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草繩吊橋:原真性的另一種表現(看·世界遺產)

2020-12-10 人民網

每年,舊的懸索橋會被拆除。隨後,不恐高、經驗豐富的男人們便開始重建懸索橋。

當地居民編織出6條粗壯堅韌的長繩,每條足有70米長。

「Authenticity」是世界遺產保護的核心原則。中文譯詞則至少有3種:原真性、本真性、真實性,分別體現了文博、社會學民俗學和旅遊等不同背景的人們的思考。一提到原真性,有學者最常提到的例子是日本三重縣境內的伊勢神宮。因為那裡有「式年遷宮」——據說核心建築每20年要按照傳統技藝重新建造一次。儘管伊勢神宮既不是世界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其中也沒有建築被列入日本國寶,但很多人還是津津樂道,說它保持著1000多年前的古老面貌,以至成為闡釋《關於原真性的奈良文件》的經典案例。

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比伊勢神宮更能體現「原真性」複雜多樣面貌的案例?甚至還得到世界遺產、人類非遺代表作的雙重青睞?

從秘魯名城庫斯科出發,沿著逶迤蜿蜒的山路小心駕駛4個小時,會抵達一個叫作克韋的地方,這裡是600年前盛極一時的印加帝國的統治中心區域。今天的南美印第安人——克丘亞人仍然使用著古老帝國的語言。深山峽谷中猛浪若奔的阿普裡馬克河,在克丘亞語的意思是「山神的神諭」。

河兩岸的4個克丘亞村落,傳承著數百年不變的技藝和傳統。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當地居民會收割安第斯深山中一種耐寒的野草。女人們將其編成小股草繩,男人們再把這一段段繩索扭結接續起來,最終編織出6條粗壯堅韌的長繩,每條足有70米長。在克韋峽谷最狹隘處,有一座懸索橋,橫跨阿普裡馬克河。循著五六百年來從未中斷的慣例,鄉民們把野草繩匯集到橋兩岸,開啟一年一度神聖的儀式。

儀式完畢,舊的懸索橋會被拆除,那些經受了一年風霜雪雨的草繩落入河中,隨波而去。第二天,不恐高、經驗豐富的男人們便開始重建懸索橋。4根大繩鋪就橋面,另兩根權作扶手。到了第三天,男人們分成兩組,從橋兩端小心地把無數細繩索編織串接在橋面、扶手的6根大繩之間。兩隊人在橋中間會合,造就出一座全新的凱世瓦恰卡,這在克丘亞語裡是「草繩吊橋」的意思。當繩索吊橋再度連通兩岸的4個村子乃至更遙遠的地方時,慶祝的狂歡盛宴開始了。

2013年,「每年更新凱世瓦恰卡吊橋的知識、技術和儀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關於美洲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原真性的《聖安東尼奧宣言》裡,明確提到:「我們的遺產中還有那些由容易腐壞的材料建造的重要部分,需要按照傳統工藝定期更換以確保持續使用」。凱世瓦恰卡吊橋無疑是原真性這段表述最鮮活的範例。

秘魯詩人貢薩雷斯·普拉達說:「如果你是雪,為何有火光熊熊?如果你是火,為何有嚴寒冰凍?如果你是黑暗,為何又泛著光明?」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弱之勝強,柔之勝剛」。體現著人類以柔弱勝剛強智慧的秘魯草繩吊橋,據說在印加時代可能超過兩百座,它們把安第斯山區的峽谷溝壑串接貫通,成就了規模龐大的印加帝國路網系統,可惜留存至今的只有這一座了。

在列入非遺代表作的第二年,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6個南美洲國家聯合起來,把「安第斯山區印加帝國的路網系統」列為世界遺產。這個項目規模浩大,共計包括137個子項目,其中編號106的子項目正是凱世瓦恰卡吊橋。

秘魯:遙遠的南美洲國家;大山深處的草繩吊橋:看似再尋常不過。但是,這座地處南美的尋常之橋,卻集世界遺產和非遺代表作兩大榮譽於一身。連同《聖安東尼奧宣言》,它提供了伊勢神宮、《奈良文件》外關於文化遺產「原真性」的另一種表達,飽滿鮮活,更有煙火氣。

(圖片均來自秘魯國家文化研究院網站)

相關焦點

  • 秘魯草繩吊橋:原真性的另一種表現
    中文譯詞則至少有3種:原真性、本真性、真實性,分別體現了文博、社會學民俗學和旅遊等不同背景的人們的思考。一提到原真性,有學者最常提到的例子是日本三重縣境內的伊勢神宮。因為那裡有「式年遷宮」——據說核心建築每20年要按照傳統技藝重新建造一次。
  • 秘魯草繩吊橋:原真性的另一種表現
    轟-6J現實中世界範圍內能夠研製大型戰略轟炸機的國家,除了美國只有俄羅斯,雖然有後發而來的一定優勢。這檔節目已經有幾年歷史,當時也是猜測分析多於現實,但是從實際需求看這種性能數據應該符合要求。當然,如果和轟-6K相比較的話數據更有看頭,換發後的轟-6K性能相對原型直線上升。最大起飛重量95噸,最大載彈量9噸,最大航程超過8000千米,作戰半徑約3000千米。轟-20的航程及作戰半徑是它的兩倍多,也就是最大航程16000千米,作戰半徑約6000千米。如果加上隱身性能,大載彈量等,綜合作戰效能至少是轟-6K的5倍以上。
  • 世界上「最危險」的吊橋,一個用舊木板,一個用草繩,你敢嘗試麼
    大家好,請看新學期的內容,其實說到吊橋,最多的是觀光景點中的景觀,現在在中國好的山川和旅遊景點等,設置吊橋和玻璃棧道,吸引更多的遊客,能更好地體驗觀光景點中的美麗景色,在落後的地區,吊橋不是景觀,而是通往某處的道路。
  • 世界上最危險的吊橋,一個用舊木板,一個用草繩,膽子多大才敢走
    就是旅遊景點裡面的景觀了,現在中國的大好山川,以及各種旅遊景點,都會設置一些吊橋或者玻璃棧道,來吸引更多的遊客,並且也讓遊客,能夠更好的體驗在景點中的美景,不過在一些比較落後的地區,吊橋並不是一個景觀,而是通往某個地方的必經之路。
  • 秘魯人太能編了
    世界最後的草繩懸索橋——Q』eswachaka 這座全長近37米的懸索橋, 看似一副非常弱不禁風的樣子, 該橋用草繩手工編制—— 秘魯阿普裡馬克河流域、 印加文化的殘存, 這是世界最後的草繩懸索橋。
  • 世界上10大最「險」的橋,中國兩座,其中一座世界高度第一
    這是印加草繩古橋,位於秘魯,長約三十米,用是手編草繩建的橋,你敢上去走嗎?實際上他們每年都會更換這些草繩,一千多村民花三天時間冒著生命危險完成,這樣做已經延續了五百多年這是位於加拿大溫哥華一個公園裡的卡皮蘭諾吊橋
  • 秘魯保護開發自然文化遺產 總統親自做導遊
    新華網利馬5月24日電 (記者劉國強王露) 秘魯是世界最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燦爛輝煌的印加文明,景色各異的地貌風光,賜予了這個安第斯國家豐富多彩的自然文化遺產。近年來,秘魯政府在大力宣傳和開發這些人文自然景觀的同時,亦設法對它們進行多方面保護,以維護其天然性和原有風貌。
  • 全球最危險的吊橋:靠木板拼湊而成,是通往城裡唯一的道路!
    但和自然界中的吊橋相比恐怕是小巫見大巫了,吊橋的下面通常是峽谷或者是奔流不止的江水。他們是連接兩個地方的橋梁,也是唯一的道路,為了生存他們必須要踏過這座吊橋。我們今天就說說國外幾座危險的吊橋。在巴基斯坦有一座危險的吊橋,它是由不規則的木板和繩索構成的,也是通往城裡的唯一道路,吊橋下面是浩浩湯湯的河水。
  • 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秘魯印加遺址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75公裡,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公元1500年的遺蹟,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圖:秘魯阿瓜斯·卡利恩特斯,遊客參觀秘魯印加城市馬丘比丘。
  • 華沙老城:重建的「古城」,何以破格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華沙歷史中心(華沙老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特例。作為在二戰中被夷為平地的城市,今天的華沙老城是在1945年-1966年間重建復原的。儘管波蘭人嚴格按原狀重修了所有的建築,但在特別強調文化遺產「原真性」(Authenticity)的世遺名錄中,重建項目是極少數的存在。
  • HHtravel鴻鵠逸遊:高端客最愛零距離奢享南美世界遺產
    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均是令人憧憬的國度。南美擁有極多世界級旅遊資源,「世界新七大奇蹟」中,裡約基督像、秘魯馬丘比丘、奇琴伊察金字塔等佔了半壁江山,亞馬遜雨林、伊瓜蘇瀑布、復活節島等世界之最,更不必說源遠流長的歷史,光怪陸離的景觀。擁有眾多世界遺產的南美洲,被高端旅行者認為是值得深度探索的一生必遊的高端旅遊地。
  • 一點都不了解秘魯?跟著這些世界遺產來了解了解~
    同一時期的秘魯文化存在著多樣性。現今的秘魯人繼承了古人遺留下來的風俗和傳統,這種文化早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就已存在了幾個世紀了。歐洲人的到來將兩個世界的文化融合到了一起。來自非洲和亞洲的人們把他們的文化也帶進了秘魯,並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繁衍。
  • 四捆草繩
    年初六吃完中午飯,妻子說去她媽媽家看看,快要結束昏昏噩噩的春節假期了,趁午後空閒,我們開車去看我的嶽父母。 嶽父母住在離我們家不遠的新橋村,那裡是鎮上有名的大棚果蔬種植示範村,嶽父家的好幾畝地也徵用給了承包大戶。大棚裡都種植西瓜,蠶豆,西蘭花,草莓,有時候也種高麗菜,我們這兒叫包菜,也叫捲心菜。
  • 世界彼岸,體驗過這些,才算到過秘魯與玻利維亞旅行
    秘魯與玻利維亞,世界的另一端,這裡有雲端之國、天空之境,或許你已多次聽過它們的名字,看過很多震撼的照片,但從未曾踏足……失落的印加古城、原始的秘魯生活、乾淨清澈的玻利維亞高原、燈火闌珊的拉巴斯……秘魯與玻利維亞,有什麼是必須去體驗的?如何玩轉這個奇幻而神秘的地方?相遇在世界的彼岸,體驗多姿多彩的玩法,開啟一段超乎你想像的旅程。
  • 這些珍貴世界遺產你了解多少?|藏語|廣西|梵淨山|自然遺產|世界...
    中新網客戶端6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會舉行豐富的活動,從不同角度讓大家認識到保護各類珍貴文化、自然遺產的重要性。在各類文化、自然遺產中,各項世界遺產無疑備受關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
  • 世界遺產草繩橋,傳承500年,橋身用枯草結成!
    世界上有很多種樣式的橋,比如南方用木頭搭建的風雨橋,歐洲古老的石頭橋,還有跨越崇山峻岭的鋼筋懸索橋等等。它們堅固又牢靠,方便人們交通往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座不一樣的橋,它的材質讓人意想不到,竟然是用乾草製作而成的,而且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 古印加文化的搖籃,曾被稱為世界的中心,南美秘魯的古城庫斯科
    當我從秘魯的首都利馬坐小飛機來到庫斯科,這個位於海拔高達3410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的古城。這座城被列為聯合國文化和自然雙遺產。秘魯人稱其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搖籃」,在克丘壓語中,「庫斯科」,意為「肚臍」(也有另一解釋為「世界的中心」)。
  • 閒說畫眉鬥鳥的假性與真性
    鬥鳥從假性到真性,這個階段到底需要多長時間?什麼又是畫眉鳥之假性?畫眉鬥鳥的性與火是打鬥的根基,性自火中起,火借性催生,火重於內,性發於表,性主鳴,火主鬥,性火互濟,鬥鳥才談得上真火真性,方可言戰場廝殺。反之,性好而乏火,那即是假性。
  • 【秘魯散記之六】雙重世界遺產,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2018年4月遊覽秘魯,實現了走進印加文明的夢想,在此分享踏訪印加文明標誌性遺蹟——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馬丘比丘的見聞與感悟。2016年末,曾去墨西哥拜謁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和中美洲貝里斯國的拉瑪奈瑪雅遺址,探訪了叢林中的瑪雅文明;踏訪墨西哥之北的阿茲特克文明已在計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