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輛坦克齊集北非:美俄中武器全部齊活,沙漠戰車成絕配

2020-12-09 熊熊評說

70多年前,英軍與義大利軍隊角逐北非,之後不久德軍和美軍也加入戰團。

二戰中著名將領隆美爾和蒙哥馬利的巔峰對決即發生在北非,戰事的最高峰,雙方上千輛坦克在北非沙漠中狂飆,堪稱人類戰爭史上非常壯觀的一幕。

如今,二戰的烽煙已經消散,但北非鐵甲卻並未沉入黃沙,而是隨著局勢變換風雲再起。

不過與二戰中歐美國家軍隊在北非的角逐不同,如今出現在這一地區的裝甲軍團都是二戰後獲得獨立的本土軍隊。

而且頗為有趣的是,這些國家裝甲軍團的坦克,既有美國造的M1、也有俄制的T90,還有中國造的VT1A。先進坦克集中地出現在了某一個區域,可以說也是一種很有趣的現象。

北非國家,從東到西依次是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這些國家南鄰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北瀕知名度更高的地中海。一邊是沙一邊是海的地理環境使得這些國家的主要城市和人口都分布在靠海的一側,其餘在內陸的人口和城市也大多分布在河流及水源地附近,而在廣袤的沙漠中則埋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

二戰時期的北非戰場上,其實就是圍繞著幾個重要的點在打,順利的時候可以突進幾百甚至上千公裡,不利的時候也可以一退就是幾百上千公裡。而且這樣的往復是經常發生的,這在其他戰場上是不可能出現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作戰,裝甲機械化部隊有著天然的優勢。二戰中是如此,如今也是這樣。

這些國家中,埃及的紙面軍力無疑是最強的,在以色列誕生後,埃及有著極大的軍事需求。在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都是阿拉伯方面的絕對主力。

中東戰爭的地面戰也是以機械化部隊對戰為核心的,因此埃及到上世紀70年代即組建起了數千輛坦克規模的裝甲部隊。

上世紀70年代末,埃以和解後,埃及轉向投靠美國。後者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年向埃及提供巨額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提供M1A1坦克的項目。

美國不僅向埃及提供整車,另外還向其移交了組裝生產線,多年來埃及軍隊的M1A1坦克一共列裝了1100多輛,不僅成為了該國軍隊中的主力裝備,更使得埃及成為了世界上使用M1系坦克最多的國家之一。

除了這款坦克外,埃及還有1700輛M60系列坦克和約1500輛蘇系坦克,這些坦克除了一部分庫存外,經過改造較先進的一部分和車況較好的一部分依然在服役中。

數量巨大的坦克使得埃及不僅擁有了非洲最龐大的裝甲軍團,而且就規模來說,在世界陸軍中也是排的上號的。

埃及以西是利比亞和突尼西亞,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北非戰場的角逐主要就是在這裡展開的。

2010年突尼西亞自焚事件成為了隨後阿拉伯之春的導火索,而阿拉伯之春最慘烈的犧牲者就是利比亞。

2011年,在多國幹預下,執政利比亞近半個世紀的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利比亞就此陷入了內戰中,直到現在該國的內戰依然大打出手,而且還引來了域外的土耳其、阿聯等國的直接或間接軍事幹預。

利比亞現在進行的仍然是皮卡式的戰爭,因為其內戰的雙方都無力組建大規模現代化的裝甲突擊兵團。

但是利比亞局勢的升溫卻讓周邊國家深感不安。

埃及有著現成的裝甲突擊軍團,如今多支部隊就部署在西部邊界地區。由於埃及明確支持的是利比亞的哈夫塔爾元帥一方,因此重兵雲集的意義不言自明。

阿拉伯之春導火索發生地的突尼西亞國小民少,自然不值一提,但是利比亞的危機卻讓阿爾及利亞感到不安。

阿爾及利亞是一個面積超過238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4200萬的非洲大國。

本世紀初,持續十年之久的阿爾及利亞內戰結束,此後該國逐步走上全國和解的道路。在經濟狀況得到改善的同時,其軍隊的武器裝備也不斷得到更新,尤其是利比亞內戰後更是如此。

阿爾及利亞的裝備以俄械為主,僅T90主戰坦克的採購量據說就超過了500輛,此外加上部分老式坦克,該國軍隊中的坦克數量也達到了四位數。

目前世界上坦克裝備量在四位數的軍隊可真不算多,而且阿爾及利亞坦克中先進坦克的比例還比較高。

另外阿爾及利亞軍隊中還裝備有TOS-1A「噴火坦克」這種大殺器。

雖然本文主要說坦克,但值得一提的是阿爾及利亞陸軍還採購了中國造的PLZ45榴彈炮及SR5火箭炮,可以說眼光還是很獨到的。

有朋友可能問了,應對利比亞那幫散兵遊勇用不著這麼大陣仗吧?

的確,因為阿爾及利亞還有一個潛在的對手:西邊的摩洛哥。

摩洛哥的存在感可以說是非常低的,有些朋友第一次聽到這個國家還以為是歐洲的摩納哥。

其實跟大家說一部電影就知道這個國家了。

著名的《紅海行動》大家應該都看過,該片的取景地就在摩洛哥,片中的群眾演員大都是該國軍隊,而驚心動魄的那段M60大戰T72所用的「道具」其實也都是現役的真坦克。

在邊界問題及西撒哈拉問題上,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矛盾異常尖銳,還曾爆發過戰爭,因此兩國實際上是在進行軍備競賽。

就陸軍部隊而言,摩洛哥軍隊除了裝備美系的M60坦克、俄系的T72坦克(烏克蘭購得)之外,還裝備有美系的M1A1坦克,其主要用於對付阿爾及利亞的T90。

更有意思的是,摩洛哥軍隊還裝備有一批中國造的VT1A坦克,前不久就有這批坦克訓練的場景公開。

阿爾及利亞買的是中國炮,摩洛哥買的是中國坦克,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了。

所以,從紅海之瀕的埃及一直到大西洋沿岸的摩洛哥,千裡黃沙之上馳騁著美國、俄羅斯、中國造的各式坦克,而且數量有好幾千輛之巨。

沙漠配坦克,雖然是絕配,但是這也意味著火藥味,可以說在這片黃沙之上,還是不平靜啊!

相關焦點

  • 北非雙雄怎麼搞軍備競賽?花錢如流水,美俄先進裝備搶著往家裡拉
    如果大家關注一下最近的北非局勢的話,可以發現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相當有的爭端,在許多軍火採購方面互不讓步,讓人感覺:這兩哥們要幹啥?如果論起來的話,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算不上什麼敵人,應該屬於相當不錯的近鄰,在北非地區也是兩個重要相當重要的國家,可以稱為北非雙雄,但是現在北非雙雄怎麼搞軍備競賽?
  • 泰國碼頭卸貨忙,中國一次交付11輛坦克38輛戰車,饞壞美烏軍火商
    目前,泰國陸軍準備的主要中國坦克裝甲車輛包括VT-4主戰坦克和VN-1輪式裝甲輸送車。如果加上這次運抵泰國的11輛VT-4主戰坦克,則泰國陸軍第一輪訂購的53輛VT-4主戰坦克將陸續完成交貨。而泰國陸軍還表示,可能在下一輪訂購中追加100輛VT-4主戰坦克,這是對中國品牌的高度認可,也是中國最先進外貿主戰坦克採購量最多的國家。VT-4主戰坦克是泰國裝備的第二代中國主戰坦克,此前曾經大量裝備中國69-II中型坦克。圖片:此次運抵泰國的還包括11輛VT-4主戰坦克。
  • 不列顛的戰車聖殿:英國博文頓坦克博物館遊記
    沿途陳列了一些不同歷史時期的坦克,大部分都曾經出現在童年的各種軍事刊物中,其中冷戰時期的坦克我只能叫出名字。與其巨大的尺寸相比,「獨立」號坦克的裝甲相當薄弱,最厚處僅28毫米,火力也顯得孱弱,裝備1門47毫米炮和4挺7.7毫米機槍,其低下的機動性能也使其更適合充當固定堡壘。「獨立」號坦克雖然曇花一現,卻開啟了多炮塔神教的大門,對英國後續的坦克設計已經其他國家多炮塔坦克的研發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東歐某斯拉夫大國中多炮塔神教大放異彩。
  • 單大毛:謝爾曼M1,到底是什麼黑武器
    受當時德國國內資源和國內工業水平的限制,到1918年9月,德國生產包括樣車、試驗車、改進型共22輛投入戰場,其中還包括A7V的改進型——A7V-R戰場輸送車。A7V坦克為典型的箱式結構的坦克,拿現代的觀點看,它更像一輛裝甲車。方方正正的殼體,眾多的武器,活像一個「活動堡壘」。 「M1」其實是「謝爾曼」孫子輩的坦克!
  • 德意志軍馬 《坦克世界》中的德國戰車
    以逼真寫實為特色的戰爭網遊《坦克世界》,將150輛歷史上著名的坦克加入到遊戲內,其中自然少不了這些威風凜凜的德國坦克戰車! 《坦克世界》不刪檔測試火爆開啟 德意志軍馬——四號坦克 被稱為德意志軍馬的德國四號坦克,是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在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第、阿登等戰役中
  • 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卻被四輛虎式坦克狙擊,謝爾曼根本不敵
    昨天小編在臨睡前心血來潮地看了一部二戰紀錄片——《彩色二戰》,其中正好播到第九集《諾曼第登陸》。本來對於諾曼第登陸戰役已經爛熟,本沒有必要再看。但是紀錄片中講到一個細節,讓爆炸君非常感興趣,片中說登陸後的盟軍本想向諾曼第地區的軍事重鎮卡昂挺進,卻不料遭到了德軍四輛虎式坦克的狙擊,使得盟軍只好暫且放棄進攻。說實話這個細節讓小編我著迷不已,德軍的虎式坦克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這段歷史的具體真相還有哪些細節?今天小編就找了一些資料,來解答自己內心的這個疑惑。
  • 為了還債,俄出售上百坦克戰車還搭上兩艘航母
    在參觀期間,美軍士兵駕駛體驗了韓軍裝備的俄制T-80U坦克。而韓國第3裝甲旅是韓國陸軍中唯一裝備有俄式戰車的單位,目前第3裝甲旅一共裝備有37輛T-80U型主戰坦克,和63輛BMP-3步兵戰車,這在以美式裝備為主流的韓國軍隊中顯得頗為另類。而這些俄式裝備的來歷也頗為坎坷。由於冷戰的緣故,蘇聯一直到1990年時才和韓國建交。
  • 告訴你一個真正的「謝爾曼」坦克
    馳騁戰場的M41942年6月,德軍非洲軍團攻佔了北非重鎮託布魯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晉升為陸軍元帥。英軍在北非的戰局岌岌可危,因此正在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立即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求援,請求美國儘快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為此,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從美軍的現役裝備中調集了300輛M4中型坦克和100輛M7型105毫米自行榴彈炮緊急運往北非援助英軍。
  • 冪談臺灣武器之陸上武器:實力不俗的雲豹戰車
    臺軍現役的陸軍武器主要是美制武器,但是也有個別武器是臺灣自造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雲豹」戰車、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勇虎式坦克。  雲豹戰車  「雲豹」戰車軍方代號為CM-32,是臺灣地區陸軍2005年定型的裝甲車。它的底盤是由CM-31加長後修改而來的,臺灣「工研院」機械所全程負責了這項工程的整體技術改進。"
  • 美俄大國激烈博弈,全世界擔憂的事正在發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對美國退出《中導條約》表示非常遺憾,他呼籲美俄兩國抓緊時間協商,解決雙方之間的分歧。核武器作為人類有史以來開發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在美蘇爭霸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美國目前有超過7000枚核彈頭,而俄羅斯有接近7300枚排在第一位。兩國的核彈頭數量佔到了全球核彈頭數量的9成以上,對全球的威脅最大。
  • 不列顛的戰車聖殿:英國博文頓坦克博物館遊記 下篇
    除了上述標準的德系經典車型外,二戰展廳裡自然也不能少了東道主的傑作車型,比如這輛「瓦倫丁」步兵坦克。也有一些非常冷門的車型,比如這輛英國「龜」式重型突擊坦克,正面裝甲厚度達228毫米,裝備一門95毫米炮,僅製造了6輛。這款車因為白毛子出品的某戰爭網遊而被人所熟悉。
  • 先睹為快 少女與戰車:戰車道大作戰登場學院介紹
    《少女與戰車:戰車道大作戰》各校戰力搶先公開 《少女與戰車:戰車道大作戰》玩家將可操作各高校美少女駕駛戰車進行刺激而具深度的對戰。遊戲戰車考據極為用心,各輛戰車都是曾在二次大戰中戰績彪炳的車種,例如黑森峰女子學園的秘密武器鼠式超重型坦克就是因應希特勒的特殊要求所打造的戰車;而大洗女子學園的主力戰車則是德軍裝甲師的主力車種。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
  • 沙漠之狐隆美爾,為何敗於阿拉曼戰役?坦克損失殆盡,3萬人被俘
    在1942年的北非戰場上,德意聯軍在隆美爾的率領下,和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以及各個殖民地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戰爭。地中海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被盟軍掌握之後,就增援北非的軍隊力量,北非的英軍一度擴充到了23萬人,坦克1000輛,說是兵強馬壯也不為過。
  • 180枚飛彈高原起豎,200輛坦克撲向西部邊界,美俄罕見沉默
    180枚飛彈起豎,200輛坦克撲向西部高原據馬斯達爾通訊社報導,9月5日土耳其與亞塞拜然組成聯軍出動了2600名士兵並且集結了200輛坦克浩浩蕩蕩登上了亞美尼亞高原舉行聯合軍演。在演習中,除了展示鋼鐵洪流還起豎近180枚飛彈。此外當天的直升機還在空中展示了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星月旗。
  • 越南買了64輛T-90坦克之後,又看上了一款俄式步戰車,圖謀不小啊
    據越南媒體透露,越南陸軍在獲得64輛T-90S/SK「猴版」主戰坦克之後,又將目光投向了BMP-3履帶式步兵戰車。圖為越南陸軍展示T-90S/SKT-90S/SK。越南陸軍目前主要的步兵戰車是蘇聯時期的BMP-1,這款步戰車年事已高、使用時間漫長,已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
  • 印軍稱邊境突現大批坦克,還有285個神秘貨櫃
    據相關報導稱,印軍不僅發現了大量的防禦設施,更是在斯潘克爾峽的道路上發現了大量重型運輸工具行駛過的痕跡,初步預估在60輛左右,不僅如此,印軍還在加勒萬河谷等地發現了大量的重型貨櫃單元,數量至少在285個,與此同時,奇普查普谷等三個地方正在修建公路,至於獅泉河鎮已經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軍用補給站。
  • 昔蘭尼加英軍完敗,沙漠之狐隆美爾北非大獲全勝,聲名鵲起
    從二戰爆發以來,北非地區就一直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不論是軸心國還是盟軍都為了佔據北非地區而派出大批部隊,因為北非地區連接著大西洋、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1941年2月12日隆美爾來到了北非,不知當時他的心中是否有著徵服北非的雄心壯志,事實證明隆美爾因為此次出徵聞名於世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沙漠之狐」,在視察了前線之後隆美爾決定建立一道防線,並進行了一次閱兵式,隆美爾發揮了「沙漠之狐」的屬性,製作了幾百輛假坦克參加閱兵式,而真正的坦克避開了英軍偵察機之後向東進發。
  • 二戰法國最後的坦克中隊:北非戰場欺軟怕硬,被德軍88炮狂虐
    為了重組裝甲部隊,法國軍官們盯上了停放在索瑪工廠倉庫中的29輛索瑪S35坦克。 法軍在北非成立了第1非洲獵騎兵團獨立大隊(Groupe Autonome du 1er Régiment de Chasseurs d'Afrique),並將仍在本土的29輛S35坦克編成第2中隊,任命格裡比烏斯中尉(Gribius)擔任中隊長,準備用輪船運到非洲與第1摩託車中隊會合。
  • 第二次世界大戰12輛坦克-戰爭機器回顧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人們對坦克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理論分析,但相對較少的坦克被生產出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鬥人員每個月都爭先恐後地製造坦克,坦克成了地面戰爭的主要武器。與此同時,這場戰爭推翻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關於坦克在現代戰爭中的預期作用的許多假設,許多迄今為止一直堅持的理論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更適合現代戰場現實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