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四川:數百萬人口剩9萬,人在老虎面前成「保護動物」

2020-12-25 WarOH協虎

四川一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其盆地之內地形平坦遼闊,糧草肥沃,而四周險峻的高山卻將這片土地與外面的紛擾相隔,使得四川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然而,四川的富庶和險要也讓其自古以來備受劫難。每逢天下動蕩,這片土地便首當其衝受到諸多軍隊的覬覦。例如在蒙古帝國強盛時期,蒙哥久攻南宋不下,便想借道四川。而川蜀軍民自古以來,便有不屈氣節,誓死捍衛故土,因而在與蒙古會戰中,人口從將近千萬銳減至只剩數十萬。後來由於蒙哥在四川戰死,四川在元朝便不受待見。

而每到王朝更迭,軍閥們也總是憑藉四川的地勢建立割據政權,如後來元末明初的大夏政權和明末清初的大西政權,這些政權的建立都讓四川飽受戰亂之苦,但這無疑更加磨練了川人堅韌無畏、保家衛國的情懷。

所以到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在這片數千年土地上,流血最多的是四川子弟兵。也正是四川的富庶,才令國民政府在南京被攻佔後,能以蜀地為依託,堅持直到抗戰勝利。

然而實際上,抗日戰爭中絕大部分的川軍都不是真正的「四川人」,這又是為何呢?這還需從明末說起。

▲川軍抗戰

其實,經曆元朝百年統治以後,四川始終也只有數十萬人口定居。等到後來大明政府建立以後,四川得到強有力的發展政策的照顧,其人口恢復程度雖不及宋朝近千萬人口,但也增長到了400萬。

然而隨著明末天下大亂,戰亂再次席捲了四川大地。當時,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權,且據史料記載,後來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在四川受到川民抵制,因而大肆屠殺川民,以至於四川人口再度十不存一。不過,這極大可能是無稽之談。

有時候,正史並不可全信!在古代的時候,君王及政府的財富需要通過人民用小農經濟來創造,如果統治者大肆屠殺人民,他將沒有稅收和軍隊來源,在當時群雄並起的時代,這無疑會導致自己被更強的軍隊吞併。更何況,如果沒了百姓,那麼統治者又能統治誰呢?所以關於張獻忠屠川這件事,雖說有可能發生過,但更像是栽贓!

那麼,導致四川人口從400萬銳減到只剩9萬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呢?

實際上,據現代史學家分析,自張獻忠入川建國以後,他基本常年在外徵戰,還時常安撫川中百姓。當時再加上四川險峻的地理環境,川人其實並未受到多少紛擾。然而好景不長,張獻忠面臨著清廷和南明兩個政權的壓力,沒過多久便兵敗身亡,清軍藉機入川。

清軍入川以後,才是真正遭到了川民的頑強抵抗,於是他們竟然行下了"揚州十日"之類的屠城慘案,要麼全城殺光,要麼殺光男子,只留女性。後來,當清軍開始退卻以後,四川再度發生起義,反抗清軍的「入侵」,為此康熙派出大軍對其圍剿。這次清軍仍是抱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心態,斬盡殺絕。"數萬巨寇,……無一漏網"便是最真實的寫照!

此後,四川便再度陷入死寂,所到之處廖無人煙。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叛亂,清軍第三次入川,這次清軍仍是大肆殺伐,四川全省百姓為吳三桂做了陪葬品。清軍在川地長年累月的作惡,令原有的屍骨未寒,又平添了許多屍體。這些屍體又使得瘟疫大肆橫行,原就已經不多的川民,又有不少患上了瘟疫,最終400多萬人只剩下9萬,這是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啊。

隨著人口的銳減,四川的光景更是令人咋舌。據史料記載,康熙七年,新任四川巡撫張德懷著憧憬的心情,趕赴傳聞水草豐美、土地肥沃的巴蜀之地上任。可待他來到四川以後,竟然發現曾經的天府之國竟然荒涼慘澹,人跡罕至。此時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竟然成了一個光杆司令!為此,他上書康熙,請求讓周圍省份的流民填川。

此時的康熙雖也是對川蜀之地流民填川之事焦頭爛額,但更令他勞心費神的,還是雲南的吳三桂,所以,早期的康熙並未對流民填川之事有何作為。反而更因吳三桂造反一事,再度屠戮四川。

▲吳三桂影視形象

多年的屠戮,讓四川多地的人口一度無限趨向於「零」。在其中最為嚴重的川北和川南,人口的流失也改變了四川的生態。康熙二十一年,一位名為張懋常的新任知縣前往任地四川榮昌,當時他的身邊還帶著7位隨從。但萬萬沒想到,當他們來到榮昌城中時,整座城一片死寂,空無一人。當他正為此景失神之際,竟然冒出一群老虎。後來他手下五人喪生虎口,他才得以倖免於難。

對此,明末清初的四川廣安文人在他的《蜀亂》一書中,曾記載道:"川南虎豹大為民害,殆無虛日。乃聞川東下南尤甚。自戊子(順治五年)已然,民數十家聚於高樓,外列大木柵,極其堅厚,而虎亦入之,或自屋頂穿重樓而下,齧人以盡為度,亦不食……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樓上屋,浮水登船。此古所未聞,聞亦不信。"

從他書中的描述,可見四川的虎患嚴重到何種地步。如果說現在的老虎是國家保護動物,那麼當時的川民也應當屬於"保護動物"。四川的荒涼景象,真是難以詳盡道來。

後來,當三藩之亂平定以後,康熙才徹底牢牢把控朝廷的權力,於是,他便開始著手湖廣填川的事宜,鼓勵當時湖廣兩地的居民去四川開墾沃土。以至於後來第一批移民趕到時,他們佔到了"大便宜",但凡當初去的人,目光所及之處,手指一比,便可將其劃為自家農田,還受到官府承認,所以許多農民都一下成為擁有數千畝土地的"大地主"。

可這真的是佔了大便宜嗎?當時來到此地的人們連打水都需要成群結隊,其根本原因便是因為虎患太過嚴重。早期移民的外省人,一整個鄉鎮被老虎吃掉的比比皆是。直到後來,在康雍乾三代皇帝的鼓勵之下,去四川的人口才不斷增多。

到了嘉靖年間,四川再度成為農民心中的富庶之地,不少人還想著過去圈地為主,可那時候連山間的土地都已被先行者劃分的乾乾淨淨,他們只能不遠萬裡,前去繼續當農民。這場聲勢浩大的世紀移民,直到同治年間才堪堪結束,此時四川已經發展為擁有四千萬人口的大省,為後來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人力物力的基礎。

參考資料:1、《張獻忠「屠蜀」考辨》(孫祚民)2、《明末清初四川的動亂及影響——關於「屠蜀」的再檢討》(李俊甲)3、《蜀道難,難不過湖廣填四川》(李少婧)

相關焦點

  • 明末清初四川老虎患有多厲害?居然把整個州縣的人吃光!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明末清初長期的戰亂使四川人口極度減少,清代修纂的四川各地方志往往用「靡有孑遺」來表述清初人口的極度稀少。 光緒《榮昌縣誌》卷19載,縣令張懋嘗率8人赴榮昌縣上任,入城後竟然看不到人的蹤跡。天將暮,一群老虎突然竄出,其中的5人當即喪生虎口。營山縣「順治七年人民稀少,虎患大作,晝夜為害。凡耕作必會集方敢偕作,然其來疾於掣電,往往攫人於廣眾之中,同榻之上」。
  • 中國歷史上大型野生動物:老虎和大象
    有一次,北魏孝文帝去動物園參觀,看見很多大老虎。拓跋宏是一個很有愛心的皇帝,知道這些老虎通常最後都被拿來弄成虎膽虎骨虎鞭,而且每次去打老虎還要犧牲不少同志,很不好,所以就下令出臺了《珍稀動物保護條例》,從此不許下面再去打老虎進貢上來。
  • 清朝初期四川只剩9萬人口,張獻忠和清兵誰是元兇
    然而幾經時代變遷,到了明末清初,這種局面有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大逆轉,四川人口急劇減少。康熙二十四年,四川巡撫張德地上奏康熙,經戶籍調查,四川全省只剩9萬人口,尚不及內地一個小縣城的人多。四川境內城鎮為墟,良田拋荒,很多地方成了草莽荊榛、野獸縱橫的史前世界。
  • 「張獻忠屠川」真相,清初四川人口銳減,張獻忠該負幾成責任?
    說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或者「湖廣填四川」,人們一定會想到「張獻忠屠川」。明末清初,川渝大地十室九空,真的都是因為張獻忠造成的嗎?據當年的親歷者張烺在《燼餘錄》中說,四川人口銳減,死於張獻忠之手的只佔三成。
  • 老虎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先有東北虎還是先有孟加拉虎?
    老虎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生活在叢林中,處於食物鏈頂端,在自然界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老虎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經過這樣的擴散之後,老虎在陸地上的分布面積達到了2000多萬平方公裡,比如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還要大很多。
  • 野生老虎為啥不吃人?當地人:怎麼成的保護動物,心裡沒點數嗎?
    現代的社會,狩獵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非常遙遠的一件事情了,很多人能夠接觸到的野生動物並不多,像老虎獅子這種異常兇猛的野獸,早已經遠離了人類的城市生態環境,很多人只在動物園裡見過獅子老虎。而很多人都對於這些猛獸有著各種各樣的想像,到底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有多少戰鬥力呢?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比較好奇。而最近網絡上也是掀起了一陣討論,人類不使用槍枝火藥,到底是不是老虎的對手呢?其實,老虎和獅子這樣的大型猛獸,很少是有吃人的習性的,很多時候襲擊人類都是在尋找不到獵物或者因為人類踏入了他們的領地,激怒了這些猛獸。
  • 清朝4個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四川曾經滿大街都是老虎
    個,安徽9個,山東6個,廣西4個,直隸、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各3個,湖南、貴州各2個,四川、內蒙古、奉   原標題:清朝4個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四川曾經滿大街都是老虎     江浙包辦了清代的狀元:     有清一代,共出了
  • 數百萬隻野貓「統治」澳大利亞,未來會進化成老虎嗎?
    家養的貓咪來到澳大利亞這片陌生的土地後,開始迅速適應環境,澳大利亞豐富的爬行動物成為了貓的美食,這導致野貓的數量開始在澳大利亞迅速增長,規模至少有數百萬隻。現如今,野貓在澳洲生物鏈中已經處於頂尖地位,這並不誇張,因為澳洲自古以來就沒有多少大型的掠食動物。
  • 中國老虎消亡史:最後的瘋狂100年
    」 康熙初年的四川,此時在經歷明末清初長達數十年的戰爭、瘟疫和饑荒後,整個四川省人口從明朝末年的600多萬人,銳減至不足50萬人,全省90%的人口喪亡,「合全蜀數千裡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在大規模的人口滅亡後,四川境內的老虎開始洶湧挺進原來人類的屬地,並瘋狂齧食四川省內殘存的人類,對此歐陽直寫道:「大抵蜀人死於賊者十之八,死於飢者十之二,僅存者又死於虎之口。
  • 山中無老虎,這種貓科動物要稱王了,四川廣東等地均有分布
    導讀:山中無老虎,這種貓科動物要稱王了,四川廣東等地均有分布談起森林之王,就連小孩子都知道是老虎,的確,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而且它們也是食肉動物裡面頂尖捕食者,不僅能夠戰勝各種猛獸,就先體型比它大的犀牛、棕熊、小象,老虎都能夠捕食。
  • 四川一村民被黑熊咬傷:4年至少3人遭襲擊,保護動物成難題
    黑熊成了當地村民最大的隱患和憂慮。一方面,黑熊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對其進行傷害;另一方面,牛、羊養殖是當地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上山又怕遭熊襲擊。如今,這成了擺在當地村民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松坪村的村幹部表示,黑熊傷人成了村裡最大的隱患和憂慮。矛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能傷害村民面臨現實難題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針對黑熊傷人,松坪村已經多次發出通知,呼籲村民不要獨自上山,並宣傳遇到黑熊如何處置和逃生。這次黑熊傷人後,當地村幹部再次發出通知,提醒全體村民注意和防範。
  • 泰國「老虎廟」走私野生動物事件!
    或有寮國人參與走私泰國媒體7日援引國家公園及動植物保護廳副廳長阿迪頌的話報導說,新近發現的合同複印件是「老虎廟」住持威素提薩拉森和幾名寮國人籤署的,意味著「寺廟很可能參與了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保護廳已將複印件轉交給警察總署,有待警方進一步偵破。但他沒有向媒體透露合同的具體細節。
  • 為什麼要保護老虎?保護老虎意味著什麼,會不會再產生虎患?
    但隨著人類生活的影響,它們的棲息地不斷縮小,曾一度發生了非常嚴重的人虎衝突,以至於出現了非常有名的湖南通道縣高坪村的「百虎圍村」,有人說這是捏造的,老虎作為獨居動物,不可能百虎聚集,那百虎圍村實在是子虛烏有,不管是否真實發生,但那時候的虎患卻是真實存在的,據統計,在1952年-1962年,湖南經歷了最為嚴重的虎患,僅僅10年間,全省2000多人被老虎咬死,其中,最嚴重的的一天,有32
  • 美國人疑惑:我們最煩惱的一種動物,為何在中國卻變成保護動物?
    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煩惱,比如說美國人就被野豬騷擾得痛不欲生,野豬這種動物雖然頂著豬的名字,但是它的戰鬥力卻和獅子老虎可以一較高下,於是很多美國人都覺得非常疑惑:我們最煩惱的這種動物為何在中國卻變成了保護動物呢?
  • 我國重點「保護動物」,為什麼在湖南卻成下酒菜?當地人:合法
    受到地理因素的影響,每個地方的飲食都擁有自己的特色,譬如四川人喜歡吃辣,南方人喜歡吃甜。遊客們外出旅遊時,一方面欣賞美麗風景,一面品嘗當地美食,可謂十分愜意,不過有些特色美食可能讓人有點望而卻步。我國重點「保護動物」,為什麼在湖南卻成下酒菜?當地人:合法。
  • 明末清初,四川實行「兩廣填川」後,為何四川不說「廣東話」?
    而就是古代明末清初的時候,四川因為人口稀少,所以實行了所謂的「兩廣填川」,理論上大量的廣東、廣西進入了四川,可實際上之後的四川人很少會講廣東話,這是為何呢?可能很多人對於「兩廣填川」存在於某種誤解,在當時所謂的兩廣,並非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廣東與廣西,而是湖廣,也就是說湖南、湖北與廣東、廣西。
  • 湖廣填四川是什麼時期的事情?
    所以為了便於後面佔據四川,自立為王,明玉珍也在想方設法往四川移民。這一波移民的主力就是他手下的20萬士兵及其家眷。而當時四川人口僅有20萬左右,可見移民規模還是很大的。就算一家兩口,一夫一妻,那也有40萬勞動力了,這群人可以很好地充實四川的人口。第三波:明玉珍稱帝後鼓勵移民。
  • 老虎的本領那麼強,現在卻淪為瀕危動物,是因為生存能力弱嗎?
    老虎是一種大型的貓科動物,它生來就有百獸之王的稱號,因此它在人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老虎的體型較大,但在樹林茂盛的森林裡,老虎是天生的獵手,它不僅能快速追蹤獵物,還可以把自己快速隱藏起來,這讓它能捕捉到比自己體型更大的獵物。
  • 湖廣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樣悲傷的歷史
    四川自古以來就被稱作「天府之國」,特別是成都,更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那裡的人民熱情友好,美食遍地,氣候舒適,人在那裡待久了連皮膚都會變得白皙光滑。可是誰又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卻曾經因戰亂而損失了大部分人口,導致朝廷不得不從湖廣地區大量移民至四川來填補缺口,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段歷史的時候,恐怕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 遍布亞歐北美的大型食肉動物,其數量約為三大貓科猛獸總和的四倍
    但近十幾年來,人類環保意識增強,對自然物種的保護力度加大,很多物種數量都在逐漸恢復,但食草動物的恢復速度也遠快於食肉動物。但有一種大型食肉動物是個例外,曾經這種動物也遭到大量獵殺,種群數量下降得很快,數個亞種走向滅絕,可近幾十年來,這個物種又在快速恢復,2008年被IUCN認定為無危,基本沒有滅絕的威脅,這個物種就是棕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