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中餐原來如此精彩

2020-12-13 廣州日報

製作中的叉燒

魚子醬酥炸生蠔(受訪者供圖)

帶領香宮的四位大廚,大當家是李森,二當家是高禮標,負責砧板切配的是「笑面刀客」高學良,還有「燒味王子」陳志偉。廣州日報全媒體特派巴黎記者莊小龍 攝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特派巴黎記者倫少斌)作為巴黎香格裡拉酒店的三家餐廳之一,主打粵菜的香宮餐廳把正宗粵菜做到極致,在巴黎這個國際大都市樹立了粵菜的標杆。昨日,記者探訪巴黎香宮餐廳,行政總廚李森等4名年輕大廚首次集體接受媒體採訪,講述了粵菜在世界頂級舞臺上的精彩故事。

「巴黎燒味王子」傳承廣州手藝

年僅38歲的李森是這家世界頂級粵菜餐廳的「掌門人」,他看起來年輕帥氣,充滿了銳意創新的活力。2014年,他被派到巴黎香格裡拉執掌香宮餐廳。當時香宮已經被評為米其林一星,但原來的主廚已離開,他經過艱辛的努力,維持住了一星的評價,並慢慢把自己對粵菜的理念和追求融入香宮。

在李森的帶領下,香宮已經成為一家「華人吃了覺得感動,法國人吃了發現中餐原來如此精彩」的粵菜餐廳。廚師團隊還有三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分別是行政副總廚高禮標、廚師長高學良、燒味部廚師長陳志偉。目前,香宮每晚大約接待70位客人,一般需要提前預訂,基本每天爆滿,其中7成是西方人。

「我在廣州入行學燒味,現在在國際舞臺上改良創新,靠的都是在廣州打下的功底。」香宮燒味部廚師長陳志偉1999年在廣州利苑酒家入行,專攻傳統的粵式燒味。此後多年走南闖北,直到登上巴黎的頂級粵菜舞臺,靠的都是一手廣式燒味絕活。傳統的叉燒一般是腩叉、梅叉,來到巴黎後,他發現西班牙黑毛豬用來做叉燒,可以把廣式燒味的精華發揮到極致。他根據食材大膽改良技藝,完美的口感徵服了無數客人,成為香宮的招牌菜,「有客人說好吃到流淚」,他也被業內戲稱為「巴黎燒味王子」。

法國人成粵菜「真愛粉」

李森告訴記者,不少法國名流都是香宮的座上賓,連前總統奧朗德、薩科齊都曾經光臨,香宮用優質的粵菜出品把他們一一徵服。

「法國人會點龍蝦粥和腸粉,會一個人吃完一盤姜蔥腐乳牛百葉,他們在這裡吃過之後,都變成了粵菜的『真愛粉』。」李森指出,中國菜在西方經常會變味,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而改變,這是過去廚師為了生計而做的妥協,但其實並不是外國人只喜歡那樣的中餐,而是他們沒吃過真正好的中國菜。目前香宮有大量法國的熟客,也有人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

「從始至終,我們堅持做最正宗的粵菜,不失中國味道,不迎合西方口味,要扭轉外國人對中餐的誤解,我們有一種使命感。」廚師長高學良說。

創新:歐式食材中式做法

歐洲人愛吃新鮮生蠔,如何用粵菜的技法烹飪生蠔,讓食客接受?經過研究,李森發明了炸生蠔的做法,調一種特殊的炸漿,在生蠔肉外面薄薄刷上一層,在高溫下炸10秒左右,表皮瞬間金黃變硬,包裹其中生蠔的依然新鮮原味,再配上黑魚子醬,人們吃完都連豎大拇指。

歐洲食材、粵式做法,這種中西混搭的創新菜式令香宮的出品非常受當地人歡迎。反過來,西式的烹飪方法也改良了傳統粵菜。高禮標告訴記者,粵菜做牛肉一般是炒,吸收了法式牛扒外焦內嫩的秘訣,他嘗試用法式慢煮法處理牛肉。李森說,粵菜的烹調方法和出品標準不變,與時俱進引進西方的烹調技藝、先進器械,改良烹調過程,把粵菜做到極致,這就是他所認為的粵菜發展的變與不變。

期望:希望更多粵菜師傅走向國際

「粵菜師傅工程非常有必要,國際上需要更多年輕的粵菜人才。」聽說廣東省正在大力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培養更多年輕廚師,李森非常認同,他認為歐美的廚師培訓有嚴謹的標準,保證了菜系出品的傳承,而中餐傳統上採用師傅帶徒弟的學徒制,師傅往往留一手,徒弟也沒有考核標準,要成為在世界上受人尊敬的菜系,建立完善的廚師培訓系統非常有必要。

李森認為,歐洲很少年輕華人入行做廚師,希望有廣州的廚師能到香宮的團隊中互相交流學習,培養成長,這才能令香宮的粵菜達到更高水平。

相關焦點

  • 從不吃中餐的法國小夥,嘗了口中餐差點哭了:你不懂法國人的悲傷
    從不吃中餐的法國小夥,嘗了口中餐差點哭了:你不懂法國人的悲傷!以前很多人說到浪漫晚餐,都會想到法式的燭光晚餐,現在世界上有名的餐廳,也都以法式料理為主。有一位不吃中國菜的法國小夥。吃了口中國菜後快要哭了:你不懂法國人的悲傷。
  • 【食尚】法國人最愛的巴黎七家中餐
    餐廳的設計,交匯中式戲劇與法式歌劇主題形成強烈效果:大理石柱、原裝雕塑、湛夜藍的牆壁與水晶吊燈、極具氣派的漆紅簾幕、取材自上海某會堂設計的穹頂、大量深藍與翠綠的流蘇、讓人驚豔的藝術品以至入口一幅面積三平方米的光纖畫作
  • 法國米其林中國廚師李森:我想提升中餐在世界的地位
    他笑起來仍有孩子樣的稚氣,陽光、帥氣,完全沒有一般人對中餐廚師的刻板印象。李森出身普通家庭,去巴黎前,待過香港、崑山、天津、北京。從廚師學校畢業後,曾被派到香港迪斯尼煮義大利麵,差一點去賣熱狗。但他很快意識到那不是他想做的,不到兩個月就離開,去了香港馬會。香港馬會的工作是個轉折點。
  • 讓歐洲人愛上中餐——新型中餐亮相荷蘭新春餐會
    中新社巴黎二月三日電 一直倡導中餐革新的荷蘭中餐業,日前假新春餐會之機向各界推介了「適合歐洲社會的中餐」,中國駐荷蘭大使薛捍勤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 中餐烹飪不凡之處是什麼?看看外國人怎麼說,老外回答很精彩
    中餐很講究烹飪手法,很多菜餚已經超出一種烹飪方法製作,這當然也是因為我們在烹飪食物方面獲得了無數寶貴經驗。像我們烹飪食物的炒、蒸、燉、煮、燜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來沒有斷代,我們一直沿用至今,也充分說明這些烹飪食物的方式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 法國人:中餐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們那麼多工具卻比不上一雙筷子
    不過這幾年中餐也開始慢慢的在國際上流行起來了,很多以前對中餐印象不好的國家現在也開始喜歡上吃中餐了。不過有很多法國人一直都對中餐不以為意,他們認為中餐完全沒辦法和法餐比,畢竟在很多方面法餐都發展得很成熟。但是當他們真正接觸到中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錯了,有一個法國人表示:中餐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們那麼多工具卻比不上一雙筷子。
  • 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餐服務員有「讀心術」
    讀心術其實是很多人都想要擁有的特殊技能,因為讀心術可以知道別人在想些什麼,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被騙,因為人往往是很難看出別人真實的想法的,所以就寄託於超能力方面,但是這很顯然是不實際的。但是我們卻可以發現,有些人仿佛確實能夠知道別人在想些什麼一樣,那麼他們是怎麼回事呢?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餐服務員有「讀心術」。這個法國人表示自己在去中餐館的時候,明明自己從來沒有來過這個餐館。
  • 歐洲新式中餐出現跨國連鎖店 成功進軍法國巴黎
    「新式中餐」進軍法國巴黎,預示著繁榮的荷蘭中餐業開始走向跨國連鎖的經營道路。   東方美食城是荷蘭東方美食集團經營的連鎖餐館,繼在荷蘭的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城市成功開設連鎖餐館後,此次在巴黎開設分店,邁出了歐洲中餐業跨國經營的第一步
  • 法國米其林中國廚師李森:我想提升中餐在世界的地位
    他笑起來仍有孩子樣的稚氣,陽光、帥氣,完全沒有一般人對中餐廚師的刻板印象。李森出身普通家庭,去巴黎前,待過香港、崑山、天津、北京。從廚師學校畢業後,曾被派到香港迪斯尼煮義大利麵,差一點去賣熱狗。但他很快意識到那不是他想做的,不到兩個月就離開,去了香港馬會。香港馬會的工作是個轉折點。
  • 華媒:華人餐飲在法國大變遷 中餐外賣盛況不再
    中餐外賣店,一度是華人從業者的聚寶盆。上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經濟向好。法國人對中餐的認識還在興趣上升期,很多法國家庭把節假日去中餐館就餐,當成是一種重要的慶祝方式。中餐的消費比現在要高許多。很多當年經營中餐館的華僑華人說起那段時光,眼睛裡還閃爍著嚮往和幸福的光芒。
  • 食論 法國菜為什麼值得我們尊重?
    這個提議一發出,立即招到不少餐館經營者的抗議,他們認為,這將增加成本和影響就業。他們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那些堅持由廚師親手烹煮食物的餐館列為「廚藝餐館」。   這件事,我看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法國,是一個擁有美食傳統的國家,法國人對於吃的品味要求非常執著,無論是酒店還是餐廳,都一向強調廚師必須「親手烹煮」。
  • 法國人吃中餐,嫌中國人點少了,菜上齊後尷尬了!
    文/探覓微鑑法國人吃中餐,嫌中國人點少了,菜上齊後尷尬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歡迎大家收看探覓微鑑,我是愛旅遊的小微。這不,就有一個法國小哥來中國餐廳吃飯,嫌中國人點菜少,等菜上齊後卻尷尬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法國人來到的是我國的東北地區。因為在來中國之前,他一直就聽聞東北人豪爽,而美食也很多,就將東北作為了自己中國行的的第一站。在東北也結交到幾個朋友,一行人就打算去餐廳吃一些東北的特色菜。
  • 中餐風行世界 外國廚師爭先來華拜師學藝
    核心提示:「(我認為世界上的美食)排序是中國第一,義大利第二,法國第三。」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國際化政策與交流促進司司長皮埃特羅•切利讚嘆地說。據悉,目前僅義大利的羅馬和米蘭就有超過1000家中餐館,海外中餐館的總數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0餘萬家。
  • 7個國家的學生午餐法國最豐盛 還是中餐下飯
    一位在58同城做廚師的朋友跟我說了7個國家的學生午餐,法國最豐盛日本最均衡,但日本的學生餐號稱「最好吃」,你覺得哪種最好吃?網友:還是中餐下飯。
  • 國內外11城廚師團隊比拼做中餐
    文、圖/羊城派記者 周聰 通訊員 張鳴秋法國米其林大廚做的清遠雞是什麼滋味?12月4日至5日,2019國際城市杯中餐青年廚師邀請賽在廣州市旅遊商務職業學校開賽,來自加拿大、法國、日本、越南和中國臺灣、香港、廣州、佛山、清遠、成都、揚州等共11個城市的12支廚師團隊參賽,一起比拼做中餐。
  • 「高頻口語」「原來如此」可不是「Soga」,90%的人都脫口而出!
    室友:「原來如此」用英語怎麼說?我脫口而出:「soga」室友:"你也不行呀!兄弟,"soga「是日語!哎呦...我就不服氣啦!你不知道我上面有人嗎?趕緊拿起手機詢問我的大腿。「原來如此」的英文~That explains it 原來如此 例句:——This is the reason why I get late. 這就是我遲到的原因.
  • 中餐走出去的「Mr.Chow樣板」
    在經歷了一系列被拒於西方主流社會的冷酷現實之後,對父親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的崇拜和自己因為中國人身份而在西方遭受的邊緣化形成的巨大落差,讓Mr.Chow因此萌生了創辦高端中國餐廳的想法,想要讓西方人從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飲食文化開始了解中國並尊重中國。
  • 中餐和法餐到底誰更好吃?
    "美國人談車必提底特律,法國人談吃必提裡昂。"所以這兩道菜固然會讓歐洲人很感熟悉親切,但是是不是也會有一種「中餐不過爾爾」的感覺?當然,也不排除大師用壓倒性的手藝,讓法國人認識到「原來這才是正宗」。難怪美食家威施伯格(Joseph Wechsberg)在到訪裡昂後曾感慨道:「美國人談車必提底特律,法國人談吃必提裡昂。」
  • 中國自助餐走紅法國,法國人的這一習慣,卻讓餐廳利潤翻倍!
    知道大家上班的辛苦和勞累,可家庭的責任卻只能由你來背負,生活本就是一層一層的給人壓力, 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而解壓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去旅遊,可我知道,到了現在這個屬於該奮鬥的年紀,大家都沒有時間。不過大家卻可以關注小編,小編可以每天都帶你領略世界各地的風景!重新接觸世界!
  • 吃膩了中餐的精緻馥鬱,不妨試試這道韓國小菜,簡約而又清香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上面「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吃膩了中餐的精緻馥鬱,不妨試試這道韓國小菜,簡約而又清香吃膩了精緻馥鬱的中餐,不妨換個口味,試試韓國小菜,簡約清香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飲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從最初的鳴鐘鼎食、炙膾人口,到現在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式餐飲一直在引領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