落——華山村,風貌重現、氣質卓然。為搶救古厝,自2018年以來,石獅市成立華山古民居項目建設指揮部,靈秀鎮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規劃方針,委託專業機構編制了華山村風貌景觀保護規劃,分期分批對村裡的紅磚民居進行修復和保護。繼華山村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泉州市級重點扶持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來,華山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今年又被列為省重點改善提升「十鎮百村」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
郟縣人居環境改善和傳統村落保護「齊步走」
村內道路乾淨整潔,街頭小遊園花團錦簇,青磚灰瓦的民居古樸靜美,皂角樹、國槐等古樹蒼翠遒勁,滿載鄉村記憶的轆轤古井保存完好……近年來,郟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加大農村基礎建設投入,積極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同時全面加強傳統村落的有效保護與利用,做到人居環境改善和傳統村落保護「齊步走」,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湖州這些歷史文化村落將被重點保護利用
省農業農村廳近日公布第七批(2019年度)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名單
-
翁丁古寨火災與古村落保護問題
(本段文章來源:朱林才) 2017年,我國首部關於傳統村落及其文化遺存和保護的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調查報告》指出,傳統村落是承載了豐富歷史信息的文化載體,它的形成和出現是華夏先民由採集與漁獵時代進化到農耕文明的重要標誌。
-
推進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 廈門成為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廈門市近日獲批被列為福建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廈門坐落在東南沿海,有著「海上花園」的美譽。閩南文化、華僑文化、西方文化、臺海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了廈門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特色。 廈門市資源規劃局局長柯玉宗表示,在申報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廈門在不斷推進、完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相關工作。
-
古村落保護活化的「佛山模式」:記住鄉愁 傳承文化
其次,古村落保護活化升級工作有效保護與傳承了嶺南傳統文化。目前,佛山全市30個已活化古村落在整理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實現村史館全覆蓋,部分村還建設了名人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本土歷史文化得到較好的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凝聚力進一步提升。
-
義烏髮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促進有序推進保護規劃實施,留住「鄉愁」記憶,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繼承和弘揚義烏市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城鎮與農村人居環境人文品位。
-
石家莊首批「歷史建築」授牌
石家莊老火車站、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等11處歷史建築被評為石市首批歷史建築,日前正式掛牌。記者從石家莊市住建局獲悉,這對進一步加強石市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延續城市文脈,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重要意義。
-
讓古村落活起來 浙江公布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名單
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高低成趣的傳統建築,質樸的古村落,令人眷戀和嚮往。在城鎮化率已達70%的浙江,仍然有數以千計的傳統文化村落,屹立在如詩如畫的土地上。為了留住這些不可再生遺產,保護好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浙江於2013年起率先開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近日,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和一般村(202個)名單。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隨著首期古民居修復工作完成,這個位於石獅市靈秀鎮的中國傳統村落,風貌重現、氣質卓然。 「華山村大部分古民居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築,核心區現存閩南傳統大厝41處、番仔樓7處、石頭房29處。」石獅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古建築體現了當時建築的特色和風格,在造型、結構、材料、裝修裝飾等方面,保留了典型的閩南傳統建造工藝,構造精細,裝飾精美,藝術價值較高。
-
省督查室調研朝鮮族村落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日前,河北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孟慶平一行赴北戴河新區,調研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提案《關於保護秦皇島市朝鮮族民俗文化的建議》承辦落實情況,要求省市各相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特色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深入把握歷史文脈、傳承民族精神內涵,協調聯動、創新思維、創新工作,做好朝鮮族村落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
江西進一步保護傳統村落 正在制定《江西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
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擴張,不少承載著鄉土文化和歷史記憶的傳統古村落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困境。近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擬立法進一步保護傳統村落。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文化和歷史如何守住 寧靜的村落,流瀉出古老深沉的韻味。
-
福建省泉州市扶持發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
近日,從福建省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泉州市2個歷史文化名鎮、15個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已經改善提升編制,積極推進建設新時代文化。通過實施「一鎮一村一方案」,建立「五個一」項目推進機制,同時,進行試點團隊陪護,設計師駐點服務,取得顯著效果。
-
一城風物一城韻福州持續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福州古厝〉序》、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並以第44 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舉辦為契機,不斷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持續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讓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熠熠光彩。
-
留住即將消逝的村莊 江山市歷史文化村落紀行
村落日漸消逝的今天,江山市留住了她們匆匆的腳步。全市102個行政村保留著歷史文化村落的特色,宛如顆顆散落在鄉野的明珠,熠熠閃光。 江山共有各類歷史文化村落102個,其中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1個,省級歷史文化村(鎮)2個。在這些村落中,散布著古棧道、古牌樓、古宗祠、古建築群、名人故居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1處。在推進特色文化村建設過程中,結合特色鄉土文化、田園風貌等自然稟賦,江山市科學編制了特色文化村發展與保護規劃,力求「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 保護原真,修舊如舊。
-
保護好鄉土文化「活化石」——古村落調查認證暨評選「汕尾市十大最美古村落」啟動
「中國傳統村落」——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 古村落是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有機結合體,是鄉土文化的「活化石」,真實地反映了本地區的文化底蘊和建築特色,傳承歷史人文精神。我市的古村落多姿多彩、兼容並蓄,文化燦爛豐富,為世所罕見。不僅形態、風貌、景象彼此不同,物產、風俗、宗族、手藝以及傳習的禮規也自成一格。
-
123個傳統村落實施掛牌保護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黑城村舉行掛牌儀式,標誌著我省123個傳統村落全部實施掛牌保護,也標誌著我省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向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