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單大毛】
這兩天「謝爾曼M1」火了。網上最新流傳的一段抗日神劇視頻已經達到了「腦洞已經突破天際」的新高度。這段視頻的對話是這麼說的:
問:「一戰時期,德國最著名的坦克是什麼?」
答:「報告,謝爾曼。」
回:「謝爾曼M1,坐!」
補充到:「射速每分鐘三百五十發,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是戰車裡的豪傑。」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段視頻或截圖就坐不住了,紛紛吐槽:「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還有些同學則腦洞大開ps惡搞出了各類「謝爾曼M1」。比如
又比如
還比如
惡搞歸惡搞,不過從嚴肅兵器史出發,我們還是應該給一戰德國坦克和謝爾曼正下名。
一戰時期德國坦克和謝爾曼毫無瓜葛
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物,1915年8月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在英國誕生,後經改裝投入實戰,這被稱為坦克的鼻祖。此時的坦克更像個笨重的平行四邊形怪物,當時為了迷惑德軍,英國人將運往索姆河戰場的這些大傢伙,以海軍專用名詞TANK(水櫃)來代號稱呼。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整個一戰時期的坦克主要是英國、法國、德國生產的。當時德國人在索姆河會戰中被英國人的「水櫃」深深震撼,他們發現這種新式武器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了德軍防線。德國戰地記者在一篇報導中寫道:「當德軍哨兵於薄霧中爬出他們的塹壕,伸長脖子窺探英軍動向時,突然感到自己的血液似乎要凝固了,只見兩個神秘的怪物正越過一個又一個彈坑朝他們隆隆逼近,仿佛就要在身邊發生地震一樣。他們驚慌失措,目瞪口呆,仿佛四肢都已無法動彈。怪物雖然緩慢前進,且有些蹣跚搖擺,但沒有什麼障礙能阻止他們。」於是,為了對付英軍的威脅,德國人在研製口徑13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槍的同時,於1917年開始製造代號為A7V的坦克。
A7V的全名是Allegmeine-Kriegs-Department 7,意思是「第七統戰部交通分部」,它作為德國的第一種坦克而載入德國戰車發展史史冊,也保持著目前為止世界上載員最多的坦克世界紀錄,載員達到18人(比現在的中巴客車裝的還多)。受當時德國國內資源和國內工業水平的限制,到1918年9月,德國生產包括樣車、試驗車、改進型共22輛投入戰場,其中還包括A7V的改進型——A7V-R戰場輸送車。A7V坦克為典型的箱式結構的坦克,拿現代的觀點看,它更像一輛裝甲車。方方正正的殼體,眾多的武器,活像一個「活動堡壘」。
「M1」其實是「謝爾曼」孫子輩的坦克!
這部神劇的編劇大概想表達的應該是謝爾曼M4型坦克。之所以誤稱為「謝爾曼M1」,可能是把謝爾曼M4和艾布拉姆斯M1弄混了吧?M4 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開發、製造的款非常成功的中型坦克,通稱「謝爾曼(Sherman)」,又譯為「雪曼」或「薛曼」,這個名字是英國軍隊起的,來源於美國南北戰爭時北方聯邦軍的威廉·特庫塞·謝爾曼將軍。一般來講,我們平時稱呼坦克都直接稱其型號,比如:這款坦克更多人稱其為M4,而不是謝爾曼,這樣既方便記憶,也方便書寫和稱呼。M4坦克的型號十分繁雜,但不管怎麼實驗、改進、變型,都叫M4系列而不是M1,比如M4A1、M4A2、M4A3......就如同一個家族的名字怎樣變但姓氏不會變。據統計,整個M4系列坦克總產量高達49234 輛,在世界戰車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客觀講,M4系列坦克並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性能最好的中型坦克,但因其巨大的裝備數量再加上盟軍將領們的精明指揮,使得M4系列中型坦克在盟軍的陸軍武器裝備序列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為二戰後西方坦克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作用。
多數人認識了解M4坦克是通過二戰時期的北非戰場。當時在北非作戰的英軍不斷遭到「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領導的德軍蹂躪,不得不退到阿拉曼地區進行防守,並且已經無路可退危在旦夕。就在這時,美軍火速提供了400輛M4中型坦克補充到由蒙哥馬利元帥領導的英第8集團軍手裡。隨後,在英制「十字軍」和「瓦倫丁」型巡洋坦克的配合下,M4坦克向德軍陣地發起衝擊。經過12天激戰,英軍大敗德軍非洲軍團,隆美爾元帥為首的德軍從此一蹶不振,北非戰場局勢迅速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