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商網報導)一直以來,俏江南(需求面積:600-800平方米)都是很多人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之一。
俏江南深圳益田假日廣場店關門 曾系深圳首家
「俏江南益田假日廣場店關門了!」深圳市民李先生說到。隨後,贏商網走訪了益田假日廣場,發現俏江南已經關店,而部分圍擋已經有了「湊湊」火鍋品牌的信息。
贏商網獲悉,益田假日廣場店為俏江南深圳首店,這個近十年的老店,一直將目光瞄準高檔消費群體,人均消費在200元左右。該店面積達700餘平,益田假日廣場方面透露,俏江南撤走後,該區域將一分為三,分別由湊湊火鍋、日日香鵝肉飯店等三個品牌進駐。
對於關店的原因,益田方面表示,一方面是租金到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商場整體戰略規劃,根據當下市場環境所需,對俏江南區域作出調整。
據贏商網了解,目前俏江南在深圳還有天利名城店、歡樂海岸店、KK mall 店等在運營。
曾經的輝煌 昔日的成績
俏江南是一家以川菜為主的高檔餐廳,成立於2000年,創始人為張蘭,其兒子為號稱「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兒媳則是臺灣知名藝人大s(徐熙媛)。
俏江南成立之初正好趕上了正餐餐飲發展的風口,其高端中式商務正餐+川菜的定位也切中了潛在需求,可以說它正好找到了一個之前沒有企業涉及的切入點。
第一,川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有著很好的消費基礎;
第二,定位與高端正餐,對於經常宴請的消費者而言,其定價更為適中一些;
第三,俏江南早期菜品研發也很下功夫,晾衣白肉、江石滾肥牛、麻醬鳳尾等許多現在看起來已經不稀奇的菜品在當時是創新菜餚;
第四,俏江南在環境和服務方面也做的比較細緻和到位,就當時而言,其裝修風格稱得上典型的高大上路線,而服務也是可收取10%服務費的餐廳。
俏江南也經歷了高速發展事情,從國貿第一家餐廳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成都、深圳、蘇州、青島、廣州等全國多家城市。此前有公開數據稱,截至2013年10月俏江南有近80家直營餐廳的數量規模。
眾多負面消息困擾 陷入窘境
①媒體爆料「剩油門」、「回鍋油」等事件
而近年來,俏江南卻被很多媒體爆出很多負面消息,如「剩油門」、「回鍋油」等事件。有記者臥底在俏江南餐廳說,做菜把回鍋油接著端出來吃。做了水煮魚,客人走了之後,這油你看可惜了,店家就捨不得倒,怎麼辦呢?那就接著做菜。而對於該事件,俏江南曾回應:「這個事從來沒發生過,我們做回鍋油就是只給自己員工吃,不給顧客吃。」
②消費者爆出「菜品、服務、環境齊下降」
而這也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其的選擇,不少消費者曾在大眾點評、美團網等網站上點評其菜品出品查、服務態度不好等問題。在環境裝修方面,俏江南的「高檔式」裝修也過於老舊,不能滿足當前很多年輕消費群體的喜好。而開發商在招商方面也更側重於佔地面積小,坪效高的餐飲品牌,俏江南的店鋪基本都已大店形式存在,不符合當下的趨勢。
③資本之殤帶來的衝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贏商網查閱相關資料獲悉,2008年,俏江南獲鼎暉注資,雙方達成了關於上市的對賭協議。2012年俏江南A股上市未能成功,隨後轉戰港股最終也悄無聲息,其間張蘭曾直言「引進鼎暉是最大的失誤」,將與鼎輝的矛盾公開化。2015年4月,CVC確認完成對俏江南控股權的收購,張蘭僅保留少數股權。在入股一年後,2015年3月,CVC被曝出向香港法院申請凍結資產令,要求凍結張蘭名下的相關資產。除了上市遇挫外,受三公禁令等因素影響,高端餐飲業從2012年底步入寒冬,也使得俏江南再次受挫。與此同時,沸沸揚揚的負面新聞更是掏空了俏江南的品牌信譽。
據贏商網查閱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10月,俏江南店鋪總數為54家。而贏商網在查閱俏江南官網時發現其這樣寫道:「歷經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俏江南餐廳已遍布中國二十餘個城市,擁有幾十家分店」,具體門店數量並未具名。
高端餐飲遭遇寒流 轉型已是必由之路
近年來,餐飲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品牌,如鼎泰豐、海底撈、西貝這樣快速發展的品牌以及中端餐飲綠茶、外婆家等湧進餐飲市場,在眾多新興餐飲品牌湧入市場的同時,老牌餐飲品牌必須選擇改變,找到新的出路,否則只會被市場所淘汰。
同樣,購物中心在招商方面也更傾向一些新興餐飲品牌,尤其是於面積小、坪效高品牌。隨著消費者的日益成熟以及購物中心數量的不斷增加,購物中心需要通過不斷調整升級來滿足顧客的新鮮感,餐飲品牌也成為大多數購物中心調整的首選。
筆者認為,「娛樂式」的品牌話題製造對品牌的發展來說,可謂是把「雙刃劍」。「明星光環下」的俏江南是得到了很多關注,但同時其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是無法估量的。而一個品牌的興盛與衰落,最終還是由菜品、環境、服務等這些細節來決定的,在不斷更新的市場環境下,餐飲品牌必須通過不斷調整「口味」、創造更為舒適的環境、升級更周到的服務才能博得消費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