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讀歷史2:五胡亂華,是外族入侵還是內戰?

2020-12-06 燈塔體育

五胡亂華,一個很糟心的時代。這也許算是古代的屈辱史吧,外族入侵民不聊生。但是這是從中原視角看歷史的結果,如果你在中華民族視角看歷史,那這就是一場內戰,南北走向大融合的開端。

很多人會覺得,之所以五胡亂華,都是司馬家的八王之亂,漢族人自己內部消耗的不行了,才讓外族有可趁之機。但是在我看來就算當時是漢武帝做皇帝也照樣會五胡亂華。

因為這個時期地球迎來了小冰期,全球氣溫下降,北方無法生存,大量人口南遷。南北地區的人口混居,民族,文化發生劇烈衝擊。這時候只有想著讓所有人都吃飽飯的人能一統天下,否則大家一起死。

五胡亂華這段歷史比較亂,我梳理一下簡單點看,既然南北人口混居就一定要實現民族融合,否則永遠亂下去。這時候歷史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胡人本位。因為胡人打仗夠狠,對自己也狠。所以他們一來漢人立刻被統治。然而,胡人一直是部落管理水平,打下一大片地盤這智商就不夠用了。所以他們打天下行,坐天下不行,第一輪都是一些短命的胡人國家。

第二階段,胡漢融合試驗階段。前面說了,胡人打架行,管理不行。那就用胡人打架,漢人管理,文化上胡漢混合,怎麼樣?想法當然是對的,但具體操作呢?誰也不知道,大家都嘗試吧。比較成功的就是苻堅了,他建立的前秦一時如日中天。但是他的步驟其實不對,他為了完成混一胡漢,先把自己的邸族打散了,覺得自己已經超脫於民族之外,然後重用天下英雄。這招讓苻堅瞬間收攏人心,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個人人格魅力下的,他死了或者人設崩了就都沒了。事實的確如此,他沒等到自己死,而是淝水之戰人設崩了。

第三階段,鮮卑人在前人各種政策試驗的經驗中摸索出了一套好辦法。他先把別的民族胡人部落打散,混編到自己的民族部落中,好像叫離散部落,設八部大人。讓漢人取鮮卑姓,模糊民族區別。目的就是混一胡漢建立二元帝國。

這第三階段其實也沒那麼順利,北魏很快滅亡了。我們學歷史一定會學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那都是一頓誇他。其實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就因為他搞改革北魏滅亡了,他不搞還好。

北魏孝文帝為啥改革呢?還是歷史遺留問題,皇權和貴族的鬥爭。鮮卑人可沒有經歷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他們還是保留早期的貴族制度。那貴族對皇權的制約很大,又輪到第五任皇帝早死,留下個馮太后和小皇帝,孤兒寡母貴族們覺得機會來了。沒想到這馮太后是女強人,貴族們被一頓收拾,大家都服了。這時皇帝慢慢長大也不服馮太后,聯合被打壓的貴族反抗馮太后,結果也被馮太后收拾了。馮太后就培養孫子也就是孝文帝,馮太后對抗鮮卑貴族的勢力就是依靠漢人,所以馮太后非常推崇漢化,孝文帝從小接受漢化訓練。馮太后死後孝文帝徹底繼承了馮太后的意志,打算把北魏徹底漢化,利用漢族勢力徹底打壓鮮卑貴族。鮮卑貴族都是些軍事貴族,他們勢力都在北方六鎮。孝文帝就想著遷都洛陽,遠離北方六鎮,就擺脫了貴族控制。然而他遷都後徹底漢化,他爽了,北方六鎮軍人們就不爽了,皇帝不認我們這幫兄弟了,他成了漢人我們被排擠在外了。很快六鎮軍人就反了。北魏分裂成了東西,後來變成北齊和北周,加上南方的陳朝,三國鼎立叫後三國時代。

後三國時代開局比較好的是北齊,因為它控制著中原最富饒的地區。但是北周的統治者宇文泰有一個天才的制度創新,那就是復周禮。儒家正統在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深入人心,這時候北周完成了儒家的最高理想復周禮,頓時他得到了比誰都高的正統地位。既然復周禮這麼有好處幹嘛大家不復周禮啊?因為周禮是周朝時期貴族們的行為規範,戰國時期貴族們都消失了,而豪族們為了爭權打的頭破血流怎麼可能還遵守周禮啊。社會結構已經不允許復周禮了。剛才說了,鮮卑族可沒經歷商鞅變法,他們在草原上保留了周朝時期的貴族制,復周禮對他們來說太簡單了。所以國名叫周。後來的隋唐帝國就是在鮮卑貴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個著名國民嶽父獨孤信,那就是鮮卑大貴族,他有一個女兒是李世民的奶奶。還有一個女兒嫁給楊堅,著名的獨孤皇后,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她有多牛了,皇帝在她面前跟鵪鶉一樣。也就是說李家跟楊家還是親戚,隋唐更替只是換了主人,國家制度設計是沒有改變的。

隋唐是在五胡亂華中摸索出了混一胡漢建立二元帝國的正確打開方式實現了大一統。前面說了,這是地球氣溫下降導致的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這和某個統治者意志無關。既然是全球,那西方也躲不過去,西方的羅馬帝國因此崩潰,北方日耳曼人,維京人,突厥人大亂羅馬,從此羅馬分成東西。然而西羅馬沒有摸索出隋唐的治理制度,這當然跟地緣有關,結果就是歐洲徹底分裂了。這時候的大唐擁有氣吞萬裡的氣魄,成就了最讓中國人自豪的歷史時刻。因為李唐帝國是真正意義上的二元帝國,它把中原,草原,西域高原都容納到了自己的版圖,讓所有人都吃上了飽飯。簡單來說就是李世民取中原財富,養草原騎兵,揚漢人文化,用儒學普及知識,用法家管理國家,幾乎做到了完美。李世民在這個時期他是超越了任何民族之外的人,他不屬於任何民族,他是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雖然大唐很強了,這是對外部而言,對內呢?歷史是連續的,曾經的問題依然沒有好的解決方案,貴族和皇權的矛盾一直存在。大唐是建立的北周的基礎上,北周的軍事力量是鮮卑軍事貴族組成,就是關隴軍事貴族。這群人也想分到權力自然處處讓皇上不爽,而皇上還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皇帝為了擺脫這幫老貴族就想組建只忠於自己的人事班底,方法跟鮮卑的馮太后一樣,就是重用漢人官員,因為漢人豪族在五胡亂華階段已經被打壓的差不多了,沒啥力量好控制。搞科舉是不錯的方法,但是知識在那個時期還都掌握在貴族手中,科舉還沒辦法普及到平民,只不過關東地區的破落貴族們看到了希望。關東漢人進入朝堂沒有強大的後盾,也會被關隴軍事貴族打壓,皇帝也不能完全偏向某一方要居中平衡。這時候有個有能力的女人成了關東知識分子們的希望,那就是武則天。關東集團和武則天達成政治合作,他們力挺武則天,而武則天作為他們強大的後盾和關隴軍事貴族對抗。皇帝看來也是支持武則天集團的,因為這些關東人比起關隴貴族要聽話。一來二去,武則天就被推上來做了皇帝。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相似,是不是覺得武則天跟鮮卑的馮太后很像,也是重用漢人集團打壓本部軍事貴族。軍事貴族雖然不聽話,打仗可全靠他們啊,你疏遠他們等於是卸掉自己的武器。孝文帝搞改革北魏就亡了。那唐玄宗就是唐代的孝文帝了,武則天一死把手上的牌交給他,他開始了徹底漢化。曾經的二元帝國思想被拋棄了,北方人就不爽了。很快安史之亂就來了,大唐盛世就此終結。

相關焦點

  • 五胡亂華,有人說怪劉秀,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你怎麼看?
    一個成熟的文化要有各種實踐檢驗,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就是靠各種實踐打造出來的,現代人可以通過歷史對末來做出預測,借鑑歷史制定正確的政策,我們應感謝劉秀給我們留下的歷史經驗。把五胡亂華的鍋扔給劉秀。這個扯得有點遠了哈。且不說五胡亂華是差不多兩百年以後的事了,這個大鍋應該算到司馬家頭上吧,與劉秀何幹?不帶這樣博眼球的吧?
  • 三國時亂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族入侵?看鎮守邊疆的人是誰就懂了
    西晉八王之亂時,整個中原大地烽煙不絕,百姓苦不堪言。這時,在塞外的牧民們也「乘火打劫」,趁西晉國力衰弱之時,在北方地區建立起大量的外族政權。那時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歷史上所記載的「五胡亂華」事件,在這些亂華的胡人當中,有五個大部族,即匈奴、羌、氐、鮮卑、羯,給整個中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從那時起,一百多年來,形成了「五胡十六國」的局面,對中原統一產生了巨大影響。事實上,不只是西晉,明朝後期也是如此。明末,天下大亂,起義軍四面楚歌,此時,清軍便入關,乘機奪取了政權,江漢人奪回了天下。
  • 五胡亂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135年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江山,被鬧了個滿目蒼夷,天下,被鬧了個分崩離析。於是一不留神,中國歷史進入了最混亂的時期,沒有之一。這段最黑暗的135年(304-439年),每一頁都在」吃人」!平時愛看歷史的朋友們一定對於「五胡亂華」這個專有名詞印象深刻。
  • 賈南風,一個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醜女人
    因晉惠帝生性懦弱,這就給了賈南風專權的機會,後來因為他的種種所為,致使「八王之亂」發生,繼而導致「五胡亂華」,終被趙王司馬倫殺死。 賈南風乾了哪些禍害之事 1、誣陷皇太后楊芷夥同其族人謀反,下詔廢皇太后楊芷為庶人,並將她關在金墉城活活餓死; 2、
  • 中原烽火連天,三國爾虞我詐,為何沒有外族進犯?
    中原歷代王朝一旦有陷入分裂或戰亂的時候,周邊的外族都是趁機入侵,輕則擾亂邊境,重則直襲中原帝都。烽火戲諸侯的西周周幽王就是這樣被外族趁中原空虛偷襲了。宋朝,明朝都有過這種情況,後來明朝也是被小小的女真部落滅亡了。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最後是以什麼方式結束的?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最後是以什麼方式結束的?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 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大家也應該都知道,當時胡人趁著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退,陸續建立了政權,開始和漢人政權對峙。當胡人統治北方地區後,對待漢人的方式比較殘暴。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各地起義軍出現,清軍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招降吳三桂,一舉拿下了中原。
  • 外族為什麼不選擇三國戰亂時期入侵,反而在大一統後的晉朝入侵?
    有人問我:外族為什麼不選擇三國戰亂時期入侵,反而在大一統後的晉朝入侵? 包括多次登上歷史舞臺的匈奴也曾在興平二年和建安七年兩次投降曹操,外族就像送快遞的一樣,來了就是送糧送人。
  • 兩腳羊、乞活軍,為何五胡亂華會被稱為我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公元316年,西晉滅亡,華夏文明迎來了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持續100多年的「五胡亂華」正式拉開了帷幕。為什麼說這一段歷史是華夏文明最黑暗的時代,我們從兩個關鍵詞就能窺探。
  • 五胡亂華因而何起?胡人:就怪他們太娘炮,實在是不堪一擊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漢人積弱,被眾多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亂華之時,漢人的性命如草芥一般,被胡人當作「兩腳羊對」對待。五胡亂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漢族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晉朝八王之亂以後,國力衰減,變得軟弱不堪。
  • 五胡亂華時期的女人為什麼被稱為「兩腳羊」?原因令人難以啟齒
    五胡亂華時期的女人為什麼被稱為「兩腳羊」?原因令人難以啟齒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多次的亂世,而從公元三零四年到四三九年這一百三十多年間,無疑是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了,可以說,在此期間,戰亂基本上就沒有停止過,而著名的「五胡亂華」便是發生在這一時期。也許是由於這段歷史太過於黑暗和血腥,我們總是不由自主的閉口不談,那麼,五胡亂華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 如何看待司馬昭的傻子兒子皇帝,他直接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中國歷史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三國鼎立局面後重歸一統,史稱西晉,然而這個剛剛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卻隨著一個傻子皇帝繼位而迅速陷入內亂,以至於後面國家分崩、少數民族大舉南侵,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而這位傻子皇帝就是晉王朝建立者司馬炎的次子司馬衷
  • 【華夏帝國14】五胡亂華(一)
    我們今天開啟華夏帝國的第14個歷史片段,五胡亂華。遊牧民族並不是天然就存在的,人類進入新石器後,生存手段從採集和狩獵逐漸向農耕和畜牧轉移,所謂農耕是人類對植物的馴服,而畜牧是人類對動物的馴服,從技術來講,對動物的馴服應該比對植物的馴服要難一點。
  • 五胡亂華根本原因是什麼?八王之亂只是導火索,司馬懿要承擔責任
    導語:五胡亂華,指的是西晉末年,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族帶兵進入中原,瓜分了中原王朝的北方大片土地。其實遠不止這五族,他們只是代表而已。那麼造成五胡亂華事件的原因,真的只是八王之亂嗎?早在曹魏王朝時期,五胡亂華已經有了苗頭。曹操在世的時候,胡人不敢南下,因為曹操有大軍把守長城,可是遼東地區的公孫家族,跟曹操其實是面和心不和。到了曹叡執政期間,公孫淵作為遼東領袖,公然造反。
  • 兩分鐘帶你了解「八王之亂」過程,以及如何造成「五胡亂華」
    大家好,這裡是智讀歷史。晉朝是三國之後天下重歸一統的第一個士族階級政權。因為「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華」晉朝在歷史上被稱為最悲劇的王朝。了解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的朋友,對「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一定不會陌生,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整個事件的始末。
  •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有什麼影響?是誰結束了它?
    一、五胡亂華是那五胡?「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中國歷史上存在不算太長,曾經是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奴隸軍隊。羌:即古羌,古羌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由許多不同族群組成的,他們有不同的語言、服飾、習俗等,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遷徙生活方式。
  • 沒有八王之亂就沒有五胡亂華,真正的罪魁禍首為何會是司馬懿?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我們知道歷史上對五胡亂華的歷史沒有太多的記載,也許是因為這段歷史太亂了,根本就理不清,講清楚這裡面的事件是需要很長的篇幅的。但是這並不能消除五胡對漢人造成的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五胡亂華的禍源司馬懿。首先,如果沒有八王之亂就沒有後期的五胡亂華發生。假設司馬家族沒有先亂起來,而是能夠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統一的政治局面,那麼當時已經南遷到濱州境內的匈奴、羌、地等民族就會逐漸被漢人管理,逐漸融入漢人的社會。然而,司馬家族先搞起來政變,從此魏國滅亡,晉國迎來了上升的勢頭。
  • 五胡亂華南北朝的歷史很亂?其實只要理清脈絡就行了
    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歷史,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看的。反正我最早以前看通史,都是把這段跳過去,總覺得太亂看不懂,看了也記不住。直到其它歷史都來回看了幾遍了,最後才硬著頭皮看。但是看了以後覺得其實還好,沒那麼亂。國家是多,什麼東西南北都有,後來慢慢理理思路還是很清晰的。這段時期其實也很精彩,殺人狂多,但英雄人物也很多。
  • 淺析西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之關係
    什麼是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是居住在中國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數民族。「八王之亂」起因與結果。據歷史記載,「時帝素知太子暗弱,恐後亂國,遣(荀)勖及和嶠往觀之。」晉惠帝這智商和能力也確實讓人著急,自從被立為太子就陷入了任人擺布的鬥爭,更談不上能約束、阻止哪股勢力的惡性膨脹。到了晉惠帝初年,外戚勢力與後黨集團的爭鬥達到了白熱化狀態,外戚掌握著朝中軍政大權,後黨控制著惠帝詔令大權,雙方間的矛盾衝突圍繞著奪取君主實際控制權展開。
  • 漢文化和羅馬共同的傷痛: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
    公元4-5世紀似乎是一個不祥的年代,在東方,五胡亂華,漢魏以來的統治秩序崩潰;在西面,歐洲和黑海的蠻族入侵羅馬,分別導致龐大的晉帝國與羅馬帝國只剩下半壁江山,剩下的一半則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蠻族國家。這兩件幾乎同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也經常被拿來作比較。