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時節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值得關注

2020-12-25 百姓雜壇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這個節氣的到來是好的預兆,是在昭示最美好的春天的到來。在「春雷驚百蟲」的自然條件下,也形成了以自身健康為內容的風俗。

「祭白虎」在古代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路旁、山邊等陰暗的地方進行,相傳這樣的地方煞氣大,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雖然打小人在平時也可以進行,但在驚蟄這天打小人,具有特別的寓意,據說效果也最好。因為驚蟄的時候,害蟲益蟲雖然都出來活動了,但這時他們的力量還比較弱小,沒形成氣候,比較好打。小人也一樣,在小人未成氣候之前給予迎頭痛擊,可以起到壓制小人、打擊小人,讓小人遠離的作用。

驚蟄前後「禁訂婚,結婚忌」,傳說雷公經常出門行事,不時雷聲轟隆,所以這個時期是禁止人間辦婚事。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會辦得不順當,家庭將會欠美滿。因此,為了忌諱,這期間一般不相親,不訂婚,不結婚。

以上是「驚蟄」時節流傳千百年來的習俗和禁忌,體現了古代先民們對幸福生活的的嚮往和祈求事事順利,身體健康的美好願望。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習俗及注意,你知道多少?
    出自【唐】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漫談傳統節日》系列第5回今天3月5日,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你知道驚蟄的由來和意思嗎?你知道驚蟄有些什麼傳統習俗嗎?你知道驚蟄節氣需要注意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驚蟄到,養肝袪病的好時節,飲食有禁忌,吃這些可以讓身體充滿生機!
    今天是美食傑陪伴你的第 64天「轟隆~」春雷一聲響,蟄伏了一個冬季的動植物們終於開始甦醒了,在大地萬物復甦的春天,在農民的眼裡是農根的好時節,在吃貨的眼裡,這是一個關於吃的季節驚蟄時節飲食有規律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在飲食應清溫平淡,助益脾氣,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如春筍、菠菜、薺菜等。
  • 今日驚蟄,這些習俗你了解嗎?
    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粲然而花華。驚蟄時節,薔薇科的植物如蘋果花、桃花、薔薇、櫻花等紛紛盛開,其中桃花和櫻花是最明豔的存在。  驚蟄習俗  祭白虎 化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 二十四節氣驚蟄「打小人」、「祭白虎」等習俗,你清楚嗎?
    二、氣候特點「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卻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
  • 驚蟄三候指的什麼內容含義介紹 驚蟄風俗習俗有哪些
    驚蟄三候驚蟄風俗習俗有哪些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  驚蟄風俗習俗  2、「打小人」驅趕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
  • 驚蟄習俗知多少?吃龍食、驅蟲、炒蟲、打小人
    煙雨溼闌幹,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那些還在冬眠狀態蟄伏得太久以至昏昏沉沉的昆蟲走獸們都驚醒過來,它們聽令而努力生長壯大。 ——餘世存《時間之書》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從這一天開始,天氣開始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
  • 驚蟄時節如何打小人
    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文:花木君"春雷響,萬物長",每年驚蟄時分,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一般雲南地區在一月下旬即有春雷,北方則稍微遲緩。驚蟄源自古曆法,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 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驚蟄,這個節氣意味著萬物復甦,身邊犯小人的朋友不妨按照傳統習俗來打一回小人,將影響自己運勢的人統統「除掉」!為什麼驚蟄日打小人?打小人時什麼?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麼?現實中你見過打小人嗎?滴天居士一一在下面為您解答。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許多禁忌和約束已經煙消雲散。無論哪一天,兒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以報對父母養育之恩。
  • 驚蟄節氣到,「驚蟄」別稱「啟蟄」,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嗎?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5-6日交節。2020年的驚蟄節氣是3月5日,星期四,距離驚蟄還有2天時間了。驚蟄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反映自然生物在受到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因此,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還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據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溼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溼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
  • 大年初四迎灶王爺,這些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暗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達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
  • 民間習俗:喪事四禁忌傳說你都知道嗎
    很多人認為靈魂也是有壽命的,不否認輪迴的存在,都寧願相信肉體消亡後靈魂仍然存在,而民間習俗對喪事都會特別注意禁忌,具體禁忌有哪些都知道嗎1、眼淚不能掉逝者身上親人過世都會難免傷心,要節哀,都聽過節哀這句話,卻不知道節哀是什麼意思,而在各處都有哭喪的習俗,在過去哭的聲音不夠大,還說明不夠孝,這話是我外婆跟我說的現代早已淡化了這些哭喪習俗,但是據民間老輩人傳說,節哀的深層意思就是節制眼淚,如果傷心過度把眼淚掉到了逝者身上,逝者會有感覺的,會影響逝者無法專心上路。
  • 農村驚蟄的習俗,「驚蟄忌白虎」,「打小人」,是怎麼一回事?
    在農村裡素來對於二十四節氣「驚蟄」比較重視,也有著許多於此相關的風俗習慣。「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節氣,是指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按照公曆來說在每年三月的五號到起好之間,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在老家裡「驚蟄」有吃梨的習慣,但究竟源於什麼時候,村裡的老人也說不清楚,只是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神氣」。當梨上市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儲梨了,雖然用的是土辦法,卻也能儲存半年的時間不壞,到了驚蟄的時候仍然汁水充足。據說「梨」和「離」是同音,到了「驚蟄」這天,各種蟻蟲開始驚醒,人們吃梨就是遠離蟲害和疾病的寓意在裡面。
  • 這些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四有哪些習俗與禁忌呢?大年初四的習俗有哪些你知道嗎?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暗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達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
  • 年年過驚蟄,不知道原來驚蟄和英語會碰撞出這樣的火花!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驚蟄的到來預示著氣溫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作為農曆的第三個節氣,顧名思義,驚蟄意味著冬眠的動物被春雷喚醒,大地上萬物復甦。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春耕的季節。今天小步就帶著我們的小朋友一起好好認識一下我們的傳統節氣:驚蟄吧!驚蟄1.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3月5,6或7日。
  • 祭白虎、打小人、炒蟲,原來驚蟄的習俗這麼好玩
    今天11點44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 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時間:2020-04-03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是我國傳統而盛大的春祭節日,同時也是重要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 臘八節習俗的由來與禁忌你知道嗎?
    臘八節習俗農曆臘月初八(公曆的2021年1月20日)就是「臘八」節了,民間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過完臘八,民眾就要上街安頓年貨,各類廟會也開始操辦起來,空氣中「年味兒」漸濃。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驚蟄是什麼意思及24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驚蟄後氣溫還會降低變冷嗎
    2019年3月6日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時值「九九」第二天。此時節,春催萬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那麼你知道驚蟄是什麼意思及24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驚蟄後氣溫還會降低變冷嗎,快來看看具體情況吧!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