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家總喜歡把眼睛盯在那些大國身上,認為大國的武器裝備一定是最先進,數量最多的,其實不然,很多小國也總能給人意外驚喜。比如摩洛哥皇家陸軍,它所擁有的「艾布拉姆斯」快要將近200輛,而且它還曾從中國引進54輛VT-1A,148輛T-72B、427輛M60A3等等。
這樣的數字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摩洛哥的裝甲力量,如此算來它基本上能棲居在西歐超一線的位置上,就算是憑藉著戰車而馳名內外的德國,它裝甲部隊的主戰坦克規模也不過才400輛「豹2A6」。
看過《紅海行動》的軍事迷們應該能留意到其中有很多景致就是在摩洛哥拍攝的,而且當時劇組還從摩洛哥軍方租用了大量的重型武器。不過透過這場電影也讓大家關注到了另一個軍事力量強大,裝備數量嚇人,實戰效果突出的國家,即摩洛哥的鄰國阿爾及利亞。
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家,但若細算它的軍事裝備,難保不會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就像T-90S坦克,越南想買得把錢袋都掏空,但阿爾及利亞卻有500多輛,這數量比俄羅斯自用的T-90A還要多。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阿爾及利亞還有500輛T-72處於服役之中,別說是非洲,這個裝備數目就算是在歐洲也是非常驚人的。說到這大家應該能明白摩洛哥為什麼曾經要一次性購買200輛燒錢的「艾布拉姆斯」,因為蘇系第三代主戰坦克已經超過了一千輛,想促成同等的數量優勢實在不易。
在兩國掀起的西非軍事競賽的問題上,有不少人都聯想到了中東海灣國家,因為他們的競賽砝碼與資金來源皆為石油,所以這些人也就此認定了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也是衝著石油去的。不過這種設想有點偏差,它們進行軍備競賽是因為它們想要擁有更多的磷酸鹽礦產。
看地圖可以發現在這兩個國家,包括茅利塔尼亞在內,其中間有一塊無主的西撒哈拉,就在這裡存在著預估量在100億噸以上的磷酸鹽礦產。摩洛哥現有的磷酸鹽礦產,其產量佔全世界的40%,這意味著摩洛哥可以高枕無憂做上500年生意,即便如此,這100億噸資源依舊不會被用完。
西撒哈拉寶貴的資源讓它成為了一塊是非之地,在它擺脫殖民統治的過程中,上述三個國家是想盡方法把它弄成了無主之地,歷經十年的戰爭,茅利塔尼亞退出了爭奪,只剩下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還在爭奪這價值高達數萬億美元的財富,所以它們擁有數量如此龐大的軍事裝備也不是什麼稀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