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走出去」到版權「走出去」再到資本「走出去」——
□本報記者 肖姍姍
8月23日,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北京召開,世界各地出版人齊聚於此。本屆圖博會聚焦版權貿易,不斷強化家門口「走出去」的平臺功能。在公布的近一百個重要活動中,有超過一半的內容都是各家出版社展示「走出去」的成果和宣布「走出去」的決策。
出版連結世界。通過第二十四屆圖博會看世界,「走出去」的都是些什麼書?「走出去」之後,具體的運營情況可好?影響幾多?
七類圖書「走出去」最受歡迎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歷經30年的創新和發展,已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橋梁和窗口。把握「一帶一路」機遇下的出版物「走出去」和「引進來」商機,積極洽談國際出版合作,是此次書展的重點。其中,「走出去」尤其是關鍵熱詞,幾乎在各家出版社的展臺都能看到與之相關的圖書展示、成果宣傳。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圖博會專門設置了中國出版「走出去」成果展,選取了500種近年來在國際上出版的中國優秀圖書,包括對外漢語、少兒讀物、科學科技、傳統文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主題圖書七大類。
通過展會不難發現,近年來的「漢語熱」大大提升了漢語教科書類的受歡迎程度。《漢字五千年》和單一本《新實用漢語課本》就被翻譯成了阿拉伯語版、泰語版、英語版、法語版等多個語種暢銷國外;《輕鬆學中文》的法文版更是推出一套四冊之多。漢字之美,更在詩詞。國內重掀詩詞朗誦之風時,《中國古代詩歌經典英語系列:唐詩》也正在國外熱銷。此外,中國古代文化的多樣性對國外讀者而言,也是相當有趣。由五洲傳播出版社推出的《中國文化》系列,包括「服飾」「工藝」「哲學思想」等都是國外的暢銷書,其中「飲食」篇尤其受追捧,中國菜對國外讀者而言充滿誘惑與好奇。同時,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服飾七千年》,也成為他們最值得驕傲的「走出去」成果之一。
中國的文學名著,例如沈從文的《邊城》、魯迅的《吶喊 彷徨》、老舍的《二馬》也是國外長銷不衰的經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還透露:「我們了解到,阿聯的讀者對中國的原創繪本和圖畫書非常感興趣。」
有意思的是,除了純粹的中國文化、民族風情令世界著迷,中國大量的科學類、學術類書籍也在逐漸被世界接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技巧》《全球性技術轉變》《新發傳染病臨床影像診斷》等均輸出海外,有相當多的科學技術和觀點都堪稱世界領先。例如,由浙江大學出版社輸出的《感染微生態:理論與應用》就是國內外第一部以英文原創形式全景展現中國肝癌研究領域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實踐整體實力的學術著作,出版後即被歐美主流專業圖書館和機構館藏。
拓市場,把分社開到海外
中國出版的「走出去」經歷了產品「走出去」到版權「走出去」再到資本「走出去」。據了解,截至2016年,我國新聞出版企業已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或設立分支機構450多家,不僅實現了日、韓及東南亞國家的資本輸出,還將觸角延伸至歐美市場。
在本次圖博會上,多家出版社發布了多個版權輸出、資金輸出的計劃。僅四川出版,就在圖博會上公布了三項版權輸出的大事。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進行了《影響孩子一生的哲學閱讀》叢書多語種版權輸出協議暨「中馬國際出版項目」的合作協議籤約;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阿拉伯語出版工作宣布啟動;譯林出版社的「中國競爭力」系列圖書英文版權正式輸出……
而除了單一的輸出版權,不少出版社開始在國外拓展自己的市場。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了東京分社;接力出版社在埃及註冊了分社;而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不僅對法國菲利普·畢基埃比出版社進行了戰略投資,還併購了美國凱恩出版社……
挺進海外市場,四川出版也不甘落後。據四川新華發行集團總裁、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志勇透露,經過深入研究,將西班牙語市場作為四川出版「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文軒已經成立西班牙語出版中心,與四川大學拉美研究所進行戰略合作,共同在西語國家推廣版權貿易、合作出版和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此外,2015年,我們還與紐西蘭華文書店推出了紐西蘭文軒網,這種合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該領域的空白,解決了紐西蘭中文圖書的渠道問題。」何志勇說,「作為一種可複製的模式,我們將把澳大利亞作為下一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